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历史知识点总结各单元框架思维导图
⾼⼀必修⼀历史知识点有哪些,主要都学什么内容?考试重点有什么,考点多不多?下⾯是⾼⼀必修⼀历史知识点总结,各单元框架思维导图,供⼤家复习参考。
南京历史文化历史必修⼀⼈教版知识点归纳
第⼀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课考点
重点:西周的宗法制与分封制
1、夏是我国历史上第⼀个王朝,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始于:夏;
2、王位世袭制的确⽴,是我国原始社会过渡到奴⾪社会的重要标志
3、分封制(内容、特点、意义)
特点:周天⼦是诸侯的共同主⼦,诸侯是周王的⾂属。
意义:加强统治,巩固王权
4、西周宗法制最⼤特点是:嫡长⼦继承制;
影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5、西周的宗法制是与分封制互为表⾥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
6、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和分封制⼀起,构成了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的主体,对中国社会产⽣了深远的影响。
第⼆课考点
重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难点:秦朝创建中央集权制度的作⽤和影响
1、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个统⼀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皇帝制度:①“皇帝”称号的由来②皇帝制度:皇帝独尊、皇权⾄上、皇位世袭③皇帝制度的核⼼内容:皇权⾄上、皇帝独裁
(2)中央政府的三公九卿制和地⽅推⾏郡县制
①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
第⼀、它是以皇权为中⼼的中央⾏政体制
第⼆、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封建时代的统治特点——国与家同治)
②废除分封制,实⾏郡县制,是建⽴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性变⾰。
郡是秦朝中央政府辖下的地⽅最⾼⼀级⾏政单位。
3、巩固统⼀的措施:①颁布秦律②统⼀度量衡、货币和车轨③统⼀⽂字
4、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1)对秦朝的影响:①有利于封建经济⽂化的发展;②初步奠定祖国疆域,巩固国家的统⼀③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④建⽴了地主阶级对⼴⼤⼈民的专制统治,秦朝的暴政造成⼈民处境的恶化。
(2)对后世的影响:
秦朝建⽴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且不断加强与完善。
第三课考点
重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1、两汉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汉承秦制 “中朝”和“外朝”
2、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逐步形成三省六部制
3、我国古代三省六部制的完善是在:隋唐时期
4、宋朝的政治制度特点:不断削弱和分割宰相的职权,进⼀步加强皇权。
5、宋朝的“⼆府”:中书门下是最⾼⾏政机构;枢密院是最⾼军政机构。
参知政事——副相,分割宰相⾏政权
三司使——管理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权
6、元朝的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综合汉蒙政治制度,加强皇权有新发展
中书省——最⾼⾏政机构
枢密院——最⾼军事机关
元朝时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的机构是:宣政院;
7、中国省制的开端是:元朝时的⾏省制度;
元朝⾏省制度的创⽴是地⽅⾏政制度重⼤变⾰。
郡县制(秦朝)——郡国并⾏制与州郡县三级制(汉)——州县两级制(隋——宋)——⾏省制度
8、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是它的发展轨迹。
(2)在中央政权中,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在中央与地⽅的关系中,中央严格控制地⽅政权,不允许有独⽴的⾏政体系存在。
(3)地⽅官吏必须服从上级,地⽅服从中央,最后听命于中央。
第四课考点
重点: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1、中国宰相制度的废除是在:明太祖时;
解决了君权与相权的⽭盾——君主专制强化
2、明朝废除宰相制度后,为了减轻皇帝⼯作压⼒增设了:内阁;
3、宰相制与内阁制的区别:
宰相被制度赋予决策⼤权,其地位⼗分牢固。
内阁只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并⽆决策权。
4、区分明朝内阁制度与西⽅近代内阁制的本质不同:
内阁是皇权专制的产物,它维系了君主的绝对权⼒,保证了君主对全国有效的统治,进⼀步巩固了皇权⾄⾼⽆上的地位。
西⽅近代内阁是政治民主监督机制,有助于防⽌专制独裁。
5、我国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的标志是:清朝雍正皇帝设⽴军机处
6、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
积极作⽤: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和巩固,社会,经济发展和⽂化繁荣为康乾盛世的出现提供政治保障。
消极作⽤:严重地扼杀了社会的创造⼒,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减缓了社会发展的步伐,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的主要原因之⼀。
第⼆单元:列强侵略与中国⼈民的反抗⽃争
第⼀课考点
重点:鸦⽚战争与中英《南京条约》;甲午中⽇战争与
《马关条约》;⼋国联军侵华战争与《⾟丑条约》
1、率先完成⼯业⾰命,成为资本主义强国的是:英国;
2、鸦⽚战争的原因:(根本原因、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英国发动鸦⽚战争的根本⽬的在于把中国变成其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英国决意打开中国市场)
直接原因:林则徐的虎门销烟
3、第⼀次鸦⽚战争发⽣于:1840年到1842年;
4、第⼀次鸦⽚战争时,中国⼈民⾃发反侵略典型事例是:三元⾥⼈民反侵略⽃争;
5、近代中国第⼀个不平等条约是中英《南京条约》,
6、《南京条约》中“五⼝通商”“关税协定”等反映了英国发动侵华战争的根本⽬的。
7、第⼀次鸦⽚战争对中国影响表现在三个变化:
(1)社会性质变化:由封建社会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中国社会主要⽭盾变化: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盾开始转化为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盾、封建主义与⼈民⼤众的⽭盾,前者成为中国社会最主要⽭盾。
(3)⾰命性质变化:由农民⾰命转变为反帝反封建的旧民主主义⾰命。
7、鸦⽚战争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
8、焚烧圆明园的事发⽣在:第⼆次鸦⽚战争(1960年)英法联军侵⼊北京时
9、中国社会性质的演变过程:
