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民间糖画艺术的发展、特征与现状
作者:孔令伟
来源:《北方美术(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
孔令伟 Kong Lingwei
天津在建城六百年来,凭借独特的地理历史因素,形成了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的社会面貌,也孕育和发展了多种多样的民间美术形式。糖画艺术就是在天津发展、成熟起来的一门有代表性的民间美术形式。
一、民间糖画艺术的历史渊源和制作流程
所谓糖画,民间俗称“倒糖人儿”“倒糖饼儿”。天津人将糖画艺人之称为“画糖的”,将去购买糖画工艺品称为“画糖去”。这种用糖制成的画,既没有失去可以食用的食品属性,又是美观精巧的工艺品,还是极吸引小孩子的玩具。糖画艺人赋予糖这种很常见的调味品以上三种功能的民间特技艺距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了。
糖画的最初形式,可以追溯到汉代。据史料记载,汉代朝廷的宴会上曾有“以糖作狻猊形,号曰猊糖”的糖制品。汉代的这种糖制品仅是作为宴席上的装饰物,并不食用。到了宋朝,出现了叫做“乳糖狮儿”的食
品,被列在“果子”类中。吴自牧《梦粱录》中记载:“小儿戏耍家事儿,如戏剧糖果之类:行娇惜、宜娘子、秋千稠糖、葫芦、火斋郎果子、吹糖麻婆子孩儿等。”糖人在明朝似乎才有了接近今天的形式,被称为“糖丞相”。清宣统元年(1909)傅崇矩著的《成都通览》一书中,出现了正式记录糖画的史料。他在《成都民间风俗·正月》一章中写道:“元旦日街市停贸易……只有小本营生者,专售小儿之钱,如……糖饼。”这里说的就是糖画。后来的糖画艺人将民间皮影的造型方法吸收借鉴在糖画的制作上,将制作明代“糖丞相”的方法改为用盛着融化糖汁的小铜勺直接在石板上勾绘出类似皮影的图案,形成了今天遍布在各种文化庙会上的民间技艺“画糖的”——糖画。
糖画技艺于2008 年2 月被列入了中国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中。有50 多年街头卖糖画经历的成都老人樊德然先生成为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其实这种众喜闻乐见的民间工艺美术形式,早已在我国的天津、北京、河北、四川等气候适宜的地区遍地开花。笔者小时候每次去公园或庙会,总要拽着长辈的衣襟站在街头糖画艺人的摊前驻足,新奇地观看糖画艺人变糖汁为形象、变朴拙为精美的高超技艺,也不失为童年回忆的美好片段。
制作糖汁(俗称“熬糖”)是进行糖画绘制前的重要环节,其技艺曾是糖画艺人师徒口口相传的秘密经验。随着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其部分技术要点也逐渐地被世人知晓:先将铁锅内加入2 ∶ 1比例的清水和糖,在火上轻轻搅动,随着水温逐渐升高,糖就融化在水里。这一过程中要不停地搅拌以防糖汁粘在锅底。随着水的沸腾、蒸发,糖汁的浓度逐渐提高,越来越稠,张力变大,水里排出的气体会使糖汁
表面泛起较大的气泡。这一过程中仍然不断搅拌糖汁,直到糖汁的颜微微变黄,气泡由大转小,就可以将糖汁倒在预先刷过薄油的光滑石板上。待糖汁冷却凝固成为糖片时,将其切碎,以备在正式绘制糖画的时候使用。这种方法制作的糖片在融化后流动性强,便于绘制,绘制出的糖画作品透明度高、口感脆、不粘手,在常温下可以保存近一个月,是质量上乘的糖画原材料。掌握好火候是熬糖成败的关键。太软的糖汁不便于造型,太硬了又易碎不便于从石板上挑起进行连接和保存。火候的好坏还关系到糖汁凝固后的泽和口感。笔者在调研过程中得知,一位糖画艺人对熬糖火候基本上要有三至五年的时间才能熟练把握。
