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总结
一、课程简介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开设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招生后的第二年,即1995年。社科系汉语言文学专业自1994年开始招收中英文秘书方向的本科生,此前的1993年开始招收中文文秘书方向的专科生,曾开设过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课程,是此后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前身。中英文秘书方向本科招生以后,正式开设中国古代文学课程。
社科系1997年开始招收中英文秘书、应用中文两个方向的本科生。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成为这两个专业的主干课程。当时从事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课程、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授课的主要任课教师有李启华、蔡世华、管仁福、周凌云、闫续瑞等多名教师。
文法学院成立以后,中文系同时建立,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比较固定地由管仁福、高淮生、闫续瑞、周凌云等四名教师分段讲授,分别教授:先秦文学、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唐宋文学、元明清文学等。邓心强讲师于2010年6月从武汉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毕业之后,也加入该课程的主讲教师队伍,主要讲授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方面的课程。
二、自我评分的依据
(一)教学队伍
课程负责人管仁福教授与主讲教师高淮生教授、闫续瑞副教授、周凌云副教授、邓心强讲师五位教师都具有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教学科研能力强,在兢兢业业教书育人的同时在各自的学术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管仁福教授南京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毕业,硕士生导师,高校教龄29年。作为教授,他能够长期坚持为本科生讲授《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教学效果优良,在2007年被评为校级教书育人先进个人。在繁忙的教学、行政事务之余,管教授坚持从事学术研究,撰写高水平的学术论文、论著,学术专著《韩柳欧苏与“气”论绎》荣获徐州市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和中国矿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高淮生教授也是长期承担《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工作,取得优良的教学效果,他现任中国红楼梦学会理事,在《红楼梦》研究上取得了突出成果,其学术论文多次在《红楼梦学刊》等期刊上发表,他的专著《红楼梦新论稿》获徐州市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闫续瑞副教授南京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毕业,硕士生导师,高校教龄15年,
毕生最大的理想是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者与学者,以教书育人为乐。她在认真努力教学的同时勤于科研,对于中国古代家训文学与文化研究有独到的见解,在博士论文《汉唐之际帝王、士大夫家训研究》的基础上撰写并发表了系列家训研究论文,其成果产生了良好的学术影响。周凌云副教授南京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在读,高校教龄16年,多年来在教学、班级管理等方面投入大量时间精力,讲课
生动,深受学生欢迎,在中国矿业大学组织的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中荣获二等奖。她在明清小说戏曲研究也初具特,主攻明清小说、戏曲理论。邓心强讲师于2010年6月从武汉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毕业之后,也加入该课程的主讲教师队伍,主要讲授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方面的课程。邓老师在读书期间就多次为本科生讲授《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他的科研能力很强,读博期间在各类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6篇,参编学术专著1部。
目前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已经形成一支知识、年龄、职称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在5名主讲教师中,博士3人,硕士(博士在读)1人,学士1人;51-60岁1人,41-50岁1人,31-40岁3人;教授2人,副教授2人,讲师1人;中老年教师全部具有高级职称,青年教师具有博士学位或者博士在读。近5年来,中青年教师在学历与职称水平上均有明显提高,2人获得博士学位,1人在职读博;2人评上教授职称,1人评上副教授;1人被遴选为校级青年学术带头人,2人被遴选为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
课程负责人管仁福教授与主讲教师高淮生教授、闫续瑞副教授、周凌云副教授等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对《中国古代文学》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取得了丰富的教改成果与教学成果。管仁福教授主持了《〈读书修身〉系列课程建设与改革》得到中国矿业大学课程建设立项,参与主编的《读书与修身—中外人文社科名著导读》一书,获第五届全国高校出版社优秀畅销书一等奖,取得的教学成果荣获校级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高淮生教授主持了《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建设得到中国矿业大学课程建设立项,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获校级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该课程在2005年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发表教学研
