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江西省景德镇市统招专升本教育理论自考真题(含答案)
2021-2022学年江西省景德镇市统招专升本教育理论自考真题(含答案)
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10题)
1.同看一部电影,不同的人其感受也不同。这种现象说明人的心理具有()
A.客观性 B.主观性 C.现实性 D.能动性
2.德育的永恒主题是()
A.爱国主义教育 B.道德品质教育 C.心理健康教育 D.法制教育
3.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这种论断属于()
A.生物起源论 B.心理起源论 C.劳动起源论 D.宇宙爆炸论
4.动机产生的基础是()
A.感知 B.实践 C.需要 D.教育
5.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的经验反映了()
A.德育过程的多端性 B.德育内容 C.德育原则 D.德育方法
6.同时涉及两种道德规范且两者不可兼顾的情境或问题,被称为()
A.道德两难 B.道德困境 C.道德冲突 D.道德矛盾
7.我国最早的师范教育始于()
A.隋唐时期 B.清朝时期 C.民国时期 D.新中国成立以后
8.我国主张教育独立,推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办学原则的民主主义革命家和教育家是()
A.陈鹤琴 B.晏阳初 C.蔡元培 D.黄炎培
9.听完一节精彩的语文课,自觉投入到下一次数学课的学习中。这体现的注意品质是()
A.注意的分配 B.注意的转移 C.注意的起伏 D.注意的广度
10.小刘打算用五天时间完成一项任务,但是领导派来了新任务,小刘又很快把精力投入到新任务上,这说明小刘的()
A.注意广度大 B.注意稳定性强 C.注意分配性好 D.注意转移快
二、填空题(10题)
11.一般情况下,感受性和感觉阈限成____关系
12.教育目的包括三个层次: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____
13.孟子认为人的本性中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这种观点是典型的____
14.____主要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发展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培养高尚情操和文明素质的教育
15.用奖励性手段强化有机体的某种反应行为使其出现的频率增加的条件反射现象称为____
16.技能可分为操作技能和____
17.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形成习惯、观念等属于____
18.校园物质文化包括环境文化和____文化
19.我国明代教育家王阳明指出: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痿。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这句话体现的德育原则是____
20.校园文化的核心是____
三、名词解释(5题)
21.道德
22.学制
23.双轨制
24.教育成本
25.课程标准
四、论述题(5题)
26.试述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区别和联系
27.如何利用感知规律进行直观教学?
28.简述兴趣的品质
29.请联系实际说说在新的时代下,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应该怎么做
30.试述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的主要观点、智能种类
五、案例分析(2题)
31.请运用所学知识,从教育信息化的角度,谈谈你的认识
32.该教师运用了哪些德育原则?
六、简答题(1题)
上海专升本学校
33.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
1.B心理对客观现实的反映特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主观性,一个是能动性。前者强调人心不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理解的关键词是不同。后者强调人作为高级动物的能动性,理解的关键词在于不是消极被动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规律预测改造。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强调的是不同,属于主观性
2.AA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的永恒主题
3.B美国教育学家孟禄提出了教育的心理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
4.CC需要是引起动机的内部条件,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
5.D
6.A所谓道德两难,指的是同时涉及两种道德规范且两者不可兼顾的情境或问题。例如,“不
许偷盗”和“救人性命”均为生活中应当遵守的道德规范,但在“海因兹两难”中这两条规范发生了不可避免的冲突。海因兹不得不在两者之间做出抉择。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