艺人正式作糖画的时候,可以很方便地将这种现成的糖片融化成糖汁,用铜勺舀起糖汁浇在石板上,或成线,或成片,再趁糖汁略成凝固但并未坚硬时,在上面用各种工具雕刻造型,最后还是用糖汁将已经做好的各零部件粘连在一起,固定在长竹签上,方便顾客持握。一般来说,一件糖画艺术品的整个制作过程是在数分钟内完成的,需要艺人对糖画造型一气呵成。因此在正式制作糖画之前,糖画艺人需要进行大量的绘画练习。与普通的绘画练习不同,糖画艺人练习的形象多是“连笔绘画”,以便在悬腕浇注糖汁的时候能够胸有成竹地快速成型。制作糖画的手法力道,可以概括为抖、提、顿、放等多种技巧,需要糖画艺人灵巧的手腕和熟练的造型能力。
在每一笔即将完成的时候,为了防止最后从勺中流淌下的糖汁形成淤结,制作者需要轻巧地抖动手腕,做到“手抖糖落,手扬糖收”,术语称此为“抖断丝”。一件完美的糖画艺术品,如同烹饪大师的菜品一
样要做到、香、味、形的高度统一。美观精巧、晶莹剔透、坚固结实、吃起来酥香但不粘牙的糖画成品才是糖画中的上品。
二、天津民间糖画的常见题材
在过去年间,糖画最为简单的形式即是将糖汁做成铜钱大小的圆片,粘上一截竹签,成为一种原生态的棒棒糖,最受喜爱甜食的小朋友青睐。这是糖画食品属性的直接体现。作为较复杂的民间工艺品,天津糖画的形象多种多样,既有蔬果花卉,也有生肖动物,更不乏紧随时代的流行元素。具体说来有如下几大类别:
1. 十二生肖。我国历史悠久的干支纪年法简单实用,是农耕社会记载年、月、日、时的有效方法。由此应运而生的十二生肖形象体系(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自东汉时期就已形成,且逐渐成为众心中标志人生岁月的象征符号,也是民间糖画艺术的重要表现内容,成为每位糖画艺人的必修课。
2. 吉祥动物类。同众生产生活密不可分的动物元素,在民间艺术中被赋予各种美好的寓意,以表达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憧憬。糖画艺术中多采用形象饱满、有利于线面造型的吉祥动物形象,如鱼、蝶、鹤、鹿等。其中鱼与“余”谐音,在中国人心中有丰收富裕的含义。天津糖画艺人制作的鲤鱼,借鉴天津杨柳青年画中鲤鱼的造型,丰满精致,雍容大气,体现了天津地域百姓审美和皇家贵气的结合,是糖画
艺术中的代表形象。
3. 美好植物类。很多常见的植物花卉、果实,长期以来被大家视为平安如意的象征,如代表长寿的菊花、桃子,代表富贵的牡丹,代表人丁兴旺的葫芦……这些都是民间糖画艺术的常用题材。
4. 神话传说类。龙凤图案是中国封建社会代表统治阶级的典型图案,同时也在民间作为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在明代永乐皇帝朱棣迁都北京设立天津卫之后的六百年间,天津的民间美术长期受到皇家审美的影响,在天津民间糖画的龙凤图案中明显呈现出这种雍容华贵、精巧繁缛风格特征的影响。天津民间糖画中其他神话传说类形象还有金蟾、《西游记》人物等。
5. 图形寓意类。图形类糖画大多形象比较简单,制作快速方便,价格也比较低廉,如武器形状的玩具(宝刀、宝剑、宝斧)、灯笼、帆船等,深受孩子的喜欢,但其中也不乏精品出现。比如聚宝盆图样的糖画,需要在一个花纹繁复的鼎中画入元宝、铜钱、珊瑚、珍珠等各种图形,以图财富盛旺的寓意,制作难度较大。
6. 流行图像类。现今的天津糖画艺人在继承传统糖画图样的同时,也在不断地为了适应大众审美流行趋势而拓宽自己的作品内容。各种流行的卡通动漫形象,如蜡笔小新、樱桃小丸子、喜羊羊与灰太狼等,都成为艺人招揽生意的创新点。除了卡通形象,还有配合西方节日而制作的玫瑰画、圣诞树等,都经过民间艺人的加工成为糖画工艺品中的新宠。
三、天津民间糖画的造型方式
天津民间糖画的造型方式主要可以分为线性造型、浮雕造型、圆雕造型、综合造型四种。
