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成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    计算机系统概论
一、计算机软硬件概念
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由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组成。
硬件的组成: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和输出设备。
软件: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二、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
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通常可有五个以上的层次,在每一层次(级)上都能进行程序设计。由下至上可排序为:第一级微程序设计级,微指令由硬件直接执行;第二级传统机器级,用微程序解释机器指令;第三级操作系统级,一般用机器语言程序解释作业控制语句;第四级汇编语言机器级,这一级由汇编程序支持和执行;第五级高级语言机器级,采用高级语言,由各种高级语言编译程序支持和执行。
理解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及高级语言的联系和区别。
三、计算机的基本组成
1、冯诺依曼计算机的特点
2、计算机的硬件框图:以存储器为中心的硬件框图
3、计算机的工作过程
要求能掌握每个部件内部组成及操作过程。
四、计算机硬件的主要技术指标
机器字长、运算速度、存储容量概念。
本章重点:掌握一个较细化的计算机组成框图,并能根据框图描述计算机内部的控制流和数据流的变化,从而初步认识计算机内部的工作过程。
难点:计算机如何区分同样以01代码形式存储在存储器中的指令和数据。
习题:P19习题23911
第二章    计算机的发展及应用
一、计算机的发展史
第一台计算机的诞生及特点,四代计算机的特点。
二、计算机的应用领域
理解计算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本章重点了解计算机的产生、发展、应用的简要历史。

第三章    系统总线
一、总线的基本概念
总线是计算机中的各个通信模块共享的,用来在这些部件间传送信息的一组导线和相关的控制和接口部件,它可以把信息从多个源部件之一传送给一个或多个接收部件。信息的发送部件分时地把信息送到总线上,接收部件则从总线上可同时接收信息。
总线传输的特点:某一时刻只允许有一个部件向总线发送信息,但多个部件可以同时从总线上接收相同的信息。
二、总线的分类
1根据传输方向(总线的逻辑结构),可分为:单向总线、双向(全双工)总线
2根据传送内容(功能),可分为:数据总线、地址总线、控制总线。
3、根据传送方式(传送的信息格式,连线数量),可分为:串行总线、并行总线。
4、根据连接部件不同,可分为:片内总线,系统总线(数据总线、地址总线、控制总线),通信总线。(注意各类总线概念)
总线的性能指标
1、总线宽度:总线上同时能够传输的数据位数。
2、总线带宽:单位时间内总线上可传输数据的位数,通常用每秒钟传送信息的字节数来衡量。(掌握计算方法)
3、时钟同步/异步:总线上的数据与时钟同步工作的总线称为同步总线,与时钟不同步工作的总线称为异步总线。
4、总线复用:一条信号线上分时传送两种信号。
5、信号线数:
6、总线控制方式:
计算机硬件组成7、其他
总线结构
1、单总线结构
CPU、主存以及各种速度不一的I/O设备(通过I/O接口)都挂在一组总线上,允许I/O设备之间、I/O设备与CPU之间或I/O设备与主存之间直接交换信息。这种结构极易形成计算机系统的瓶颈。
在数据传输需求量和传输速度要求不太高的情况下,为克服总线瓶颈问题,尽可能采用增加总线宽度和提高传输速率来解决;而当数据量很大和传输速度要求相当高的时候,必须采用多总线结构。
2、多总线结构
1)双总线结构:将速度较低的I/O设备从单总线上分离出来,形成主存总线与I/O总线分开的结构。
2)三总线结构:将速率不同的I/O设备进行分类,连接在不同的通道上。
3)四总线结构:增加了一条与计算机系统紧密相连的高速总线。
总线判优控制
1、基本概念
什么是主设备(模块)和从设备(模块)?
2、什么是总线判优?为什么要设置总线判优控制?常见的集中式总线控制有几种,各有何特点?
