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对三十多岁男子的口头称呼
30岁是而立之年。
1.而立(而立之年):出自孔夫子名言,不多解释。
2.始室:30岁。《礼记·内则》:“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
不惑之年多少岁3.克壮:正当壮年。古代三十岁为壮。唐·魏征《是渐不克终疏》:“贞观之初,时放克壮。”
古人的年龄称谓:
1、垂髫是三四岁到八九岁的儿童。“髫”是儿童垂下来的头发,古代儿童未冠者头发都是垂着的,因此以“垂髫”指童年或儿童。
2、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岁的少年。“总角”是古时少儿男未冠、女未笄时的发型,在头发梳成两个发髻,像头顶两角,所以后来就用“总角”借指童年时期。
3、金钗之年是指12岁女子,古代女子十二岁开始戴钗梳妆。
4、舞勺之年的指男子十三至十五岁期间。“勺”是一种由未成年男子学习的乐舞,所以用“舞勺”来借指那个年纪的男子。
5、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古代男孩成年时束发为髻,因以为成童的代称。
6、弱冠指男子20岁。这时行冠礼,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
7、花信年华指女子24岁。花信:开花时期,花期。借此泛指女子正处年轻貌美之时。
8、而立之年指男子30岁。
9、不惑之年指男子40岁。
8、知天命指人50岁。五十岁之后,知道了理想实现之艰难,故而做事情不再追求结果,对个人荣辱已经淡然。后人因以“知天命”为五十岁的代称。
9、花甲指人60岁。花甲一词出自中国古代历法,以六十年为一循环,一循环称为一甲子,又因干支名号繁多且相互交错,又称花甲。
10、古稀之年指人70岁。源于:“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后因此用“古稀”代指七十岁。
11、耄耋:指八九十岁。
12、鲐背之年指人90岁。
13、期颐指人100岁。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