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兴衰看经济体制对文化的影响
从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兴衰
看经济体制转型对文化的影响
责任人:邢骁男
文化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范畴,从狭义的角度讲指意识形态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包括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道德情操、学术思想、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各种制度等(百度百科)。动画作为一门电影艺术自然属于文化的范畴之内,本人是动画专业的学生,选择了我较为熟悉的中国动画产业发源地——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为切入点,通过其兴衰史,从动画产业的视角浅论经济体制制转型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影响。
背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简称美影厂)简介
19574月正式建厂,设动画、木偶和剪纸3个制片部门。有两个下属企业:中外合资上海亿利美动画有限公司和集体所有制上海美术电影绘制厂。生产能力为年产1415部。该厂创作的动画片《小蝌蚪妈妈》和《大闹天宫》、木偶片《神笔》都是汲取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粹其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建厂后共摄制美术动画片428部,占全国美术片产量80%以上。逐渐
形成了中国美术动画片的风格。(摘自百度百科)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兴盛
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的文化建设可以说如同经济建设一样十分落后,动画艺术更是发展滞后。上世纪50年代建厂的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伴随着50年代中国动画的崛起,它曾一度辉煌。由于早先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美影厂每年出的作品尽管不多,但是都堪称经典。我们耳熟能详的《小蝌蚪妈妈》和《大闹天宫》都是这一时期的产物。以下我总结几点美影厂兴盛的原因:
1. 政策上指引着动画的创作
上世纪50年代,提出一些列的关于文化建设的观点,1956年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正式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即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1957年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的方针,是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强调艺术要为大众服务,,吸取民族文化的精华。 在这样的宽泛的
创作环境下,中国老一辈的动画人创作出了一系列的十分具有中国民族特的动画电影,上文提到的《大闹天宫》和《小蝌蚪妈妈》都是在这一时期制作的。这类作品最大的特点就是源于生活,源于实际,做众最喜闻乐见的内容。选材多为现实生活和传统民族优秀文化,深受广大的劳动众所喜爱。因此五六十年代的动画电影,受到时的政策影响很大,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做出了独有的贡献。
2.计划经济体制为美影厂发展提供了保证
在计划经济年代,美影厂和绝大多数厂一样实行统购统销的计划经济政策,美影厂每年只需要完成中国电影放映公司的收购任务即可。据一位美影厂的老员工回忆:当时,动画片的收购价为10万元、木偶片收购价8万元,剪纸片收购价7万元,通常一年收购任务为10本,如此,美影厂一年营收基本维持在100万元左右,这在当时足以支撑全厂职工的正常开支。发工资就干活,没有奖金、酬金,没有太多的物质诱惑,艺术家们为了新中国动画事业更是两耳不闻窗外事,兢兢业业,潜心研磨,进行创作老员工回忆摘自中国经营报)。在这样的体制下,制作者们无需考虑市场和成本,动画家们都抱着十年磨一剑的精神做作品,这才是今天我们看五,六十年代的动画片部部都是精品,屡屡获奖的原因。
