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秦汉(名词解释)
第四章  秦汉
3.【李斯】:秦政治家。楚上蔡人。战国末人秦,先后为吕不韦舍人、秦王政客卿。公元前237年,因修郑国渠事件,秦宗室贵族排挤六国之士,李斯上书谏止。秦始皇统一六国,他多所谋略。秦王朝建立后,任丞相,定立郡县制,焚《诗》《书》,下禁书令,并以小篆为标准,推行文字统一。始皇死后,与赵高策动沙丘,矫诏赐死扶苏、蒙恬,立胡亥为二世皇帝。最后为赵高所猜忌,诬其子与盗贼相通,腰斩于咸阳市。著有《谏逐客令》和《苍颉篇》。
13.【同姓王】:汉代刘氏子弟同姓为王者。刘邦在剪除异姓王的同时,又分封了一批刘姓子弟为王。汉高祖总结秦亡的原因时,认为秦朝没有封同姓子弟为王是其短命的关键所在。因此,他在剪除异姓王的同时,又陆续分封了九个刘姓子弟为王,史称同姓王。同姓诸侯王拥有很大权力,可以经营盐铁、征收赋税、铸造钱币,、任免官吏,俨然成为独立王国,后来经景帝“削藩”和“七国之乱”后,这些王国的独立地位才被取消。
15.【萧规曹随】:西汉曹参全盘继承萧何而为政之事。萧,指萧何,汉朝的开国相国。汉高租刘邦建立汉王朝后,各种律令制度皆由萧何亲手制定。萧何死后,曹参继而为相国。凡萧何制定之制度法规,曹参都照行不变。汉朝的各种事业因之而有了一个稳定持续的局面。
19.【贵粟政策】:汉文帝时期御史大夫晁错提出的一项经济措施。其原则是“使民以粟为赏罚”,即农民可以用粮食向政府购买爵位,也可以用粮食赎罪。商人要买爵位,就要向农民买粮食,粮价也会因此而提高。汉文帝于公元前168年下卖爵令,实施贵粟政策。这一政策的实行,使国家的存粮大为增加,商人的社会、政治地位也得以提高。
20.【《治安策》】:汉文帝时贾谊上奏的以解决诸侯国问题为内容的策论。其主要内容是:建议“欲天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主张把王国分割成若干个小国,从而削弱其力量。文帝起初就很重视贾谊的建议,但有些犹豫不决;后来形势更加严峻了,他才把齐国分为六个小王国,立齐王肥的六个儿子为王;又把淮南国分为三个小王国,立淮南王的三个儿子为王
94.【入粟拜爵】:入粟拜爵由汉文帝时的政论家晁错提出。汉初统治者重视农业,农业的发展使得粮价大跌。为缓和谷贱伤农的现象,晁错向汉文帝提出了“入粟拜爵”的建议,“募天下入粟县官,得以拜爵,得以除罪”。人民可以用粮食买爵位,也以用粮食来赎罪。这样就增加了国家的粮食储备,赋税减轻,粮价提高,农民的生活也有所改善。由竞买爵位,商人的社会地位也得到了很大提高。
95.【异姓诸王】:在楚汉之争时,刘邦就为壮大自己力量,分封了韩信、英布、彭越等重要军
事将领,史称“异姓王”汉初被分封的异姓王有七个,即楚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赵王张耳、燕王臧荼、韩王信、衡山王吴芮等。此外,刘邦还封子功臣萧何等140多人为列侯。这些异姓王的领地广,握有重兵,对中央集权形成了巨大威胁。从公元前202年到公元前195年,刘邦先发制人,除长沙王吴芮以外,其余异姓王相继被剪除。
55.【巨鹿之战】秦末起义军和秦军主力之间的一次决定性战役。公元前207年,秦大军围赵王歇于巨鹿(古县名,在现在河北平乡西南),楚怀王派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救赵,宋义畏缩不前,项羽杀宋义,率军与秦决战,项羽在战争中,“破釜沉舟”,让士兵只带三天的口粮,做殊死拼搏,结果九战九胜,大破秦军,俘获王离,解巨鹿之围。这是秦末战争中消灭秦军主力的一次决定性战役,扭转了整个战局,为最后推翻秦王朝创造了极有利的条件,也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项羽也因此战铸就了西楚霸王的威名。
