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院考2020西方经济学专业题库答案
西方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一、简述题
1.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含义和形成条件
答: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指在其他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等量地把一种可变要素增加到其他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的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并且是短期生产的一条基本规律。
它的形成条件是:
(1)生产要素投入量的比例是可变的,即技术系数是可变的
(2)技术水平保持不变
(3)所增加的生产要素具有同样的效率
2.简述标准无差异曲线的特征
答:
标准无差异曲线的特征是:
(1)同一坐标平面上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
(2)在同一坐标平面上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不会相交
(3)对较高的无差异曲线的偏好大于较低无差异曲线的偏好
(4)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且凸向原点
3.简述需求收入弹性与恩格尔定律
答:
需求收入弹性衡量的是消费者对某一种商品或服务的需求量随收入改变的反应程度随着家庭和个人收入的增加,收入中用于食品方面的支出比例将逐渐减小,这一定律被称为恩格尔定律
4.简述在只有一种要素可变的短期生产中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
答:
分析一种可变要素的合理投入时,可根据产量的变化将生产过程划分为平均产量递增、平均产量递减和边际产量为负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可变要素投入的增加至平均产量达到最大。在此阶段部产量和平均产量都是递增的,所以理性的生产者不会选择减少这一阶段的劳动投入量,而会继续增加劳动投入量。
第二阶段,平均产量开始递减至边际产量为零。在此阶段,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都处于递减阶段,但总产量是增加的,且达到最大。
第三阶段,总产量开始递减,边际产量为负。在此阶段,总产量开始下降,所以理性的生产者不会选择增加这一阶段的劳动投入量,而是会减少劳动投入量。
综上所述,理性的生产者不会选择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进行生产,必然选择在第二阶段组织生产,即只有第二阶段才是可变要素投入的合理区域。但在这一区域中,生产者究竟投入多少可变要素可生产多少,必须结合成本函数才能确定。
5.利用图像说明短期平均成本,平均可变成本和边际成本三者之间的关系。
6.利用图形和公式说明利润最大化的实现条件
答:
利润最大化,指的是特指经济利润最大化,即在一定的生产技术和市场需求约束下,厂商
实现利润最大或亏损最小。厂商利润最大化原则就是产量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原则。即MR=MC。
对MR=MC这一利润最大化原则,可用数学推导加以证明:
设π为利润,Q为厂商产量,TR为厂商总收益,TC为厂商总成本,则π(Q) = TR(Q) − TC(Q)
利润最大化的充分条件为π的二阶导数为负
利润极大化的必要条件是π对Q的一阶导数为零,而TR对Q的一阶导数就是边际收益MR,同样,就是边际成本MC。所以,当MR=MC,即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利润极大。
7.什么是外部性?外部性的矫正措施有哪些?
答:
外部性是指一个人或一人的行动和决策使另一个人或一人受损或受益的情况
外部矫正措施有:
(1)征税与补贴
(2)科斯定理
(3)企业合并
8.简述完全竞争市场的形成条件
答:
完全竞争市场的形成条件有:
(1)市场上有众多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任何一个生产者或消费者都不能影响市场价格
(2)企业生产的产品具有同质性,不存在差别
(3)生产者进出市场,不受社会力量的限制
(4)市场交易活动自由、公开,没有人为的限制
(5)市场信息畅通准确,市场参与者充分了解各种情况
(6)各种资源都能够充分地流动。
9.简述垄断,垄断成因和反垄断的措施
答:
一般分为卖方垄断和买方垄断。卖方垄断指唯一的卖者在一个或多个市场,通过一个或多个阶段,面对竞争性的消费者;买者垄断(Monopsony)则刚刚相反
形成垄断的主要原因有三个:
(1)自然垄断:生产成本使一个生产者比大量生产者更有效率。这是最常见的垄断形式
(2)资源垄断:关键资源由一家企业拥有(如:无线电视的配音业)
(3)行政性垄断政府给与一家企业排他性地生产某种产品或劳务的权利。
也有由政府自行垄断,称为专卖。
(1)政府干预市场结构的措施
(2)政府干预企业行为的措施
10.简述国内生产总值及其从支出方面如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
答:
国内生产总值(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是指一个国家或者地区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国内生产总值(支出法)=总消费+总投资+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居民消费+政府消费)+(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存货增加)+(货物和服务出口-货物和服务进口)
11.利用IS-LM模型说明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如何消除挤出效应?