3.走民族特的动漫文化道路得到广泛认可
中国动画的民族化道路可以说曲折而漫长,在此期间也走过不少弯路。以下是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1955年,上海美术制片厂出品了一部名叫《乌鸦为什么是黑的》的动画片,本片是中国第一部彩动画片。1956中国动漫发展史年获第八届威尼斯国际儿童电影节奖。在取得如此殊荣之后,但令人沮丧的是与会者以为这部影片是苏联的影片。在当时政治形势的影响下,由于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苏联表示支持新中国,两国之间展开了广泛的合作,在这其中也包括动画领域。中国动画人不但学习苏联制作手法,而且在风格是也受到苏联动画风格的极大影响。《乌》就是这一时期的产物,由于风格上与苏联动画雷同,这导致领奖时外国人以为是苏联的作品。这次事件后深深地触动了老一辈中国动画人,由此便萌发了创造具有民族特的动画影像形式的念头。
改革开放之前,我国相对封闭,建国初始,所以行业都百废待兴,动画也不例外,但和大多数行业一样,缺乏技术和经验。中国动画只能蹒跚学步,中国动画人积极学习国外先进的动画技术和艺术,主要是苏联和南斯拉夫,在动画技艺上有了很大提高。同时在动画风格上不
免受到这些国家动画的影响,在这样的状况下,这使得动画缺乏原创性和民族性。中国人面对这样的状况下,也清醒的认识到照搬苏联不是长久之计。1956年,《乌》这个误会使中国动画人深刻意识到:对他国动画亦步亦趋的模仿是不会利于中国动画电影发展的。只能导致中国动画的消减。只有搞民族化,才是中国动画电影的出路。
1956年,提出要“以苏为鉴”,探索自己的道路,明确指出要进行二次结合,到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就是在“以苏为鉴”的指引下,中国动画人为之探寻了一条走本民族风格的动画道路。在美影厂老一辈动画人的共同努力下,一批具有传统造型艺术形象的动画片诞生了。使上世纪50年代成为了中国动画的一个高峰,优秀的作品不断涌出,我们较为熟知有:1961年的《小蝌蚪妈妈》,中第一步水墨动画,采取齐白石写意水墨画为蓝本,创作出的极具民族特的新视觉——美术动画片。60年代的《大闹天宫》更是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采取中国民间年画的装饰造型,收到国际社会的欢迎和赞赏,并屡获大奖。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衰败
时隔境迁,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经济转轨的大时代里,美影厂被推向了市场,接受大
浪淘沙的洗礼。伴随着海外动画片蜂拥而至,日本动漫和美国大片不断推陈出新冲击中国电影市场,即便在本土原创领域,也有《喜羊羊和灰太狼》这样的小成本作品的夹击。在这股潮流中,上海美影厂却迷失了方向。再也不见60年代到80年代中喷涌而出的佳作。显然美影厂旧体制的发展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这必将导致了它的衰败。有人曾把如今美影厂比作老化严重万吨轮,在我看来体制和思想观念是制约这首万吨轮航行的主要原因。
美影厂的兴衰只是中国动画文化兴衰的一个缩影,分析美影厂的衰落原因,我个人终结以下几点:
1.体制转型过程中并没有完全市场化,急于求成,难以形成良性的产业链
在市场经济改革的浪潮中,美影厂也推出了一些举措来适应市场。2004年,上海美影通过“多样开发、中外合作”等产业化运作方式,加快国产动画生产步伐,虽然美影厂转为企业性质,但运营上并没有完全市场化。相比国外动漫产业化程度较为成熟的发展,我国的文化产业体制改革较晚,动漫产业还处于发展的上升期,与成熟的日美动漫还有一定的差距。据了解,自1996年至2000年,实行影视合流,美影厂与上海电视台下的少儿部合并,成为美术制作中心,开始追求量产,当时年产量甚至达到6000分钟。(数据源于百度百科)在这样
高速发展下,难免会犯急于求成的毛病,然而虽在数量上十分可观,但其中的精品却却不能和过去的一日而语了。
