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数学四大家
中国古代数学在宋元时期达到繁荣的顶点,涌现了一大批卓有成就的数学家。其中秦九韶、李治、杨辉和朱世杰成就最为突出,被誉为宋元数学四大家
秦九韶(公元12021261),字道古,安岳人。其父秦季栖,进士出身,官至上部郎中、秘书少监。  秦九韶聪敏勤学。宋绍定四年(1231),秦九韶考中进士,先后担任县尉、通判、参议官、州守、同农、寺丞等职。先后在湖北、安徽、江苏、浙江等地做官,1261年左右被贬至梅州(今广东梅县),不久死于任所。他在政务之余,对数学进行虔心钻研,并广泛搜集历学、数学、星象、音律、营造等资料,进行分析、研究。 
宋淳祜四至七年(12441247),他在为母亲守孝时,把长期积累的数学知识和研究所得加以编辑,写成了闻名的巨著《数学九章》,并创造了大衍求一术。这 不仅在当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近代数学和现代电子计算设计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被称为中国剩余定理。他所论的正负开方术,被称为秦九韶程序。现在,世界各国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的数学课程,几乎都接触到他的定理、定律和解题原则。秦九韶在数学方面的研究成果,比英国数学家取得的成果要早800多年。
李冶(1192—1279,金朝、元朝间真定栾城(河北省栾城县)人,原名木子治,字仁卿,号敬斋。因与唐高宗同名,后更名为冶,是我国十三世纪卓越的数学家,与奏九韶、杨辉、朱世杰一起共称为宋元四大数学家。 1230,李冶赴洛阳应试,中进士,授高陵(陕西省高陵县)主薄,末到职,后调任钧州(河南禹县)知事。1232,钧州被蒙古兵攻占,便微服逃到北方。1234,金灭,隐居山西崞县桐川、太原、平定及河北元氏等地专门研究数学。1248年完成测圆海镜”12卷。1251年定居河北省元氏县封龙山下,收徒讲学,与元好问、张德辉交往密切,时人尊称为秦九韶著作龙山三友。” 1259,他把前人的数学研究成果搜集起来加上自己的观点写成益古演段” 三卷,晚年完成了敬斋古今黈四十卷,他一生的著作中还有泛说” 四十卷,“壁书丛削十二卷等,但大多己失传。 李冶一生清贫,“饥寒至不能自存的日子时有出现,但他仍处之泰然,以讲学著书
杨辉,中国南宋时期杰出的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在13世纪中叶活动于苏杭一带,其著作甚多。
他著名的数学书共五种二十一卷。着有《详解九章算法》十二卷(1261年)、《日用算法》二卷(1262年)、《乘除通变本末》三卷(1274年)、《田亩比类乘除算法》二卷(1275年)、《续古摘奇算法》二卷(1275年)。  杨辉的数学研究与教育工作的重点是在计算技术方面,他对筹算乘除捷算法进行总结和发展,有的还编成了歌决,如九归口决。 他在《续古摘奇算法》中介绍了各种形式的"纵横图"及有关的构造方法,同时"垛积术"是杨辉继沈括"隙积术"后,关于高阶等差级数的研究。杨辉在"纂类"中,将《九章算术》246个题目按解题方法由浅入深的顺序,重新分为乘除、分率、合率、互换、二衰分,勾股等九类。   
他非常重视数学教育的普及和发展,在《算法通变本末》中,杨辉为初学者制订的"习算纲目"是中国数学教育史上的重要文献。
朱世杰(1300前后),字汉卿,号松庭,寓居燕山(今北京附近),以数学名家周游湖海二十余年踵门而学者云集。朱世杰数学代表作有《算学启蒙》(1299)和《四元玉鉴》(1303)。《算学启蒙》是一部通俗数学名著,曾流传海外,影响了朝鲜、日本数学的发展。《四元玉鉴》则是中国宋元数学高峰的又一个标志,其中最杰出的数学创作有四元术(多元高次方程列式与消元解法)、垛积法(高阶等差数列求和)与招差术(高次内
插法)。    中国元代数学家,对多元高次方程组解法、高阶等差级数求和,高次内插法都有深入研究,他着有《算学启蒙》(1299)、《四元玉鉴》(1303)3卷,在后者中讨论了多达四元的高次联立方程组解法,联系在一起的多项式的表达和运算以及消去法,已接近近世代数学,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他通晓高次招差法公式,比西方早四百年,中外数学史家都高度评价朱世杰和他的名著《四元玉鉴》。
附录:
秦九韶纪念馆座落在安岳县城南郊1公里的云居山腰,紧邻旅游景点圆觉洞。占地面积6561平方米,建筑面积1538平方米,为仿宋古建筑,整个建筑典雅别致。19989月正式开工建馆,200012月峻工落成。
  秦九韶(1202--1261年),字道古,安岳县人。其父秦季栖,进士出身,官至工部郎中、秘书少监。秦九韶性敏慧,勤奋好学,幼年随父居中都(今北京),受到名师指导,学习日益增进。及长,随父迁湖州(今浙江吴兴县),在西门外修建住房,由秦九韶设计施工,堂分7间,后为列室,仅中堂1间,纵横7丈,极其宏伟宽敞,显示出他在建筑方面的才能。 
  宋绍定四年(1231),秦九韶考中进士,先后担任县尉、通判、参议官、州守、司农、寺丞等职。他虽置身政治,但对数学的研究并未放弃。在政务之余,还广泛搜集历学、数学、星象、音律、营造等资料,进行分类研究。 
宋淳祜四至七年间(1244--1247),他在为母守孝的同时,把长期积累的数学知识和研究所得加以编辑,写成闻名中外的巨著《数学九章》。早在汉、魏之间的《孙子算经》一书,提出了一个有名的数论科学算题,即某数除87、除53、除72,求某数。当时虽已求出得数为23,但未从理论上阐明。秦九韶在解这个算题时,创造了"大衍求1"(整数论中的一次同余式求解法)。不仅在当时处于领先地位,在近代数学和现代电子计算设计中,也起到重要的作用,被称为"中国剩余定理"。他所论的"正负开方术"(数学高次方程根法),被称为"秦九韶程序"。现在世界各国从小学、中学、大学的数学课程,几乎都接触到他的定理、定律、解题原则。秦九韶在数学方面的成果,比英国数学家取得的成果要早800多年。当时秦九韶把《数书九章》推荐给南宋朝庭,希望得到重视和推广。由于朝庭错庸无能,官场勾心斗角,得不重视。秦九韶抑郁成疾,于宋景定二年病逝梅州,终年59岁。 
  20001214日,在秦九韶纪念馆举行了落成典礼暨秦九韶《数书九章》学术研讨会。
中科院院士、北京天文台名誉台长、原北京天文台台长王绶王官、中科院院士、四川大学校长刘应明、内蒙古大学教授李迪、中国数学学术研究会副理事长郭书春、中国科技馆馆长王渝生、美国博士Johnson、中国科学史学会副理事长陈久金、陕西天文台研究员刘次沅、四川师大原副校长杜心华、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查有梁等专家、教授、学者和资阳市、内江市、安岳县领导出席了会议。中国科学技术馆、中国数学史学会、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赠送了匾牌。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