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的发展历程
⽬录
⼀. 政策
⼆. 主要发展阶段
三. 60年历程关键事件
⼀. 政策
为推动我国⼈⼯智能规模化应⽤,全⾯提升产业发展智能化⽔平,2017年7⽉20⽇,国务院印发了《新⼀代⼈⼯智能发展规划》,并将在制造、⾦融、农业、物流、商务、家居等重点⾏业和领域开展⼈⼯智能应⽤试点⽰范⼯作。就⾦融⾏业⽽⾔,《规划》指出,要在智能⾦融⽅⾯,建⽴⾦融⼤数据系统,提升⾦融多媒体数据处理与理解能⼒;创新智能⾦融产品和服务,发展⾦融新业态;⿎励⾦融⾏业应⽤智能客服、智能监控等技术和装备;建⽴⾦融风险智能预警与防控系统。
⼆. 主要发展阶段
⼈⼯智能的起源:⼈⼯智能在五六⼗年代时正式提出,1950年,⼀位名叫马⽂·明斯基(后被⼈称为“⼈⼯智能之⽗”)的⼤四学⽣与他的同学邓恩·埃德蒙⼀起,建造了世界上第⼀台神经⽹络计算机。这也被看做是⼈⼯智能的⼀个起点。巧合的是,同样是在1950年,被称
为“计算机之⽗”的阿兰·图灵提出了⼀个举世瞩⽬的想法——图灵测试。按照图灵的设想:如果⼀台机器能够与⼈类开展对话⽽不能被辨别出机器⾝份,那么这台机器就具有智能。⽽就在这⼀年,图灵还⼤胆预⾔了真正具备智能机器的可⾏性。1956年,在由达特茅斯学院举办的⼀次会议上,计算机专家约翰·麦卡锡提出了“⼈⼯智能”⼀词。后来,这被⼈们看做是⼈⼯智能正式诞⽣的标志。就在这次会议后不久,麦卡锡从达特茅斯搬到了MIT。同年,明斯基也搬到了这⾥,之后两⼈共同创建了世界上第⼀座⼈⼯智能实验室——MIT AI LAB实验室。值得追的是,茅斯会议正式确⽴了AI这⼀术语,并且开始从学术⾓度对AI展开了严肃⽽精专的研究。在那之后不久,最早的⼀批⼈⼯智能学者和技术开始涌现。达特茅斯会议被⼴泛认为是⼈⼯智能诞⽣的标志,从此⼈⼯智能⾛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
⼈⼯智能的第⼀次⾼峰:在1956年的这次会议之后,⼈⼯智能迎来了属于它的第⼀段Happy Time。在这段长达⼗余年的时间⾥,计算机被⼴泛应⽤于数学和⾃然语⾔领域,⽤来解决代数、⼏何和英语问题。这让很多研究学者看到了机器向⼈⼯智能发展的信⼼。甚⾄在当时,有很多学者认为:“⼆⼗年内,机器将能完成⼈能做到的⼀切。”
⼈⼯智能第⼀次低⾕: 70年代,⼈⼯智能进⼊了⼀段痛苦⽽艰难岁⽉。由于科研⼈员在⼈⼯智能的研究中对项⽬难度预估不⾜,不仅导致与美国国防⾼级研究计划署的合作计划失败,还让⼤家对⼈⼯智能的前景蒙上了⼀层阴影。与此同时,社会舆论的压⼒也开始慢慢压向⼈⼯智能这边,导致很多研究经费被转移到了其他项⽬上。
在当时,⼈⼯智能⾯临的技术瓶颈主要是三个⽅⾯,第⼀,计算机性能不⾜,导致早期很多程序⽆法在⼈⼯智能领域得到应⽤;第⼆,问题的复杂性,早期⼈⼯智能程序主要是解决特定的问题,因为特定的问题对象少,复杂性低,可⼀旦问题上升维度,程序⽴马就不堪重负了;第三,数据量严重缺失,在当时不可能到⾜够⼤的数据库来⽀撑程序进⾏深度学习,这很容易导致机器⽆法读取⾜够量的数据进⾏智能化。