究论文1篇。闫续瑞副教授和周凌云副教授联合撰写教学研究论文1篇,闫续瑞作为第一作者发表教研论文2篇,作为第二作者发表教研论文1篇。管仁福教授指导的一篇本科毕业论文在2007年被评为校级优秀论文,闫续瑞指导的一篇本科毕业论文在2010年先后被评为校级优秀本科毕业论文和省级优秀本科毕业论文(三等奖)。
(二)教学内容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内容博大精深。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灿烂的古代文化,而古代文学是其中最光辉的部分之一。中国古代文学异常丰富多彩,品类繁多,源远流长,尤其突出的是它的连贯性。从《诗经》开始,一直到近代的小说、戏曲,三千年来,它延绵不绝,一脉相承。时至今日,中国古代文学仍以其真挚深刻的
思想内容和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深深地吸引着无数的读者,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课。学习本课的目的就是要继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并使之发扬光大,继往开来。
本课程以中国古代文学史和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为骨干,文学史与作品选又各划分为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四部分。另开有古诗欣赏、唐宋散文选读、红楼梦研究、红楼梦诗词鉴赏、中国古典戏曲小说名篇解读等系列选修课,构成了完整的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内容体系。在教学方面的具
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体要求是:1、要使学生掌握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发展轮廓,要掌握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基本知识、基本观点;2、要使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进一步地得到提高,通过古代汉语课和本门课程的学习后,要使他们能够借助旧注阅读中等难度的古代文学作品;3、要使学生能够运用文艺理论,独立地分析评述古代的作家作品,把握其思想与艺术的基本特征;4、要使学生能够熟读或记诵一定数量的作品。
在教学过程中,课程负责人管仁福教授与主讲教师高淮生教授、闫续瑞副教授、周凌云副教授、邓心强讲师都能够投入大量时间精力备课,及时了解本学科研究现状,并随时将最新发展成果介绍给学生,以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激发学生从事学术研究创新的热情。管仁福教授在讲授先秦文学时,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将自己研究先秦诸子的成果传授给学生,并指导学生撰写研究荀子、墨子、韩非的学术论文,有一定的创新价值;高淮生教授讲授魏晋南北朝文学时,重视培养学生的文献收集整理能力,指导学生撰写系列作家研究综述论文;闫续瑞副教授在讲授唐宋文学时,注意培养学生对唐宋文学的兴趣和诗词鉴赏能力,与学生互动效果好;周凌云副教授在讲授元明清文学时激发了学生对中国古代戏曲、小说的热情,她讲授的《红楼梦》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在校内引起很好的反响;邓心强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将自己考硕攻博的经验和读书心得介绍给学生,使学生受到很好的启发。
本课程与相关课程内容关系处理得当。为增强学生的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素养,管仁福教授还开设了《中国古代文论》课程,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取得的丰硕成果。为提高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兴趣,高淮生教授开设了《古代诗词欣赏》、《红楼梦诗词鉴赏》等选修课,培养大学生审美感受力和审
美鉴赏能力。闫续瑞副教授为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讲授的《中国文化概论》课程,有助于学生热爱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热爱汉语和汉字,增强专业认同感。周凌云副教授也讲授《中国古代文论》等课程,增强了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理论认识。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五位任课教师都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不仅在课堂上“传道、授业,解惑”,还在课外经常采用定期见面答疑、打电话、发邮件等方式与学生交流,指导学生复习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从事学术创新活动。既关心爱护学生,又牢记作为一个教师的责任,对学生严格要求,在教书育人上效果明显。在加强基础理论教学的同时,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在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通过“文史学社”、“诵读协会”等社团组织,给学生诵读、欣赏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提供互相交流的平台,通过《文苑》、《谈古论今》等刊物,为学生创作探讨中国古代文学作家、作品的文章提供发表的园地,培养了学生学习、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的兴趣,取得了很好的实际效果。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学生的整体素质高,每年汉语言文学专业选择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题目时,选择古代文学研究的占一半以上,撰写论文质量较高,多篇论文被评为院级、校级优秀毕业论文。
(三)教学条件
本课程采用袁行霈主编的面向21世纪的国家级重点优秀教材《中国文学史》,该书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
