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鹊说,大哥医术最好,二哥医术次之,我的医术最差
扁鹊说,⼤哥医术最好,⼆哥医术次之,我的医术最差
魏⽂侯曾求教扁鹊,问他家兄弟三⼈中谁的医术最好?
扁鹊说,⼤哥医术最好,⼆哥医术次之,我的医术最差。
魏⽂侯疑惑,为什么你⾃认医术最差,却能名扬天下,⽽你的两个哥哥却没什么名声。
扁鹊解释说:“⼤哥治病,在疾病还没发作之前就将病根铲除,所以他的医术⾼超外⼈都不知道;⼆哥治病,是在疾病初起还不严重的时候施治,虽然,但⼈们都以为他是只会治⼩病的医⽣。⽽我是在病⼈病情危重的时候予以施治,所以⼤家都以为我医术神奇,故⽽能名闻天下。
在这个故事中,扁鹊三兄弟的医术⾼下⽴判。其中⼤哥、⼆哥就是典型的“治未病”。
01
什么是“治未病”?
“治未病” ⼀词,⾸见成书于秦汉时期的《黄帝内经》:“圣⼈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后药之,乱已成⽽后治之,譬犹渴⽽穿井,⽃⽽铸锥,不亦晚乎!”
它的意思是,⾼明的医⽣,不仅要知晓治已病之术,⽽且要通晓治未病之法,如同治国不仅要治既成动乱,更要在未乱的时候加强治理。如果已经病了⽽后⽤药,已经动乱了才来治理,就好⽐⼝渴时才想到挖井取⽔,打仗时才想到制造武器,不是已经晚了吗?
《黄帝内经》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距离今天已有两千余年。可见,“治未病”的概念⾃古有之,且在提出之后受到了历代医家的推崇。“治未病”理论经过历代医家的发展,其内涵可以概括为:未病养⽣、防病于先;欲病救萌,防微杜渐;已病早治,防其传变;瘥后调摄,防其复发。总之,“治未病”的理论,主要是倡导⼀种以预防为主的思想和理念。
02
中医“治未病”植根于道家思想
“治未病”虽然是中医的医学概念,但却与中国传统哲学中的道家思想密切相关。众所周知,道家⾮常重视养⽣,追求长⽣是道家⽂化重要的探索内容。在道家看来,“治未病”其实是“术”与“道”的有机结合,是修道与医道的相辅相成。只有深刻领会中国传统⽂化的养⽣智慧,回归原初本性,才能⽆求⽽寿⾃延。
刻领会中国传统⽂化的养⽣智慧,回归原初本性,才能⽆求⽽寿⾃延。
那么,道家思想中的哪些部分与中医“治未病”⼀脉相承呢?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
恬淡虚⽆,清⼼寡欲
道家崇尚的是返璞归真的⽣活,《道德经》⾥就有⾔:“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意思是⼈要保持纯洁朴实的本性,减少私欲杂念。
道家的养⽣思想对今天这个时代尤其重要。在今天这个物质极度充盈的时代,⼈们很容易会为物质所累,造成了许多所谓的“富贵病”。经常性不合理的饮⾷、⽇常性吸烟、酗酒在偷偷伤害着⼈们的⾝体,
容易引发⾼⾎压、糖尿病、⾼⾎脂等疾病。如果我们能控制⾃⼰的欲望,将⼼性和⽣命回归到纯朴的状态,与道相合,就能将疾病防患于未然。
⽆为⽽治,顺应⾃然
《道德经》有⾔:“道法⾃然”。顺应⾃然、⽆为⽽治是道家的基本思想,也是养⽣之法。中医所说的“治未病”,就是要顺应⾃然规律,顺应四时⽓候来调养。
《素问·四⽓调神⼤论》⾥说:“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中医思想认为,春夏阳⽓相对充盛,秋冬阴⽓主事。所以,春夏应当注重养阳;秋冬要重视养阴。可见,中医是从整体观念出发,认为⼈与⾃然是⼀个统⼀的整体。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中医注重按节⽓预防疾病,⽽这种思想是与道家“天⼈合⼀”、“道法⾃然”的思想⼀脉相承的。
控制情绪,注重养⼼
庄⼦曾说:“悲乐者,德之邪;喜怒者,道之过;好恶者,⼼之失。”(《庄⼦·外篇·刻意》)
意思是说,如果在情绪上放纵⾃⼰悲伤或快乐,那么⾃⾝的德⾏就会不正;如果控制不住⾃⼰的喜怒,就⽆法追寻⼤道;如果⼼存好恶,那么最原始的⼼性就会缺失。