因此,⼈⼯智能项⽬停滞不前,但却让⼀些⼈有机可乘,1973年Lighthill针对英国AI研究状况的报告。批评了AI在实现“宏伟⽬标”上的失败。由此,⼈⼯智能遭遇了长达6年的科研深渊。
**⼈⼯智能的崛起:**1980年,卡内基梅隆⼤学为数字设备公司设计了⼀套名为XCON的“专家系统”。这是⼀种,采⽤⼈⼯智能程序的系统,可以简单的理解为“知识库+推理机”的组合,XCON是⼀套具有完整专业知识和经验的计算机智能系统。这套系统在1986年之前能为公司每年节省下来超过四千美元经费。有了这种商业模式后,衍⽣出了像Symbolics、Lisp Machines等和IntelliCorp、Aion等这样的硬件,软件公司。在这个时期,仅专家系统产业的价值就⾼达5亿美元。
计算机的诞生
⼈⼯智能第⼆次低⾕:可怜的是,命运的车轮再⼀次碾过⼈⼯智能,让其回到原点。仅仅在维持了7年之后,这个曾经轰动⼀时的⼈⼯智能系统就宣告结束历史进程。到1987年时,苹果和IBM公司⽣产的台式机性能都超过了Symbolics等⼚商⽣产的通⽤计算机。从此,专家系统风光不再。
⼈⼯智能再次崛起:上世纪九⼗年代中期开始,随着AI技术尤其是神经⽹络技术的逐步发展,以及⼈们对AI开始抱有客观理性的认知,⼈⼯智能技术开始进⼊平稳发展时期。1997年5⽉11⽇,IBM的计算机系统“深蓝”战胜了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次在公众领域引发了现象级的AI话题讨论。这是⼈⼯智能发展的⼀个重要⾥程。
2006年,Hinton在神经⽹络的深度学习领域取得突破,⼈类⼜⼀次看到机器赶超⼈类的希望,也是标志性的技术进步。
【注】Geoffrey Hinton的论⽂
在最近三年引爆了⼀场商业⾰命。⾕歌、微软、百度等互联⽹巨头,还有众多的初创科技公司,纷纷加⼊⼈⼯智能产品的战场,掀起⼜⼀轮的智能化狂潮,⽽且随着技术的⽇趋成熟和⼤众的⼴泛接受,这⼀次狂潮也许会架起⼀座现代⽂明与未来⽂明的桥梁。
三. 60年历程关键事件
时⾄今⽇,⼈⼯智能发展⽇新⽉异,此刻AI已经⾛出实验室,离开棋盘,已通过智能客服、智能医⽣、智能家电等服务场景在诸多⾏业进⾏深⼊⽽⼴泛的应⽤。可以说,AI正在全⾯进⼊我们的⽇常⽣活,属于未来的⼒量正席卷⽽来。让我们来回顾下⼈⼯智能⾛过的曲折发展的60年历程中的⼀些关键事件:
1946年,全球第⼀台通⽤计算机ENIAC诞⽣。它最初是为美军作战研制,每秒能完成5000次加法,400次乘法等运算。ENIAC为⼈⼯智能的研究提供了物质基础。
1950年,艾伦·图灵提出“图灵测试”。如果电脑能在5分钟内回答由⼈类测试者提出的⼀些列问题,且其超过30%的回答让测试者误认为是⼈类所答,则通过测试。这边论⽂语⾔了创造出具有真正智能的机器的可能性。
1956年,“⼈⼯智能”概念⾸次提出。在美国达特茅斯⼤学举⾏的⼀场为其两个⽉的讨论会上,“⼈⼯智能”概念⾸次被提出。
1959年,⾸台⼯业机器⼈诞⽣。美国发明家乔治·德沃尔与约瑟夫·英格伯格发明了⾸台⼯业机器⼈,该机器⼈借助计算机读取⽰教存储程序和信息,发出指令控制⼀台多⾃由度的机械。它对外界环境没有感知。
