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
摘要:家国情怀教育是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历史学科教学对初中生进行家国情怀的培养,有助于发展初中生正确的价值观,增进学生对国家、民族和文化的认同。教师需要提高对家国情怀教育的认识,深入挖掘教材,到历史教学与家国情怀教育的契合点,优化教学手段,丰富教学方法,在提高历史教学实效的同时,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家国情怀;培养
引言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融入家国情怀,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与重大历史事件;另一方面也可以保证爱国主义教育顺利进行,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爱国情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同时也可以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也需要改进自己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充分整合教学资源,从而达到立德树人、知史育人、全面发展的教育教学目标。
1家国情怀概述
家国情怀是每一个学生都需要具备的素养,同时在初中历史学科中,家国情怀也是重要的核心素养之一,学生通过对历史内容的了解、学习与掌握,能够充分体会到如今的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也能够体会什么是自然演变、社会变迁、朝代更迭、人物更替等重大历史现象,在感知历史的同时树立家国情怀,从而对自己的国家、民族充满着大爱。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史清晰地向我们展现,家国情怀是一个民族保持可持续发展,突破现有阶段发展瓶颈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民族发展的精神基础和文化积淀。学生如果能够自身通过历史学习而主动感知、理解家国情怀,那么从素质教育养成的目标来看,这是一种学习能力的形成,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学生从而有更高的责任感与归属感,自身也能够拥有符合民族、国家利益的精神支柱,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断努力奋斗,投身于祖国的全面现代化事业中。因此,家国情怀更像是一种支撑祖国人民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努力奋斗的一个信念,同时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过程中最宝贵的精神宝藏。在新课改以后,国家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初中历史教师需要适应当前新课改的发展需要,从“为国育人、为党育才”的政治大局,主动改变自身的教学方式与教学理念,更多的是通过对学生进行教学,从而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更多地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从而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
2初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培养存在的问题
2.1学生家国情怀认识不足
1.缺乏家国情怀探索兴趣
家国情怀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的基本思想和观念,将个人、家庭和国家联系在一起,并逐渐发展和演变成为当代社会公民需要具备的基本品质和素养,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进而成为当前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许多初中生受到传统教育选拔机制的影响,在初中历史学习中重视学科知识和文化学习,对历史课程中蕴含的思想、道德、人文等元素缺乏探究兴趣,教育引导中缺乏情感教育和价值观培养,从而导致学生对家国情怀的认知不足,影响到自身家国情怀素养的形成。
2.家国情怀感知能力不足
从七年级历史教材设置的内容来看,更加注重利用史料阐述历史事件和揭示社会状况,家国情怀元素隐含在历史知识中,需要学生在教师教育引导下,通过历史时空的纵向比较、横向比较,深入挖掘,透过历史表象,把握历史事件发展演变中的线索和规律,才能更深刻地体
会到家国情怀教育的真谛。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讲,他们的历史学科知识基础比较薄弱,挖掘知识背后蕴含的家国情怀元素的能力十分有限,加之此前积累的历史知识贫乏,限制了他们对家国情怀的认知深度和广度,造成认识方面的不足。
2.2家国情怀教育方式、手段相对单一
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通常将课本作为教学的第一手资源,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历史知识讲解和传授方面,采用的是一种“知识化”的历史教学方式,对历史教材中蕴含的家国情怀元素挖掘深度不足,历史教学内容缺乏必要的延伸和拓展,教学手段、方式相对单一,造成历史教学与家国情怀教育无法实现顺畅衔接。这样一方面会导致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教育教育元素的缺失,另一方面会让家国情怀教育融入效果过于生硬,无法触及初中生的内心世界,让家国情怀教育表面化和形式化。不但让历史教学变得枯燥乏味,削弱了学生对历史课程的学习兴趣,还影响到学生的主观感受和体验的效果,进而影响到家国情怀教育的有效性。
中国动漫发展史3初中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路径
3.1深度挖掘教材内容
目前,国家教育部下发的初中历史课本教材以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时间顺序进行编撰,并且将其划分为数个阶段供学生学习。按照历史分期法,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和中国当代史的时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和唯物史观。教师教学时可以根据课本内容循序渐进,从七年级上册的北京人时期到下册的清朝建立,让学生了解中国是怎样从一个个小部落或氏族开始,最终发展演变成一个统一的国家,从分封制过渡到中央集权制。讲到某一个朝代时,教师可以列举这个朝代保家卫国的英雄人物,例如春秋战国时期的屈原、汉朝的卫青、霍去病、苏武,宋朝的岳飞、文天祥,并结合我们身边那些保家卫国,视死如归的工作者们,如灭火的消防员、抗洪救灾的解放军、抗击疫情的一线医生等,从而激发学生们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坚定祖国统一的思想,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3.2培养学生文化自信
要培养中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首先要让中学生拥有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国家的软实力,也代表着一个民族和国家对自身文化的肯定和骄傲。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种现象:某些同学在选择乐器时觉得钢琴和架子鼓更高雅、更酷,而传统的民族乐器琵琶和二胡就很俗气;某些同学深受日本动漫影响,觉得日本的武士形象和最帅气;许
多人觉得西餐馆就是比中餐馆高档,穿着中国传统汉服走在街上的姑娘,经常被我们自己国家的人认为是韩国人,认为身上穿的是韩服,这些都是文化不自信的表现。可实际上,琵琶和二胡的出现时间比钢琴和架子鼓早上数百年,日本刀的原型是中国唐代的唐横刀,中餐的八大菜系加上各地特菜有数百上千道,烹饪方式包含煎、炒、炖、炸、蒸、烤、焖、溜等,中国的传统汉服在不同朝代有数十种不同款式,韩服在发展的过程中深受汉服影响。以上种种表现说明,高度文化自信源于教育感知和引导,让学生在历史学习中通过大量的历史素材积累,才能让这种高度文化自信变成行为自觉。
3.3加强历史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教师如果想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那么可以充分借鉴身边教师的教学方法,以及国外先进有效的教学方式,结合本土历史的乡情风俗、奇人异物,创新出属于自己的教学模式。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化信息技术已与教育教学模式逐步融合,教师可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有效展示、演示,生动、形象、有趣地讲解历史课堂的教学重难点,高效地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了解课堂教学内容,从而有一个大致方向的掌握。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就可以利用新媒体技术为学生扩充课堂教学内容,提高课
堂教学效率。同时,也可以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以史为鉴”“古为今用”“古今结合”,运用马克思唯物主义史观,结合当前中学生的知识架构和所处的乡情地理、历史变迁等,运用与历史内容有关的现代化热点新闻等,都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出来,进一步融入家国情怀,帮助学生提高爱国意识。因此,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掌握信息技术手段,并且时刻关注社会中的热点新闻,采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兴趣,教师也可以以更加轻松愉快的内容,为学生展示沉重的历史事件,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与掌握历史。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还可以提供更多的历史教学资源,帮助教师更好地展开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结束语
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之一,深深地烙印在每一个中国人的骨子里,是一直激励着我们的精神力量,深刻地影响着一代代中国人。初中生正处于一个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初步建立并逐步完善的重要时期,很容易受到外界观念的影响。我们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时期,高度的文化自信需要教师、学生双向互动,通过历史知识建立家国情怀联系,通过学习促进家国情怀输送、传导与吸收,从而为新时代新青年不断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林玲.家国情怀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1(97):139-141.
[2]张卫民.家国情怀素养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渗透[J].亚太教育,2021(23):56-57.
[3]张志伟.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培养策略探赜[J].成才之路,2021(33):76-77.
[4]张浩勤.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必要性[J].甘肃教育,2021(21):103-105.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