(1)鸦⽚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1856——1860年)第⼆次鸦⽚战争,中国被迫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同样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加深。
(3)(1894——1895年)中⽇甲午战争,中国被迫签订中⽇《马关条约》,标志着外国对中国的侵略进⼊⼀个新的阶段,标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加深。
(4)(1899——1900年)⼋国联军侵略中国,1901年被迫签订《⾟丑条约》,《⾟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0、台湾问题整理:1895年《马关条约》被⽇本割占,1945年⽇本投降回归中国,1949年蒋介⽯盘据台湾,1950年美国侵朝战争把第七舰队开进海峡,1979年全国⼈⼤提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针,⼋⼗年代初邓⼩平提出⼀国两制解决台湾问题。1990年和1991年海峡两岸分别建⽴了两岸授权的民间团体(海基会、海协会)实⾏经济政治对话。1995年江总书记提出解决台湾问题的⼋项主张,是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件。
第⼆课考点
重点:全民族的抗战
1、卢沟桥事变,是⽇本帝国主义全⾯侵华的开始,是中国全国性抗⽇战争的开始。
2、中国的抗⽇战争是在抗⽇民族统⼀战线旗帜下的全民族抗⽇战争。统⼀战线的建⽴是由中国社会的主要⽭盾决定的,是符合中华民族全民族的利益的。
3、抗⽇战争始终存在着两个战场和两条路线,即国民党领导的正⾯战场和⽚⾯抗战路线;由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和全⾯抗战路线。
两个战场相互配合、相互⽀援。
4、国民党在抗战初期认真抗⽇先后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
5、太原会战中的平型关⼤捷(1937年9⽉25⽇)是抗战以来的⾸次⼤捷,典型地说明了国共两党军队的合作抗⽇。
6、⽇本侵略者制造的惨绝⼈寰的“南京⼤屠杀”,
30多万同胞被⽇本⿁⼦杀害。南京⼤屠杀是⽇军对中国军民犯下的滔天罪⾏,史实确凿,铁证如⼭。
7、1940年百团⼤战是抗⽇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军的⼀次⼤规模战役。
8、抗⽇战争的胜利是:中国⼈民⼀百多年来第⼀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增强了全国⼈民的民族⾃尊⼼和⾃信⼼。
9、抗⽇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全民族的抗战。
10、全民族抗战的表现——国民党正⾯战场和中共敌后战场的配合抗⽇。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的民主⾰命
第⼀课考点
重点:太平天国的兴起和发展、《天朝⽥亩制度》
难点:《天朝⽥亩制度》的评价、
太平天国运动的作⽤
1、太平天国运动:1851年--1864年;
2、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等创⽴的拜上帝教结合了:西⽅基督教教义、中国儒家思想、农民平均主义;
3、1851年,⾦⽥起义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
4、永安建制(永安分封诸王)标志着太平天国初步建⽴政权。
5、1853年定都天京,太平天国形成和清朝对峙的局⾯。
6、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组织了北伐、西征、东征
7、太平天国⾰命纲领:早期有《天朝⽥亩制度》是太平天国建国纲领,是⼏千年农民反封建⽃争的思想结晶;也是⽆法实⾏的空想;后期有《资政新编》是先进的中国⼈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案;
8、太平天国运动失败标志的是:1864年7⽉天京的陷落;
9、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次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10、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作⽤: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千年农民战争的最⾼峰;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是中国⼈向西⽅学习资本主义的最早的探索;对后来的民主⾰命有重要影响。
第⼆课考点
重点:⾟亥⾰命爆发的原因、《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评价⾟亥⾰命
难点:三民主义、袁世凯就任临时⼤总统、⾟亥⾰命的局限性
1、上海和⽇本东京成为中国⾰命知识分⼦宣传民主⾰命思想的中⼼。
2、第⼀个资产阶级的⾰命团体——兴中会(1894年)
3、孙中⼭是中国民主⾰命的先⾏者
4、中国同盟会(1905年):政治纲领:驱除达虏,恢复中华,创⽴民国,平均地权
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成为⾟亥⾰命的指导思想。
中国同盟会成⽴的历史意义: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命进⼊了新阶段;
中国同盟会的性质:中国第⼀个全国性统⼀的资产阶级⾰命政党;
5、⾟亥⾰命爆发的标志和时间:武昌起义(1911年10⽉10⽇)
6、1912年中华民国成⽴,孙中⼭就任中华民国临时⼤总统
7、中国第⼀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是: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政、⽴法、司法三权分⽴的政治体制;特别规定实⾏责任内阁制。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8、⾟亥⾰命的结局:
失败:(1)⾟亥⾰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篡夺;
(2)⾟亥⾰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9、⾟亥⾰命的性质:中国近代历史上⼀次伟⼤的资产阶级民主⾰命。
10、⾟亥⾰命的历史作⽤:
(1)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了资产阶级的共和国。
(2)促进了社会⽣产⼒的发展,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3)极⼤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使民主共和深⼊⼈⼼。
(4)冲击了⼏千年的陈规陋俗,推动了平等、⾃由、解放意识。
(5)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影响了亚洲⾰命和表现了亚洲的觉醒。
(6)开始了⽐较完整意义上的反帝反封民族⾰命,是中国20世纪三次巨变之⼀。
第三课考点
重点:五四风雷;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红军的长征
难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国民⾰命运动失败的原因
26、中国近代史第⼀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命运动和中国新民主主义⾰命的开端是:五四运动;
27、中国第⼀个共产党组织是:陈独秀建⽴的上海共产党组织;
28、中共⼀⼤决定党的中⼼任务是:组织⼯⼈阶级,领导⼯⼈运动;
29、中共⼆⼤制定了:最⾼和最低纲领;中共三⼤决定国共合作;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