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复习提要
一、大纲概述
《文学理论》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本课程以历史的和现实的文学现象为根据,通过对文学的一般性质、特征和文学文本、文学创作、文学接受以及文学发展等问题的讨论,从理论上阐释什么是文学,深化学生对文学的认识和理解,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文学观念,掌握与之相关的概念范畴、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
学习《文学理论》的目的在于较为系统地掌握文学理论的一般知识,为学好文学史和其他文学课程、进行文学评论和进一步从事文学理论研究,作必要的知识准备和理论准备。
《文学理论》全书八章,可分为五个单元;
作为中文专业的基础理论课,《文学理论》的内容需要学习一学年,不少于120课时。根据教学特点,我们将《文学理论》分为《文学理论》(1)和《文学理论》(2)两个部分,分两个学期学习。《文学理论》(1)包括此课程第一、二单元,即第一、二、三、四章,《文学理论》(2)包括此课程第三、四、五单元,即第五、六、七、八章。
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全课安排如下表所示:
单 元 章 节 主要内容 备注
第一单元 第一章、第二章 文学的一般性质和特征 文学理论(1)
第二单元 第三章、第四章 文学作品及其体裁
第三单元 第五章、第六章 文学创作及思潮流派 文学理论(2)
第四单元 第七章 文学接受
第五单元 第八章 文学活动
这种安排仅仅是在教学时间上的一种处理,不能因此忽略《文学理论》作为一门课程在知识上的连贯性和逻辑上的内在联系。在学习中,需要注意(1)、(2)部分各章节之间的联系。
在学习中需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做到三个联系:第一、联系具体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来理
解各种理论问题;第二,联系现实的文学论争来深化对各种理论观点的领机然;第三,联系文学理论、文学批评中的新成果来更新理论知识。
二、大纲内容
第一章、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讨论文学的一般性质和特征。
本章通过三节内容的讨论,逐层揭示文学的性质与特征。
在教学中需注意不能孤立地根据各节所讲的内容来理解文学的性质,即注意第一章对文学性质的分析和讨论是通过三节内容,逐层分析才实现的。
第一节、文学与生活的关系
作为一种精神生产,文学只能源于社会生活。但是文学又不是对社会生活的简单摹写,而是从审美关系上对人生的审美理解和感悟,以想象和虚构的方式对生活材料的加工改造。文学的基本性质和特征,均源于文学与生活之间的这种特殊关系。
【知识点】
①中国古代的“感物说”与西方古代的“摹仿说”从不同的角度说明了文学对生活的依赖关系。
②从价值关系上把握社会生活,在反映生活的同时表达主体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追寻人生的意义和理想,是文学基本的性质之一,也是文学的价值所在。
③文学的主体性。文学并不是客观对象如实投影于人的大脑的产物,而是在主体的积极参与下才得以形成的、包含了主体成分在内并受主体情感和意志所支配的意识现象。
④艺术真实。要从文学与生活的特殊关系来理解文学的真实性,艺术真实包括三个不同的测度,满足读者三种需求:通过反映测度以满足理解生活的需要,通过表现测度以满足对真情实感的需要,通过心理测度以满足接受的需要。
【难点】
①文学的审美性与价值关系
②艺术真实的三个测度
第二节、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
文学是为满足人类的审美需要而存在和发展的,审美是文学把握社会生活的价值取向。文学建立在与现实生活的审美关系之上;所谓审美,从最根本的意义上说,是指对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的感受和把握。人性与人生是文学的对象,正因为如此,人们才说“文学是人学”。文学活动中的对象化是文学审美性的表现形态。
【知识点】
①文学审美性的人文内涵。不能把文学的审美性仅仅理解为表现美的对象或语言形式之美。
②文学是“人学”说明:第一,文学对生活的反映需超越生活现象,表现人的价值和追寻人生的意义;第二,文学对人生的把握,对人生意义的追寻,是建立在个体生命体验的基础之上的,以直观的、感性的方式表现着人生。
③文学活动中的对象化是指主体以体验的方式感受对象世界,将其作为人的对象性的存在来把握。从文学创作和接受中,都存在着对象化活动。
④对象化与自我表现的关系。
【难点】
①文学是“人学”的含义
②文学的对象化
第三节、语言的艺术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以语言为材料实现对社会生活的审美把握和艺术表现。文学的性质和特征不能不受语言的性质与特点的影响,形成了语言艺术的基本特点。
从媒介的特殊性上分析和认识各种艺术种类的特殊性,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也是艺术分类的基本标准之一。
【知识点】
①研究方法。从媒介角度对艺术的分类:造型艺术、表演艺术、语言艺术和综合艺术。
②语言在文学活动中的地位。语言不仅是文学的“工具”,同时也是前人经验和心理的积淀。所以,除了传达思想感情之外,语言还会影响人们对现实生活的感受、理解和认识。
