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湖北省武汉市某校初三11月期中考试 (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
1. 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甲图中电子显微镜下的金原子处于静止状态
B.乙图中实验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C.丙图实验表明分子间有引力
D.丁图中从左至右依次是描述固体、液体、气体分子的排布规律
2. 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一定增加
B.物体温度升高,物体的内能一定增加
C.内能少的物体不能向内能多的物体传递热量
D.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从外界吸收了热量
3. 下列过程中,不属于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情景是( )
A.打气时瓶塞冲出 B.汽油机的压缩冲程
C.下压活塞点燃棉花 D.滑下时臀部灼热
C.下压活塞点燃棉花 D.滑下时臀部灼热
4. 下列关于材料的导电性能及其应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生活中通常用铜、铝做电线的线芯,是因为它们的导电性能好
B.绝缘体不易导电,但易于带电
C.导体能够导电,靠的是自由电子
D.半导体的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可以制作二极管、三极管等
5. 小明在做探究“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的实验中,用丝线悬挂三个泡沫塑料球,任意两个靠近时都互相吸引,那么( )
A.三个小球都带电
B.有一个带电
C.三个小球中只有一个不带电,另外两个一定带同种电荷
D.三个小球中只有一个不带电,另外两个一定带异种电荷
6. 如图所示,两个相同的验电器和,、开始不带电,然后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接触验电器金属球,再用带有绝缘柄的金属棒把和连接起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玻璃棒失去电子
B.金属箔张角变大,说明两金属箔带上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C.自由电子从向定向移动,形成瞬间电流
D.电流从流向,得到电子后带负电
7. 下列电路图中,与实物电路对应的是( )
A. B. C. D.
8. 学校有前、后两个门,在前、后门各装一个按钮开关,学校传达室有甲、乙两盏灯和电池组.要求:前门来人按下开关时红灯亮,后门来人按下开关时绿灯亮.则以下电路设计符合要求的是( )
A. B.
C. D.
C. D.
9. 如图所示,通过开关的通断来研究电路连接和电路故障等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断开和, 闭合时,和并联
B.断开,闭合和,被短接
C.断开,闭合和,和串联
D.断开和,闭合时,电压表测量电源电压
10. 如图所示,闭合开关,甲、乙、丙三灯泡均能发光,两电表均有示数.一段时间后,三灯泡突然熄灭,两电表示数均变为零.若将甲、乙两灯泡互换,一电表示数仍为零,另一电表有示数.造成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A.甲灯断路 B.甲灯短路 C.乙灯断路 D.丙灯断路
11. 如图()所示电路中,当开关闭合时,电压表、的示数分别为,电流表的示数分别为和(五块电表的读数均不为零),其中电压表指针偏转均为图()所示,那么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B.=,两端电压为
C.两端电压为,
D.两端电压为,
12. 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滑动变阻器的最大电阻是.下列有关电路判断正确的是( )
A.当开关闭合、和断开,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在最左端时,与串联,电压表示数小于电源电压
B.当开关闭合、和断开,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在最右端时,和串联,电压表有示数
C.当开关闭合、和断开,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在最左端时,和串联,电流表有示数
D.当开关和都闭合,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在最左端时,和并联,电流表测通过和的电流
二、填空题
如图用一段细铁丝做一个支架,作为转动轴,把一根中间戳有小孔(没有戳穿)的饮料吸管放在转动轴上,吸管能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用餐巾纸摩擦吸管使其带电.
(1)把某个物体放在带电吸管一端的附近,发现吸管向物体靠近,由此现象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判断该物体己经带电.把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放在带电吸管一端的附近,发现吸管被吸引,则可以判断餐巾纸________电.(选填“带正”“带负”或“不带”)
(2)金属锡的原子核带有个大小与电子电荷相等的正电荷,则其原子核外有________个电子,这些电子总共带有________的电荷.
如图所示是一种定时课间音乐播放装置的原理图.“播放器”是有电流通过时播放音乐的装置;闭合开关,当“定时开关”处于闭合状态时,指示灯________(填“会”或“不会”)亮,播放器________(填“会”或“不会”)播放音乐;到达设定时间,“定时开关”处于________ (填“闭合”或“断开”)状态.
三、实验探究题
小明和同学们分别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关系”.
(1)图甲是他设计的电路图,图乙是他测量电流时连接的实验电路,此时电流表测量的是________(选填“”“”或“” )处的电流.请在图乙中只移动一根导线的一端,就可测量另外一处的电流.在移动的导线上画“×”并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连接正确的电路.移动后电流表测量的是________(选填“”“”或“” )处的电流.
(2)如丙中图是小华在做实验时的一部分电路,某次测量,电流表示数如丙中图表盘所示,若通过导线电流为.则通过导线的电流方向________是由到(选填“一定”“可能”或“一定不”),若导线的电流方向是从到,则流过导线的电流大小为________.
如图所示是小明和小华进行“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的关系”的分组实验的电路图.
(1)实验步骤:
.按图所示连好电路,闭合开关前,滑片应置于_______端;(选填“左”或“右”)
.滑片移到适当位置,用电压表测出小灯泡两端的电压;
.保持滑片不动,用电压表测出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后,再用电压表测出________两点之间的电压;
.改变滑片的位置,重复步骤、两次,记录数据.