86.【五尺道】: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下令拆毁战国时期各国在边境修筑的关塞、堡垒等障碍物。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加强西南地区与中原的了联系,在今云南、贵州地区修“五尺道”(五尺宽的道路)。五尺道的修建,加强了与西南各地的联系
勾股定理的历史87.【沙丘之变】: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秋,秦始皇巡行到沙丘(河北平乡县东北),途中病死。
宦官赵高拉拢李斯,伪造诏书,废公子扶苏,立胡亥为帝(即秦二世),控制了秦政权。史称“沙丘之变”。
88.【张楚】: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建立的政权。秦二世元年(前209)七月,陈胜、吴广在蕲县大泽乡起义。起义军很快攻下蕲县。接着挥戈西进,连下数城。攻下陈县后,陈胜被推举为王,称张楚王,吴广为假王。起义军以陈为都城,建立“张”楚”农民政权。
89.【鸿门宴】:公元前207年,项羽消灭秦军主力后,率军入关,进驻鸿门,准备与刘邦决战。当时项羽拥兵四十万,号称“百万”,刘邦只有军队十万。刘邦自知寡不敌众,采纳张良的计谋,亲至鸿门拜见项羽,卑词求和。项羽设宴招待,企图在宴会上杀死刘邦,刘邦巧与周旋,伺机逃脱,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鸿门宴”。“鸿门宴”拉开了刘邦与项羽军事抗争的序幕。
81.【乘舆、行在、禁中】: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皇帝制度,皇帝的一言一行都有特殊的名号。其中,皇帝的车马衣服器物等称“乘舆”;所在的地方称“行在”;所住的地方称“禁中”。以表示皇权至高无上。
85.【盗徙封】:在秦律竹简中出现的处罪的条文。“盗徙封”意为对私自移动田界以盗处理,反映了国家对土地私有的保护。
53.【合市】:东汉时期民族间由官方组织的定期(或不定期)商业交换关系,又称互市。合市在西汉已出现。东汉时期,汉和匈奴之间定期合市,每次合市,汉商以巨量的铁器、丝织品和手工业品,交换匈奴的数以万计的牛马。汉与羌、乌桓、鲜卑及西南各族之间也定期合市。合市促进了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以后历朝都有所沿用。
80.【里耶秦简】:在湖南龙山县里耶出土的秦简,有3000多枚,约有20余万字。是秦县级政府的部分档案,涉及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各个层面,是研究秦王朝地方政权的一个标本。里耶秦简不仅可以使我们了解秦行政的具体运作,而且由此可以窥见秦严格而高效的管理制度。
91.【叔孙通】:叔孙通,又名叔孙何,西汉初期儒者,旧鲁地薛人。曾协助汉高祖制订宫廷礼仪,先后出任太常及太子太傅。高祖七年,长乐宫成,诸侯王大臣都依朝仪行礼,次序井然。叔孙通所订朝仪简明易行,适应了加强皇权的需要。他因功拜奉常,其弟子也都晋封为郎。
92.【《傍章》】:《九章律》制定后,博士官叔孙通“益律所不及”又制定《傍章》18篇。傍章就是礼仪,实际是叔孙通兼采先秦古礼及秦仪所撰《汉仪》,属于朝觐、宗庙、婚丧等方面的礼仪制度。《九章律》、《傍章》、《越宫律》、《朝律》,统称为“汉律六十篇”,构成了
汉律的基本框架。
93.【《新语》】:陆贾所著,是西汉初年黄老思想的代表作。陆贾总结了秦王朝覆灭的教训后,提出了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新语》总结秦朝灭亡及历史上国家成败的经验教训,共12篇,每奏一篇,高祖无不称善,故名其书为《新语》。成为汉代确立儒家思想统治地位的先声。
100.【上书拜官】:汉武帝时期实施的政府选拔人才的一种方式,即政府鼓励人们上书言事,以其所长,授予官职。广开言路与畅通贤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是汉代上书拜官的重要特征。上书拜官不仅为汉代人才的仕进之途提供了察举、任子、赀选之外的机遇,而且起到了鼓励布衣平民和中下级官吏进言献策以及强化封建监察制度的客观作用。两汉末年,上书拜官制遭到严重破坏。
