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专访梁平区委农业农村工委书记、区农业农村委...
资源,做精“柚、橘、鱼、蛋”四大主导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深化品种培优,引入世界级科学家团队,打造农业科技创新中心;推广水稻、油菜直播2万亩,开展油菜品种试验12个,水稻、油菜亩均节本增效200元;基本建成翘嘴鲌鱼水产种质资源场,切实满足西南地区翘嘴鲌鱼良种需求,大洪湖、长寿湖年产有机鱼5000余吨,禽蛋和有机水产品产量保持全市第一;聚焦晚熟柑橘、生态渔业构建农业全产业链,长寿区柑橘产业区域被纳入全国农业全产业链重点链,龙河镇成功创建市级农业产业强镇;建成全国休闲渔业基地3个,打造“渔”主题精品旅游线路2条,休闲渔业年产值达1亿元;加快品牌打造,以乡村振兴“自然长寿”品牌打造为主线,新认证市级名牌农产品13个、绿食品6个。长寿区全面试行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企业全部被纳入国家和市级追溯平台管理。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这是广大农村众的夙愿,也是乡村振兴的必然之举。”殷道川指出。长寿区农业农村委聚焦重点任务,提升人居环境质量,在打造硬环境的同时,着力优化软环境;启动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新改建农村户厕2000户、公厕10座,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0%;常态化打响村庄清洁行动四季战役,创建市级美丽宜居乡村4个。探索创新乡村治理,开发“长乡伴”数字乡村治理平台,探索将积分制“治理量化事项”嵌入平台,创新“村民随手拍”“我看邻里圈”数字治理手段,建立了党建引领下“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微传感器、微宣传站”。持续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化肥、农药施用继续保持“双减量”;深入实施柑橘大实蝇三年防控行动;开展1.3万亩农用地安全利用,农用地安全利用率达92%以上;实行规模化畜禽养殖项目“三挂钩”制度,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5%。
云台镇八字村
农家科技
8
加快建设农业强区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专访梁平区委农业农村工委书记、区农业农村委主任、
区乡村振兴局局长谭功胜
记者 刘早生 李朋 特约通讯员 吴正远
2022年,梁平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积极应对疫情、旱情、灾情 “三情”叠加,缺水、缺电“两缺”并重的复杂形势,担当务实,奋楫前行,守好“三农”基本盘,乡村振兴全面领跑,农业农村现代化走在重庆全市前列。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加值102亿元、66.55亿元,分别增长6.64%、5.5%。
“2022年,是梁平农业农村工作实现新突破、取得新跨越的一年,区农业农村委获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称号,成功
入选首批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连续获得乡村振兴国家督查激励。”重庆市梁平区委农业农村工委书记、区农业农村委主任、区乡村振兴局局长谭功胜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表示。
“今年是梁平拥抱新时代、奋进新征程、建设新重庆、展现新作为的开局之年,做好‘三农’工作意义重大,我们将以创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区为抓手,抢抓建设中国西部预制菜之都机遇,推动农业‘接二连三’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区,全面推
中国西部预制菜之都
进乡村振兴。” 谭功胜说道。
记者:过去的一年,梁平区按照“稳粮保供给、增收防返贫、强链提质量、创新添动能、统筹促振兴”的工作思路,农业农村发展内生动力不断增强,乡村建设成效显著,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上展现了新作为,主要有哪些突出成绩和亮点?
