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_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课堂实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 ...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十二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新授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汉武帝时期政治、思想、经济方面巩固大一统的主要措施。
(2)认识汉武帝是汉朝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从政治、思想、经济等方面巩固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2过程与方法
(1)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学会利用教科书,提取教科书和其他资料中的有效历史信息,了解汉武帝的大一统是秦朝加强中央集权制的延续和发展,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对比秦皇汉武对历史的影响。
(2)通过参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堂讨论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加深对历史知识的了解,并增强历史想象力。
(3)通过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训练,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打好学习历史的基本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它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教学方法
直观法、比较分析法、史料分析法、列表归纳法、讨论法等。
[教学准备]
图片、史料、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的诗词《沁园春.雪》,学生齐读:“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请同学们数一数这首诗中涉及几位历史人物?秦始皇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为何要把汉武帝同他相提并论呢?为进一步了解、感知汉武帝,让我们再来欣赏一段影视剧《汉武大帝》片花,这节课让我们共同走进西汉历史,领略汉武帝的雄才大略。生齐读课题,师同时出示学习目标。师让生展示课下搜集的有关汉武帝的事迹。在中国历史上,汉武帝是一个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采取了一系列巩固“大一统”的措施,使西汉王朝出现强盛的局面。汉武帝是如何强化中央权力呢?他的巩固措施有什么样的影响?
自由讨论和回答。
学生展示搜集到的资料。
激发兴趣,引起求知的欲望。
探究新知(授新课)
1.“推恩令”的实施
过渡:文景之治”为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的出现奠定了物质基础。
(1)小知识:什么叫大一统?
(2)通过课前预习,小组讨论:你能概括说出汉武帝为巩固大一统王朝,都采取了哪些措施?
(3)汉武帝的生平概况及即位面临的局面
    (4)王国问题
结合材料和图片,说说汉武帝即位时面临着什么困惑。
材料一  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千乘万骑,和天子一样威风。他还自造弓箭数万,府库的金银珠宝,多于京师
材料二  西汉前期形势(如图)
汉武帝是如何解决这问题呢?
推恩令的实行,有利于解决王国问题,那推恩令妙在何处?
教师作出评价,总结推恩令的作用:大大削弱了地方封国的实力,使其再也无力对抗中央;新封的诸侯对皇帝感恩戴德,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除“推恩令”的措施外,汉武帝还采取什么措施加强对地方政府的管理?
诸侯王势力强大威胁皇权的问题解决了。汉武帝实现了政治上的大一统。
学生联系秦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
小组讨论,师指小组不同系列学生回答。
汉武帝具有雄才大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王国问题:汉初分封的诸侯国势力膨胀,威胁到了中央集权。
汉武帝接受了主父偃的建议。实现推恩令,下令允许诸侯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其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
通过推恩这种相对和缓而富有人情味的方式,原来的王国被分割成许多小侯国,侯国不再属于王国管理,而归中央直接管辖的郡管理。不费一兵一卒,达到了削弱王国的目的,而得到封地的诸侯子弟,对皇帝感恩戴德,从而培养了侯国的忠诚。
学生回答问题。
激发兴趣,直观形象,形成感性的认识。
培养识图能力和分析史料能力;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让学生认识到解决诸侯国问题的必要性。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了解“推恩令”的作用。
了解刺史制度。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过渡:解决王国问题后,汉武帝可以高枕无忧了吗?
问题探究1:西汉初年,社会思想方面存在着什么问题?
问题探究2:汉武帝为了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采取了董仲舒的什么建议?具体措施有哪些?带来了什么影响?
教师作出评价,在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除此之外,还有哪些措施?
动脑筋:
你如何看待汉武帝实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措施? 实行的原因有哪些?
学生讨论交流,师生思维火花相互碰撞。
在长安设太学,以儒家的五经为主要教材,大力推行儒家教育。
思考问题,回答问题:
有利——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加强了中央集权。
有弊——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中国思想文化的进步
其实质是一种思想文化专制政策。
通过教师引导点拨及学生参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堂讨论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加深对历史知识的了解,并增强历史想象力。
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及合作和交流的能力。
3.盐铁专卖
展示教材第秦朝历代皇帝56页“材料研读”和图片《五铢钱》。
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此言末业,贫者之资也。
——《史记·货殖列传》
提出问题:想一想,这种状况对国家的经济发展造成什么样影响?
假如你是汉武帝的话,面对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办?
展示教材第56页“相关史事”,反映汉武帝重视农业,发展生产的措施。
展示汉武帝后期西汉王朝疆域图。
学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造成农业荒废,经济混乱,财政亏缺的状况。
学生思考问题,回答问题。
观看图片。
培养学生从史料中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
课堂总结
归纳、梳理知识点。
理清所学知识的层次结构,掌握其外在的形式和内在联系,形成知识体系及一定的知识框架。
巩固练习
一、材料分析
1、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参见课本P57图表)
(1)材料反映出西汉初期中央面临什么问题?
(2)汉武帝采取什么措施解决这一问题?
2、请根据以下两幅图说说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儒家的不同态度。(图参见课本P57)《汉代讲经图》中的“经”主要是什么内容?
二、猜猜我是谁
A、经过汉高祖、文帝和我的共同努力,汉朝社会比较,百姓富裕起来,出现了“文景之治”
B、我和景帝一直坚持汉高祖休养生息的政策,奖励农桑,提倡节俭,重视“以德化民”。
C、我和我的后继者汉文帝、汉景帝等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
D、我在政治、思想和经济上实现了大一统,汉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三、汉武帝的”罢黜百家”是指(  )
  A、诸子百家       
B、除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
  C、法家和墨家     
  D、道家和兵家
四、西汉王朝的鼎盛时期是()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
回答问题。
巩固基础知识,启发思维,培养学习能力。
                                                                                                                                                                课后作业
完成《金榜学案》一课一练
学生讨论做作业。
培养比较分析能力。
[板书设计]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