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现代汉语课程改革———以重庆人文科技学院为...
①本文系重庆人文科技学院校级课题“三本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现代汉语教学研究”(课题编号:15CRKXJ16);重庆市高
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专业核心能力考量的汉语言文学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建构研究”(课题编号:153173)和“转型背景下的民办高校课程考核改革效果评价实证研究”(课题编号:163156)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董晨峰(1971—),男,汉族,吉林桦甸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字学。
初探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现代汉语课程改革①
——
—以重庆人文科技学院为例董晨峰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重庆
401524)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是原西南大学育才学院,始建于2000年。学校在2010年初就提出“以人为本,教学立校,
特兴校,质量强校”的办学理念。2013年,学校成为重庆市第一所由教育部批准转设的民办普通本科高校。同年,学校成为教育部首批转型发展战略研究试点高校之一,确定了学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近年来,学校以转型发展统揽全局,调整专业结构,积极推进产教融合,着力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启动了制订人才培养方案、
修订课程教学大纲、改革课程教学模式的转型发展“三步走”,在制订了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和相应的课程教学大纲后,应用型人才培养最终落脚到课程改革上。现代汉语课程作为一门传统的语言类课程,也根据学校的转型思路积极探索改革。
一、传统现代汉语课程教学模式
现代汉语课程分别开设在汉语言文学专业、新闻学专业、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和英语专业,均为开设在大一的专业基础课,是语言类课程的首门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然而,教学效果却不理想,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现代汉语课程成为大一学生的学习“难题”。为解决这个“难题”,根据学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课程组成员认真分析了传统“现代汉语”教学的情况。
传统的现代汉语教学采取的是“传授—接受”的课堂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讲授为手段,以单一教材为蓝本,表现出“三重三轻”的特点。一是教学内容重知识轻能力:教学以知识为本,教学目标多为理论知识的识记,忽视了学
生利用理论知识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二是教学方式重传授轻实践:教学以教师为本,以教师讲授为主,只强调了教师的课堂教学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发挥,学生的实践能力没有得到有效提高。三是教学评价重考试、轻过程:课程考核评价主要以期末考试为主,一考定终身,对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考察较少,缺乏学习过程的评价。这样的教学方式造成了教师只研究教材内容,不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课堂教学气氛沉闷,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理想。
二、现代汉语课程改革实践
立足于学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现代汉语课程教学将追求学生理论知识掌握与应用能力培养并重,围绕学生能力培养导向的核心目标,分析学生情况,大力推进课程改革。
(一)以教改项目推动课程改革
传统的教学方式造成了教师的职业倦怠,教师不积极主动地研究教学,沦为“教书匠”。教师是教学改革的主体力量,调动教师的课程改革积极性是课程改革的首要任务。学校以教学改革项目为载体,推动教学研究与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统筹规划项目体系,明确校级教学改革项目的目的,有效地服务于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需要。每个校级项目研究经费1万元,为教学改革提供了有力的经费保障。除校级课题外,积极鼓励教师申报参与上级部门的教学改革项目,将校内外各项课题配套形成体系。现代汉语课程改革参与项目有校级课题“三本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现代汉语教学研究”,重庆市高等教育教
学改革研
[摘
要]现代汉语是一门传统的语言类课程。新建地方本科高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对传统的“现代汉语”教学
提出了新的要求。重庆人文科技学院自2013年转型以来,立足于应用型人才培养。以重庆人文科技学院为例,分析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现代汉语的课程改革路径。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改革;现代汉语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
[文章编号]2096-0603(2016)31-0054-02
课题
教学平台54--
. All Rights Reserved.