谭功胜:上下同欲者胜,同舟共济者赢。2022年,是梁平区农业农村发展极不平凡的一年,也是“三农”工作攻坚克难、砥砺奋进的一年,我们交出了一份亮丽成绩单,重点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农村种植致富项目一是守好粮食安全底线。全年粮食播种面积达到100.4万亩、增幅3%,粮食产量35.5万吨、减幅0.7%,在渝东北地区增幅最高、减幅最低。生猪、蔬菜、水产品产量均保持稳定增长。粮食和油料生产工作全市排名前列,受到市农业农村委点名通报表扬。稳粮保供案例刊发中央改革办《改革情况交流》、农业农村部《农村改革动态》《农业情况交流》,得到国务院领导批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范例入选全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实施报告(2018-2022年)》。
二是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制定并落实21条“硬措施”,建立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机制和驻村帮扶机制,全年投入乡村振兴衔接资金11663万元,同比增长37.3%,实施项目222个,全区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预计达1.65万元,增幅14.4%,未出现一例返贫致贫现象。
三是提质增效特产业。赋能“粮猪菜”“柚竹渔”特产业,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全链发展。鱼菜共生AI 工厂、对虾工厂建成投产,“五朵金花”提档升级。培育“二品一标”农产品69个。农产品加工产值达155亿元,农产品网络年销售额超6亿元,分别增长10%、20%。友联水产合作社被评为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蟠龙镇入选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创建名单,川西村连续3年入选“全国乡村特产业超亿元村”。
四是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建成乡村漫道260余公里,改造户厕1797户,建成12个冷链物流项目,实现农村饮水安全等基础设施“10个100%”覆盖,
61个村入选重庆市美丽宜居乡村,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现场会在梁平区召开。在318个村(社)全面推行“清单制”“积分制”,数字化乡村治理经验在全国推广。
五是农村改革多点突破。稳步推进全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在全市率先搭建农村产权交易平台,整区集体经济公司化运营。“三变”改革全域覆盖,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1.5亿元,分红约1720万元。培训高素质农民及农村致富带头人500余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45家。社会化服务60万亩以上,节本增收1.2亿元,获评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示范区。
记者:2022年,梁平区抢抓预制菜产业发展新风口,全力打造的中国西部预制菜之都位居全国“2023十大预制菜产业基地” 排行榜榜首。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梁平区将如何把预制菜打造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区的一道硬菜、一盘好菜?
谭功胜:保障预制菜原材料供应既是我们的责任与挑战,更是梁平区发展现代农业的大好机遇。我们将预制菜产业作为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成立预制菜产业原材料供应基地发展专班,努力确保原材料供应数量充足、质量优良、价格适中,推进预制菜产业企业和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集聚协同发展,推动传统农业跑上预制菜“新赛道”,力争到2025年,全产业链年产值达500亿元,让农业大区挺起“工业脊梁”。
一是建基地。推进原材料生产基地标准化,提升绿化品牌化生产水平,全产业链建设100万亩粮油、1
00万头生猪、1000万只家禽、100万亩果蔬、5万亩水产、25万亩调味品等预制菜原材料供应基地。
二是补短板。依托全区“一区三组团多园”产业发展格局,鼓励和支持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加快实施农产品产地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构建起预制菜“原材料—车间—餐桌”全程闭环冷链物流模式,完善从田头到餐桌的冷链物流体系。
农家科技
10三是强衔接。在西部预制菜之都网站上,增设线上原材料供需对接专区,举办形式多样的产销对接活动,打造预制菜产销对接平台。建立多种利益联结机制,引导预制菜生产企业、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殖大户共谋发展,互利共赢。
四是出政策。对与区内预制菜生产企业以订单模式供应原材料的本地养殖类、种植类农业经营主体,分别按照销售额2%、3%的标准进行补贴;按照不超过LPR 进行贷款利息补贴;政策性保险补贴,自缴保费不超过30%。获得农产品地理标识、有机农产品、绿食品认证者和申请原产地保护并通过的,分别给予10万元、8万元、2万元和10万元产业发展资金支持。多方保证农业经营主体用地需求。
记者: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首次明确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梁平区也提出要“着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加快建设农业强区”,在这方面又有什么举措?
谭功胜: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一年,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坚决做到“总书记有号令、党中央有部署、市委有要求、梁平见行动”,聚焦高质量、竞争力、现代化,坚决守住守好粮食安全、耕地保护、不发生
规模性返贫“三条底线”,积极做好创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三个示范”,大力实施 “五大行动”,创新“五大平台”,推动梁平区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坚实步伐,奋力书写农业强国的“梁平版本”。
一是实施粮油和农产品保供“双增”行动。保
开展万亩有机稻示范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