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病句的那点事儿
一、 基本语法知识:
一、词语的分类:
类别 | 举例 | ||
实 词 | 名词 | 一般名词 | 天、教室、雷锋、思想、马路、花朵、上面 |
方位词 | 上、下、前、后、以上、之后 | ||
动词 | 一般动词 | 跑、吃、整理、研究、恨、喜欢、开始、竞赛 | |
趋向动词 | 来、去、起来、下去、进来、出去 | ||
判断动词 | 是 | ||
助动词 | 能、肯、应该、可以、敢、会 | ||
形容词 | 一般形容词 | 好、大、热、优秀、光荣、美丽、雪白、重要 | |
非谓形容词 | 正、副、慢性、大型、人为、共同、主要 | ||
数词 | 零、半、一、七、十、百、千、万、亿 | ||
量词 | 物量词 | 个、件、条、斤、斗、棵、块、箱、张、只、元 | |
动量词 | 趟、遍、次、回、顿、番、场 | ||
时量词 | 天、月、年、季、日、周 | ||
代词 | 人称代词 | 我、你、他、我们、自己、大家、咱们 | |
指示代词 | 这、那、这儿、那儿、这里、那里 | ||
疑问代词 | 谁、什么、怎么、哪儿 | ||
副词 | 很、 非常、已经、刚刚、也、亲自、又、竟然 | ||
虚 词 | 连词 | 和、跟、同、与、或、不但、因为、尽管、而且 | |
介词 | 对于、关于、把、在、于、从、为了 | ||
助词 | 结构助词 | 的、地、得 | |
时态助词 | 着、了、过 | ||
其他助词 | 们、所、似的、第、初 | ||
语气词 | 的、了、吗、呢、吧、啊、呀 节约用水的顺口溜 | ||
叹词 | 唉、嗯、哎呀、哎哟 | ||
拟声词 | 乒乓、叮当、哗啦、扑通、呼呼 | ||
二、介词和副词顺口溜:
常用介词及其用法(顺口溜)
自、从、以、当、为、按照, 由于、对于、为了、到
和、跟、把、比、在、关于, 除了、同、对、向、往、朝……
用在名词、代词前,组成介宾短语后,充当状语要记牢。
常用副词顺口溜
统统 仅仅 只 恰好, 都很 偏 正 不可 倒
曾经 立刻 十分 全, 极刚 最近 一直 没
用在 动、形词前边,表示时空、程度、调,充当状语要记牢
自、从、以、当、为、按照, 由于、对于、为了、到
和、跟、把、比、在、关于, 除了、同、对、向、往、朝……
用在名词、代词前,组成介宾短语后,充当状语要记牢。
常用副词顺口溜
统统 仅仅 只 恰好, 都很 偏 正 不可 倒
曾经 立刻 十分 全, 极刚 最近 一直 没
用在 动、形词前边,表示时空、程度、调,充当状语要记牢
三、句子成分基本知识:
主谓宾,定状补,主干枝叶分清楚,基本成分主谓宾,连带成分定状补,定语必在主宾前,谓前状语谓后补,定语带“的”状带“地”,补语常用“得”相连,六种关系辨清楚!
