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语言学概论
2、课程性质:本科专业必修课
3、周学时/学分:2/2
4、授课对象: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二年级学生
5、使用教材:《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二、课程简介
《语言学概论》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介绍有关人类语言的性质、结构规律、发展演变规律以及语言与文字的关系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
《语言学概论》是《普通语言学》(理论语言学)的基础课,它注重考察人类语言的共同规律和普遍特征,而不是学习研究某一具体语言。这是它与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和现代英语等具体语言课程的重要区别。
它所介绍的是从具体的语言现象中总结、归纳出普遍的系统的理论和规律,并用这个理论指导各个具体语言的学习研究。它是一门语言学的基础理论课。
三、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教学目的:
《语言学概论》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语言学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的阐释,培养学生运用语言学的科学方法考察语言现象的习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论水平和语言分析能力,为学生学习其它语言课程提供必要的理论知识,为他们今后从事语言教学和语言研究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
教学要求:
语言学以人类的语言为研究对象,因而涉及的语言现象比较多。讲授语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涉及到语料分析的实例,以汉语、英语的语料分析为主;其它语言的实例,只在必要的时候作适当的引用,重在理解。教学中要讲清楚语言学的基本概念,使学生通过学习能比较系统地掌握语言学的基础知识,了解语言性质特点、语言的结构、语言的演变规律、文字的性质以及它与语言的关系等方面的内容。
学习语言学理论,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具体语言知识为基础,这样才能便于理解有关问题。与本课程相关
的课程有《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汉语专题研究》、《英语》等。
四、教学进度表
章次题目教学时数
绪论4
第一章语言7
第二章语音11
第三章语义8
习题讲解2
课堂讨论2
复习迎考2
机动2
五、考核方法和成绩评定方法
1、考试方式:期末闭卷笔试
2、成绩评定方法: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占总成绩的 80%,平时作业占 20%
六、正文
绪论(4学时)
教学目的:
认识语言学概论课程的性质和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基本任务,初步了解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基本分类和主要流派,以及语言学的学科地位。
教学重难点:
(一)语言学的建立过程
(二)重要的语言学流派(代表人物、理论观点、主要贡献)
(三)主要的语言学门类和派别
主要教学方法:
讲授和讨论相结合。
教学内容:
(一)本课程的学习目的和学习方法(第一课时)
1、认识课程,明确学习目的
2、学习方法
(二)语言学的对象和任务(第二课时)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
1、“语言学”定义
2、语言学的对象——语言
3、语言学的任务
(三)语言学的建立(形成过程)
1、语言学产生原因
2、从语文学到语言学
(四)语言学流派(第三课时)
1、历史比较语言
2、结构主义语言学
(五)语言学类别(分类)(第四课时)
1、从研究功能的角度来看,可分为理论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2、从具体的研究对象来看,可分为一般语言学与个别语言学;
3、从研究时段来看,可分为共时语言学与历时语言学;
4、从描写方法来看,可分为描写语言学与对比语言学;
5、从研究对象的状态来看,可分为静态语言学与动态语言学;
6、从研究角度与范围来看,可分为宏观语言学与微观语言学。
(六)语言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
(七)语言学的功用
本章基本概念:
语言学、语文学、共时语言学、历时语言学、历史比较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转换生成语法、社会语言学
第一章语言(7课时)
教学目的:
理解语言的含义;认识语言的性质;初步认识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认识语言的社会功能,理解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语言作为一种特殊社会现象的内涵,了解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一)语言和言语的区别和联系
(二)语言符号的特点
(三)语言的社会性
(四)语言系统的秩序
(五)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主要教学方法:
讲授和讨论相结合
教学内容:
第一节语言与言语(第一课时)(一)什么是语言、言语
(二)语言与言语的区别
(三)语言与言语的联系
第二节语言的符号性(第二课时)
(一)什么是符号
(二)语言符号的特点
1、任意性
2、二重性
3、线条性
4、稳定性
第三节语言符号的系统性(第三课时)(一)什么是系统
(二)语言符号的系统性
1、层级性
2、组合关系与聚合关系
第四节语言的社会性(第四课时)
(一)语言不是自然现象,是社会的产物
(二)语言社会性的具体表现
1、语言与社会相互依存
2、语言为社会服务
3、语言是社会约定俗成的产物
4、个人语言受社会制约
5、语言交际是集体性的活动
6、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产物
第五节语言的全民性(第五课时)
(一)语言没有阶级性
1、语言是人类社会统一使用的交际工具
2、语言的结构本身也是没有阶级性可言的
3、语言产生于没有阶级的社会
(二)语言全民性的体现
1、为全民创造
2、为全民使用
3、为全民服务
第六节语言的社会功能(第六、七课时)
(一)交际职能: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1、语言是人类的交际工具
2、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二)思维职能
1、什么是思维
2、思维类型
3、语言和思维的联系
(1)思维离不开语言:没有语言,思维活动不能进行;思维成果无法表达(2)语言离不开思维
4、语言和思维的区别
本章基本概念:
语言、言语、语言符号、组合关系、聚合关系、符号、系统、思维
本章思考题:
1、语言符号和一般符号有什么不同?
2、为什么人类会有这样多形形的语言?
3、任何一种语言所包含的句子的数量都是无限的,那么人类为什么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语言呢?
4、为什么说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
5、动物有没有语言?为什么?
6、怎样理解语言没有阶级性?
7、动作思维与形象思维与语言无关?
第二章语音(11学时)
教学目的:
认识语音的属性,掌握人类发音的基本原理;认识元音和辅音的特点及区别;掌握音位的归纳规则,能划分音位;能用国际音标给普通话注音;了解语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