③文学活动中言意矛盾的三种表现形态:“意”的丰富多样和“言”的符号传达之间的矛盾;个体审美感受体验的不可言传性和先于个人存在的语言对人的感觉、思维的制约。
④语言艺术的特点:语言艺术的表现很少受时刻限制;语言艺术能够深刻、细腻地传达思想感情,表现人的心理世界;语言的丰富表现潜力使文学成为最自由、最带有普遍性的艺术种类。
【难点】
①语言在文学活动中的地位
②言意矛盾
第二章、文学形象
形象构成了文学最为显著的外在特征,也是文学所使用的一种特殊的“艺术语言”。文学之所以要用形象来传情达意,则是由于文学所要言说的人生经验和思想感情,是概念语言难以承担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形象就不仅仅是文学的外在特征,它实际上成了文学审美意蕴的显现形态;形象是文学构成的基本要素之一。
本章通过言、象、意三者关系的分析,通过对文学形象的特点及其类型的讨论,阐述形象在文学本体构成中的意义,进一步论述文学的本质与特征。
第一节、文学形象的意义与特征
形象(image)作为一个文学理论的术语,最初的含义是指语言描绘的视觉形象,后来,人们不仅用形象来指文学语言所产生的审美效果,而且用它来描述任何不同寻常的语言、隐喻、象征和修辞手段所产生的审美效果,于是形象开始有了意象(imagery)的涵义。意象性的形象不一定含有视觉图象的意义。对文学来讲,形象还具有表意功能,是文学的特殊“语言”。
【知识点】
①文学的言说与形象。文学之所以要用形象来传情达意,是因为文学所言说的感受、体验和领悟,往往不是抽象的概念所能捕捉、传达和穷尽的,于是有了“立象以尽意”的说法,形象是为了解决言意矛盾的产物。
②中国古代文论对言、象、意关系的讨论;形象符号的特点与功能。
③文学形象的性质。第一,文学形象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形象,它是主体思想感情物化、外化的产物,具有审美性。第二,文学形象不同于造型艺术的形象的视觉性或直观性。第三,文学形象的具象性或形象感,实际上来自语言唤起的想象和联想,文学形象可以通过“感觉挪移”,打通视、听、触、嗅觉之间的联系,形成“通感”(synaesthesia)。
④文学形象的特征:第一,文学形象具有间接性。第二,文学形象具有心象性,其实质上是一种经过想象和联想而形成的意象。心象性又是指文学将本身不具形体的情感、情绪转化为使人能够感知的艺术形象。第三,文学形象具有概括性,其中蕴涵着某种理性因素。
⑤文学形象:凡是能够把主体从现实生活中所获得的审美意识,通过语言外化为使他人在接受活动中产生审美想象与联想到感性对象,都可以称为文学形象。
【难点】
①文学与形象的关系
②文学形象的含义
第二节、文学形象的类型
在不同的文学种类中,在各民族文学的审美创造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形象。它们不仅在表现形态上有很大的差异,而且在构成上也有不尽相同的追求。为了深入了解文学形象,还需要进一步讨论不同类型的文学形象的特点。
文学形象之所以会有多种类型,首先在于文学的种类、样式和体裁的多样化。其次,从更深的层次上看,形象的多样化还和文学观念、思潮及形态的多样化有关。
【知识点】
①叙事文学与典型。典型(type),或称典型人物、典型性格,是指叙事文学、特别是现实主义叙事文学中的一种人物形象。典型形象具有“整体个性”、蕴涵了深广的社会历史内容和独特的审美价值的特点。
②抒情文学与意象。抒情文学的形象一般称为意象。思想感情和内在精神是意象所要表现的主要对象,其特点在于化虚为实,以实显虚,即刘勰所说的“拟容取心”。中国古典文论认为意象的主要特点在于“情”、“景”结合。
③抒情文学与意境。意境又称境界,或简称为“境”,是意象中一种富于形而上意味的类型,
也是中国古典文论中关于抒情写意类的文学形象的最高范畴。意境不仅有情景交融的特点,而且还展示了某种境界,形成“境生象外”并引发读者去追求“韵外之致”的审美效果。
【难点】
①典型形象的“整体个性”含义
②意象和意境的区别
③意境的含义
第三章、文学文本
文学文本是文学存在的现实形态,以书面语言或口头语言的形式将作家的审美意识物态化为语言实体。文学文本是作家创作的产物,也是读者进行再创造的对象。作为连接创作与接受的中间环节,文学文本是一个允许阐释也需要阐释的对象,具有开放性的特点。
本章通过对文学文本的结构分析,讨论文本结构的各个层面的特点、功能,及其相互之间的内在关系。
第一节、文本的涵义与结构
就所指对象而言,“文本”与“作品”是同一个东西,但作为现代文学理论的一个术语,文本与作品的涵义又有很大的区别,其源于文学观念的变化。
文学文本是一个具有多层次的结构体,其大体可分为语言层、现象层和意蕴层三个层次,体现了“言”、“象”、“意”三者之间的关系。
【知识点】
①文本(text)与作品(corpus)的区别。作品强调其归属于某个主体和主体所赋予的意义;文本则强调其自身的相对独立性,认为文本自身构成了一个完满自足的、开放的艺术世界,其意蕴有待于接受者的再创造和再阐释。
②文学文本是一个多层次的语言结构系统,由语言层、现象层和意蕴层所构成。这三个层面与“言”、“象”、“意”形成了对应关系。
【难点】
文本与作品的区别
第一节、语言层
语言层是文本结构最外在的一个层面,它是现象层的媒介和载体,其本身又有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语言层又可以细分为语音和语义两个层面。
【知识点】
①语音对文学语言形成听觉上的美感具有重要意义。音韵、旋律和节奏,体现了语言的形式美。诗歌集中地体现了语音的审美功能。
②文学语言忌讳浅白直露,讲究语义的蕴涵丰富多义,体现了文学语言的多义性或复义性。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