二、病句
一、病句修改步骤:
一解、二读、三、四改、五检查
1、一解:了解病句的几种常见类型;熟悉改病句的常规方法。
2、二读:读通句子,弄清原句的本意。本意是指原句所要表达的主要意思。修改病句时,不能改变原句的本来意思。
3、三:到句子的病证,确定病因。一般我们可以根据所学过的几种病句的常见原因。
4、四改:对症下药,根据语句的病症及原因,经过认真思考,采用增、删、调、换等方法,动手把错的地方改正。修改病句的常规方法是增加、删减和调换词语。
5、五检查。改完后还得重读一两遍,看看有毛病的地方是否都修改了,修改的是否恰当,是否保持了句子的原意……
1、一解:了解病句的几种常见类型;熟悉改病句的常规方法。
2、二读:读通句子,弄清原句的本意。本意是指原句所要表达的主要意思。修改病句时,不能改变原句的本来意思。
3、三:到句子的病证,确定病因。一般我们可以根据所学过的几种病句的常见原因。
4、四改:对症下药,根据语句的病症及原因,经过认真思考,采用增、删、调、换等方法,动手把错的地方改正。修改病句的常规方法是增加、删减和调换词语。
5、五检查。改完后还得重读一两遍,看看有毛病的地方是否都修改了,修改的是否恰当,是否保持了句子的原意……
二、病句的几种常见的病句类型:
诊断句子的毛病,八个方面要查清:一看成分缺不缺,基本成分先,主谓宾语是否少;二看搭配当不当,主谓动宾可搭好;三看表意明不明,表意不明歧义生;四看用词准不准,感情彩别弄反;五看意思重复否;六看句子矛盾处,自相矛盾不可靠;七看逻辑对不对,语序颠倒结构乱;八看分类当不当,异类事物另置放。
诊断句子的毛病,八个方面要查清:一看成分缺不缺,基本成分先,主谓宾语是否少;二看搭配当不当,主谓动宾可搭好;三看表意明不明,表意不明歧义生;四看用词准不准,感情彩别弄反;五看意思重复否;六看句子矛盾处,自相矛盾不可靠;七看逻辑对不对,语序颠倒结构乱;八看分类当不当,异类事物另置放。
三、 病句实例:
一、成分残缺赘余:
成分残缺:
1、 滥用介词和名词组合成介宾短语,变成句子的状语,导致缺主语。
①由于她这样好的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 (“得到”的主语是什么?改为“由于这样好的成绩,她得到了......”)
②通过这次学习,使我受到深刻的教育。 (“使”的主语应是“学习”,由于有“通过”这个介词,使主语丧失了。)
②通过这次学习,使我受到深刻的教育。 (“使”的主语应是“学习”,由于有“通过”这个介词,使主语丧失了。)
2、复句中承前省或蒙后省时主语不一致,导致分句缺主语。
③十月十四日,抱着向航空系学习的想法,我们的黑板报也创刊了。 (“抱着”的主语显然是蒙后的“我们”,但后句的主语是“黑板报”,不是“我们”,应把后句改为“我们也办起了黑板报”。)
3、动词后面的修饰语的复杂,导致缺宾语。
④李思虽然每天工作很忙,但还是抓紧和同学研究或自己看书。 (“抓紧”什么?“时间”一词不能省。)
⑤我们要尽一切力量使我国农业走上机械化、集体化。 (“走上”要求有一个名词做它的宾语,“机械化”、“集体化”都是动词,句子应是“走上......的道路”。)
⑤我们要尽一切力量使我国农业走上机械化、集体化。 (“走上”要求有一个名词做它的宾语,“机械化”、“集体化”都是动词,句子应是“走上......的道路”。)
常见的动宾短语搭配:
消灭敌人、放下包袱、发展生产、进行斗争、骗取信任、恢复平静、爱热闹、下决心、学习知识、 关心集体、顾全大局、提高质量、培养兴趣、养成习惯
(4)缺少必要的附加成分:
例:一开春,小麦就长得很好,获得了可喜的收获。(应在"获得"前加"夏季"以限制时间)
(5)关联词语残缺:
例:这次学术会,收获很大,时间并不长。(应在"时间"前加"尽管"一词)
2、赘余
例:一开春,小麦就长得很好,获得了可喜的收获。(应在"获得"前加"夏季"以限制时间)
(5)关联词语残缺:
例:这次学术会,收获很大,时间并不长。(应在"时间"前加"尽管"一词)
2、赘余
(1)主语多余 例:我们的革命前辈,为了人民的利益,他们流了多少血,献出了多少宝贵的生命。(前边有了主语"革命前辈",因而"他们"不必要有。)
(2)谓语多余: 例:同学们正在努力复习,迎接高考到来。("迎接"的是"高考",而不是"到来",故应删去。)
(3)宾语多余:
例:今天,我来到扬州瘦西湖的地方,游览了白塔、钧鱼台和五亭桥等风景点。("的地方"多余,应去掉)
(4)附加成份多余:
例:为精简字数,不得不略加删改一些。("一些"与前"略加"重复,可以删掉一个)
(2)谓语多余: 例:同学们正在努力复习,迎接高考到来。("迎接"的是"高考",而不是"到来",故应删去。)
(3)宾语多余:
例:今天,我来到扬州瘦西湖的地方,游览了白塔、钧鱼台和五亭桥等风景点。("的地方"多余,应去掉)
(4)附加成份多余:
例:为精简字数,不得不略加删改一些。("一些"与前"略加"重复,可以删掉一个)
二、搭配不当
1、主谓搭配不当。
如: ①老师叫我做的作业,已经在星期六实行了。 ②大家都留意学校卫生,全校同学的健康和疾病就有了保障。 ③人民众的生活不断地提高和改善。
2、动宾搭配不当。
如: ①在老师的帮助下,我很快克服了错误。 ②在欢送会上,同学们表演了歌曲,表演了舞蹈。 ③我天天晚上收听广播和电视。 ④同学们逐步端正了态度和目的。⑤四年来,他刻苦钻研,已经成熟地掌握了这门技术。⑥他的革命精神时刻浮现在我眼前。("精神"与"浮现"不能构成主谓关系,可将"精神"改为"形象")
⑤我们多次抢险救灾,保护了人民众的生命财产的安全。
3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如: ①刘老师虽然年过六旬,而且身体很健壮。 ②为了提高大家的文学欣赏能力,所以举办了这个诗歌朗诵会。③他在劳动时虽然没有感到疲倦,反而越干越有劲。④既然你来了,我也该走了。("既然"和"也"不能搭配使用,应将"也"改为"就")
4、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例:我们严肃地研究了职工们的建议,又虚心地征求了专家们的意见。("严肃"不能修饰"研究",可以改为"认真"、"慎重"等)
5、主宾搭配不当:
例:我们严肃地研究了职工们的建议,又虚心地征求了专家们的意见。("严肃"不能修饰"研究",可以改为"认真"、"慎重"等)
5、主宾搭配不当:
例如:我们坚信,有这么一天,中国的农业会成为发达的国家。(应将"国家"改为“行业”)
三、.表意不明
三、.表意不明
1、指代不明:
例:①有人主张接受,有人反对,他同意这种主张。("这种主张"到底是指"接受",还是"反对",交代不清。)②小倩告诉我说,等她把那张参加比赛的水粉画“磨蹭”完了,我们就可以一起去青岛旅游了。(“她”可指代小倩,也可指另外一人)③听说博士村官潘汪聪要给大家讲农技课,大家兴致很高,还没到时间,村委会会议室就挤满了很多村民来听课,场面好不热闹 (“还没到时间”改为“还没到上课时间”,“村民来听课”改为“来听课的村民”。)
2、句子歧义:
例:妹妹不到爸爸妈妈心里很着急。(究竟况是"妹妹"心里着急呢?还是"爸爸""妈妈"心里着急呢。还是"妈妈"心里着急呢?可在"爸爸"和"妈妈"中间加逗号,也可在"爸爸"前加逗号)
①上课了,小王还没到校,班主任焦急地说:“她可是从来不请假的呀!” (“从来不请假”有歧义,既可指小王一贯不守纪律,不请假;又可指小王平时严于要求自己,遵守纪律,总是按时到校,没请过假)
例:①有人主张接受,有人反对,他同意这种主张。("这种主张"到底是指"接受",还是"反对",交代不清。)②小倩告诉我说,等她把那张参加比赛的水粉画“磨蹭”完了,我们就可以一起去青岛旅游了。(“她”可指代小倩,也可指另外一人)③听说博士村官潘汪聪要给大家讲农技课,大家兴致很高,还没到时间,村委会会议室就挤满了很多村民来听课,场面好不热闹 (“还没到时间”改为“还没到上课时间”,“村民来听课”改为“来听课的村民”。)
2、句子歧义:
例:妹妹不到爸爸妈妈心里很着急。(究竟况是"妹妹"心里着急呢?还是"爸爸""妈妈"心里着急呢。还是"妈妈"心里着急呢?可在"爸爸"和"妈妈"中间加逗号,也可在"爸爸"前加逗号)
①上课了,小王还没到校,班主任焦急地说:“她可是从来不请假的呀!” (“从来不请假”有歧义,既可指小王一贯不守纪律,不请假;又可指小王平时严于要求自己,遵守纪律,总是按时到校,没请过假)
②提高早餐质量十分重要,早餐营养应提供占人体每天所需总量三分之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因而我们对待早餐一定不要马虎。 (全分句改为“早餐应提供占人体每天所需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总量三分之二的营养)
③山上的水宝贵,我们把它留给晚上来的人喝。( “晚上来的人”有歧义,是“晚上上来的人”呢,还是“迟上来的人”?)
