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专升本考试教育学(教育的基本规律)模拟试卷4
河南省专升本考试教育学(教育的基本规律)模拟试卷4
(总分:64.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填空题(总题数:8,分数:16.00)
1.“孟母三迁”这一历史故事反映了 1对人发展的影响。
(分数:2.00)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环境)
解析:
2.人的发展主要包括身体发展和 1。
(分数:2.00)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心理发展)
解析:
3.影响人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 1起主导作用。
(分数:2.00)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教育/学校教育)
解析:
4.美国当代生物社会学家威尔逊把 1看作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
(分数:2.00)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基因复制”)
解析:
5. 1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统一体。
(分数:2.00)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校风)
解析:
6.机体某一方面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这体现了人身心发展的 1特点。
(分数:2.00)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互补性)
解析:
7. 1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
(分数:2.00)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校园精神/观念文化)
解析:
8.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是 1。
(分数:2.00)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个体主观能动性)
解析:
二、 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2,分数:44.00)
9.制约学校专业设置及结构调整的因素是 ( )
(分数:2.00)
 A.政治经济制度
 B.科学技术
 C.生产力 
 D.社会性质
解析:解析:学校的专业设置及结构调整,必须依据人才市场所需要的专门人才的规格及数量而进行,即学校的专业设置受制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状况。
10.在个体身心发展动力的问题上,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是 ( )
(分数:2.00)
 A.内发论
 B.外铄论
 C.多因素作用论 
 D.环境因素
解析:解析: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如先天遗传素质、机体成熟的机制)与外部环境(如外在刺激的强度、社会发展的水平、个体文化背景等)等多种因素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11.失明者在听觉、触觉等方面往往会获得超常发展,这说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 )
(分数:2.00)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互补性 
 D.个别差异性
解析:解析:机体某一方面的技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获得补偿。这说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
12.文化传统( )教育发展。
(分数:2.00)
 A.决定
 B.制约 
 C.不相干
 D.排斥
解析:解析:文化对教育具有价值定向作用,促进学校课程的发展,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对教育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
13.直接制约教育的性质和发展方向的社会因素是 ( )
(分数:2.00)
 A.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 
 C.文化
 D.科学技术
解析:解析:决定教育性质的直接因素是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生产力。
14.我国明朝末期的东林书院强调“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育所具有的 ( )
(分数:2.00)
 A.政治功能 
 B.人口功能
 C.经济功能
 D.文化功能
解析:解析:题干完整句为: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意为:读书不忘救国。因此体现的是教育的政治功能。
15.资本主义教育通过专门设置“公民课”“宗教教育”向年轻一代宣传资产阶级的思想和宗教精神,这体现了( )对教育的内容的影响。
(分数:2.00)
 A.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 
 C.文化
 D.科学技术
解析:解析:不同的政治经济制度要求传递不同的教育内容,特别是思想道德方面的内容。资本主义教育通过专门设置“公民课”“宗教教育”向年轻一代宣传资产阶级的思想和宗教精神,并且利用国家机关建立教材审批制度等干预、控制教育内容,这反映了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内容的取舍。
16.教育能推进科学的 ( )
(分数:2.00)
 A.全面化
 B.制度化
 C.体制化 
 D.系统化
解析:解析:教育能够推进科学的体制化。科学的体制化是指出现职业的科学家以及专门的科研机构去开展科学研究。只有在教育高度发达的情况下,才会出现科学的体制化。
17.人口的平均文化程度越高,人口出生率就越低。这体现了教育 ( )
(分数:2.00)
 A.可以改变人口质量
 B.可以减少人口数量 
 C.可以调整人口结构
 D.可以制约人口迁移
解析:解析:教育有助于帮助人们树立新的社会价值观和婚育观,从而提高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的自觉性与意识,减少人口数量,控制人口增长。
18.遗传因素对人的影响在整个发展过程中总体上呈( )趋势。
(分数:2.00)
 A.递减 