.按图所示连好电路,闭合开关前,滑片应置于_______端;(选填“左”或“右”)
.滑片移到适当位置,用电压表测出小灯泡两端的电压;
.保持滑片不动,用电压表测出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后,再用电压表测出________两点之间的电压;
.改变滑片的位置,重复步骤、两次,记录数据.
(2)讨论交流
①相较于课本上的实验电路,该实验电路的优点是:________.
②在实验过程当中,闭合开关后,小华发现其连接的电路,无论怎样滑动变阻器滑片,两灯均不亮,且电压表示数较大,则电路故障是________.
③经过讨论,他们得出该实验的结论是:________(用电路中字母表述).
①相较于课本上的实验电路,该实验电路的优点是:________.
②在实验过程当中,闭合开关后,小华发现其连接的电路,无论怎样滑动变阻器滑片,两灯均不亮,且电压表示数较大,则电路故障是________.
③经过讨论,他们得出该实验的结论是:________(用电路中字母表述).
(1)图甲是小华同学在做练习使用滑动变阻器的实验图.请将图甲中的电路补充两根导线使其成为正确的电路,要求:电路串联,电压表测定值电阻两端电压,滑片向左移动时电流表示数变大.
(2)如图乙是一种自动测定油箱内油面高度的装置,相当于滑动变阻器,它的金属滑片是杠杆的一端,从油量表(相当于电流表)指针所指的刻度,就可以知道油箱内油面的高度,当油箱内油量减少,油面下降,浮子下沉, 的滑片上移,接入电路中的电阻________,则油量表相应的示数________(后两空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如图所示,是某同学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因索的实验装置.
(1)图甲所示的实验中,把接入电路的镍铬合金丝换成铜丝后,小灯泡的亮度________(选填“变亮”“变暗”或“不变”).表明导体的电阻大小与导体的________有关.
(2)图乙中对比②③号导线进行实验,说明可通过改变导体的________来改变导体电阻的大小,电路元件________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作的.
四、计算题
今年“十一”期间,爸爸开着“”牌国产小汽车带着全家人去旅游.该车铭牌显示其最低能耗可达,已知汽油的热值为.[提示:最低能耗是指燃烧最少的汽油获得最大有用功的能量,表示获得能量消耗 汽油,]
(1)如图,汽车在转弯前,要打开转向灯,爸爸需拨动一下方向盘旁的一根杆,这根杆的作用相当于电路中的________;正常情况下,位于同侧的前后两个转向灯同时闪亮,但也会偶尔出现只亮其中一盏灯的情况,则位于汽车同侧的前后两个转向灯的连接方式为________.
(2)的汽油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为多少?该汽车发动机的效率最高可达多少?
(3)截止年月,武汉市汽车的保有量约万辆.每辆汽车全年平均耗油,内燃机的效率平均值取;若能把内燃机的效率提高,则一辆汽车全年可以节约多少千克燃油?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武汉移动营业厅2021-2022学年湖北省武汉市某校初三11月期中考试 (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
1.
【答案】
A
【考点】
分子热运动
分子间的作用力
【解析】
分子动理论内容为: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有间隙,分子间存在相互的作用力;
分子间的作用力的强弱与物质的状态有关。
分子间的作用力的强弱与物质的状态有关。
【解答】
解:.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所以电子显微镜下的金分子处于运动状态,故错误;
.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比空气密度大的二氧化氮进到了上面的瓶子,虽然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但是它也会运动到上面的瓶子内,属于扩散现象,说明气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正确;
.两个铅柱压紧后可以吊起钩码,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故正确;
.因为固体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故固体分子间的作用力较强,分子排列有规则,液体有一定的体积,液体分子间作用力较弱,分子排列无规则,气体既没一定形状也没一定体积,气体分子间作用力最弱,分子可以到处运动,所以丁图从左至右依次是描述固体、液体、固体、气体分子的排布规律,故正确.
本题选错误的,故选.
.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比空气密度大的二氧化氮进到了上面的瓶子,虽然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但是它也会运动到上面的瓶子内,属于扩散现象,说明气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正确;
.两个铅柱压紧后可以吊起钩码,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故正确;
.因为固体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故固体分子间的作用力较强,分子排列有规则,液体有一定的体积,液体分子间作用力较弱,分子排列无规则,气体既没一定形状也没一定体积,气体分子间作用力最弱,分子可以到处运动,所以丁图从左至右依次是描述固体、液体、固体、气体分子的排布规律,故正确.
本题选错误的,故选.
2.
【答案】
B
【考点】
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解:.外界对物体做功,如果其向外放热时,其内能不一定增加,故说法错误.
.物体的温度升高,其内部分子运动加剧,则内能增加,故说法正确.
.热传递的条件是存在温差,内能多的物体温度不一定高,因此热量可能从内能少的物体向内能多的物体传递,故说法错误.
.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故说法错误.
故选.
.物体的温度升高,其内部分子运动加剧,则内能增加,故说法正确.
.热传递的条件是存在温差,内能多的物体温度不一定高,因此热量可能从内能少的物体向内能多的物体传递,故说法错误.
.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故说法错误.
故选.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