精彩语句:过程化的多元考核方式要求教师注重日常考核的分析和信息反馈。
究课题“基于专业核心能力考量的汉语言文学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建构研究”“转型背景下的民办高校课程考核改革效果评价实证研究”,将教学研究与日常教学紧密联系,将校内外教学改
革项目形成改革合力,稳步推进,整合团队力量,解决课程改革的重点与难点。教学改革项目还实行统一开题和年度检查,项目组成员和教学团队汇报改革进展情况,分析问题,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修正改革思路,明确改革方向。教学管理部门组织成果汇报会、经验交流会,将项目的改革成果及时推广,加强了成果的示范推广,增强了教师参与教学研究改革的积极性,也形成了人人争做课程改革的良好氛围,实现了项目建设、课程改革和教师成长的共赢目标。
(二)以创新评价体系推进课程改革
传统的课程评价采用了期末考试“一张试卷定成败”的方式,造成了教师日常课堂教学随意,期末考试之前勾重点、画范围;学生平时不学习,考前忙突击,“复习等于预习”,考试过程中也出现了作弊行为,不利于形成良好的教风和学风。为提高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现代汉语课程以推行多元化的课程评价体系为切入点,有效发挥“考试”的指挥棒作用,提高师生双方参与课
程改革的主动性,推进课程改革进度。
1.更新评价观念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作为一所民办性质的本科高校,生源质量与公办本科高校有一定差距,学生学习不够主动,有不少学生心存应付交差的学习心理,只求通过期末考试。所以,学校提出改革单一的课程考核方式,构建以能力考核为本位的网络化、数
字化、成果化、过程化的考核模式。
2.改革评价方式,强调过程考核
降低期末考试成绩在课程评价中的比例,加大了平时成绩中课堂出勤情况、课堂参与发言情况和自主学习作业情况的成绩比例。引导学生从注重期末考试成绩转变为注重日常学习过程,引导教师从注重单一的教材讲授转变为注重提升学生的理
论应用能力,教师主动改革教学方法,学生主动调整学习方法。
3.强调考核分析和教学反思,强化教学反馈作用
考核的反馈信息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评价教学效果的主要参考依据,也是教师改善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过程化的多元考核方式要求教师注重日常考核的分析和信息反馈。从日常的作业和练习中分析学生掌握知识和理论应用能力的情况,发现不同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根据专业不同,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将个体反思与集体反思相结合,并通过公开课、示范课、研讨课等形式建立课程团队交流互助、共同研究的教改氛围。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后,学生
分析语言的能力得到有效的增强,毕业论文中选择方言调查报告和语言教学方面选题的人数大大增加,切实发挥评价导向的“指挥棒”作用。
(三)以信息化手段辅助课程改革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全面深化改革做出重大部署,其中围绕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总体要求,《决定》中强调,教育教学要注重学思结合,尤其强调“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凸显了对学生主体地位和主动精神的尊重和弘扬。在互联网+教育的背景下,立足于“90后”甚至未来“00后”学生的特点,现代汉语教学还利用信息化手段辅助教学。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是重庆市高校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之一,致力于通过在线课程的建设和应用推动教学
改革。学校建设有精品视频公开课和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并多次选送教师参与教育技术的培训。学校就慕课、微课和翻转课堂等开设专题讲座,组织了微课教学比赛,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育信息化的课程改革。课程组制作了微课《从成语误用看词义范围转移》《生活中的“语言”》,连续两届获得学校微课比赛第一名和重庆市高校微课比赛第二名的好成绩。重庆人文科技学院的学生中,有不少来自于偏远的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语言学习有一定的难度。课程组针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设计的微课,有效地帮助了学生自主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人才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地方性本科高校必须冲破传统的“精英”教育的办学理论和“学术型”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地推进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培养具有坚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高校分层、分类发展的必然结果。应用型人才培养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和修订课程教学大纲后,必然进入课程教学改革阶段。课程教学改革涉及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的转变,也涉及学生学习观念和学习方法的转变,但只有通过课程改革才能将培养方案和课程大纲落到实处,才能培养出真正的应用型人才,才能使学生成为改革的真正受益者。
参考文献:
[1]莫红霞.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指导的现代汉语课程改革与实践[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2(1):78-80.
[2]费良华.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现代汉语教学改革初探[J].教育观察(上旬刊),2013(7):40-42.
55--
.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