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诺贝尔医学奖中的化学知识
解读诺贝尔医学奖中的化学知识
作者:李德前
来源:《试题与研究·中考化学》2016年第02
        2015105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屠呦呦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中国本土科学家,她的获奖理由是:因为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
        屠呦呦所获诺贝尔医学奖涉及新物质的提取和制造,因而与化学密切相关。本文将以化学的视角解读2015年屠呦呦的诺贝尔医学奖。
        一、青蒿素的组成
        1.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引起国人的高度关注。某化学兴趣小组尝试利用初中化学知识探究青蒿素的组成,他们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已知 NaOH与酒精不反应,但能溶于酒精形成无溶液,NaOH的酒精溶液与NaOH的水溶液化学性质相似,碳酸钠不与酒精反应也不溶于酒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装置中有一处明显错误,合理的改正是
        2)实验时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将H2O2溶液滴入A装置中,再点燃C处酒精灯。A装置中CuSO4溶液起 作用。
        3)观察到 现象,说明青蒿素试样中含有碳元素,装置E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装置F的作用是
        5)若青蒿素试样为14.1 g,其完全燃烧后,装置D增重9.9 g,装置E增重33 g(假设各装置均能充分吸收有关气体)。据此可以算出,14.1 g青蒿素试样中含有的碳、氢、氧元素的质量及其质量分数(如碳元素质量是 g,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再结合青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即可推出青蒿素的化学式。
        6)若缺少装置B,测出的氢元素质量会 (填偏小”“偏大无影响)。
        解析:(1)装置中国有几个诺贝尔奖B是洗气瓶,导气管应长进短出,这样才能除去氧气中的水蒸气。 2)在过氧化氢的分解反应中,硫酸铜溶液具有催化作用,能使过氧化氢在常温下即可快
速分解。(3)青蒿素中若含有碳元素,则其完全燃烧后会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进入E装置中会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而碳酸钠在酒精中不溶解。因此,会观察到氢氧化钠的酒精溶液变浑浊的现象。(4)本实验通过测量青蒿素完全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进而计算出青蒿素的组成,所以,F装置主要是阻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水蒸气进入E装置,以防干扰实验。(5)分析实验数据可知,14.1 g青蒿素完全燃烧生成9.9 g水、33 g二氧化碳。33 g二氧化碳中含有的碳元素质量为33 g×[1244]=9 g,即14.1 g青蒿素中含有9 g碳元素;青蒿素完全燃烧需要的氧气质量为9.9 g+33 g-14.1 g=28.8 g,而33 g二氧化碳中含有氧元素的质量为33 g-9 g=24 g9.9 g水中含有氧元素的质量为9.9 g×[1618]=8.8 g,进而可知14.1 g青蒿素中含有的氧元素质量为24 g+8.8 g- 28.8 g=4 g,所以青蒿素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 g14.1 g]×100%=28.4%。(6)氢元素的质量是通过测定装置D吸水后增加的质量来推算的,若缺少B装置,将使装置D的质量偏大,这样推算出的氢元素质量也会偏大。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