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笔记
绪论
一、名词解释
1. 课程
①一般来说,课程至少有两层含义:在广义上课程指的是一切有规定数量和内容的工作或学习进程;②而在狭义上课程则专指学校课程,其基本含义是学校教学的科目及其进程。
2.课程论
①课程论侧重研究的是“教学什么”或“教什么”和“学什么”的问题。②课程论是依据对学科系统、学生心理特征、社会需要的不同认识和价值取向而建立起来的关于学校课程设计、编制、实施和课程评价等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3.教学
教学是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教学是以课程为中、教师与学生相互作用或交往的过程,教学将促进教师、学生的共同发展。
4. 教学论
①教学论侧重研究的是“怎样教学”或“怎样教”和“怎样学”的问题。②教学论是研究教学情景中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行为方式,对教师的行为方式进行科学概括,做出一般的、具有普遍性的规定或解释,用以指导教学实践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5、《中学国文教学概要》
《中学国文教学概要》是王森然于 1925 年在讲授“中学国文教学法”时的讲义,后经补充和修订,于 1927 年编成。全书共 6 篇 27 章。6 篇分别是绪论、目的与价值,教学与材料、教学与方法、作文与试验,结论。这是讨论中学国文教学的一部最有系统的,最详尽的著作。
二、论述题
1.试分析“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的研究对象
(1)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即是一门研究中学语文课程、语文课程标准、语文教材与语文教学问题的课程。
(2)这些问题是反映到语文教育工作者大脑中的需要探明和解决的语文课程、语文课程标准、语文教材与语文教学等方面的实际矛盾和理论疑难。
(3)比如语文是什么?语文课程是什么?又如什么是语文教材,语文教材有哪些功能?再如如何分析初中记叙文阅读教材,如何开发语文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等。
2.试分析“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的研究任务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的研究任务:是认识语文课程、语文课程标准、语文教材与语文教学,揭示语文课程与教学规律,指导语文课程与教学实践。(1)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的首要任务,是认识语文课程、语文课程标准、语文教材与语文教学。
(2)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的根本任务,是揭示语文课程与教学的规律,指导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实践。语文课程与教学的规律是语文课程与教学及其组成成分发展变化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我们要认识规律,把握规律,利用规律。
(3)语文课程与教学理论来源于实践,但又反过来能动地作用于课程与教学实践。语文课程与教学实践可分为语文课程与教学管理、语文课程与教学研制和语文课程与教学应用三种类型。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研究在完成认识现象、揭示规律和指导实践的任务过程中,实现改进课程质量,促进有效教学和提升学习结果,使学生获得幸福的学习生活和健康发展的目标。
3.“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是一门怎样的课程?其形成和发展经历了怎样的过程。(了解)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是一门面向中国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类本科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一门面性全社会开放的中学语文教师教育资源共享课程。形成和发展
1,“教授法”阶段。1897 年南洋公学师范院正式开学上课,这一举措开中国师范教育之先河。1902 年 8 月 15 日,清政府颁布《钦定学堂章程》,其规定高等
学堂应附设师范学堂一所。1904 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实施分科教学,各种教授法应运而生。教授法的出现使得学科教学研究逐渐从教育学中脱胎出来,成为独立的学科。
2,“教学法”阶段。1917 年秋,陶行知提出以教学法取代教授法。他主张教学合一主张采用教学法的名称。1922 年北洋政府教育部颁布文件,正式将教授法改名为教学法。
3,“教材教法”阶段。 20世纪30 年代末,一些师范院校开始尝试增加教材研究的内容,同时该学科名称为教材教法研究。此时的教材名称。有人沿用教学法的,也有改用教材教法的。
4,“教学法”和“教材教法”并存阶段。1949 年新中国成立后,师范院校开设了语文教学法或语文教材教法课程。1954 年教育部颁布文件规定,中文系开设中国语言教学法和文学教学法两门课程。1990 年修订的《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教学大纲》中仍然采用中学语文教材教法的名称。这一阶段两个名称并存,突出了语文教材研究。
5,教学论阶段。1987 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发文将教育学科的二级学科教材教法研究更名为学科教学论,于是语文教育学科也相应改为语文教学论或是语文学科教学论。
6,教育学阶段。1986 年 12 月,北京师范学院率先成立了“学科教育学研究中心”。与“语文教学法”“语文教学论”相比,语文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有侧重具体知识和能力的“教学”,转变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研究的内容由侧重理论和方法的“法”和“论”,转变为具有系统理论和完整结构的“学”。
20 世纪 80 年代中后期至 90 年代,我国高等师范院校对“语文教育学”的研究
取得相当丰硕成果。
7,语文课程与教学论阶段。1997 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将教育学这个门类下的学科教学论与教学论合并为课程与教学论,新的名称突出了课程了应有的地位,这种定名肯定了课程与教学整合的理论,也为各学科的课程教学就研究的定名提供了依据,例如语文课程教学论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
8,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和教学设计互补阶段。
