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河流的主要特点
一、中国河流的主要特点
中国的领土广阔,地形多样,气候复杂。在这样的条件下所发育的河流,与世界同纬度其它国家或面积相当的地区和国家相比,则不尽相同,具有自己的明显特点,主要是:数量众多,水量丰沛,水系多样,资源丰富。
(一)河流众多,源远流长
数量多,流程长,是中国河流的突出特点之一。全国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50 000余条,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580条,大于1万平方公里的尚有79条。其中长江和黄河,不仅是亚洲最长的河流,也是世界著名的巨川。在世界最长的河流中,长江和黄河分别列为第三和第五位。此外,流经或发源于中国的澜沧江(下游是湄公河)、黑龙江,也都在世界最长的十大河流之列(表1)。
中国陆地面积约与欧洲及美国相近,然而大河的数量却远远多于欧洲和美国。甚至面积为中国两倍多的北美洲,长度超过1000公里的大河条数也仅为中国的2/3。如果把中国的天然河流连接起来,总长度达43万公里,可绕地球赤道10圈半。中国的河流虽多,但在地区上分布很不均匀。一个地区河流的多少,常用河网密度表示(每平方公里面积内河流的总长度)。中国的河网密度总的趋势是南方大,北方小;东部大,西部小。中国东部地区的河网密度都在0.1公里/平方公里以上,而西部内陆区几乎都在0.1以下,而且有大片的无流区
(即河网密度为零)。东部地区的南方和北方也相差很大,南方几乎都在0.5以上,长江和珠江三角洲是中国河网密度最大的地区,都在2.0以上,长江三角洲甚至高达6.7。北方的山地丘陵地区,河网密度一般在0.20.4,地势低平的松嫩平原、辽河平原和华北平原,一般都在0.05以下,甚至出现无流区。
中国外流区的河流几乎都沿着3个地形斜面分别注入太平洋、印度洋和北冰洋。向东的地形斜面属于太平洋流域,面积最大,约为544.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56.7%。众多的河流分别注入太平洋西岸的各个边缘海,故又可分成若干个海的流域。自北向南有:黑龙江属鄂霍次克海流域;图们江、绥芬河属日本海流域;鸭绿江、辽河、滦河、海河、黄河和淮河等属黄、渤海流域;长江、钱塘江,瓯江、闽江等属东海流域;韩江、珠江、元江、澜沧江等属南海流域。此外,台湾岛东部的河流直接注入太平洋。向南的地形斜面属于印度洋流域,面积约62.5万平方公里,为全国总面积的6.5%,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的东南部、南部和西南角,东面以唐古拉山脉、他念他翁山和怒山与太平洋流域为界。中国的印度洋流域各河,下游均流出国境,经邻国分别注入不同海域。例如怒江等流入安达曼海;雅鲁藏布江及喜马拉雅山南麓诸河注入孟加拉湾;西南端的狮泉河、象泉河汇入印度河,注入阿拉伯海。
向北的地形斜面一部分属于北冰洋流域,面积最小,仅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0.5%。中国北冰洋流域的河流仅额尔齐斯河一条,它是俄罗斯鄂毕河的上游,注入北冰洋的喀拉海。
(二)水量丰沛,随季节而变
水量丰沛是中国河流的又一突出特点。平均每年河川径流总量达26 000多亿立方米,在世界各国中居第五位。如果把全年的河川径流总量平铺在全国的土地上,将获得一个平均深度为275毫米的水层,这一深度称为径流深度,是表示河流水量丰富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在世界上面积最大的5个国家中,中国的径流深度居第四位。
全世界河口流量在1万立方米/秒(相当于年径流总量为3 154亿立方米)以上的河流共有18条,其中在中国境内入海的有长江和珠江,发源或流经中国的尚有雅鲁藏布江(下游是布拉马普特拉河,流量为世界第四位)、澜沧江(下游是湄公河,流量为世界第七位)、额尔齐斯河(下游是鄂毕河,流量为世界第十五位)及黑龙江等4条。长江的年径流总量近10 000亿立方米,仅次于亚马孙河(37 843亿立方米)和刚果河(13 560亿立方米),居世界第三位。若长江与美国最大的河流——密西西比河相比,长江流域面积仅及密西西比河
