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年河南省普通专升本考试
《大学语文》真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25 分)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1.孔子的思想核心是( )
A.仁政和王道 B.“仁”与“礼” C.严刑和峻法 D.无为而无不为2.《郑伯克段于鄢》的叙述方法是( )
A.顺叙 B.倒叙 C.平叙 D.插叙3.与马致远、关汉卿、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的是( )
A.张养浩 B.郑光祖 C.王实甫 D.汤显祖4.主张文章应“有补于世”“以适用为本”的是( )
A.王安石 B.柳宗元 C.韩愈 D.苏轼5.“三曹”中诗风悲凉慷慨、气韵沉雄的是( )
A.曹丕 B.曹操 C.曹植 D.曹睿6.《陌上桑》行文笔调的主要特是( )
A.讽刺嘲笑 B.严正庄重 C.幽默诙谐 D.清新淡雅7.作品融诗情画意于一体、风格清新淡雅的唐代著名诗人是( )
A.王昌龄 B.李商隐 C.杜牧 D.王维8.“陈力就列,不能者止”作为论据,其性质属于( )
A.历史事实 B.现实事例 C.名人名言 D.比喻9.“映阶碧草自春,隔叶黄鹂空好音”出自( )
A.《蜀相》 B.《北征》 C.《兵车行》 D.《登高》10.《剑南诗稿》的作者是( )
A.陆游 B.辛弃疾 C.李清照 D.秦观11.《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所写的梦中景象是( )
A.尘满面,鬓如霜 B.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C.明月夜,短松冈 D.千里孤坟
12.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典故的是( )
A.树犹如此 B.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
C.楚天千里清秋 D.求田问舍
13.宝玉挨打后.作者描写“两个眼睛肿得桃儿般,满面泪光”的人是( )
A.袭人 B.宝钗 C.王熙凤 D.林黛玉14.散文诗《门槛》全文采用的表现手法是( )
A.象征 B.对比 C.夸张 D.类比15.法国 19 世纪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世界短篇小说之王”是( )
A.契诃夫 B.欧·亨利 C.巴尔扎克 D.莫泊桑
16.在《故都的秋》中,作者曾提到“欧阳子的《秋声》与苏东坡的《赤壁赋》”,这是为了阐发( ) A.北京秋天的“彩浓” B.北京秋天的“回味永”
C.南国之秋的“淡” D.南国之秋的“味浅”
- 1 -
17.朱光潜的《咬文嚼字》主要是说明( )
A.文字的运用一定要有创新精神 B.在阅读作品时要严肃而挑剔
C.要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精神 D.文学的文字更注重联想意义18.《我用残损的手掌》中“那辽远的一角”指的是( )
A.诗人的残损手掌 B.诗人的监狱生活 C.诗人的破碎之心 D.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19.《日出》中重点描写刻画的女性人物是( )
A.四凤 B.陈白露 C.沈凤喜 D.白流苏20.《天净沙·秋思》抒写羁旅之情的方法主要是( )
A.直抒胸臆 B.寓情于理 C.寓情于事 D.借景抒情21.由个别到一般的论证方法是( )
A.演绎法 B.类比法 C.对比法 D.归纳法22.下列不属于汪曾祺作品的是( )
A.《陈小手》 B.《受戒》 C.《荷花淀》 D.《大淖记事》23.提出“知识就是力量”的人是( )
A.培根 B.拉封丹 C.罗素 D.富兰克林24.《围城》一书描写的对象是( )
A.中国农民 B.中国小资产阶级 C.小市民 D.中国知识分子25.《谈时间》的语言风格是( )
A.典雅平和 B.婉约优雅 C.幽默机智 D.言简意赅二、填空题(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
26.身既死兮神以灵, 。
27. ,千金散尽还复来。
28.天长地久有时尽, 。
29.问君能有几多愁? 。
30. ,莲动下渔舟。
31.惟有长江水, 。
32. ,厩马肥死弓断弦。
33.林语堂在《论读书》中谈到大学生读书须有胆识、有眼光、有 。
34.“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出自曹丕的《 》
35.《道士塔》的作者是 。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 36.则将焉用彼相.矣?
相:
37.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凶:
38.今我睹子之难穷.也。穷:
39.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会:
40.侣.鱼虾而友麋鹿。侣:
41.都护铁衣冷难着.。着:
42.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 2 -
了:
43.尚书固.负若属耶? 固:
44.皆言夫婿殊.。殊:
45.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烟花:
四、翻译(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将下列各题中加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6.“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47.祸莫大于杀已降,此乃将军所以不得侯者也。
48.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49.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
50.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五、理解与分析(第 51、53、55 题各 7 分,第 52 题 8 分,第 54 题 6 分,共 35 分) 5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
天之道,其犹张弓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与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老 子《道德经·第七十七章》)
请回答:
(1)“损有余而补不足”的深刻含义是什么?(3 分)
(2 从上文中我们应该怎样理解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关系?(4 分)
5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
专升本考试时间河南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伯劳东去燕西飞,未登程先问归期。虽然眼底人千里,且尽生前酒一杯。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里成灰。(王实甫《长亭送别》节选)
请回答:
(1)这支曲子反映了崔莺莺什么样的心情?(2 分)
(2)“比司马青衫更湿”语出哪个作家的哪部作品?(2 分)
(3)此曲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4 分)
5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
语言的最基本功能可能不需要我细讲,就是它的表意和交流的作用。当然,据说其他的动物也有类似语言的 东西,欧洲还有马语家,能够和马对话。最近我在电视里看到国外一个地方,出现一个马的杀手,一个精神变态 者专门杀马,为了破案,请了马语专家和当时在作案现场的马来交谈,询问杀手的长相是什么样。我觉得这是一 个很惊人的故事。中国古代也有类似的故事,例如公冶长的故事等。但是起码马语没有人语那么发达。如果马语 比人语还发达的话,那么今天在这个讲台上的,可能就是一匹公马。(王蒙《语言的功能与陷阱》节选)
请回答:
(1)这段文字的中心旨意是什么?(3 分)
(2)本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2 分)
(3)这段文字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2 分)
- 3 -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