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福建都没有大河,为什么水系密布,成为江南水乡?
浙江福建都没有⼤河,为什么⽔系密布,成为江南⽔乡?
江是哪个省的简称浙江,是先有河名?还是先有地名?
答案是:地名在先,河名在后。⽽且,这种命名并⾮今天形成的,⽽是早在汉代就有了。先有钱唐(秦汉⾄隋,钱塘县前⾝为钱唐,唐代改为钱塘)县,后有钱塘江。
钱塘江是吴越地区(主要包括苏南、上海、古徽州+今浙江省)的地理分界,左岸是浙西吴国旧地、右岸是越国旧地。关于这⼀点,东汉王充在《论衡》中就说了:“ 余暨以南属越,钱唐以北属吴,钱唐之江, 两国界也。”
浙江省及周边地区1-3级⽔系图制图-⼤地理馆
这⾥将今钱塘江称为“ 钱唐之江”,今河流名还没完全形成,后⼈在此基础上渐渐将流经钱塘县(今杭州)境内这段江⽔称为“钱塘江”。
这种现象⼏乎遍及整个钱塘江流域:上游新安江是新安县(徽州旧称),常⼭港常⼭港流经常⼭县、衢江流经衢州、兰溪流经兰溪县、桐庐江流经桐庐县、富春江流经富阳市(旧富阳县,初名富春县)、江⼭港流经江⼭县、⾦华江流经⾦华市、分⽔县流经分⽔县(今分⽔镇)、昌化溪流经昌化县(今昌化镇)。
该流域其他⽀流还有武义江、永康江、澄潭江。
浙江省主要⽔系名称图制图-⼤地理馆
可以说,钱塘江流域就是⼀个河流-地名不离不弃、⽣死相依的样本。
在这⼀带⾏⾛,你只要记住城市地名,基本也就知道河流的名称了。除以上说的⼤地名,浙江的乡镇(街道)、村落对应当地河流的应该多如⽜⽑。随便举例,如泗安镇对应泗安溪、平⽔江对应平⽔镇、⼤⽵溪对应⼤⽵溪乡,这样的村庄地名,就更数不胜数了。
浙江的⼩伙伴,尤其是钱塘江流域的,可以⾃家所在的市、县、乡、村地名,是不是普遍有这种现象?
另外,浙江有地名并⾮跟当地最⼤河流同名,但仍然关系密切:如宁波的甬江,甬成为宁波的简称;温州的瓯江,瓯成为温州的代称;婺州(⾦华江旧称)的婺江,虽然后来变成了⾦华江和进化史,但古名婺成为⾦华的代称。
河流名称与城市地名或简称同名,这在其他地⽅有零星存在,但在浙江是“遍地开花”,可以说省、市、县、乡、村,“⽔地名”⽆处不在,且“⼀地对⼀河”,堪称奇葩。
这种独特现象,是如何形成的呢?
浙江没有超级⼤河,却闷声发⼤财。
古代中国经历了漫长的农耕、游牧、渔猎时代。这三种⽣产⽅式,都离不开⽔的哺育。可以说,任何省份境内的聚落,都跟⽔的关系很密切。但是,为啥浙江的⽔地名最密集,且有河流-市镇“不离不弃”的⼀⼀对应的独特景观呢?
有⼈可能说,是因为浙江河流多。这的确不错,除了钱塘江⽔西,浙江的杭嘉湖地区,还占据江南平原⽔乡——太湖平原的⼀部分。
浙江省主要地形区制图-⼤地理馆
说起中国河⽹和市镇最密集的区域,当属长江下游的太湖平原——这是江南的核⼼区域,历代倚重的财赋重地,今天分属江苏南部、上海、浙江北部。
不过,在地名上,这⼀带的⽔相关地名并不算多,县级以上的主要有上海、湖州、江阴。可见,江南⽔乡⽔系密度极⼤,“⽔地名”⽐例并不⾼——由此看来浙江地名现象,跟⽔系密度关系不⼤。
太湖平原的浙江部分,即杭嘉湖平原,只有杭州(钱塘)跟钱塘江有对应关系——更多“⽔地名”则在⼴⼤的浙西、浙中、浙南的⼭地丘陵地区。
中国哪个省河流数量最多?
官⽅或科学家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我猜因为⽐较尺度不⼀,各省拥有河流数量也不同(因为⽀流⽔系的统计不同,理论上说,⽀流的分叉就像微积分⼀样,是⽆限的)。
那么,⽐河流长度和径流量呢?
以长度(从正源到⼲流河⼝)⽽论,浙江最⼤的⽔系钱塘江在国内排不到前⼆⼗;以流量⽽论,钱塘江列第⼆⼗⼆名,第⼆⼤⽔系瓯江流量排在第三⼗⼆名。
60条河流的流量排⾏榜上,浙江省也只有这两条河上榜。
光盯着河流数据,看来⾏不通,那么我们不妨看看地形图。
我们的基础地理课上就学到了,东南地区有个地形区叫东南丘陵——它⼜分为三⼤块,跨安徽南部、湖北东南、湖南东部、江西全省和浙江西北部的江南丘陵;钱塘江以南到⼴东潮汕地区的浙闽丘陵;⼴东、⼴西⼤部分地区组成两⼴丘陵。这三⼤块中,⼭地丘陵地貌最密集、独⽴性最强的是浙闽丘陵。这个地形西部的仙霞岭—武夷⼭⼀线,就像⼀道天然长城,让这块区域显得与众不同。
浙闽丘陵⽰意图
河流⽔系也因地形⽽⾃成⼀家,⽔⽂上称为“东南诸河流域”,在长江、珠江⽔系的夹缝中。其中,最⼤
的⽔系是闽江,第⼆是钱塘江,这两条江为中⼼,形成了闽、浙两省——这个流域,也⼏乎就是浙闽丘陵地区。
中国流域⽔系图分区10标注浅灰⾊区域,即为东南诸河流域图源: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
看到这⾥,有没有发现:其他省份虽然有⼤河过境,但因为河流经过多省,其径流量其实是各省“共享”的。
浙江、福建两省,河流虽然都不长,但有⼀个好处:⽔系独享。也就是说,境内河流多从本省发源(新安江⼀段为例外),基本是⽔资源⾃产、⾃⽤。另外,亚热带地区的浙闽地区,降⽔丰富、⽓候湿热、植被葱茏(森林覆盖率国内领先),⽽西部隆起的⼭脉,⼜与东部平原形成了⼀两千⽶的落差:落差⼤,有利于集⽔区的形成。破碎的丘陵,利于⽀流⽔系的发育——这样⼀来,河流虽不长,但单位流量⼗分丰沛。
河流的这种特征,似乎也跟这两省的经济状况和地域性格⼀致:表⾯的GDP数据未必光鲜,但民营经济发达,资产丰厚,喜欢闷声发⼤财。其实,在现代化交通未普及之前,地形与⽔系的独⽴,对区域⽂化的形成影响极⼤。地理环境对⼈的影响,随着⼯业社会和信息现代化的发展,⽽越来越薄弱——但毕竟,现代社会的历史长度还不够长,地理环境因素的强⼤惯性,还在继续。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