1964年,⾸台聊天机器⼈诞⽣。美国⿇省理⼯学院AI实验室的约瑟夫·魏岑鲍姆教授开发了ELIZA聊天机
器⼈,实现了计算机与⼈通过⽂本来交流。这是⼈⼯智能研究的⼀个重要⽅⾯。不过,它只是⽤符合语法的⽅式将问题复述⼀遍。
1965年,专家系统⾸次亮相。美国科学家爱德华·费根鲍姆等研制出化学分析专家系统程序DENDRAL。它能够分析实验数据来判断未知化合物的分⼦结构。
1968年,⾸台⼈⼯智能机器⼈诞⽣。美国斯坦福研究所(SRI)研发的机器⼈Shakey,能够⾃主感知、分析环境、规划⾏为并执⾏任务,可以柑橘⼈的指令发现并抓取积⽊。这种机器⼈拥有类似⼈的感觉,如触觉、听觉等。
1970年,能够分析语义、理解语⾔的系统诞⽣。美国斯坦福⼤学计算机教授T·维诺格拉德开发的⼈机对话系统SHRDLU,能分析指令,⽐如理解语义、解释不明确的句⼦、并通过虚拟⽅块操作来完成任务。由于它能够正确理解语⾔,被视为⼈⼯智能研究的⼀次巨⼤成功。
1976年,专家系统⼴泛使⽤。美国斯坦福⼤学肖特⾥夫等⼈发布的医疗咨询系统MYCIN,可⽤于对传染性⾎液病患诊断。这⼀时期还陆续研制出了⽤于⽣产制造、财务会计、⾦融等个领域的专家系统。
1980年,专家系统商业化。美国卡耐基·梅隆⼤学为DEC公司制造出XCON专家系统,帮助DEC公司每年节约4000万美元左右的费⽤,特别是在决策⽅⾯能提供有价值的内容。
1981年,第五代计算机项⽬研发。⽇本率先拨款⽀持,⽬标是制造出能够与⼈对话、翻译语⾔、解释图像,并能像⼈⼀样推理的机器。随后,英美等国也开始为AI和信息技术领域的研究提供⼤量资⾦。
1984年,⼤百科全书(Cyc)项⽬。Cyc项⽬试图将⼈类拥有的所有⼀般性知识都输⼊计算机,建⽴⼀个巨型数据库,并在此基础上实现知识推理,它的⽬标是让⼈⼯智能的应⽤能够以类似⼈类推理的⽅式⼯作,成为⼈⼯智能领域的⼀个全新研发⽅向。
1997年,“深蓝”战胜国际象棋世界冠军。IBM公司的国际象棋电脑深蓝DeepBlue战胜了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它的运算速度为每秒2亿步棋,并存有70万份⼤师对战的棋局数据,可搜寻并估计随后的12步棋。
2011年,Watson参加智⼒问答节⽬。 IBM开发的⼈⼯智能程序“沃森”(Watson)参加了⼀档智⼒问答节⽬并战胜了两位⼈类冠军。沃森存储了2亿页数据,能够将于问题相关的关键词从看似相关的答案中抽取出来。这⼀⼈⼯智能程序已被IBM⼴泛应⽤于医疗诊断领域。
2016~2017年,AlphaGo战胜围棋冠军。AlphaGo是由Google DeepMind开发的⼈⼯智能围棋程序,具有⾃我学习能⼒。它能够搜集⼤量围棋对弈数据和名⼈棋谱,学习并模仿⼈类下棋。DeepMind已进军医疗保健等领域。
2017年,深度学习⼤热。AlphaGoZero(第四代AlphaGo)在⽆任何数据输⼊的情况下,开始⾃学围棋3天后便以100:0横扫了第⼆版本的“旧狗”,学习40天后⼜战胜了在⼈类⾼⼿看来不可企及的第三个版本“⼤师”。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