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建设背景下行业特高校经济类专业建设研究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行业特高校经济类专业建设研究
奚  宾
(河南工业大学 经济贸易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行路难原文
摘要:新文科提倡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文科专业建设,鼓励多学科交叉融合,以适用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行业特高校一般不重视经济类专业建设,专业发展相对孤立,师资力量不强,专业发展方向不明晰,导致经济类专业发展受限。新文科背景下,行业特高校经济类专业迎来重大发展机遇,学校应重视经济类专业的发展,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促进学科交叉融合,以提升经济类人才培养的质量。
钱学森观后感>2万元创业项目关键词:行业特高校;经济类专业;新文科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3-0968.2022.06.009
1  引言
文科是“人文社会科学”或者“哲学社会科学”的简称,包含除理、工、农、医外所有学科,主要以人和社会为研究对象,揭示人类情感和行为及社会运行规律的科学。自美国希拉姆学院提出“新文科”教育理念以
来,文科教育领域掀起了一场巨大变革,以需求为导向,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体现创新、协同、共享的“新文科”教育在全球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1]。2021年3月2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推荐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的通知》,成为引领全国新文科改革的重要文件,通过项目引导教育理念的转变、教学方法方式的创新以及教学内容的全面整合,以期培养出适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新型人才。经济学作为文科的一个重要学科门类,承担着研究社会经济运行规律和各类主体经济行为,培养经世济民人才,服务于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行业特高校在所属行业具有重要地位,学科和专业均具有鲜明的行业特,其经济类专业往往与行业紧密结合,具有学科交叉融合的基础,在新文科建设中具有扎实的基础和明显的优势。然而,受到数字经济、金融科技等因素的冲击,行业特高校在新一轮教学改革中相对于专业财经院校及“双一流”综合性大学处于相对劣势,亟待借助新文科建设快速融入信息科技和行业特实现学科的快速发展。
2  中国高校经济类专业发展现状
小学教师个人总结
1895年,京师大学堂设立之初,就开设经济类课程,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教育界开始探索经济类教育和研究的“中国化”。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确立,市场成为资源配置的重要力量,民营经济快速成长,中国经济迎来快速增长期,经济管理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高等学校纷纷开设经济类专业。经济学要解决资源稀缺情况下人们如何去配置资源,从而实现效率的提升和社会福利的提高,财经类院校和综合性大学承担了经济类人才培养的主要任务,并对经济学科发展与建设起到重要推动
作用。目前,经济类专业有众多分支,包括政治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等。经济学作为一个学科门类,还包括金融学类、国际贸易类、财政学类等大类
收稿日期:2022-02-10
基金项目:2021年度河南省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数字中国战略下地方高校经济类专业优化研究与实践”(2021JGLX054);河南工业大学2021年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新文科背景下地方高校经济学科数字化建设研究”(JXYJ2021026)稚子弄冰诗意
作者简介:奚  宾(1979-),男,河南淅川人,教授,研究方向:金融市场和大学教育研究。
专业,衍生出的各专业为不同细分行业培养人才。“四财一贸”均为211大学,多年来招生分数直逼985大学,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经济类专业多年来也一直是各省高考状元的热门选择。行业特高校经济类专业是在国民经济发展大背景下配置行业资源并协调与其他部门的关系,实现行业的健康发展。经济类专业是行业特高校文科类专业中招生最好的专业门类之一,部分院校的招生分数甚至直逼其特专业。然而,随着科技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经济类专业的就业受到较大冲击,导致招生分数有所回落。调整专业培养方案,重构课程体系,加快学科交叉融合,成为新时代经济类专业提升竞争力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
3  行业特高校经济类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
由于历史原因,行业特高校在某些行业具有一定的优势,如地质、粮食、轻工、纺织等,大学扩招后,这些高校开始多学科发展,其中经济作为热门学科倍受青睐,几乎所有行业特高校都开设了经济类专业。然而,由于缺乏历史积淀,多数行业特高校的经济类学科发展并不顺畅,所在高校仍以特学科发展为主,师资力量薄弱,学科发展方向不明确,导致专业发展受到诸多限制。
3.1  专业在校内不受重视
行业特高校在所在行业拥有丰富的资源,即使为了适应扩招需要选择多学科发展,但多数仍以特学科发展为重,对其他学科没有足够重视,各类资源投入都非常有限。行业特高校为了强化其在行业的优势地位,会集中校内校外的资源支持特专业的发展,如办学经费、人才引进、职称评定、学科发展、评优评奖等,留给经济类专业的资源已非常有限,学校对外宣传上也会优先宣传行业特专业,并利用校友资源加强这些专业建设,而基础薄弱的经济类专业则无法获得相应的支持。
3.2  专业发展相对孤立
