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连环画的历史价值与社会意义
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街头出现了许多小人书出租摊,这些小书摊的出现正如茅盾在《连环图画小说》中所说:“这些小书摊无形中就成为上海大众最欢迎的活动图书馆,并且也是最厉害最普遍的民众教育的工具!”
有感于连环画的潜在价值与意义,当时的文化界发起了一场有关连环画的论争。以鲁迅、茅盾等为代表的一些文化界进步人士,全力支持发展连环画这一通俗的大众艺术形式,主张通过改良旧连环画并借助新连环画的作用以达到服务、教育、引导民众的目的。
而另一些作家却竭力反对并企图抹杀作为大众文艺形式的连环画,认为连环画缺乏艺术性,难登大雅之堂,指责连环画混淆了文学与绘画的界限,只会造成“文学不再是文学,变成连环图画之类,作家也不再是作家,变成煽动家之类”,“这样低级的形式还生产得出好的作品吗?确实,连环图画是产生不出托尔斯泰,产生不出弗洛培尔的……”。
针对这些作家关于连环画的谬论观点,鲁迅撰写了包括《连环图画辩护》《连环图画琐谈》《〈一个人的受难〉序》《看图识字》《论“第三种人”》等一系列有关连环画的文章予以回击,指出连环画“不但可以成为艺术,并且已经坐在‘艺术之宫’的里面了”,明确提出连环画“可以产生出米开朗基罗、达·芬奇那样伟大的画手”,并强调“倘要启蒙,实在也是一种利器”,“大众是要看的,大众是感激的!那么,连环画就会赢得尽可能多的大众的理解和喜爱,从而达到引导和教育大众的目的”。肯定了连环画作为一种引导和教育民众
的艺术表现形式的存在价值。茅盾也在《连环图画小说》等文中,对连环画的价值与意义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因为那连环图画的部分不但可以引诱识字不多的读者,并且可以作为帮助那识字不多的读者渐渐‘自习’的看懂了那文字部分的阶梯。这一种形式,如果很巧妙地应用起来一定将成为大众文艺的最有力的作品”。
这场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初的有关连环画的论争,对中国连环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鲁迅的倡导之下,中国的木刻版画艺术家在向德国的现实主义版画艺术学习的过程中,创作了大批现实题材的优秀木刻版画作品,为中国近现代连环画朝着反映社会现实、服务社会大众、推动历史进步的正确方向发展奠定了基础。
受此影响,当时有许多非连环画专业的画家加入连环画创作的队伍,他们以对现实的高度关注,创作出与以往旧连环画迥然不同的、具有新颖形式和内容并具有较高艺术价值与现实意义的新连环画作品,推动了近代连环画的进步与发展,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其中包括叶浅予的《王先生和小陈》、黄尧的《牛鼻子》、张乐平的《三毛流浪记》、丰子恺的《漫画阿Q正传》等作品。
叶浅予创作的《王先生与小陈》,运用幽默夸张的手法,以漫画形式描绘了当时时代背景下的小人物王先生及其好友小陈的生活点滴,反映了现实中小市民的日常生活、社会底层民众的生活疾苦以及当时官场的腐败现象。作品从一个侧面现实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百态,其中不乏幽默与夸张,也极尽讽刺与鞭挞,在当时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黄尧创作的《牛鼻子》是继叶浅予创作的《王先生与小陈》之后的又一部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长篇漫画连环画。在抗日战争时期,黄尧通过笔下的“牛鼻子”身上所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揭露了国内汉奸卖国贼的丑恶嘴脸及日本侵略者妄图霸占中国领土的卑劣行径。黄尧还通过“牛鼻子”为《义勇军进行曲》的每一句歌词配上了漫画,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及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英勇气概,“牛鼻子”也成了中华民族传统精神与优秀品质的化身。在后期创作的反映民生百态的“牛鼻子”民俗系列中,“牛鼻子”成为社会受害者的一个代表,黄尧借助他控诉了当时弱肉强食、势利欺诈的现象。
中国近代连环画的历史价值与社会意义
□陈志明
摘要:在20世纪30、40年代,国统区的进步连环画和解放区的革命连环画,构成了中国近代连环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教育人民大众、促进革命斗争中发挥了较大的作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与社会意义。
关键词:中国近代连环画价值意义
中国动漫发展史74
动漫探索ART EDUCATION RESEARCH
《三毛流浪记》是由张乐平创作的长篇漫画连环画。他通过对主人公“三毛”生活经历的描绘,反映了当时贫苦儿童的悲惨生活和不幸命运,控诉了旧社会的黑暗、冷酷与无情,同时颂扬了坚强、乐观、善良的“三毛精神”。这部连环画也因其感人的内容及所体现出来的艺术魅力,在当时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这一时期除了以《王先生与小陈》《牛鼻子》《三毛流浪记》等为代表的现实题材的连环画外,还出现了一些以全新的方式诠释的古典题材的连环画。如李毅士的《长恨歌画意》、曹涵美的《金瓶梅全图》、胡考的《西厢记》、董天野的《孔夫子画意》等。
李毅士的《长恨歌画意》根据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创作而成。其形式语言较为写实,采用了黑白水粉的西式画法,以明暗光影为主要表现手法。这种以西画写实形式表现中国古典题材的创作方式,在当时的连环画界甚至整个画坛,都是十分罕见的。此作品画幅格式多样,画面构图富于变化,或纵或横,布局严谨,场景气势恢宏。
