题临安邸的写作背景
题临安邸的写作背景
    提到临安,人们就会想起南宋小朝廷和当时生活在那里的人民。南宋偏安一隅,长期与金人对峙,被称为“半壁江山”。那么,作者眼中的临安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篇课文。
    《题临安邸》的写作背景:南宋王朝时期,一些爱国人士不愿意苟且偷生,便以行动来抗议小朝廷的卖国求荣,以及反映人民痛恨和官军的残暴无道。面对国势衰颓、民生凋敝的局面,诗人不禁触景生情,挥笔写下了《题临安邸》。
    第一层写初入临安的所见所闻,抓住景物的特点,用笔细腻。如“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远处连绵的青山一重又一重,青翠的山峰好似直入云霄;近处鳞次栉比的酒楼茶馆一座接着一座,热闹非凡,不知道何时才能停歇。这两句描绘了杭州城西湖周围的风光,是西湖繁华的象征。但诗人没有直接描写西湖的美丽,而是写“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这是设问句,引起读者对西湖美景的遐想,把读者引入了一个更为美妙的境界。楼外的青山历历在目,可楼内仍在歌舞,真是乐不思蜀!西湖的歌舞何时才能罢休?作者没有明说,但其中暗含批评之意。“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原本指人因酒醉而沉醉,
这里用来形容上流社会的腐朽奢侈,并非实指。但后两句却暗指南宋统治者只顾自己享乐,不管老百姓死活,把临安作为苟且偷生的场所。整首诗笔法委婉含蓄,语言通俗易懂,情感却无比强烈,表达了对南宋统治者不思进取的强烈不满,也写出了诗人对山河沦丧的痛惜。
    这首诗在艺术上具有三个特点。首先,全诗紧扣一个“乐”字,明白如话而意味深长。“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西湖的美景多么迷人啊!那软媚香甜的暖风,使人沉醉;弥望的青山,让人心醉。上流社会的达官贵人们整天在这里寻欢作乐,简直把杭州当成了他们的北宋首都汴京。这一句写景,是“眼”前之景,却又是“意”中之景,蕴含着作者深刻的人生感悟。在临安,山外有山,楼外有楼,作者也有类似的感受,但由于他有着远大的政治抱负,不愿意像南宋统治集团那样苟且偷生,因此他才会发出感慨:“直把杭州作汴州。”其次,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的特征,精细地描摹它们。如“楼外青山”、“山外青山”、“山外楼”、“楼外楼”等词语,把视线范围内的层峦叠嶂全部摄入笔底,构成了一幅既壮阔又秀丽的画卷。
>西湖歌舞几时休的上一句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