行业特高校虽然在行业内具有较高的声誉和实力,但经济类专业却难以融入学校的重点规划,专业发展相对孤立。财经类高校和综合性大学的经济学科门类齐全,专业细分程度高,能够形成集效应,各专业之间可以相互支撑。专业特经济类专业一般只是经济学、金融学、国际贸易学等大类专业,专业培养方案参照国家标准制定,课程体系中规中矩,有广度无深度,即使加入一些反映学校特
的课程,也多有拼凑之嫌。由于专业相对较少,导致学科支撑度不够,学科评价较低,致使学科的声誉受到影响,无法招收优秀的学生,人才培养的质量也将受到较大的影响。
3.3  专业师资力量不强
行业特高校的经济学科通常排名靠后,无法吸引优秀的人才加入,导致师资队伍建设质量难以提升,影响了专业发展。专业发展需要学科支撑,平台对人才的成长具有重要支持作用,优秀经济类人才主要集中于财经类院校和综合性大学,彼此间高频交流形成鲶鱼效应,更容易形成重大的和标志性成果。由于历史传统和实力因素,各类评奖和项目评审的专家多出自于财经类院校和综合性大学,对所在学校的项目申报和报奖起到正向推动作用,行业特高校鲜有相关专家和评委,项目申报和评奖胜出概率不高。同理,多数财经类院校、综合性大学和社会科学院等都拥有重要学术期刊,在论文评审环节也会考虑作者的背景,行业特院校并无优势可言。多重原因共同作用下,优秀的经济类专业人才不会优先选择行业特高校,即使选择进入这类高校,后期也会由于缺乏平台支撑发展而受限。
3.4  专业发展方向不明晰
瞬间让老公感动的句子行业特高校经济类专业师资多数来自于财经类高校和综合性大学,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到课程体系建设均参考前述院校,然而,这种跟随策略或者选择会使其培养出的人才的知识结构并无太大差异,而能力却不及前者,导致毕业生无法与前者竞争,就业层次较低。一些行业特高校也尝试结合行业
特制定专业发展方向,然而,学校对专业的支持不足以及师资力量有限,均使专业的特并不能很好得以体现。由于前期行业
特高校师资整体水平不高,只有少数形成了具有稳定方向的研究团队,但团队的整体实力不高,很难形成重大研究成果。当前普遍行业特高校招聘时也必须要求有博士学位,学历层次不断提高,学缘结构不断优化,但新员工入职后多会沿袭原有的研究方向,很难融入科研团队,这也会导致行业特高校的学科发展不聚焦,专业发展不明晰。
4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促进行业特高校经济类专业改革的建议
行业特高校对所在行业的技术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经济学则是解决资源配置问题,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虽然行业特高校经济学科长期以来发展并不顺利,但新文科倡导学科交叉融合,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均为其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因此,行业特高校应该以新文科建设为契机,重视经济类专业的发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提升服务于行业的经济类专业人才质量。
4.1  重视经济类专业发展
新文科背景下,行业特高校应重新进行学科发展规划,重视经济学科发展。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
应用,全球经济社会结构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新经济模式不断诞生,特别是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发生了巨大变化,对经济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2]。生产力的变化会不断推动生产关系变化,生产关系需要调整以适用生产力变化,各行业的生产力快速提升,生产关系也需要适用性调整,经济学科主要解决利益关系和市场激励,理应受到高度重视。行业特高校应立足于行业需要,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调整课程体系,扎实推进教育教学方式改革,积极应用信息技术提升教学质量,从而培养出更多服务于行业的经济专业人才。
4.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大学教育质量取决于师资队伍的水平,行业特高校应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除了提高人才待遇外,还要搭建良好的学科平台,使人才引得来、留得住和成长快。在研究生扩招的背景下,引进博士变得到相对容易,行业特高校应出台具有竞争力的引进条件,吸引高水平大学的优秀博士加盟学校。同时,也要为低学历教师提供进修条件,鼓励其到国内外知名高校修读更高学历。行业特高校利用其在本行业的优势,积极为经济学科教师提供国内外交流和访学的机会,让教师了解行业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践行OBE教育理念的产出导向,提升教师的科研和教学水平。为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行业特高校也可以聘请行业内经验丰富且具备一定理论背景的人员为兼职教师,负责为学生们教授实践课程和虚拟仿真课程,或者聘请他们为顾问和专家,为青年教师开设讲座,提升其业务水平和实践能力。
4.3  促进学科交叉融合
信息技术的应用将会对教育教学模式产生深远影响,多学科交叉融合成为文科发展的新趋势。行业特高校都拥有完整的特课程,数理和信息类课程相对较多,能够对经济学科的改革起到有力支撑。根据新文科发展理念,信息技术类课程必将成为经济学科的基础课程,行业特课程也会占有一定比重,使经济类专业既能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快速获取和处理行业经济数据,又能够结合行业特点提出针对性强的解决方案。促进学科交叉融合,行业特高校需要做好顶层设计,打破原有学科条块分割,在校内动员相关专业团队充分沟通交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申报具有行业特的经济专业方向。针对经济类专业划分课程模拟,成立专门的教学团队,如信息技术团队、数学统计团队、经济计量团队、特课程团队等、经济理论和实践团队等,每个团队负责人既要规划好团队内课程内容,也要与其他团队的负责进行充分交流和沟通,实现学科真正交叉融合。
参考文献:
[1]魏丽莉,陶杰,魏志鹏.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经济学的融    合发展——基于循证逻辑的证据研究[J].兰州学刊,2021(10):18-34.
