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南县麻坪镇农技站创办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实践与启示
洛南县农业局 洛南县麻坪镇农技站 作者:董兴勤 何 斌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新形势下推广现代农业技术、组织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平台和载体。洛南县麻坪镇农技站多年来不断探索为农服务的体制和机制,不断创新为农服务方式,依托农技站带领众先后兴办了企业式农业技术服务站、农民技术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有效地解决了基层农技站发展壮大自己、推广农业技术、服务农民增收的现实问题,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发展情况:
1981年根据四级农科网全部解体的实际,他们创办了企业式农科站,1997年5月撤区建镇后,成立了“麻坪镇农业技术综合服务站”,2000年元月由麻坪镇农技站牵头成立了“麻坪镇农民专业协会,同时承包了300亩山坡地,建立了示范基地。2007年10底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由农技站牵头对原麻坪镇农协会进行了全面改制,报经洛南县工商局注册,依法成立了“麻坪镇东方红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以“发展主导产业,携手合作共
赢”为宗旨,以农技站为抓手,以广大农民为主体,以国内外市场为支撑,以主导产业为基础,经过多年的发展,实现了以苦参为重点的中药材产业化经营,达到了三方共赢的局面。
1、主要成效:
⑴合作社日益壮大。成员由成立时的35人(户)增加到现在的1853人(户)。目前,合作社的机构设置为:一是最高决策机构成员代表大会,执行管理机构的理事会,监督审计机构的监事会。二是成立了党支部。三是合作社下设五部一室业务工作机构:即技术营农指导部、农用物资供应部、培训教育信息部、产品加工购销部、中药材产业开发部、财务综合办公室。在17个村配备了18名村技术员,由合作社负担工资报酬,中药材种植达到10000多亩,其中主导产业苦参8660亩,年经销服务的农资产品销售总额2009年已达到两千多万元,合作社有加工场地3025平方米,房屋95间3100平方米,各种服务农机具车辆等100多台件,有林坡500亩,山地示范基地300亩,总资产611.3万元、入社社员1853人,成为商洛山中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佼佼者。
⑵农民收入显著增加。麻坪镇是个典型的传统贫困区,农业资源贫乏,农民的收入主要靠出外打工和地方少量的干鲜果和近几年发展起来的烤烟收入,粮食生产基本是自产自食,外
销很少。成立合作社后,确定以苦参为重点的中药材生产,技术指导、科技培训,有农技站保障;发展项目、生产资料,有合作社统一组织供应;病虫防治有合作社统一实施开展;产品初加工对外销售由合作社全部负责;社员只管在家生产,合作社负责全程服务。2010年合作社成员人均纯收入达到5500元,较全镇人均纯收入高出了1342元。
⑶农技队伍不断扩大。镇农技站原来只有一个人,现在有技术干部5人,经营管理人员13人,同时,给全镇17个村由合作社负担工资报酬配备了18名村技术员,155个村民小组有200名科技示范户。
⑷科技成果推广加速。在合作社的机制作用下,农技站无论是开展新品种引进与配套技术的试验示范,开展中药材苦参的野生家种产业开发,技术应用研究,还是开展农技推广服务,既要尊重农民的意愿,又要符合市场的要求,实行订单种植,提高了试验示范推广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⑸流转土地规模经营。他们对苦参的种植采取集中连片在十亩以上的由合作社投资种子、扶持生产、技术指导,负责加工,包销产品,销后结算,二次返利。使农户敢于大胆的承包土地搞专业化,形成了小农药场、小农场的种植模式,使一部分不愿种地的农民把自己的土
地自愿的流转给本村组村民,把部分农民自己从土地中解放出来,专门从事第二、三产业,出外专心打工。由于合作社的统一技术指导,组织标准化生产,按企业的要求,生产、加工,分级出售,促进了企业的产品升级,使农户、合作社、企业各得其所,三方共赢。
2、主要做法:
⑴实行订单种植。每年年初合作社召开成员代表大会,制定出中药材种植规模,扶持办法、免费项目、收购价格,逐户签订种植合同。
⑵基地示范引导。他们承包了300亩山坡地,建立了苦参间套核桃的模式,进行技术研究、试验,目前基地年收入已达到二十多万元,到2015年年收入可达五十万元。带动周边村民已自发种植千余亩。
⑶加强技术服务。一是集中举办培训班,合作社每年对技术员一月一培训,一月一汇报,一周安排一次工作,对成员每季度进行一次培训,每年开展各类培训16农村种植致富项目次,年累计培训三千多人次。每年印发技术资料一万多册。每年选订推广对当地有重大作用的技术8-10项,面积达十万亩次以上。农技站与成员签订技术指导协议,分片开展技术指导。
⑷实行统分结合。合作社对成员实行产前统一订项目,统一采购供应所需农用物资,产中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培训教育,产后统一收购加工,统一品牌对外销售。多年来,合作社累计为众成本价销售农资5000多吨,让利众300多万元,为困难众赊销农资垫资1000多万元,帮助困难众解决资金2000多万元,加工销售农产品8000多吨。
⑸强化保障措施。一是合作社设立了成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实行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二是成立合作社党支部,发挥了党组织在合作社中的战斗堡垒作用,监督作用。三是建立决策与监督,权利与义务,收益与风险,分配与积累,入社与退社等一系列管理制度,通过建章立制,保障合作社健康规范运作。
