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基础与实务笔记
第一节 
★ 学习提要: 通过本节的学习,重点掌握会计的定义与基本职能、会计基本假设和会计对象、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要素、会计等式等内容。本讲考试中以客观题为主。
一、会计定义:
  (一)、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1、西周时期:产生    正式出现“会计”一词;产生“官厅会计”,称为“司会”。
          2、唐宋时期:发展    出现“四柱清册” ——(进 = + 该),是中式会计方法的精髓。
          3、清代:    成熟    出现“龙门账”(一种非常成熟的会计记账方法,现已不用)
          51985年颁布了新中国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标志着我国会计工作法治化的开端。
          62006215日,财政部发布了新《企业会计准则》,终于购建起与我国国情相适应同时又充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涵盖各类企业(小企业除外)各类经济业务、可独立实施的会计准则体系。
(二)、会计的定义: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核算和监督企业、政府、非营利组织等特定单位或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同时,它又是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
            ①会计本质:一项经济管理活动或经济信息系统;属于管理的范畴。
            ②主要计量单位:价值以货币形式表示,货币是主要的计量单位但并不是唯一的计量单位。
            ③分类:
报告对象不同:  财务会计(侧重对外信息)
                管理会计(侧重对内信息)
企业性质不同:  工业企业会计(制造为主)
                商品流通会计(销售为主)
  (三)、会计的基本职能: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会计核算是首要职能,其他还有预测、分析、决策等作用。
          1、会计核算: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记录、计量、报告等4个环节,对特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记账、算账、报账,为各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财务信息)的功能。
            会计核算的七种方法: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
2、会计监督:是指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的同时,对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查。
            分: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事后监督
  (四)、会计对象: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具体内容,即特定单位的经济活动(只能是单位能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并不是所有活动),通常又称资金运动或价值运动。
                    资金运动过程表现为:资金投入、资金运用(供应、生产、销售)、资金退出 3个过程
二、会计假设:核算时必须明确的基本前提条件——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1、会计主体:界定了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主要指的是特定单位
        要求:会计核算分清经济业务是属于本企业的还是企业的所有者,还要分清经济业务是属于本企业的还是其他企业的;一般而言,凡是法人单位必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2、持续经营:单位在未来一段很长的时期内不破产或倒闭。
      3、会计分期:以持续经营为基础,将时间分段以便于会计核算,分 年度、半年度、季度、月度,以公历为准,
我国会计年度从公历11日至1231日,月度以自然月为准。界定了时间范围
      4、货币计量:我国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单位,也可以选择某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在设立的中国企业向国内报送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
三、会计记账基础 企业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我国行政单位采用收付实现制, 事业单位除经营业务采用权责发生制外,其他业务也采用收付实现制。
四、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包括8项:
          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      ――首要质量要求、基本质量特征
          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    ――次级质量要求
五、 会计要素: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
    1、六大会计要素:
                资产  负债  所有者权益    ――静态要素,反映企业财务状况
              收入  费用  利润         ――动态要素,反映企业经营成果
        1>、资产特征:
          1)资产是由于过去交易或事项所形成的,是现实的资产,不能是预期的资产。
          2)资产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
          3)资产预期能够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包括:会计实务操作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投资、其他资产。
        2>、负债特征:
          1)负债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而承担的现时义务
          2)负债将要由企业在未来某个时间清偿。
          3)清偿负债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包括:流动负债(也叫短期负债)、长期负债。
        3>、所有者权益:企业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也叫净资产。
包括:实收资本(也叫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
      4>、 对于收入、费用和利润三项要素后面的课程会有单独详细讲解。
2、会计要素的计量属性:
      历史成本:即取得时的实际成本  —— 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
      重置成本:当前现行的成本,即现行成本
      可变现净值:预计售价 进一步加工所必需的预计税金、费用
      现值:考虑时间的因素,折现后的价值
      公允成本:交易时双方商定确认的价值
六、会计等式:(注意掌握经济业务事项对会计要素的影响)
        1、资产 = 负债 + 所有者权益        会计恒等式,是很多会计理论的依据)
        2、收入 - 费用 = 利润                     
3、资产 = 负债 + 所有者权益 +(收入-费用)
4、资产 = 权益(负债 + 所有者权益)
七、经济业务发生所引起的会计要素的变化情况:
1、一项资产和一项负债同时增加                      2、一项资产和一项所有者权益同时增加
3、一项资产和一项负债同时减少                      4、一项资产和一项所有者权益同时减少
5、一项资产增加,另一项资产减少                    6、一项负债增加,另一项负债减少
7、一项负债增加,另一项所有者权益减少              8、一项负债减少,另一项所有者权益增加
9、一项所有者权益增加,一项所有者权益减少
以下内容为了解内容,课后抽空看一下。
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
1、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款项是作为支付手段的货币资金,(如现金、银行存款)
2、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企业的财物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且具有实物形态的经济资源;
3、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债权是企业收取款项的权利,债务是企业的现时义务;;
4、资本的增减:是投资者为了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而投入的资金;
5、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核算:收入是日常活动中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支出是
指企业所实际发生的各项开支,以及在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以外的支出和损失;成本是对象化后的费用;
6、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是经营活动在财务上取得的成果;
7、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其他事项。
会计核算的一般要求
1、各单位必须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要求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进行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2、各单位必须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会计核算,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3、各单位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事项应当在依法设置的会计账簿上统一登记,核算、不得违反《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私设会计账簿登记、核算。
4、各单位对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应当建立档案、妥善保管。
5、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的,其软件及其生成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也必须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
6、会计记录的文字应当使用中文。在民族自治地方,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民族文字,在中华人民共和
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其他外国组织的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一种外国文字。(即会计记录必须使用中文
第二节 会计科目和账户
一、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是一些会计上用的专用名称,通常经济业务的名称就是会计科目的名称。
1、会计科目按其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不同,可以分为:
总分类科目    (即一级科目也称父科目)
                    明细分类科目  (即下级科目也称子科目)
总分类科目对明细分类科目起到统驭控制作用,明细分类科目对总分类科目起到补充说明作用
总分类科目的金额 = 下属明细分类科目金额之和。
两者平行登记依据相同、方向相同、期间相同、金额相等
2、会计科目按其反映的经济内容可分 6 类:资产类、负债类、共同类、所有者权益类、损益类、成本类。
3、会计科目的意义: 复式记账的基础; 编制记账凭证的基础; 为成本计算与财产清查提供了前提条件; 为编制会计报表提供了方便。
4、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相关性、合法性、实用性。
二、账户: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账户的名称就是会计科目的名称,但账户具有一定的格式和结构,可以反映和登记经济业务导致的增减变化。
1、账户也可分为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根据所反映的经济业务的内容也可分为5类: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