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农业大学风景园林硕士(0953)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2018年6月修订)
第一章学位授予基本要求
第一部分学科概况和主要学科专业方向
一、学科概况
我校风景园林学科发端于1927年建立的国立中山大学农学院植物园和标本馆。于1985年逐步发展成型,成立华南第一个园林本科专业,2010年被广东省批准为省级特专业建设点。1999年开始在植物学专业招收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方向的研究生,2003年获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硕士学位授权点,2005年成为全国首批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011年经教育部批准将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硕士点调整升级为风景园林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学科主要研究方向有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南亚热带地区生态修复与重建、岭南特园林植物与应用、岭南园林历史与理论等。
学科现有教师40名,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19人,讲师8人,硕士生导师22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人数占教师人数67.5 %。教师治学严谨,毕业生的社会认可度高。
1.学科优势与特
本学科在国内外享有良好的声誉,近10年来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95%以上;拥有园林规划设计、城乡规划与景观设计、园林植物与花卉研究等多个实验室,配备有多媒体、计算机教室等专业教学设施,建有省级岭南风景园林教学实验平台和广东省木本花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0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等条件。我校风景园林学科形成了自身的优势和特:整合我校农林学综合优势,突显学科生态特;传承岭南文脉优势,发展生态与人文结合的岭南特;秉承珠三角区位优势和开放、务实的地域精神,打造国际合作、产学研结合的教学特。学科设有若干校级科研机构,如风景园林设计研究院、林业调查规划院、热带园林研究中心等,并在广东棕榈园林、广州普邦园林、深圳铁
汉生态、东莞岭南园林等上市公司和知名企业设有教学科研基地,产学研工作取得了较大成绩。
2.人才培养目标
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以风景园林职业任职资格为背景,旨在培养能够综合运用科学和人文、技术和艺术的手段,以协调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为宗旨,研究人类户外空间环境,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具有创新性思维,可以胜任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建设、保护和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与复合型高层次实践人才。具体要求为:
(1)掌握中国特社会主义基本理论,拥护党的方针政策,爱国敬业,遵纪守法,积极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掌握风景园林相关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一定的艺术素养,具备承担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和科研工作的能力。
(3)具备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学科方向简介
按照国家教指委办学规范和学校学科建设规划,本学科在研究生教育层次已形成4个较为稳定的研究领域(方向),即:①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②南亚热带地区生态修复与重建,③岭南特园林植物与应用,④岭南园林历史与理论。其中,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方向基于王绍增教授构建的以“营境学”为核心的中国特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体系,在生态城镇规划设计理论、粤港澳都市圈高密度城市景观设计、风景园林可持续设计标准等方向产生了大量成果;与岭南特园林植物与应用方向研究成果结合,整合林学学科优势,开展湿热地区高密度城市健康景观设计、康养园林设计、森林康养疗法等特研究方向。以上两大研究领域的研究成果获得多项国内外规划设计大奖,孵化了省部级以上课题及专利若干,在华南地区居领先水平。南亚热带地区生态修复与重建方向依托我校优势的南亚热带农业和森林生态学研究资源,凝练生态修复与城乡人居环境生态建设两大方向,突出学科生态特和岭南地域特征。主要研究
领域有热带亚热带地区绿基础设施规划、生态城镇建设、城乡生态环境修复与建设技术、以绿道为骨架的岭南生态景观体系构建等,在南亚热带地区的人居环境生态建设、棕地修复、城市森林碳汇计量与生态效能监测、湿地修复及污泥资源化利用等领域已经具备明显的学科特与优势。岭南特园林植物
与花卉方向传承陈焕镛院士在园林植物种质资源方面的优势,在木兰科、山茶科等地带性园林植物资源应用,矮牵牛、球兰等园林植物的生理及分子机理,兰花、非洲菊等花卉新品种选育和热带花灌木栽培等领域,已经具备明显的学科优势。在蒋英教授关于夹竹桃科、萝藦科等药用植物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在康养园林植物方面的研究,整合林学相近学科优势,与设计方向联动展开康养园林、健康景观和森林康养方面的研究,已形成特研究方向。岭南园林历史与理论领域方向在罗彤鉴教授和岭南画派第三代传人孔宪明教授等的带领下,融合岭南传统文化和岭南美学,形成岭南特的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体系,主要研究岭南园林的传统营造技艺与匠作传承机制,岭南近、现代园林发展史,城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以南粤古道为网络的岭南文化景观体系构建等特研究方向,研究和传承杰出人物,如陈焕镛、夏昌世、莫伯治、王绍增的学术思想是本方向的重要研究内容。此外,本学科还与校内其它学科协作,关注环境艺术设计、风景资源与旅游管理、城市林业可持续经营、生态旅游规划、风景旅游区建设与管理等相关研究领域。