曹涵美的《金瓶梅全图》根据中国古典名著《金瓶梅》一百回中的前三十五回的内容创作而成,共计五百幅。这部连环画作品以中国传统的白描作为主要表现手法,同时吸收并运用了日本浮士绘、西方立体派艺术的造型语言,在体现中国传统艺术精髓的同时表现出较强的现代艺术风貌,在那个年代可谓独具匠心、出类拔萃,达到了艺术性与通俗性的高度融合。
这些具有创新特点的新兴连环画作品经报纸、杂志的刊载传播,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旧连环画一统天下的局面,为连环画形式的创新及内容的拓展开辟了一条崭新的发展道路。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解放区,在20世纪30、40年代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开始了与现实革命斗争和众文化活动密切结合的文化建设运动,美术工作者在火热的革命斗争实践中纷纷投入新连环画的创作,克服了种种困难,编绘出许多反映人民战争、宣传党的政策、表现解放区生活面貌等各方面内容的连环画,产生了许多长篇、成册的优秀作品。这些新兴的革命的连环画,题材内容来自现实生活、来自作者的亲身体验和真切感受,因此具有极其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以真切的现实感,深受人民喜爱,获得了广泛的众基础。解放区连环画从而成为卓有成效的宣传方式而被广泛运用,充分发挥出其教育人民、鼓舞人民、团结人民的巨大的宣传作用。
解放区的连环画作品中比较著名的有:莫朴、吕蒙、程亚君等创作的《铁佛寺》,任迁乔创作的《翻身》,彦涵创作的《狼牙山五壮士》《民兵的故事》,邵宇创作的《土地》,蔡若虹创作的《苦从何来》,罗工柳、张映雪创作的《李有才》《小二黑》,古元创作的《独胆英雄》,陈兴华创作的《智勇双全》,安明阳创作的《女英雄刘胡兰》,吴劳创作的《王秀鸾》,吕琳创作的《纪利子》,林军创作的《不朽的战士》,娄霜创作的《戎冠秀》,张明坦创作的《选举》,江有生创作的《曹文选》等。
其中,莫朴、吕蒙、程亚君等创作的《铁佛寺》是在这一时期创作的反映革命斗争的优秀连环画作品。
这部作品共计一百一十幅,为长篇木刻连环画,内容源于当时的一个真实事件。故事讲述了发生在一个叫“铁佛寺”的地方的一件离奇的谋杀案。说的是一名共产党干部遭到暗杀,后在众的帮助下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侦察工作,案件最终被破获。连环画《铁佛寺》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新四军在淮南抗日根据地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这部连环画在表现手法上吸收了民间年画、剪纸的艺术特点,显得通俗易懂,因而很容易被普通大众喜爱与接受。
1944年,由彦涵创作的《狼牙山五壮士》是根据1941年抗日战争时期发生在晋察冀边区的真实故事编绘的连环画,内容描绘的是当年日本侵略者“扫荡”晋察冀北岳山区时,五位八路军战士为了掩护主力部队的转移,在一个叫“棋盘陀”的地方阻击敌人四个小时。最终在弹药用尽的情况下,砸毁武器后跳下悬崖的壮烈事迹。这部连环画后来由周恩来转送给美国记者,1945年美国的《生活》杂志为其印发了袖珍本。同时这部连环画作为反法西斯战争的例证和“解放区版画运动”的主要代表作品,被收藏于中、英、法、美等重要的美术馆和博物馆。
这些解放区连环画大多是根据真人真事编绘的。解放区连环画从一开始就展现出其自身的鲜明特点,其创作过程自始至终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密切结合,表现的大多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人物和事件,或表现英雄人物,或表现模范先进事迹,或表现英勇斗争的故事,真实地反映解放区军民的生活。同时,解放区的连环画在形象的表现与塑造上也力求真实可信,体现出强烈的现实感和真实性。解放区的连环画家之所以能创作出反映现实生活的连环画作品,同他们对生活的亲身体验以及对表现对象的了解熟悉密
切相关。更重要的是他们有着反映现实生活的强烈愿望和自觉意识,有着救亡图存、争取民族解放的民族信念与历史使命感,有着对广大人民众的强烈、深厚的感情。“连环画在它的发祥地、大本营上海及其他地方尽管发展很快,但真正反映人民众的生活和命运,特别是他们如何以历史主人翁的姿态去创造历史、改变历史的连环画的这种主导方向,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下的解放区才能实现。这是连环画发展中极其宝贵的革命传统。”①
解放区的连环画发挥出了独特的宣传功能与极大的教育作用,对当时的现实生活和革命斗争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受到了解放区军民的大力支持与广泛欢迎。可以说,解放区连环画来自社会、来自众,又回到社会与众之中,为众服务,与人民大众情感相通、血脉相连,是人民大众的连环画。解放区连环画具有的广泛的众性、鲜明的政治性、显著的教育性等特点,“是革新和提高连环画创作的先导和范例,也是新中国建立后连环画事业大提高、大发展、大普及的先导和范例”。②它们的出现为中国新连环画事业的开创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为新中国连环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课题项目:文章系2013年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研究课题“中国近代连环画研究”(课题编号:2013B144)研究成果之一。
注释:
①②汪观清,李明海.老连环画.上海画报出版社,1999:5.
(作者单位:浙江艺术职业学院)
编辑张泽
75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