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工学院校史简介
悠久而又辉煌的轻工学院发展史
轻工学院创办于1958年,初名唐山地方工业学校。此后,轻工学院曾历经8次更换校名和隶属关系转换,4次较大范围的专业调整,2次校区搬迁。在此过程中,还经历了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的考验和1976年震惊世界的唐山大地震的洗礼。在一次次挫折和困难面前,全院教职工团结奋斗、勇于拼搏,使学校面貌逐步得到改观,师资力量不断加强,随着著名画家宣道平、吴广、刘文甫、乔文科、王志林、赵文然以及理工科的吴英、彭国相、王立前、陈崇刚、高雅春等名师来校执教,学校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不断提高。在过去的53年里,轻工学院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培养了数万名各类专业技术人才、行业精英和各级行政管理干部,轻工学院的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地,尤其在陶瓷、美术和艺术设计方面成就卓越,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企业家、陶瓷专家、陶瓷艺术大师和国内外闻名的书画家、设计师。
在艺术教学工作方面,为了加强学校的美术和艺术设计教学,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广泛开展艺术、学术交流活动,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学校曾先后邀请国内著名书画家孙琪峰、浦佐、王颂余、杜滋龄、杨再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原中央工艺美术学
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张守智教授,轻工学院杰出校友、世界著名油画家方力钧先生,轻工学院杰出校友、中国国家画院艺术评论部副主任、著名艺术评论家梅默生教授以及国外的一些专家学者来校讲学,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多年来,轻工学院的书画艺术和美术教师队伍,在唐山市的艺术家体中口碑甚佳,被誉为唐山市北部的文化艺术中心和艺术人才培养的摇篮。唐山市书画名家及唐山市美术家协会多次在轻工学院举办作品展。在宣道平、刘文甫、乔文科、赵文然、王志林等名师的培育下,涌现出了梅墨生、方力钧、杨少斌一大批国内外著名的书画家和艺术大师,为繁荣我国文化艺术事业的开展和国际文化艺术交流做出了贡献。
俗话说:“中国陶瓷看‘三山’,北方陶瓷看唐山”。唐山素有“中国北方瓷都”的美誉,始于明代永乐年间的唐山陶瓷业,一直都是唐山的特支柱行业。中国的第一件卫生瓷和第一件骨质瓷就诞生在这里,唐山的陶瓷产业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并因此提升了唐山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建校以来,学校始终坚持把陶瓷专业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生产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有机结合起来,多项科研成果曾获得省部级优秀新产品奖和科技进步奖。轻工学院输送的陶瓷专业优秀毕业生,为唐山乃至全国陶瓷产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根据相关调查,在唐山陶瓷集团公司及公司所辖各单位曾经担任经理、厂长、
总工程师等重要职务的轻院毕业生达百余名,在各关键岗位任职的轻院毕业生更是不计其数,他们铸造了“北方瓷都”的一次次辉煌,使唐山陶瓷文化得到传承与光大。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伴随着新世纪钟声的敲响,20003月,原河北轻工业学校成建制整体并入原河北理工学院,并在2001年抓住全国高等教育大发展的机遇,按照教育部新机制,新模式的政策要求,经河北省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确认,创办了一所以河北理工大学为母体学校的独立学院——轻工学院,轻院因此获得难得的发展机遇。
轻工学院建院后,全院教职工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新挑战,既秉承了河北理工大学“勤奋求实”的校风,又传承了原河北轻工业学校四十多年的文化积淀与传统。提出了“以人为本,注重内涵,强化特,科学发展”的办学理念,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从中专教育向本科教育的转换,并在教学、管理和服务等方面步入了高等教育的轨道。
  河北理工大学校党委和校行政对轻院的发展建设十分关注,在精神上、物质上、人力上给予了大力支持。学校主要领导曾反复强调要在轻院开设最好的专业,选派最好的教师,投入最大的财力,使轻院在教学质量、办学条件和办学特等方面成为河北理工大学的亮点。先后选派陈志敏、侯东喜、谭靖等优秀干部到轻工学院任职,安排刘春凤、李艳君等
名师到轻工学院任课,邀请姚益祥等老教授开展教学督导和教学检查工作。学校领导积极谋划学院的长远发展,克服困难,千方百计征地建设轻工学院新校区。2007年,在新校区建设和2007级新生入学的关键时刻,校党委、校行政果断提出举全校之力建好新校区,并带着满腔的热情欢迎首批新生入学报到。主要领导带领全校中层干部轮流奋战在新校区建设和迎新工作第一线,全校各单位与轻工学院教职工协调联动,发扬了“52、白加黑”精神和工作热情,克服了重重困难,保证了2007级新生的顺利入学,得到广大新生和家长的认可和赞誉。
    200710月,以侯东喜、谭靖为首的新一届领导班子,进一步解放思想,果断决策,大刀阔斧地对原有的管理体系和机构设置进行了改革,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办学思路,管理水平、办学能力、办学规模、办学条件发生了质的变化,在短短几年内使轻工学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提升了学院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开放度。
    作为独立学院,三本学校的学生与一本、二本学校在培养目标、培养方法等方面的差异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轻工学院不断探索新的办学模式,寻求教育发展和人才市场需求的最佳结合点,妥善区分本科应用型人才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差别,妥善处理好本科应用性和研究型人才培养的区别,并大胆进行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学院坚持用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引领教学工作,秉承“两根本五结合”的办学理念,即“以学生为本,以人才培养为本,密切结合经济社会需求,结合区域经济结构特点,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势,结合大工程教育的要求,结合受教育体的期望”。将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为:理论与实践并重,成人与成才并举,培养具有较强生存和适应能力,综合素质高和创新意识强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强调合格基础教育上的扬长教育,为学生个性化成长提供发展空间。使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习知识、学习掌握知识、学习与人交往。
    学院不断修改、完善教学计划,突出特人才的培养,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实验室随时向学生开放,促进学生的应用能力的培养和个性发展,与企业试办了3+1模式,成立了唐山国际动漫谷,组建了校园铃鼓艺术沙龙等。学院与多家企业签订了定向培养协议,实施订单式培养模式。为了探索三本教育的最佳途径,学院成立了“知行书院”,对书院的学生实行特培养。
学院还以全球思维拓展学业,先后与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英国林肯大学、法国国立普瓦捷大学、俄罗斯太平洋国立大学、英国斯旺西大学、马来西亚IUCTT一本二本的区别大学(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College of Technology Twintech等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建立了多种国内国外、本硕联读模式。
轻工学院高度重视德育工作,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人才教育观,在全院学生中广泛开展德育答辩和感恩教育,教育效果显著。在重视学生德育、智育发展的同时,学院在体育教学方面也进行了大胆探索与尝试,并实施了体育教学俱乐部式教学法。
在各项管理改革和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中,按照独立学院“新机制、新模式”的要求,在全院范围内实行全员岗位聘任和新进教职工人事代理制,使各部门的管理水平、工作质量和效率得到明显提高。
近年来,轻工学院先后获得“全国独立学院二十强”、“全国先进独立学院”和“全国十大品牌独立学院”等荣誉称号。
忆往昔,岁月峥嵘;望未来,前途无限。轻院人将牢记“勤奋求实,敏思健行”的院训,并充分发挥独立学院运行机制优势,健全完善现代大学管理制度,努力建设成为一所办学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紧密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特鲜明,培养质量稳定优秀的国内同类院校中的名牌教学型大学。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