4.国内外影响
原《中国园林》主编王绍增教授以“营境学”为核心,系统建构中国特的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体系,奠定了我校在风景园林学界的地位。我校多名毕业生在华南四家园林上市公司担任高管乃至总裁,在全国绝无仅有;并通过与上市公司强强联合,形成我校特有的产学研结合教育模式。学科的办学水平、科研实力和社会服务能力稳步提升,综合实力处于华南地区同类学科领先水平。近5年,本学科专任教师获得国家级项目13项、省部级项目33项、其他政府项目51项以及横向项目94项,项目经费累计4651.25万元;在风景园林植物选育与推广应用、冰雪灾害后生态修复、风景园林可持续营建等方面取得丰硕的科研成果,如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三等奖等10项省部级科技奖励,获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审定新品种8项,学术型研究生均参与科学研究;作为组织单位,获第十四届亚洲设计学年奖优秀组织管理奖、“园冶杯”风景园林教育先进集体奖、“园冶杯”优秀组织奖等优秀组织奖;专任教师作为指导老师,获第十四届亚洲学年奖优秀指导教师、中国设计教育成果奖等20项荣誉称号,同时深入行业领头企业,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社会服务功能,实践结果获第四届国际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大赛
年度优秀设计奖2项和年度十佳设计奖1项等奖项;专任教师指导学生获2016年“艾景奖”杰出设计奖、第十四届中国环境设计学年奖金奖等83项奖项。
二、学科专业方向
风景园林学科研究的主要专业方向有:
农业大学专业1.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2.南亚热带地区生态修复与重建;
3.岭南特园林植物与花卉;
4.岭南园林历史与理论。
第二部分博士学位授予标准
(科研成果要求,见培养方案第四点“研究生科研成果要求”)
(本校暂无风景园林学博士学位授权点,略写。)
第三部分硕士学位授予标准
(科研成果要求,见培养方案第四点“研究生科研成果要求”)
一、获得本专业学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学术道德
应当具有高尚的学术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在学习研究过程和学术研究成果中,杜绝任何捏造数据、篡改数据、剽窃他人成果等学术不端行为。
2.专业素养
应当尊重科学、敬畏自然、关爱环境,具有探究风景园林相关问题的热情和兴趣,具备扎实的风景园林理论体系和娴熟的风景园林实践能力,良好的团队协作和多专业协同精神以及积极的创新意识。增强创新创业能力。
3.职业精神
应当具有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良好的思想道德和社会公德;具有良好的职业操守,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理念;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使命感。
二、获得本专业学位应掌握的基本知识
1.基础理论
(1)具有哲学、社会学、美术学、设计学、心理学、历史学、经济学、文学、管理学等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相关的基本知识。
(2)具有风景园林学、生态学、林学、地理学、环境科学、土木工程学、建筑学、城乡规划学等自然科学领域相关的基本知识。
2.专业知识
(1)掌握风景园林与景观设计、地景规划与生态修复、风景园林遗产保护、风景园林植物应用、风景园林工程与技术、风景园林经营与管理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了解中外风景园林历史发展过程和特征,了解中外风景园林理论与实践的前沿和发展动态。
(3)熟悉我国风景园林行业及相关领域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规范。
三、获得本专业学位应接受的实践训练
应接受的实践训练包括课程设计训练、专业实习实践等形式
(1)课程设计训练
围绕某一风景园林研究课题或实践项目,在专业教师指导下,组建综合设计团队,开展设计或研究工作,熟悉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或项目研究过程。
(2)专业实习实践
结合风景园林专业实践的必修环节,在学校及相关行业单位参与项目或课题的实际研究工作,通过实践掌握相关的工作技术与方法,熟悉主要的实际工作程序。
研究生必须认真参与培养单位组织的各类实践训练,全面提升理论知识应用能力与实践操作技能。
在整个培养环节中,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所参与的实践训练累积学时原则上不得少于12个月,有必要时可按实践需要选聘校外导师协助指导。
四、获本专业学位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1.基本能力
研究生应具有从书籍、期刊、报告、档案和网络等文献资料、媒体信息,以及实地调研、实验测试等各种途径中有效获取专业知识和学术信息的能力,全面和及时地掌握风景园林相关行业的发展动态和社会需求。
研究生应当掌握一门外语,能够查询、阅读和理解相关的外语文献和信息。
研究生应当具有团队合作的意识,具有一定的组织、联络和沟通等能力。
2.专业能力
(1)具备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工作能力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