二是由于中国动画产业改革较晚,产业链难以良性循环。发达国家的动画产业主要并不是通过电视台或电影播放收回成本,大多是从动漫玩具和游戏等一些延伸产品中赢利的。但在这一点上,中国动画产业却相当薄弱。据中国经营报相关报道:如今一部作品1分钟制作费需要1万元,而电视台1分钟购买价仅为几十到几百元不等,这个价格让一部片只能收回20%的投入成本,其他80%则需要通过服装、图书音像制品等延伸产品的开发来收回。但恰恰中国在延伸产品方面挖掘十分薄弱。因此后期难以收回前期的投入,产业链处于断节的状态。
2.传统的动画片在内容与形式上难以适应观众日趋多样化文化需求
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人们的观念也在逐步发生改变。越来越多的国外优秀作品被引入中国,使得国内观众在口味上变得多样化起来,此时,单一的题材、风格已经很难满足观众的需求。
    作为一名学动画的学生,同专业同学的感受很直观地反映出国内美术电影的不足。许多同学认为,国内的动画作品在制作理念上一直以来强调富有教育意义,在题材上一味强调健康
、向上的理念,往往忽视了趣味性和娱乐性。同时,作品创作时,更多地考虑的是儿童观众,缺乏对成年观众的重视。
3 海外动画片的引进与本土原创力量夹击
改革开放后,伴随着中国打开国门,大量外国文化引进中国,在世界动画的大潮中日美的动漫也随之风靡全国,中国市场的欧美、日本等国家的动画作品不仅在数量上占有优势,而且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十分迎合中国观众的口味,因而吸引了国内观众的视线。在我国,日本动漫产品不仅影响到我国本土动漫产业的发展,而且也影响到我国的文化和教育的发展。从小开始,我们的娱乐就难以离开日本动漫的侵袭,从圣斗士系列,到今天的火影死神,日本动漫业一直在亚洲独占鳌头。在来势汹汹的日本动漫产品的影响下,中国动漫文化产业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加之市场经济同时还使本土动画制作单位越来越多,当前全国已经有数千家大大小小的动画制作公司。在两面夹击的情况下,旧体制下美影厂就越发困难重重了。
4 缺乏青年动画人才继承和发扬传统动画产业
    缺乏年轻的接班人是美影厂面对的又一个严重的问题。据了解,早期美影厂的创作主要依靠一批老艺术家来完成,如今这些老艺术家年事已高,其多年的创作经验和手艺却后继乏人。
例如老艺术家胡兆洪是美影厂唯一 一位木偶片导演,如今已有50多岁,将近退休。由于没有年轻的后备力量,在人力上严重不足,再加上资金匮乏,木偶拍摄技术难以传承,使得老工艺在美影厂基本不存在了,传统动画拍摄技法面临后继无人。
我之前询问过许多同学和动画从业人员是否会去美影厂工作,得到的答案是肯定的“不会”。中国高校每年培养出大批的动画专业的学生,可以说并不缺少专业人才,那为什么美影厂还如此缺少人才?最近教育部对高校动画专业下达了红牌警告,原因是失业率太高。一边是美影厂后继无人,一边是大量动画人才失业、转行。究其原因我想是旧体制下的工作状况及待遇不足以吸引优秀的青年从业人员。
5 盗版现象严重
在计划经济体制年代,由于技术和政策约束,盗版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但在当下,盗版现象可以说是无处不在。买盗版碟在大众看了可能是一件斯通见怪的事,但对于出片公司来说却是严重的打击。众所周知,国内市场上盗版现象严重,这更加影响到美影厂经营。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小摊上有卖盗版美影厂的动画影片,一张只要几元。但正版的就要卖到几十元,甚至上百,盗版制品以低价抢占着正版产品的市场。据统计在市场上盗版量非常大,各种版
本的盗版制品数量远远超过正版数量。这直接地影响到美影厂的收益。
纵观美影厂的兴衰的原因,我认为其兴归功于体制,败也归功于体制。下面是我个人结合中国动漫产业,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些思考:
1 坚持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完全市场化,加强产业链的的建设
  市场经济体制下,文化作品在市场中的反响成为了一大检验作品好坏的指标,过去中国重视质量不重视市场、重视艺术不重商业的生产理念已经不能适应如今的市场。我认为好作品必须与市场需求有机相结合,既不能脱离市场,为艺术而艺术,也不能只重视商业而忽略教育意义。作品必须在强调教育意义的同时,跟应当注重趣味性和娱乐性。而不能像从前一样,在题材上一味强调健康、向上的理念,忽视观众的兴致。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