答:
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
消除挤出效应的对策:一是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方向要一致,避免政策本身的内耗和效应的抵消。二是政府应努力避免与民争利、与民争投资。三是增强居民收入增长的预期。四是最有利措施,同时也是刺激需求的最好措施,就是大力鼓励民间投资,扩大民间投资的规模和范围。五是注意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搭配使用,用扩张性货币政策可以降低利率克服“挤出效应”。
12.请解释为什么在政府预算保持平衡的条件下,政府财政政策是扩张的?
答:
如果政府采取平衡预算的财政政策,则所增加政府开支等于所增加的税收,即△G=△T
从凯恩斯的收入决定论出发,消费是可支配收入的函数,即是C=c(Y-T)从而有Y=c(Y-T)+I+G
求增量可得:△Y=c△Y-c△T+△G=c△Y+(1-c)△G
因此,可以求得△Y/△G=1,即乘数为1,即财政政策是扩张性的。
13.在国民收入决定中,政府支出乘数是如何推导的?
答:
Y=C+I+G
C=α+βY,其中β=MPC
于是Y=α+βY+I+G
(1-β)Y=α+I+G
Y=(α+I+G)/(1-β)
上式两边关于Y对G求导,有
dY/dG=1/(1-β)=1/(1-MPC)
经济学类包括哪些专业
这个就是政府支出乘数了
14.什么是财政政策的自动稳定器?自动稳定器有哪些措施?
答:
财政政策的自动稳定器是指在国民经济中无需经常变动政府政策而有助于经济自动趋向稳定的因素
具有自动(内在)稳定器作用的财政政策包括: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以及各种转移支
15:请简述中央银行运用公开市场业务调节货币供应量的具体过程。
答:
中央银行根据不同时期货币政策的需要,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如国库券公债等)以控制货币供应量及利率的活动中央银行凭借自己的资金实力,在公开市场买进或卖出各种有价证券,从而增加和减少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以达到控制货币供应量市场利率的目的
16:简述CPI和国内生产总值折算数的异同
答:
GDP-国民生产总值,用来衡量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创造的财富;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用来衡量一定时期内物价水平。
实际上,CPI其实不是用名义GDP除真实GDP计算出来的,它是调查得来的(选取一部分
居民样本或城市样本,观察各种商品价格变动趋势)。而名义GDP除真实GDP的值应该叫做“价格平减指数”差别是平减指数是“加权平均”的结果而CPI不是加权的(它是调查结果与一定的比例折算而来,这个比例可以使去年各种商品占GDP份额)。所以说平减指数更能准确反映当前价格水平。比如,房地产价格增幅很高,如果以CPI看,价格指数就很高;但价格高了交易量少,对整体价格带动就减少了,所以这种情况下平减指数肯定低于CPI指数。
17:简述货币政策和常规货币政策工具
答: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实现充分就业和平衡国际收支)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合
常规的货币政策工具有:
(1)控制货币发行
(2)控制和调节对政府的贷款
(3)推行公开市场业务
(4)改变存款准备金率
(5)调整再贴现率
(6)选择性信用管制。
18:简述货币乘数的含义,货币乘数如何推导,影响货币乘数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答:
货币乘数是指在基础货币(高能货币)基础上货币供给量通过商业银行的创造存款货币功能产生派生存款的作用产生的信用扩张倍数,是货币供给扩张的倍数
货币乘数的大小取决于现金比率(k)、定期存款比率(t)、超额准备金比率(e)、活期存款法定准备率(rd)和定期存款法定准备率(rt)。
19:简述蒙代尔不可能三角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