注意:BRBSBG信号的控制。
六、总线通信控制
1、总线传输周期的4个阶段:申请分配阶段、寻址阶段、传数阶段和结束阶段。
2、总线的通信控制
1)总线通信的目的:主要解决通信双方如何获知传输开始和传输结束,以及通信双方如何协调配合。
2)总线的通信方式:
主要分同步和异步两大类,注意两类的特点和区别。
同步通信:采用统一时标控制
异步通信:采用应答方式
注意:同步通信和异步通信都可以实现不同速度设备之间传送数据。
本章重点:有关总线的基本概念;如何克服总线的瓶颈;如何对总线进行管理,包括判优控制和通信控制。
难点:总线的通信控制,既要解决通信双方如何获知传输开始和结束,又要使通信双方按规定的协议互相协调配合来完成通信任务。
习题:P6667习题1461415

第四章    存储器
一、存储器的分类
1、按存储介质分类:半导体存储器、磁表面存储器、磁芯存储器、光盘存储器。
2、按存取方式分类:随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串行访问存储器
3、按在计算机系统中的作用分类:主存储器、辅助存储器和高速缓冲存储器等。
二、存储器的层次结构
为了解决存储容量、存取速度和价格之间的矛盾,通常把各种不同存储容量、不同存取速度的存储,按一定的体系结构组成起来,形成一个统一整体的存储系统,即三级存储器结构:高速缓冲存储器、主存储器和外存储器。
存储器系统的层次结构可以提高计算机存储系统的性能/价格比,实现存储器系统的层次结构的先决条件是程序访问的局部性
由高速缓冲存储器、主存储器、辅助存储器构成的三级存储系统可以分为两个层次,其中高速缓冲存储器和主存之间称为Cache-主存层次,主存和辅存间称为主存-辅存层次。
Cache-主存层次的存取速度接近于Cache的存取速度,但容量接近于主存,每位价格也接近于主存的每位价格,因此解决了高速度和低成本之间的矛盾。由于这个层次完全由硬件实现,不用系统辅助软件干预,所以对用户是透明的。
主存-辅存层次通过附加的硬件及存储管理软件来控制。辅存只与主存交换信息,CPU不能直接访问辅存。主存-辅存层次的存取速度接近于主存的存取速度,容量则接近于辅存的容量,而每位平均价格也接近于廉价有辅存平均价格,从而解决了大容量和低成本间的矛盾。
总结:三级存储系统的总效果是:存取速度接近于Cache水平,存储容量非常之大,整个价格也比较合理。
三、主存的技术指标
1主存容量:指主存能存放二进制代码的总位数。
2、存储速度:分存取时间和存取周期
3、存储器带宽:表示单位时间内存储器存取的信息量。
理解每个技术指标的含义。
四、主存储器的工作原理(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和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
半导体随机存储器RAM按工艺分双极型半导体存储器和MOS半导体存储器两种。在MOS半导体存储器中,根据存储信息机构的原理不同,又分为静态MOS存储器和动态MOS存储器。
SRAM:利用双稳态触发器来保存信息,只要不断电,信息不会丢失,因为其不需要进行动态刷新,故称为静态存储器。
DRAM:利用MOS电容存储电荷来保存信息,使用时需要给电容充电才能使信息保持,即要定期刷新。
在构成大容量主存时,一般选择动态RAM
五、存储器与CPU连接
1、存储容量的扩展
1)位扩展(增加存储字长,并联)
2)字扩展(增加存储字的数量,串联)
2、存储器与CPU的连接(重点)
存储芯片与CPU芯片相连时,特别要注意两者之间的地址线、数据线和控制线的连接。
1)地址线的连接:通常将CPU地址线的低位与存储芯片的地址线相连,而CPU地址线的高位或在存储芯片扩充时使用,或做片选信号等。
2)数据线的连接:必须对存储芯片扩位,使其数据位数与CPU的数据线数相等。
3)读/写命令线的连接:CPU的读/写命令线一般直接与存储芯片的读/写控制端相连,通常高电平为读,低电平为写。
4)片选线的连接:片选有效信号与CPU的访存控制信号MREQ和地址有关,因此通常用CPU的高位地址和访存控制信号共同产生存储器的片选信号。一般要用到一些逻辑电路,如译码器等。
5)合理选择存储芯片:指存储芯片类型(RAMROM)和数量的选择。通常选用ROM存放系统程序、标准子程序和各类常数等;RAM则用来存放用户程序。另外考虑芯片数量时尽量使连线简单方便。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