③山上的水宝贵,我们把它留给晚上来的人喝。( “晚上来的人”有歧义,是“晚上上来的人”呢,还是“迟上来的人”?)
四、用词不准,感情彩不当
(1)李老师真好,见到我们总是嘻嘻哈哈的。 (2)西湖的风景优雅,景秀丽。
(3)李明舍己救人的行径得到了老师的榜样。
①同学们热心欢迎老师。 ②小明十分爱护时间。
③正确的意见,我们应该坚定。 ④张林同学提的建议很正确,大家都附和他。
⑤他很顽强,不肯虚心地接受同学们的意见。
⑥在班会上,同学们实事求是地揭发了他的优点和缺点。
五、.语意重复
1.经过一整天的锻炼,他全身遍体鳞伤。(修改:“遍体”与“全身”重复,后者是词语,删除前者) 2.李大爷老了,头上的头发全白了。(头发不在头上在哪里呢?可见“头上的”三个字是不必要的,否则啰嗦。)
3.老马和老李一起多次反复地进行水稻高产试验。(“多次”和“反复”是一个意思,不必要重复使用,应删去其中一个。)
4.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困扰我国基础教育的顽症疾病。(“顽症”和“疾病”重复,应删去任一个)
5.我把不正确的错别字改正过来了(不正确和错别重复。任意去掉一个即可。)
1.经过一整天的锻炼,他全身遍体鳞伤。(修改:“遍体”与“全身”重复,后者是词语,删除前者) 2.李大爷老了,头上的头发全白了。(头发不在头上在哪里呢?可见“头上的”三个字是不必要的,否则啰嗦。)
3.老马和老李一起多次反复地进行水稻高产试验。(“多次”和“反复”是一个意思,不必要重复使用,应删去其中一个。)
4.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困扰我国基础教育的顽症疾病。(“顽症”和“疾病”重复,应删去任一个)
5.我把不正确的错别字改正过来了(不正确和错别重复。任意去掉一个即可。)
①老师多次反复教育我们要好好学习。 ②漫山遍野到处都是果树。 ③我们全校师生和校长都参加了国庆联欢活动。 1.老奶奶想起了许多过去的往事。 2.我们目不转睛地眼睛一眨也不眨地听老师讲课。 3.学校是一座漂亮的风景优雅的大公园。 4.公园里的花很漂亮极了。 5.我们要节约用水,不要浪费水。 6.小红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回答得对答如流。
六.句子矛盾
1、自相矛盾:
例如: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既然"幸免",自然是没有死,怎么能说是"死难中的一个呢"?应改为:多少人死难了,他是幸免的一个。)
2、范围不清:
例:从事业的发展上看,还缺乏各项科学专家和各项人才。(各项人才包括科学家,不宜并列,应说"各学科的专家和其他人才")
3、强加因果:
例:我两次看见他从这个工厂走出来,我才知道这个热心帮助病人的老人原来是个工人。(凭两次看见老人从工厂里走出来就断定他是工人,理由不充分。)
4、否定失当:
例:几年来,他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民歌,积累了大量的资料。("无时无刻"即"任何时候都",句子表述刚好相反,可将"忘"改为"在")
例如: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既然"幸免",自然是没有死,怎么能说是"死难中的一个呢"?应改为:多少人死难了,他是幸免的一个。)
2、范围不清:
例:从事业的发展上看,还缺乏各项科学专家和各项人才。(各项人才包括科学家,不宜并列,应说"各学科的专家和其他人才")
3、强加因果:
例:我两次看见他从这个工厂走出来,我才知道这个热心帮助病人的老人原来是个工人。(凭两次看见老人从工厂里走出来就断定他是工人,理由不充分。)
4、否定失当:
例:几年来,他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民歌,积累了大量的资料。("无时无刻"即"任何时候都",句子表述刚好相反,可将"忘"改为"在")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