线性造型和浮雕造型为传统糖画艺术品的主要造型方式,以平面化的线条勾勒和浮雕堆砌为主——用较粗的线条表示出轮廓,再用细线进行装饰,画出轮廓内的花纹和肌理,表现羽毛、鳞片、图案等内容;浮雕造型则主要是依靠各种工具在糖片上按压出各种花纹。线性造型较适于用来表达侧面形象,而正面形象多依靠浮雕堆砌的手段进行制作。有经验的糖画艺人在制作传统糖画题材时,经常将这两种造型手段一起灵活使用,线面结合,使作品造型生动。
随着时代的发展,近二十年间糖画艺人以圆雕造型手段创作出各种新式作品(这些作品似乎应该更形象地称为“糖雕”),如船、螳螂、蚂蚱、螃蟹、宫灯、玫瑰花等,更多地借鉴了玉雕、骨雕、牙雕等姊妹民间工艺美术的造型方法,更重视作品360 度的观赏性,同时对制作者拼装各部分零件的能力也有更苛刻的要求。
综合造型方式主要应用在制作大型糖画艺术品上。制作这些大型作品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对制作者综合运用上述三种造型方式的能力和耐力都是考验,但作品完成后由于体积更大、部件更多(有的作品需要上千个部件进行拼接),就更富于震撼力。正是这些玲珑剔透、巧夺天工的大型作品,使当代糖画艺术不再只限于街头卖艺,而走进了工艺品收藏的领域,更走出国门,走进了国外的博物馆和展览会。
四、天津民间糖画特有的风貌特
糖画艺术的最初发源地虽然并不在天津,但几百年以来活跃在天津的糖画艺人在长期的制作过程中将天津民间美术的文化特征很好地吸收到了自己的作品中,使天津民间糖画艺术鲜明地反映着天津地域的民间美术特。
首先,天津民间糖画艺术从内容、形式等各个方面具有舶来性的特征。因为政治和地理因素,天津城市的发展史是伴随着各地区来的移民逐渐融汇在一起的历史,各地方的人自然地将具有各地文化特的传统民间工艺带到了天津。民间糖画艺术也是如此。它本身并不是在天津地区发生的,但在天津这块商贾云集、经济发达的宝地发展成熟,其内容和形式也要兼顾各地方人的审美需求。
其次,天津紧靠京城,权贵云集,使天津民间糖画艺术从制作工艺上形成了精致华贵的宫廷化特征。明代建卫之后的六百余年间,天津出产的很多特产(如杨柳青年画)都是皇家贡品的来源,这使得天津本土产品都朝着选料精细、工艺精湛、制作精良的方向发展完善。天津民间糖画艺人在这种民间工艺潮流中不断完善技巧,推陈出新,创造了糖画制作的独特天地。
再次,近代天津开埠较早,各种西洋思想的传播使天津民间糖画艺术一直就没有拘泥于传统的糖画造型,而在内容和形式的创新上都走在时代的前列。西方文化的较早传入,使天津文化在品格上具有不拘一格、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在这种开放意识影响下的糖画艺人总在积极探索各种新的可能。虽然不能
否认这其中有吸引顾客、创造商机的原始利益驱动,但他们紧随时代步伐、开发糖画艺术新面貌的创新意识应该得到肯定。
最后,天津作为京杭运河的重要节点,南北共融的漕运文化为民间糖画艺术的艺术形态赋予了兼容性的特征。运河文化影响下的天津糖画艺术,兼具南方的精巧与北方的粗犷,可以做到写实与表现两种造型手段的完美结合。对于外地甚至外国传来的造型新方式,天津的糖画艺人们从不排斥,而是与各地同行密切交流,虚心学习,掀开了近代天津糖画艺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面貌。
五、天津民间糖画艺人的生存状况
在笔者撰写此文期间,走访了近十位活跃在天津大街小巷的民间糖画艺人,对当代天津糖画艺人的生存状况有了较为真实直接的了解。坦率地说,同历史上天津民间糖画艺术的繁荣面貌相悖,今天天津民间糖画艺人的生存状况和糖画艺术的传承情况并不十分乐观。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