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方言使用情况及其对发过言发展的影响
随着普通话的推广以及大学生外地上大学已成普遍现象,在学习生活中大学生为了方便交流大多使用的是普通话而家乡方言的使用率大大降低,这使得一些大学生在多年的外地求学生活中逐渐淡忘家乡方言甚至有些从小说普通话的大学生听不懂更说不了家乡的方言。方言是地区的一种象征,代表着不同的地域文化特,我们在推广普通话的同时,也应当科学地继承和发展方言。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引领者,他们对待方言的态度对方言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项目以大学生最多的武汉作为调查区域,通过线上、线下、随机、分层、抽样问卷调查方式并采用“社会研究方法”中的相关研究方法调查武汉地区高校大学生方言使用情况,并进行具体研究分析。
标签: 大学生;武汉高校;方言保护
随着普通话的推广进行,各地的方言使用呈现出了逐年萎缩的现象,尤其是到了90后,00后这一代,方言的使用率已经相当之低,要么是完全不会说自己家乡方言,要么是自己讲的方言已经被大大地“普通话”化。据《2005年上海市学生语言使用情况调查报告》显示:年龄越小的学生越倾向使用普通话,而年龄越大的学生越倾向使用上海话,小学五年级和大学一年
级学生说上海话的比例相差33%[1]。在我国,各大中小学以及学前教育机构,多数要求“校内只讲普通话”,其中包含不少寄宿制学校,学生们在这种环境下,接触方言的时间远远少于接触普通话的时间,按照“习得”学习理论,在这种接触时间很少的情况下,学生便从小无法习得家乡方言,或者其习得的方言极大地受到普通话推广教育的影响[2]。因此,不难得出结论,在当下,方言流失是一个越来越向着严重化发展的趋势,对方言的研究保护工作也因此意义重大。
我国学者和语言文字工作者们在较早的时候就意识到了调查研究方言的意义。1996年版的《现代汉语词典第三版》就新增了方言词语318个,增补了方言词条186条。其中直接吸收方言词,增加方言词条307条[3]。郑州市在1995年面向郑州几所高教对该城市在校大学生的方言使用掌握状况也进行了问卷调查。在1999年的一个项目——《非师范院校大学生普通话使用的调查研究》中,对河南4所高校,涉及到14和专业的在校大学生进行了方言以及普通话使用状况以及对这二者持有态度的调查[4],在当时,此类的研究并不在少数,但大多是围绕着“普通话推广”这个中心,以方言使用的侧面角度去反映普通话的推广状况,以此来帮助当时积极进行着的普通话推广工作。这些研究的确为我们提供了当时有关大学生方言使用状况的有效数据,但依然没有涉及到方言保护以及对语言规划的思考。
我国学者和语言文字工作者们在后来的2007年左右的时间渐渐开始注意到方言的传承情况,此时已经是00后开始入学的年份,许多人发现,这一代小孩对方言的掌握情况并不如父辈,当中已经开始大量出现“听得懂父母辈的方言,自己却不会说”的现象。于是,在这种情形下,有人提出了方言保护以及国家语言规划的概念,同时开始注意到方言保护和普通话推广之间的矛盾。对此,有人对当下方言形势提出了较为完备的总结性意见:我国语言规划尚处于待开发状态,但随着对此认识的加深和研究的深入,那么当中方言规划将会成为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在方言规划中,明确方言的合法地位,给予方言发展适度的空间,在不阻碍国家普及和推广普通话的前提下,方言规划工作可为国家通用语言的发展提供必要和有益处的补充[5]。
2.大学生方言使用情况
2017年3月至2017年9月期间,调研组总共对27所院校进行了调查,其中包括7所211工程院校(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5所一本院校(湖北大学、中南民族大学、湖北工业大学、武汉工程大学、湖北美术学院),8所二本院校(武汉纺织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经
济学院、江汉大学、武汉体育学院、武汉音乐学院),4所三本院校(武汉理工大学大学华夏学院、武汉大学珞珈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华中师范大学武汉传媒学院),3所高职高专院校(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武汉语言文化职业学院、湖北青年职业学院)。总共发出问卷2000份,其中有效问卷1876份,问卷的有效率达93.8%。以上是对所回收的有效问卷的结果分析:
2.1大学生在大学中使用方言的频率不高。
如图2-1所示,所调查的同学中有高达68.34%的同学在与家人交流时会频繁使用方言,45.51%的同学在家乡的公共场合经常使用方言,15.83%的同学在与大学老乡交流时会经常使用方言,6.54%的同学在网络聊天的时候会使用方言,仅有2.59%的同学在大学公共场合都使用方言交流。
2.2大学生使用方言的熟练程度略低于普通话。
如图2-2所示,非常熟练使用方言的同学占比59.67%,略低于非常熟练使用普通话的占比62.86%;所调查的同学中27.7%的同学表示基本掌握方言,而33.49%的同学表示基本掌握
普通话;大概了解方言的同学占5.48%,大概了解普通话的同学占2.74%;略有了解方言的同学占5.02%,略有了解普通话的同学占0.46%;完全不懂方言的人占2.13%,完全不懂普通话的人占0.46%。由此可见,大学生使用方言的熟練程度略低于普通话。
2.3大学生对于普通话的重视程度略高于方言.