⑹开展资金服务。对缺乏资金的成员由合作社帮助通过贷款、争取财政扶持资金、合作社投放借给资金、农资赊销、对种植苦参大户直接以奖代补等途径予以解决,每年达到300多万元。
(7)明确发展目标。科学的选定了确有发展前途和市场前景的苦参为重点的特产业,注册了“商山红”商标,制定了10年发展规划,提出了建立全国苦参生产基地,实现“商洛苦参甲天下,商山红誉满神洲”的宏伟目标。
(8)理顺站社关系。农技站即是领头羊,也是合作社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技站依托自身技术优势和社会资源为合作社成员构建了从良种引进,技术指导,产业开发,病虫防治到产品销售的体系。在农技站和合作社的管理上,实行农技站干部职工加入合作社,成为合作社一名社员,参与生产经营和各项服务工作,把农技干部与合作社紧密捆绑在一起,极大地增强了农技干部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合作社虽然与镇农技站实施了资产剥离,形成了资产相互独立,产权责任明晰,机制顺畅的工作格局,但却与站上形成了不可分离的关系,为农技站开展技术服务工作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经费保障、技术网络支撑和示范基地保障。
二、办社启示:
多年来,麻坪镇农技站冒着风险、大胆创新,终于走出了一条农技站与合作社相结合、农技干部与合作社相结合、农技干部与众相结合、“农技站+农技干部+农户+合作社+基地+产业+市场”、产供销一条龙的新的农业技术推广、产业发展、服务农民样收的新路子,创造了新的形势下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技干部服务众的模式和方向,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肯定和赞扬。从麻坪镇东方红合作社的发起成立,成员构成,运行机制及效果中,得出以下几点启示。
1、产业是基础,能人是关键,利益是纽带。东方红合作社之所以能发展壮大,主要利益于何斌等一班人不懈努力、顽强拼搏、开拓创新的精神是分不开的。
2、为推进体系改革开辟了一条新路了。合作社与农技站的结合,使农技站不断得到发展壮大,解决了长期困扰基层农技站“有钱养兵,无钱打仗”的被动局面。
3、为帮助农民增收搭建了新的平台。通过合作社与农技站有机结合这个平台,改变了过去服务于一家一户的传统推广方式,使节本增效的各种生产方式和服务方法得以实现,从而提高了服务效率。正如农民评价农技站说的:“农技站搭建便民台,合作社架起致富桥。”
三、几点建议:
1、大力支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在合作社发展中发挥独特的作用。要大力组织和推动基层农技推广部门依托当地的主导产业,特产业,准切入点,或产前、或产中、或产后、或全过程,发起或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使农技推广体系在合作组织发展中,在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中,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在节本增效的生产组织形式提升中,及其技术推广普及中,在农村新的生产主体和生产关系的建立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2、加快基层农技体系改革和机制创新的步伐。进一步加大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力度,改善农技推广服务条件,提升农技人员的服务能力,为农技推广保障提供基础性支持。
3、积极支持基层农技站和农技人员领办或参与专业合作社。基层农技体系具有网络和技术的优势,又居于产业的中间,技术服务环节,在农民素质相对较低的情况下,采取措施积极支持基层农技推广机构领办和参与合作组织,能够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的发展,从而促进农村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进而推进农村新的生产关系的形成。一是把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主要成员纳入阳光工程,农村致富带头人和新型农民培训的主要对象之一。同时,将农技部门纳入培训项目的承接单位。可以更好地发挥农技人员的培训引导作用。促进新型职业农民队伍的形成。二是把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发起或参与的专业合作社承担重大项目的实施平台之一。这样有利于基层农技体系的改革发展,有利于建立稳固的试验示范基地,有利于促进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和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的提高,有利于主导产业和特产业等块状农业的发展,更有利于农技推广机制创新。
4、进一步促进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各级政府应设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基金,整合支农资金,重点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直接承
接国家财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以合作社的形式,促进以推进块状农民发展为中心的土地流转,为发挥农业生产的规模效益创造条件。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