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猪病的诊断和防治
常见猪病的诊断和防治
一、      猪的烈性传染病
1、 猪瘟:猪瘟早年又成猪,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高度传染性和致死性的传染病。本病仅发生于猪。病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
诊断:猪瘟的发生不受年龄和品种的限制,无季节性。抗菌药物无效,发病率、死亡率都很高,免疫猪常为零星散发。
典型猪瘟:病猪体温开高40.5—42℃稽留热,皮肤上有较多的小出血点,化脓性结膜炎先便秘后腹泻,有的后躯麻痹剖析可见,淋巴结切面周边出血脾边缘出血性梗死灶、喉头、粘膜、心外膜、肋膜、膀胱粘膜、肾表面点状出血、肾不肿、齿龈和唇粘膜有溃疡、胃粘膜出血斑点、大肠充血、出血、慢性病例、回盲口、有扣壮溃疡。
综合防治:尚无有效疗法,采取以预防为主的综合性防疫措施,切断传染源,控制传播途径,广泛持久地开展猪瘟疫苗、预防注射。猪瘟的免疫程序可根据本猪场具体情况制订,一般
公猪、繁殖母猪每年春秋各注射猪瘟疫苗一次注射剂量可以加倍剂量2—3倍,对仔猪一般情况下于3—4周龄首免,由于考虑到母源抗体的影响,第一次免疫用3—4倍剂量效果较好,9—10周龄二免,发生过猪瘟的猪场新生仔猪应采用超前免疫注射2倍剂量的猪瘟疫苗,待2小时后再自由哺乳,以后于8—9龄时加强免疫一次。
2、 猪口蹄疫
如何洗葡萄口蹄疫: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感染引起的偶蹄动物共患的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有7个血清型80多亚型猪主要是O型。
诊断:多发于秋末、冬季和早春,成年病猪以蹄部水泡为主要特征,体温开高到40℃,口腔粘膜、鼻端、蹄部和乳房皮肤发开水疱溃烂,乳猪发病时临床多表现急性胃肠炎、腹泻以及心肌炎而突然死亡,心肌灰白有虎斑心病变致死率高达80%以上,妊娠母猪可发生流产。
综合防治:母猪在怀孕初期和分娩前一个月各接种一次灭活苗,种猪每隔3个月免疫一次,每次肌注常规苗2毫升或肌注高小疫苗1—1.5毫升,仔猪40—45日龄首免,常规苗肌注2毫升,100—105日龄育成猪加强免疫一次(即二免),肥育猪出栏前15—20天进行三免。
3、 猪附红细胞体病
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寄生于人、猪等多种动物的红细胞或血浆中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猪附红细胞体病通常发生在哺乳猪、怀孕的母猪以及受到高度应激的肥育猪。发生急性附红细胞体病时,病猪体表苍白,高热达42℃,有时黄疸有时有大量的瘀斑,四肢、尾特别是耳边缘发紫、血液稀薄。
综合防治:目前用于附红细胞体病的药物有强力霉素,每公斤5—8毫克肌注,长效七霉素5—8毫克;喂服阿散酸每吨饲料混入180克连用一周,以后改为半量,连用一个月;土霉素每吨600—800克,内服两周。
4、 猪链球菌病
链球菌病是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有多个血清临床症状,有败血症型、脑膜脑炎型、关节炎型,化脓性淋巴结炎型。
综合防治:对败血症型及脑膜脑炎型链球菌应早期大剂量使用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青霉素每公斤2—3万单位;磺胺类每公斤70毫克,首次量加倍每天两次,也可用环丙沙星每公斤3—
5毫克,每天两次连用三天。饲料内定期添加磺胺类药物。
二、      猪的繁殖障碍性疾病
母猪繁殖障碍性疾病又称繁殖障碍综合症,以妊娠母猪发生流产、产死胎、木乃伊、无活力的弱仔畸形,少仔种公母猪的不育症为主要特征的一类疾病
1、伪狂犬病: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病病毒引起的家畜和多种野生动物的急性传染病。临床表现公猪发生睾丸肿胀萎缩,母猪则表现为返情屡配不孕;妊娠母猪常表现流产、产死胎和木乃伊胎;仔猪常表现高热、食欲废绝、呼吸困难、流涎、呕吐、腹泻、抑郁震颤,神经症状运动失调、间歇性抽搐、昏迷哀竭死亡。15日龄以内仔猪死亡率可高达100%,断奶仔猪发病率为20%—40%,死亡为10%—20%。伪狂犬病引起的新生仔猪大量死亡主要表现在刚生下的仔猪第一天还很好,从第二天开始发病3—5天内是死亡高峰期,有的全窝死光,剖检主要是肾脏布满针尖样出血点。
综合防治:伪狂犬病目前尚无办法,主要使用疫苗为控制种猪使用灭活疫苗。第一次免疫后4—6周加强免疫一次,以后每隔6个月注射一次;经产母猪产前一个月免疫一次,同时对阳性猪场可对仔猪做超前免疫效果较好。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