如图2-3所示,有68.65%的同学想要非常熟练使用方言,有83.26%的同学想要非常熟练使用普通话;有24.66%的同学想要基本掌握方言,有14.61%的同学想要基本掌握普通话;有3.96%的同学想要大概了解方言,有1.37%的同学想要大概了解普通话;有1.83%的同学想要对方言略有了解,有0.15%的同学想要对普通话略有了解;0.91%的同学表示完全不需要懂方言,0.61%的同学表示完全不需要懂普通话。由此可见,大学生使用方言的熟练程度略低于普通话。3.大学生方言使用情况对方言发展的影响
3.1方言的使用率降低、不利于其传播交流。Robert Cooper在Robert Cooper曾提出这样的观点,语言的传播交流是“一个交际网络为了实现特定的交际功能而采用某种语言或语言变体,随着时间的推移,该网络的规模得以扩大。”[6]可见语言的交流传播对于方言来说,同样是为了使得方言的交际网络得以丰富和扩大,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丰富且有价值的历时变
化,正确地作为一种语言而正常发展。
但是在我国目前人口流动随着交通技术发达而增加的情况下,方言的流动传播反而如同阻塞的河流一般凝滞了,大学生作为最大的流动人口,其在新的地区却极少使用方言,这无疑失去了作为方言流动载体的性质,因此现在的方言反而是各自在各自的区域画地为界,孤独地发展,不断地在普通话的影响下失去其独特性和纯洁性。
因此方言的传播交流是在普通话推广的大环境下保持生命力和活力的重要途径,而大学生对方言使用的回避和抵触必然导致这一重要途径被阉割,无法发挥作用。但同时,大学生方言使用频率的降低,也与普通话推广以及经济文化交流的发展有着密切关系,在这一矛盾环境下,方言之间的接触和交流显得尤为困难和苛刻。
3.2方言的传承性得不到保证。
当今大学生是重要的社会力量,在社会发展中既是参与者又是建设者,对方言的传承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如图3-2所示,有86.61%的大学生所说方言与家乡老人所说方言存在差异,其中有5.94%的大学生甚至听不懂老人所说的方言,有11.11%的大学生勉强能
听懂老人所说方言,与老人所说方言没有差别的仅占13.39%。也就是说,随着普通话的普及和现代社会的发展,不同地区文化差异性减弱和方言自身多样性减少,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方言并没有在当今大学生身上得到很好的传承。另外,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对普通话熟练程度的期望值都要明显高于方言,甚至存在少数排斥方言的现象,使用普通话的场合和次数也多于方言。在倡导“人人都说普通话”和要求准确快速有效沟通的当代社会,大学生对学习和掌握方言的意愿会大大降低。而且,由于方言会在发音用词等方面会影响大学生使用普通话,并且有55.86%的大学生认为方言对自己的学习生活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了使自己的下一代不受方言的干扰,在对下一代子女的教育中可能会忽视甚至是刻意避开对方言的学习与了解。这样一来,掌握和了解方言的人便会越来越少,而语言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的,失去了学习和使用方言的传承者,方言的传承性也势必得不到保证。
3.3方言的研究与保护得不到重视。大学生作为未来传播文化知识的主要体,他们的价值观念对未来文化的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从我们所调查的情况看来,大学生们对待使用方言的态度不容乐观,长此以往,方言的使用频率可能大大降低,而一种语言要能够得到长久的发展,固然与人们使用这种语言的频率息息相关。倘若在校的大学生还没有意识到方言保护的重要性,那么鲜有人会行动起来为保护方言出一份自己的力量,而从事
方言研究的人员也会稀缺。即使是研究人员在调查研究方言时,也会因为一种方言的使用频率过低而影响方言的研究继而难以寻求保护方言发展的方案。
4.推动方言保护与发展的建议
(1)完善方言保护政策;提高方言保护的宣传力;建立方言保护地方协会。
武汉二本大学(2)促进方言保护与普通话推广协作发展。方言保护与普通话推广是中文发展历史上两大重要课题。方言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地区间文化与经济的交流,普通话在此时便显得尤为重要;而方言作为一种区域性的语言,是地方文化与地方风俗的载体,也理应受到保护[7]。同样需要发展,但是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却不是单一的。
一方面,普通话作为一种共同语言,被现代媒体不断传播,渐渐地,我们看到方言中出现了普通话的说法与音调,年轻人在以普通话主导的新式教育体制下,不断更新自己的语言体系,以至于现在,年轻人再也不了解那些方言中的“旧读”[8];同时,我们也看到,即使是不够地道的方言,长期运用方言生活的人也很难说好普通话,比如一些重庆人分不清卷翘舌,而一些湖南人分不清前鼻音。普通话的发展挤压了方言的生存空间,方言给人带来的习惯又为普通话的推广设置了障碍。
另一方面,普通话在中国通用,以普通话为交流工具,能方便我们与各种方言体系下生活的人进行交谈,从而能更好地研究一种方言,也能促进一些方言的广泛传播;与此同时,保护并研究方言,出各种方言与普通话的异同,能够让普通话的推广更加因地制宜。
这样看来,我们需要在两者之中到一种动态平衡。
在方言保护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挥国家政策的引导作用、举办方言比赛并收集方言的材料[9]。在普通话推广过程中,我们同样可以使用这些方法,并将普通话纳入教育课程中。这两者可以并行不悖,应当鼓励人们同时说标准的普通话与标准的方言,倡导大家在正式场合使用普通话,而非正式场合使用方言。方言与普通话都是中国文化的重要一环,我们有责任去保护与推广。
5.总结
本文通過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分析大学生对待方言的态度,继而研究大学生对待方言的态度对待方言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保护发言发展的建议。方言的保护和普通话的传播是不相矛盾的,相反两者的保护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一方面在加
强普通话训练的同时,还要注重方言的保护与传承,为语言的多样性以及文化的传承性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