101.【七科谪】:七科谪原为秦朝惩罚犯罪官吏和商人的一项制度。汉武帝时期,因连年用兵,兵源不足,于是继承了秦朝这一制度,征发七科谪随军打仗。天汉四年(前97),武帝遣李广利等人率兵出击匈奴,当时征发士兵的范围就包括七科谪。七科指:犯罪的官吏、亡命、赘婿,贾人、故有市籍者、父母有市籍者、大父母有市籍者。
103.【筦盐铁】:汉武帝时实行的财经政策。汉初盐铁业为自由经营。为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削弱地方割据势力,汉武帝采用大商人孔仅和东郭咸阳的建议,开始实行盐铁由国家垄断经营,并设置行政机构具体管理。汉元帝初元五年(前44)盐铁官曾与齐三服官、常平仓等一同罢废。永光三年(前41年)又因财政困难而恢复。王莽行五均六筦,盐铁官营亦是其中内容,到地皇二年(22)被废除。
110.【天人感应】:天人感应思想源于中国先秦哲学,西汉时,董仲舒将其发展为一套系统的神秘主义学说。董仲舒认为,天和人同类相通,相互感应,天能干预人事,人亦能感应上天。天人感应的思想在汉代曾占据了统治地位,以此为基础形成的谶纬之学风行一时,并在中国封建社会流传。天人感应说一方面又对无限的君权进行了限制,同时也为封建专制制度提供了理论依据。
111.【马复令】:马复令为汉初政府鼓励民间养马的政策。为了改变对匈奴作战的不利、被动的局面,汉朝积极鼓励繁殖马匹,大力发展骑兵,用晁错的建议,修《马复令》,规定官、民等人为官府养马可免除一定的徭役和赋税。并在中央和地方设立专管的马政机构。中央任命太仆管理,在地方设有马丞负责。这些官员负责马匹的饲养以备军用。这一制度保证了汉朝对匈奴作战的大量马匹的消耗。
115.【西园卖官】:东汉灵帝公开卖官鬻爵的行为。桓灵时期的朝政腐败,国家财政枯竭。灵帝公布卖官价格,两千石2000万,四百石400万。卖官时既收现钱,还可赊欠,不同的对象也可以有不同的价格。政府为了多卖官,经常调换官吏。由于所得金钱贮存于西园,史称“西园卖官”。买得官位的官吏一上任就加紧了对人民的搜刮,人民生活更加困苦。
120.【张家山汉简】:1983年在湖北省江陵县城西北约1.5公里的张家山出土的西汉简牍,现藏于荆州博物馆。这些竹简的内容有汉律、《奏谳书》、《盖庐》、《脉书》、《引书》、《算数书》、《日书》、历谱、遣册等,内容涉及面甚广,包括有从春秋到西汉初年的政治、军事、法律、经济、文化及医学、历法诸方面,是一次重大的考古发现。
121.【居延汉简】:居延汉简为甘肃北部的古“居延”地区发掘出的汉简,共3万余枚。是继敦煌汉简之后发现的最为重要的汉代边塞屯垦文书,在内容和数量上都大大超过了教煌汉简。其中绝大部分是边塞的屯垦档案,一小部分是书籍、历谱和私人信函。居延汉简是一部宝贵的汉代编年档案资料,对于研究汉代居延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和民族史具有重大意义。
122.【马王堆汉基】:位于湖南长沙市东对五里牌,原以为是五代楚王马殷的墓葬,故称马王
堆1972~1974年相继被发掘,先后出土3座西汉墓葬。据考证,为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候利仓及其家属的墓葬。马王堆汉墓中的随葬物品非常丰富,有丝织品、帛书、漆器、陶器、竹简、竹木器、木桶、农畜产品、中草药等达3000余件。其中三号墓发现了帛书《十大经》、《经法》、《称》《道原》等被称为《黄帝四经》。马王堆汉墓的发掘,为研究西汉初期手工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当时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实物资料。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