《黄帝内经》⾥也有说:“怒伤肝,喜伤⼼,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喜胜悲,悲胜怒,恐胜喜,怒胜思,思胜恐。”过分放纵⾃⼰的情绪,会让五脏受损,只有控制性情、平衡⼼态,才能修⼼养性,达到阴阳平衡。
哈佛⼤学曾有⼀个调查:90%的病来⾃我们的内在,来源于我们的情绪。美国的⼀项研究在分析全美1300多个地区的推特(Twitter)内容后发现,愤怒、焦虑、压⼒等负⾯情绪字眼越多,该地区居民冠⼼病死亡风险越⾼;相反,常使⽤积极性词汇的⼈,冠⼼病的死亡风险则较低。⽣活中,常常深陷于负⾯情绪的⼈更容易⽣病。⽽道家的“修⼼”就是要求我
极性词汇的⼈,冠⼼病的死亡风险则较低。⽣活中,常常深陷于负⾯情绪的⼈更容易⽣病。⽽道家的“修⼼”就是要求我们要控制情志的剧烈反复,从⽽达到“治未病”的效果。
03
“治未病”——现代⼈的健康模式
世界卫⽣组织进⾏的全球调查显⽰:⽬前,全世界疾病⼈占有20%,亚健康⼈占75%,健康⼈
仅为5%。可见,今天的⼈们长期处于亚健康的状态,与疾病仅有⼀步之遥。正因如此,积极发扬中医治未病这⼀宝藏才显得尤其重要,它将对改变当前⼈们的健康状态产⽣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那么,我们该如何做,才能更好地践⾏“治未病”的思想呢?
中医理论中,疾病的发⽣,关系到邪正两个⽅⾯。正⽓不⾜是疾病发⽣的内在原因,邪⽓是疾病发⽣的直接原因。因此防未病先要增强⼈体正⽓。
一步之遥的意思顺应⾃然,培养健康的⽣活⽅式
中医理论思想热内,天地是⽣命起源的基地,这就是所谓“天覆地载,万物悉备”。既然如此,那么我们也要做到顺应天时、顺应⾃然,才能“未病先防”。
顺应⾃然的内涵很多,其中包括重要的⼀点——不妄作劳,起居有节。
对于现代⼈来说,很多⼈需要的不多,但想要的很多。在欲望的⽀配下,今天的时代成了⼀个“过劳时代”。尤其是久坐、久视,造成了颈椎病、⽓⾎不通等多种疾病,严重影响了⼈们的⽣活质量。
如果我们能顺应⾃然,让⾃⼰的⽣活符合⾃然规律,培养健康的⽣活⽅式,做到“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那么就有更⼤的⼏率能够远离亚健康,最终达到“终其天年”。
调摄精神,保持情绪稳定
《素问·上古天真论》⾥有⾔:“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意思是当你能调摄情绪,那么病从哪⾥来呢?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保持情绪的稳定呢?古⼈推崇“移情易性”。如《北史·崔光传》说:“取乐琴书,颐养神性”。
《理瀹骈⽂》说:“看书解闷,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者矣”。
《千⾦要⽅》亦说:“弹琴瑟,调⼼神,和性情,节嗜欲”。
古⼈早就发现,通过琴棋书画等⽅式可以转移⼈的注意⼒,达到陶冶性情的作⽤。⽣活中,我们也可以通过培养⾃⼰的兴趣爱好,适当疏导宣泄⾃⼰的情绪,从⽽做到情绪稳定。
加强锻炼,增强体质
正所谓“正⽓存内,邪不可⼲”。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是提⾼正⽓和抗邪能⼒的关键。中国⾃古有⼋段锦、太极拳、五禽戏等,都是很好的健⾝运动。
但中医⼜认为,运动要有度,过度运动反⽽会耗伤阳⽓,不利于保养肾精。⽣活中我们可以看到,⼀些⼀味追求“肌⾁块”⽽盲⽬健⾝的⼈,往往徒有其表,但中⽓已伤。⼀旦中⽓伤,则容易形成病变。
因此,运动要适度,动静要结合,通过合理的运动可以提⾼机体抗邪能⼒,从⽽达到“治未病”的⽬的。
总⽽⾔之,“治未病”是中医学的⼀贯思想,“防重于治”更是中医预防医学的思想核⼼。在今天这个亚健康的时代,如果我们能参透“治未病”的精髓,将之践⾏于平时的⽇常⽣活中,我们便能激发⽣命潜能,从⽽达到增强体质、防病抗衰的⽬的。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