55.1%,年径流总量却为密西西比河的165.5%,长江流域平均径流深度为542毫米,密西西比河仅183毫米,只相当于长江的1/3
中国河流水量虽然丰沛,但年内分配很不均匀,随着季节的更替而有明显的变化。河川径流的季节变化,一般用某一季节的水量占全年总水量的百分数来表示。由于中国面积广大,各地区四季的起迄时间很不一致。为了便于比较,通常以12月至次年2月为冬季,3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
冬季是中国河川径流最为枯竭的季节,大部分地区冬季水量占全年总水量的10%以下,总的趋势是从南向北递减。秦岭、淮河以南地区,虽然冬季无冰冻现象,降水量也较多,但超过10%的河流仅钱塘江中下游、湘江水系的一部分、云贵高原的部分河流及西南纵谷河流。台湾岛上的河流,冬季水量最丰,可达15%以上,甚至高达25%。北方河流,因冬季降水量少,受冰冻影响,水量大部不及全年的5%,只有黄土高原北部,太行山区以地下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才达到10%左右。
春季是中国河川径流普遍增多的季节,但增长的程度相差悬殊。总的来讲是“二多二少”,即江南和东北多,华北和西南少。长江、淮河以南的河流水量,一般占全年总水量的20%以
上,江南丘陵区因雨季来临,春季水量可达40%左右。东北及西北阿尔泰山地区,因冬季积雪较厚,春汛水量可达2030%,个别地区高达40%。华北地区冬季积雪较薄,春汛很小,这个时期降水量又少,因此春季水量占10%以下,春旱普遍。西南地区属于西南季风区,雨季开始得迟,春季降雨很少,但气温已经升高,蒸发旺盛,河流出现全年最枯流量,水量一般占510%,比冬季还少。此外,台湾岛和海南岛春季水量占15%左右,比冬季也略有减少。
夏季是中国河川径流最丰盈的季节。由于东南和西南季风的影响,大部分地区降水量大增,但增加幅度是北方大于南方,西部大于东部。南方河流水量一般占全年总水量的4050%,但江南丘陵地区,因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只占40%以下,反而出现旱情。在北方,因雨量集中,且多暴雨,水量可达50%以上。西部高原、高山区,因气温升高,冰川积雪大量融化,使水量高达6070%。总之,中国河流夏季进入汛期,洪水灾害多在此时出现。秋季是中国河川径流普遍减少的季节,大部分地区的河流水量,只有全年总水量的2030%,总的趋势仍是北方多于南方。江南丘陵区仅达1015%;东南沿海虽受台风影响,秋季水量也只占2025%;西南纵谷地区,因西南季风撤退较迟,秋季仍属雨季,水量可高达3540%;秦岭山地及以南地区,因受低压槽和地形影响,降水较多,水量亦达
40%;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一带也是30%左右。此外,海南岛秋季水量高达50%左右,是全国最高的地区。
从上述中国河流各季径流的地区分布概况可以看出,夏季丰水,冬季枯水,春秋过渡,这是中国河流季节变化的基本特点。当然也有例外,例如江南丘陵和黄土高原的无定河流域,前者是春季占优势,后者是四季均匀,优势不明显。
(三)地区差异显著
中国有两条重要的水文分界线,这就是外流区和内流区的分界线以及外流区中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
