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数学家在历史上的主要成就
第一篇:中国数学家在历史上的主要成就
摘要
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世界上公认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上下五千年的中国文化丰富多采、为世界文明作出了不朽的贡献。中国数学的发展和成就,在世界数学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世界数学的宝库里,中国古代数学是影响深远、风格独特的体系。在古代四大文明中,中国数学持续繁荣时期最为长久。从公元前后至公元14世纪,中国古典数学先后经历了三次发展高潮,即两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和宋元时期,并在宋元时期达到顶峰。而在近代,中国数学虽然有些衰落,但还是在向前发展。
中国数学家的伟大成就,不仅是中国人民的财富,而且还是世界科学的瑰宝。
中国数学家在历史上的主要成就
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以来,数学经过了几次大转移。公元前19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古巴比伦最
先进入文明社会,他们的数学知识自然超前其他民族。巴比伦数学以计算为主。公元前6世纪,数学中心转移到了古希腊,以研究空间形式为主,形成了严密的公理化体系,十分发达。公元前2世纪前后,古希腊数学走向衰替,以探讨数量关系为主的中国数学后来居上,在文艺复兴(15、16世纪)之前,中国数学(到14世纪初),以及后来发展起来的印度、阿拉伯数学占据了世界数学舞台的中心。文艺复兴之后,世界数学中心转移到了欧美。从公元前2、3世纪至公元14世纪初,长达一千六、七百年,中国传统数学虽有高潮、低潮,却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一、十进位值制记数法
这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一项非常出的创造。十进,就是以十为基数,逢十进一位。位值这个数学概念的要点,在于使同一数字符号因其位置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数值。例如同样是2,在十位就是20,在百位就是200;又如4676这个数,同一个6在右数第一位表示的是个位的6,在右数第三位则表示600。
我国自有文字记载开始,记数法就遵循十进制了。商代的甲骨文和西周的钟鼎文,都是用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等字的合文来记10万以内的自然数。这种记数法已含有明显的位值制意义,只要把千、百、十和又的字样取消,便和位值制记数法基本一样了。
十进位值制记数法给计算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对我国古代计算技术的高度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它比世界上其他一些文明发生较早的地区,如古巴比伦、古埃及和古希腊所用的计算方法要优越得多。印度则一直到公元6世纪还用特殊的记号表示二十、三十、四十„„等十的倍数,7世纪时才有采用十进位值制记数法的明显证据。
二、周文王(公元前1152年―公元前1056年)—《周易》
周文王演《周易》,其中的八卦法,早于第二发明者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公元1646~1716)2000多年。中国古代的二进制运用与现代电子计算机中二进制的运用是一致的。从《周易》上可以看到二进制的起源。我国上古的伏羲时代就有了《周易》,《周易》是研究日月之间变化的一门科学,通过卦爻来说明天地之间、日月系统以内人生与事物变化的大法则。究其研究方法,就是借助于二进制手段来实现的。
三、商高(约公元前11世纪)—《周髀算经》
据《周髀算经》记载:“故折矩以为句广三,股四,径隅五。既方其外,半之一矩,环而共盘,得三、四、五。两矩共长二十有五,是谓积矩。故禹之所以治天下者,此数之所由生也。勾股定理的历史
”这段话的意思是:将矩的两直角边加以折算成一定的比例,短直角边长(句)3,长直角边长(股)4,弦就等于5,得成3、4、5。句(即勾)、股平方之和为25,这称为积矩。大禹所用的治水的方法,就是从这些数学知识发展出来的。在世界数学史上,一般把勾股定理归功于公元前5世纪左右发现它的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因为他提出了定理的一般形式的叙述和证明,我国则稍晚。但实际上,商高关于勾股定理的认识,要比毕达哥拉斯早得多。《周髀算经》成书于公元前2世纪左右,所记载的周公与商高问答的事是在公元前11世纪左右。这个事实证明我国古代数学家独立地发现并应用了勾股定理的一般情形,要比外国早得多。由于勾股定理的内容最早见于商高的话中,所以人们就把这个定理叫作“商高定理”。
四、墨翟(公元前468—公元前376)—《墨经》
源于战国时期墨翟的《墨经》,早于第二发明者欧几里德(公元前330~前275)100多年。《墨经》是《墨子》重要部分,《墨子》是战国时期墨家著作的总集,是墨翟(人称墨子)和他的弟子们写的。他们把自己的科学知识、言论、主张、活动等集中起来,汇编成《墨经》。《墨经》。有《经上》、《经下》、《经上说》、《经下说》四篇。《经说》是对《经》的解释或补充。《墨经》中包含了丰富的关于力学、光学、几何学、工程技术知识和
现代物理学、数学的基本要素。《墨经》中有关于力、力系的平衡和杠杆、斜面等简单机械的论述;记载了关于小孔成象和平面镜、凹面镜、凸面镜成象的观察研究,首先提概念以及朴素的时间(“久”,即宙)和空间(“宇”)的概念。《墨经》。中“以名举实,以辞抒意,以说出故。以类取,以类予”,具有比较明确的逻辑思维形式,非常类似演绎数学中的定义、定理和证明。对几何中的几何形状、几何性质、空间关系提出了明确的定义。论述了推理的各种形式。
五、刘徽(约公元225年—295年)—《九章算术》
刘徽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数学家,也是中国古典数学理论的奠基者之一。其生卒年月、生平事迹,史书上很少记载。据有限史料推测,他是魏晋时代山东邹平人。终生未做官。他在世界数学史上,也占有杰出的地位。他的杰作《九章算术注》和《海岛算经》,是我国最宝贵的数学遗产。
《九章算术》是以应用问题集的形式表述,一共收入246个问题。《九章算术》把246个问题分为九章:第一章方田(分数四则运算和平面图形求面积)、第二章粟米(粮食交易的计算方法)、第三章衰分(比例分配)第四章少广(开平方与开立方)、第五章商功(体积计算)
、第六章均输(运输中的均匀负担)、第七章盈不足(盈亏类问题计算)、第八章方程(一次方程组解法与正负数)、第九章勾股(勾股定理的应用)。全书的编排方法是:先举出问题,再给出答案,通过对一类问题解法的考察,最后给出“术”。全书共有202个“术”。术,是一类问题的一般算法描述,它是研究中国传统数学成果的主要依据。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