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大学生体性事件的预防对策
9.大学生体性事件的预防对策
大学生体性事件的预防对策
摘要:大学生体性事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置大学生体性事件,对于维护高校和社会稳定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大学生体性事件的现状考察,分析其形成原因,提出预防和处置的对策,可以有效地预防此类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大学生;体性事件;对策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类矛盾日益凸显,作为人口聚集的大学校园,大学生的体性事件时有发生,已经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生活秩序,影响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一、大学生体性事件的现状考察
我们要有效地应对大学生体性事件,首先必须研究探讨此类事件的规律和特点,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得心应手。
(一)诱因的复杂性
高校与国家政治环境、社会生活关系密切,是整个社会的重要窗口,是社会的晴雨表,是社会各种思潮和矛盾的汇集点。国际国内、校内校外凡是大学生广泛关注的、与他们切身利益有关的事件或热点问题,一旦引导或处置不当,就有可能成为高校大学生体性突发事件的诱因。
(二)事件的偶发性
事件发生的起因经常是涉及学生的切身利益的一些小事,比如突然停电、停水、停网络等,激起学生不满,导致情绪突变,从而发生起哄、
砸酒瓶等体性事件。由于诱因突发,在学生中酝酿急,速度快,经常会使学校措手不及。
(三)行为的过激性
在大学生体性事件中,大学生正常的组织管理功能丧失,师生之间得不到有效沟通。在
激烈的情绪和狂热的体意识支配下,大学生放弃了应遵从的社会规范和学校纪律,经常会做出一些过激的行为,比如殴、破坏学校公物、罢课请愿等。
(四)事件的扩散性
高校是大学生非常集中的地方,大学生体性事件发生后,如果不能及时化解和控制,事件的发展就可能迅速蔓延和扩散。在从众心理的支配下,越来越多的学生就会参与其中,如果在高校间学生中产生共鸣,很容易波及其他高校,出现跨校、跨省甚至全国范围的学生联动,进而波及社会。
大学生的责任
(五)后果的危害性
大学生体性突发事件发生后,不仅会严重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工作和生活秩序,也会影响社会稳定。如果被社会上别有用心的人煽动和利用,激化矛盾而出现过激行为,甚至出现打、砸、抢、烧等严重违法事件,极易成为诱发地区性乃至全国性学潮的。
二、大学生体性事件的成因分析
(一)国际国内环境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在经济和社会转型过程中暴露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一些“热点”问题特别容易引起大学生的关注和
共鸣,如若不及时有效对学生进行疏导,很有可能演变为学生
体性突发事件
(二)学校内部改革与服务
马克思曾经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高校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和提供服务过程中,若因管理和服务问题而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切身利益时,容易成为引发大学生体性事件的。如违规招生影响学生的学籍和文凭,违规收费增加学生经济负担,对学生违纪处理、保研评优等不公平,食堂饭菜质量下降、价格上涨、宿舍服务不到位等后勤保障方面的问题,校园内治安、交通、火灾事故导致学生伤亡等。这些涉及大学生切身利益的问题如果未能及时妥善解决,都有可能会引发罢餐、罢课、静坐、访等体性事件的发生。
(三)学生自身素质
少数学生素质较差、法制观念淡薄是引发体性突发事件的主观因素。现在的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中的一些人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比较严重,以自我的价值判断作为衡量事物是非的标准。有的崇尚哥们意气,愿为同学、老乡两肋插刀,将社会公德、学校纪律、法律观念统统置于脑后。加之他们思想上存在对家庭贫困的无奈,对社会一些现象的疑惑,对就业前景的迷茫这些问题,遇上适当的时机就可能爆发。
(四)手机、网络等新型传播方式的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手机在大学生中已经基本普及,手机短信的使用为
大学生体性事件的发生和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同时,互联网的普及也为体性事件提供了便利条件。