河水最终能注入海洋的河流称为外流河,它们的集水区域称为外流区。河水最终不能汇入海洋,或消失在干旱的沙漠之中,或以内陆湖泊作为归宿的河流称为内流河,它们的集水区域称为内流区。中国内、外流区的分界线,北起大兴安岭西麓,大致沿东北西南方向,经阴山、贺兰山、祁连山、日月山、巴颜喀拉山、念青唐古拉山和冈底斯山,直至西藏西部的国境线为止。这条线以东,除鄂尔多斯高原、松嫩平原及雅鲁藏布江南侧的羊卓雍湖一带有面积不大的内流区外,其余全是外流区;这条线以西,除新疆北部的额尔齐斯河流域外都是内流区。内、外流区的分界线与我国200毫米等雨量线大致相同。因此,它实际上也是一条气候和自然景观的分界线,以西是牧业为主的非季风气候区,以东是农业为主的季风气候区。不同的气候条件,赋予河流不同的特性。外流河主要水源是降雨,水量一般较为丰富;在前进过程中,“左右逢源”,有不少支流汇入,水量沿程增多;河水量的变化随降水而变;河网密度较大。内流河多以冰川积雪融水为主要水源,一般水量较小,而且支流很少,水量沿程不断减少;河中水量又随气温而变,到了冬天,气温很低就断流了,故多为季节性河流。
在中国东部的外流区中,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这一界线相当于年降水量为700中国最长的河流是哪条800毫米等雨量线的位置,其北属于半湿润半干旱地区,其南属于湿润地区。这一界线又相当于全年最冷月(1月份)平均气温0℃的等温线,故秦岭淮河一线也是中国暖湿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可见,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分界线,此线以南和以北的河流有着截然不同的特点。
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的河流,包括东北河流和华北河流两类,二者以松花江辽河分水岭为界。分水岭以北为东北河流,包括黑龙江、松花江、图们江、鸭绿江等;以南为华北河流,包括辽河、滦河、海河和黄河等。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的河流,主要指长江、珠江以及东南沿海诸河,统称为南方河流。淮河北岸各支流具有华北河流的特性,干流本身及南岸各支流具有南方河流的特性,故淮河水系可作为过渡性水系看待。南方河流和华北河流的主要差异表现在:
1)华北河流的水量远远小于南方河流。华北河流无论长短,其平均流量均小于南方相应大小的河流,甚至南方一条小河也往往会比华北一条大河的水量多。以大河来说,黄河的流域面积为珠江的1.66倍,长度为珠江的两倍半,而水量仅为珠江的1/6。黄河流域面积为
闽江的12倍多,但水量仅及闽江的92%。以中小河流来比,南方的钱塘江长度不及华北滦河的一半,流域面积只是滦河的94%,但年水量却为滦河的7倍。
2)华北河流洪、枯水流量变幅大,洪水暴涨猛落;南方河流流量变幅小,洪水涨落缓慢。例如,黄河最大洪峰流量(花园口站)达22 300立方米/秒,而最小枯水流量接近于零;长江最大与最小流量相差仅17倍。华北的河流(包括黄河)河滩很宽,洪水时水流汹涌直下,枯水时却能涉水而过;而南方的河流,即使是平原上的无名小河,河水也比较深,四季均可通航。
3)华北河流的含沙量远远大于南方河流。黄河的含沙量居世界大河之冠,以多沙著名,干流的多年平均含沙量为37.7公斤/立方米;而华北地区其它一些河流的含沙量也很高,如西辽河上游老哈河的平均含沙量为90公斤/立方米,海河的支流永定河为60.8公斤/立方米。南方河流的含沙量比华北河流少得多,长江干流为0.57公斤/立方米,只及黄河的1/74;西江为0.32公斤/立方米;闽江仅0.14公斤/立方米。黄河含沙量为闽江的260多倍。河水中的泥沙主要是流域坡面上流水侵蚀作用的产物。对流域表面的侵蚀能力常用侵蚀模数来表示,即每平方公里面积上,每年被侵蚀并被带入河流的泥沙吨数。河流含沙量大,无疑流
域侵蚀模数也大。西辽河及海河流域的侵蚀模数一般为5 00010 000/平方公里,黄河干流(陕县以上)可达2 330/平方公里。而黄土高原上的窟野河局部地区甚至高达30 000/平方公里以上,相当于每年把地面削低18毫米。中国南方河流的侵蚀模数大多在1000/平方公里以下。以长江为例,除金沙江的上游河段及嘉陵江可超过1000/平方公里外,宜昌以上的山区侵蚀模数略大于200/平方公里,宜昌以下则不超过这个数值。东南沿海地区的侵蚀模数亦多在500/平方公里以下。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