2012 年教育部办公厅颁发文件通知,决定启动教师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计划。与语文学科相关的课程有四门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中学语文教学设计。
近百年来课程名称的变化既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要求,又是课程自身发展的结果,反映了师范类语文学科理论的不断完善与课程教学的改革和创新。
第一章语文课程
一、名词解释
1、语文
“语文”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合称,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语文”一词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还有语“文就是语言”“语言和文章”“语言和文化”等不同解释,但是这些解释都没有超出“语文就是语言”这样一个范畴。
2、语文课程
①语文课程就是教学祖国语言,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课程,既包含口头语言的教学,又包含书面语言的教学;
②既包含语言形式的教学,又包含语言内容的教学;
③既包含一个民族的语言系统和规则的教学,又包含按照这一语言系统和
规则进行的言语行为(听、说、读、写)的教学,以及按照这一语言系统和规则形成的言语作品的教学。语文课程具有民族性、工具性与人文性,综合性与实践性的特点。
3、母语
①现代汉语词典对母语的解释为母语是一个人最初学会的一种语言,在一般情况下是本民族的标准语或某一种方言。②有些语言是从一个语言演变出来的,那个共同的来源就是这些语言的母语。在语言教学范围内。③母语是指第一语言。如汉族的母语是汉语,藏族的母语是藏语,维吾尔族的母语是维吾尔族语等等。
4、言语
指说话的总和,既是动态的说话行为的总和,也是静态的说话行为的总和;既是个人言语行为的总和,也是社会言语行为的总和
①言语可分为内部言语和外部言语。内部言语是指个人运用语言进行思维谋划的活动过程,外部言语直指相互交际时对语言的运用过程。②广义的言语指语言的使用,是人们使用语言进行表达和理解的过程,以及由言语过程所产生的结果——话语。③狭义的言语指以语音或文字形式表现出来的话语(言语作品)。
5.语言
指一个社会共同体中每个说话人和听话人共同运用和遵守的规则,这种规则是抽象的、一般的、相对稳定的。
语言指的是一代人传到另一代人的语言系统,包括语法,句法,和词汇等。语言是代码语言系统是社会共有的交际工具,它比较稳固,有相对静止状态,它是社会约定成俗的系统
5、国文
①国文是指本国的文字。但作为基础教育的课程名称国文也有其特定的含义。
②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将各类学校中国文字与中国文学课程统一合称为国文。
③国文要旨在通解普通语言文字,能发表自由思想,并使略解高深文字,涵养文学之兴趣,兼以启发智德。
6、国语
国语作为课程名称,始于五四运动之后。1929 年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明确规定小学开设国语,中学开设国文,直到 1949 年中华民国成立。小学阶段的课文全部都是语体文(白话),所以叫国语。
7、语文学
语文学有广义狭义之分。一般所说的语文学,即狭义的语文学,是偏重从文献(许慎的说文解字,康熙字典)的角度研究语言文字的学科的总称,而广义的语文学则可以包括文学和文化研究在内。
8、语文教育学
语文教育学是研究语文教育本质及规律的科学,其研究领域涉及语文课程教材教学教师等方面。
注:中国文字与中国文学,汉语与文学也应当注意(23 页)
#语文教学#
语文教学即语言教学,特指祖国语言教学。语文教学既包含口头语言的教学,又包含书面语言的教学;既包含语言形式的教学,又包含语言内容的教学;既包含一个民族的语言系统和规则的教学,又包含按照这一语言系统和规则进行的言语行为(听说读写)的教学,以及按照这一语言系统和规则形成的言语作品的教学。不仅口语交际的训练是其应有之义,而且文字的认读与书写、文章的阅读与写作也是其应有之义,并且文学教育、文化熏陶同样是其应有之义。中国中小学的语文教学一般由识字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写作(写话、习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和综合性(研究性)学习等部分组成。
#语文课程性质#
语文课程的性质就是教学祖国语言,就是通过语文教学使学生热爱并正确理解和规范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语文课程特点#
语文课程具有民族性、工具性与人文性、综合性与实践性的特点。
#语文课程任务#
语文课程任务是使中小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
#语文课程价值#
语文课程价值主要体现在掌握生存工具、奠定发展基础、弘扬民族精神、传承人类文化等方面。
#工具性#
工具性是就祖国语言形式的教学而言的,语文课程是“工具学科”,是“形式训练”的学科,是旨在发展学习其他学科所必须的知识、技能的学科,侧重于祖国语言形式的掌握,就是要使学生正确理解和规范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人文性#
人文性是就祖国语言内容的教学而言的,语文课程又是“人文学科”,是“内容学科”,是以理解、创造或表达思想为课题的“实质训练”的学科,侧重于祖国语言内容的掌握,就是要培养学生成为具有中华民族行为方式与思想情感的人。
#文字#
①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如汉字、拉丁字母等。②语言的书面形式,如汉文、英文等。③文章(多指形式方面)。
#文章#
①篇幅不很长的单幅作品。②泛指著作。③指暗含的意思、复杂的情况。④指做事情的方法、计划等。
#汉语#①汉族的语言。②课程名称。1956年4月,教育部下发《关于中学、中等师范教育的语文科分汉语、文学两科教学并使用新课本的通知》,决定从1956年秋季起,全面推行汉语、文学分科教学,并使用新编汉语课本和文学课本。1958年3月,国务院第二办公室召开座谈会,决定对中学汉语和文学课本作根本性改编,重新使用“语文”的课程名称。自1958年秋季始,不再进行汉语、文学分科教学。
#文学#
①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包括戏剧剧本、诗歌、小说、散文等。②课程名称。
#文化#
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
#中国文字#
①指中国的文字。②课程名称。1904年1月,清政府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初等小学堂设置“中国文字”科。
#中国文学#
①指中国的文学。②课程名称。1904年1月,清政府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规定高等小学堂、中学堂、初级和优级师范学堂设置“中国文学”科。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