(五)模仿、从众等心理因素的影响
在体性事件中经常可以看到学生大叫、愤慨、流泪等表达情感的方式,围观的学生极易受感染。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处在情绪亢奋的体中,容易产生模仿、从众等体心理特征,个体的行为趋于和体行为一致。而且亢奋的体进行决策时,个体行为具有
匿名性,责任感意识下降。此时,个体往往会做出平常不敢做的非理性或违法的事情来。这种社会心理的发展模式,在大学生体性事件中非常
容易表现出来,是大学生体性事件态势发展的重要原因。
三、大学生体性事件的预防
(一)领导重视是基础
高校党委要把维护校园的安全稳定作为学校的头等大事来抓,切实落实维护稳定工作的领导责任。必须深刻认识到维护高校稳定是维护国家政治稳定、社会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保持高校稳定也是保持高等教育健康、持续、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学校领导要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对可能出现的不稳定因素及学生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将可能出现的体性事件消除在萌芽状态。
(二)提高防控能力是关键
高校应该加强预防控制,做到防范于未然。只有强化信息动态搜集,健全超前预警机制,
才能为领导决策提供可靠依据,为预防和处置体性事件奠定坚实的基础。要制定周密的处置预案,做到常备不懈,
使防范工作有的放矢。学校党委、行政以及保卫部门、学生工作部门,作为处置体性事件的专门队伍,要配齐配强力量,优化装备,加强专业培训,确保体性事件发生时,队伍集结得拢,现场控制得住,体分化得了,事态平息得快。
(三)加强教育和管理是根本
高校中发生的学生体性事件,有相当一部分都是因宣传教育不到位或管理服务不到位而导致的。因此,高校应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对大学生的法制宣传教育、形势政策教育、理性爱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和遵纪守法意识,提高辨别是非能力、行为自控能力及承受挫折的能力。此外,高校的各项工作都应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牢固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工作宗旨,各部门和全体教职工都应该主动关心学生的成长和成才,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思想、心理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及时化解和钝化矛盾,避免因管理和服务问题引起学生不满,从而预防由此引发的体性突发事件。
(四)引导好网络的舆论导向是手段
要加强信息管理,学校管理者一方面应该对过激的言论及时屏蔽信息,防止在学生中引起共鸣;同时也不能一有风吹草动就关闭论坛、屏蔽信息,也必须给大学生适度的表达言论的空间。管理者可以采取引导、疏导的措施,及时公布正确信息进行辟谣、解释,对一些确实因工作不到位造成的后果及时进行更正、补救,及时给学生满意的答复。另外,可以利用各高校的红网站开辟互动空间,邀请学校领导和相关
部门负责人和学生在线交流,倾听学生心声,关心学生疾苦,解决学生困难,营造良好、和谐的校园网路舆论氛围。
(五)拓宽表达和宣泄渠道是保障
学校要充分尊重学生对学校管理工作的知情权、话语权、参与权和自主权。学校要保证大学生正常的利益诉求渠道畅通,同时还可以建立其他一些制度,如设立一些类似于政府部门中的信访制度,让学生可以便利地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可以通过开辟专门的论坛、公开校领导的、公开、创设听证会等途径,为大学生提供发表观点和表达
民意的空间。对一些关系到大学生切身利益的事件比如饭菜涨价、评奖评优,要及时、广泛地征求广大学生的意见,并注意及时处理和反馈。
四、大学生体性事件的处置
(一)领导要靠前指挥,统一领导
大学生体性事件发生时一般人员多、声势大、反应问题多、解决难度大,学校领导必须迅速到达第一线,这样既能在第一时间掌握情况,又能形成现场的指挥中心,稳定众情绪。要按照预案要求和分工,控制事态,防止事态的扩大和升级,做好现场秩序维护、人员教育和疏导等工作。
(二)迅速稳定学生情绪,有效控制事态
必须切实做好现场处置工作,有效控制局势、平息事态。要坚持慎用警力、慎用强制措施的原则。要防止因使用警力和强制措施不当而激化矛盾,甚至导致事态进一步扩大。要坚持从保护学生的角度出发,
按照“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可散不可聚,可顺不可激,可分不可结”的工作原则,及时化解矛盾,防止事态扩大。对严重影响学校和社会稳定,伴有严重暴力行为,如不及时果断处置将造成更为严重后果的体性事件,应依法果断采取措施,坚决予以制止。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