 B.递增
 C.不变
 D.倒U型发展
解析:解析:随着人的年龄增长,遗传素质的影响在减弱。因此,遗传因素在人的一生中,总体上是呈递减趋势的。
19.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最高表现是 ( )
(分数:2.00)
 A.主体活动的选择性
 B.主体活动的计划性
 C.主体活动的预见性
 D.主体活动的创造性 
解析:解析:创造性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最高体现。
20.“幼儿园小学化”违背了人身心发展的 ( )
(分数:2.00)
 A.互补性
 B.阶段性 
 C.个别差异性
 D.不均衡性
解析:解析:“幼儿园小学化”是指不顾学前和小学两个年龄阶段学生的总体特征,让学前幼儿接受超越自身能力范围的知识、活动等,这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
21.对“狼孩儿”进行的补救教育很难成功。这表明人的发展具有 ( )
(分数:2.00)
 A.顺序性
 B.可逆性
 C.模仿期
 D.关键期 
解析:解析:在一个人的发展过程中,不同年龄阶段身心发展和同一年龄阶段不同方面的发展速度是不平衡的,有不同的侧重方面。具体而言,人的语言、思维、记忆等发展都存在不同的关键期,错过了发展的关键期,补救教育很难成功。“狼孩儿”正因为错过了教育的关键期,才使得对他的补救教育很难成功。
22.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持这种观点的教育家是 ( )
(分数:2.00)
 A.孟子
 B.荀子 
 C.格塞尔
 D.威尔逊
解析:解析:荀子是性恶论的代表人物,他认为人生来就是恶的,需要外在力量加以调教。题干所述为外铄论的观点,外铄论的代表人物有荀子、洛克、华生。孟子、格塞尔、威尔逊是内发论的代表人物,认为人的发展依靠人的本性和内在力量。
23.德国至今从小学到大学仍把宗教课列为必修课,这是教育内容受( )制约的标志。
(分数:2.00)
 A.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
 B.社会政治经济的需要
 C.文化传统 
 D.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水平
解析:解析:教育的内容就是人类的文化,不同时期的文化和不同国家与民族的文化,影响着教育内容的不同选择。德国宗教是德国人民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德
国一直以来都重视宗教教育,这一课程在各个阶段学校的延续开设体现的是文化对教育内容的制约。
24.目前,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将对社会方方面面产生影响。它最可能影响教育的 ( )
(分数:2.00)
 A.规模
 B.质量
 C.结构 
 D.内容
解析:解析:教育结构是指各级各类学校的比例关系和衔接方式,以及不同性质专业之间的比例构成。人口老龄化对教育行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教育市场需求、教育体系、教育形式等方面。也即主要影响教育的结构。
25.墨子认为:“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这一思想体现的是教育的( )功能。
(分数:2.00)
 A.政治 
 B.经济
 C.文化
 D.育人
解析:解析:题干的描述体现了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通过培养人才实现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是教育作用于政治经济制度的主要途径。
26.诺贝尔奖获得者舒尔茨提出的“人力资本理论”说明了 ( )
(分数:2.00)
 A.教育对科技的促进作用
 B.经济发展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C.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D.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解析:解析:“人力资本理论”认为教育不但是一种消费活动,也是一种投资活动,重视教育对社会经济的影响,认为教育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
27.教育能够把潜在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这体现了教育的 ( )
(分数:2.00)
专升本考试时间河南 A.经济功能 
 B.育人功能
 C.政治功能
 D.文化功能
解析:解析:教育能够把潜在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这是教育的经济功能的一个体现。
28.人的身心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在于 ( )
(分数:2.00)
 A.个体因素 
 B.环境因素
 C.教育活动
 D.遗传因素
解析:解析: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的一种内在需要和动力,是一种寻求发展的积极动机和渴望。所以,个体因素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因和动力。
29.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在一定社会中培养具有什么样政治方向、思想意识的人,是由( )所决定的。
(分数:2.00)
 A.政治制度 
 B.经济制度
 C.生产力发展水平
 D.教育规律
解析:解析: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在一定社会中培养具有什么样政治方向、思想意识的人,是由社会的政治制度所决定的,并由此决定相应的教育政策和制度。
30.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大思想家王阳明5岁还不能开口说话,却能默背祖父的书。这说明( )
(分数:2.00)
 A.人的发展具有阶段性
 B.人的发展具有不均衡性 
 C.人的发展具有顺序性
 D.人的发展具有整体性
解析:解析: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不均衡性)一方面是指身心发展的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平衡的;另一方面是就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而言的。题干中的王阳明5岁时不能开口说话,却能默背众多藏书,这说明他在语言方面发展比较晚,而在记忆方面发展较早,即体现了他的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均衡性。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