[2]于杨,尚莉丽.新技术革命背景下新文科建设的价值指
向与路径探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21):3-6.
Research on Construction of Economics Majo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ith Industry Characteristics under Background of New
Liberal Arts Construction
Xi Bi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Trade, He’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hengzhou He’nan 450001)
Abstract: The new liberal arts advocate the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he specialty construction of liberal
arts, and encourages interdisciplinary integration to meet the needs of talents training for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ith industry characteristics generally do not pay attention to the construction of economics majors, and their specialty development is relatively isolated, with weak faculty and unclear direction of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resulting in limited development of economics major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liberal arts, economics majo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ith industry characteristics usher in great opportunities for developmen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s majors, strengt
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staff, promote interdisciplinary integration,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conomic talent training.
Key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ith industry characteristics; economics major; construction of new liberal arts Analysis on Consumption Behavior of Online Clothing Purchase of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in Zhengzhou
Shen Mengyang, Li Yue
(School of Fashion, Wuhan Textile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73)
Abstract: College students are the most dynamic consumer group in the whole society, and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consumption power is more prominent. The article studies the consumer group of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in Zhengzhou to research the consumption behavior of online clothing purchase. Using descriptive analysis and cluster analysis via SPSS, the purchasing ability, motivation, and satisfaction of  online clothing purchase of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in Zhengzhou are analyzed, so as to put forward targeted sugges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of the clothing enterprises i
n the current e-commerce market.
Keywords: Zhengzhou;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clothing; consumption behavior
参考文献:
[1]张以馨.青年女性服装网络消费行为研究[D].大连:大    连海事大学,2014.
[2]景璐瑜,黄晓杰.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郑州女大学生服    装网上消费影响因素分析[J].纺织科技进展,2018(09):
49-52.
[3]梁雨.女大学生服装消费行为分析[J].辽东学院学报(社    会科学版),2017,19(03):68-73.
[4]王庆丰,李红丽.河南省大学生服装消费行为研究[J].    中原工学院学报,2006(04):50-54.
(上接39页)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