版,这套教材的编写集中了国内三十位在当今古典文学研究领域极有成就的专家学者,该教材内容充实、质量很高,根据文学史研究的新发现,审慎地增加新的资料,吸收新的成果,是一部能够代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最新发展方向的中国文学史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国文学史》是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研究成果,既是高校教材,也是学术研究著作。该书倡导文学本位,将中国古代文学置于广阔的中国文化背景中进行研究与探讨,翔实描述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做了一些具有创新性的考证和论述,具有开放性和前瞻性。该教材连续获得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特等奖、国家图书奖和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是目前国内大多数高校古代文学史课程学习的主要教材。
辅助教材推荐特鲜明的章培恒主编的《中国文学史》(获国家教委博士点基金支助教材),该教材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高校古典文学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需求,深刻而又具体地揭示了中国文学史发展的历史流程,文学的时代特和风格鲜明,微观描述精彩贴切,展示了文学史特有的艺术品位。
同时还使用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该书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在国内综合性大学、师范院校的中文系和理工类高校的中文专业普遍使用,该书收入的古代文学作品具有代表性,体例规范,注释详实,有助于学生课堂学习与课外自学。
本课程主讲教师参考了众多国内知名高校中文系开出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必读书目,为学生指定了《诗经》
、《楚辞》、《史记》、《陶渊明集》、《唐诗选》、《唐宋名家词选》、《元曲选》、《古文观止》、《红楼梦》等近百种必读书籍和参考文献,对学生课外学习和论文写作以及大学生科研训练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
文法学院图书资料室拥有本学科的藏书、期刊丰富,能够满足教学需要,以及指导专业学生论文写作和大学生科研训练的需要。
《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的主要内容已上网,学生们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学习。本课程主讲教师购买了《上下五千年》等音像资料用于课堂教学,还向学生推荐了《叶嘉莹说汉魏六朝诗》、《诗歌唐朝》等国内知名学者的古代文学讲座以拓展
学生的学术视野。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已经初具规模,能基本满足本课程的教学需要,促进了学生的《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学习。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主讲《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师都非常重视与学生的交流,能够灵活运用多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如实施启发式、学术研讨式、双向式师生互动式(提问式、对话式、答疑)等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能力,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造能力。
主讲教师还采取开展课外学习小组辅导、课外小论文训练与讲评等教学方式,鼓励同学撰写小论文、参加大学生科研训练,培养学生的初步的科研能力与创新精神,有效实现对大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
课程负责人管仁福教授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调查课程教学质量,并对主讲老师进行评估,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与教学改革的成效。
在考试方式上进行改革,将课堂教学、讨论发言、课堂笔记、平时作业、读书报告、小论文习作等计入考核中,作为平时成绩,改变过去只靠一次考试确定分数的方式,更为客观全面地考查学生的学习状况与效果。
实施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教学,实现教学内容与过程的以情动人、以趣胜人、寓教于乐、寓教于美的教学效果和目的。本课程全体任课教师均接受过现代教育技术技能培训,能够较为熟练地使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
注重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吸收最新教育学理论与本学科前沿成果,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将高素质、厚基础的人才培养目标贯穿在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以利实现对大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主讲教师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重视“传道、授业、解惑”,明确教书育人的社会责任。
(五)教学效果
1.同行评价
文法学院中文系庄汉新教授评价:“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师队伍整齐,课程建设扎实,教学效果好。”
文法学院中文系魏凤娥副教授评价:“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师兢兢业业,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学生很喜欢这门课。”
徐州师范大学文学院陈洪教授评价:“矿大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基础厚实,师资精干,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都体现了教学改革的精神。”
徐州工程学院人文学院王增学教授评价:“矿大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师素质高,责任心强,在教学中既注重讲授专业知识和理论,同时也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还重视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体现了人才培养的科学思想。”
2.学生评教
本课程主讲教师的近三年学生的评价结果均为“优秀”。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