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
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
《献给母亲的歌》教学案例
设计者:
大连格致新校 肖笛
《献给母亲的歌》教学案例
一、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 中学生 (八年级)
2、学科:语文
3、课时:1课时
4歌颂妈妈的歌曲、学生课前准备:
♦ 具有一定的阅读、分析概括、口头表达的能力。
♦ 使用百度引擎搜索资料,下载视频,保存文件的能力。
♦ 具有使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作品的能力。
一、 教学课题
活动背景
综合性学习《献给母亲的歌》安排在课标教材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开展本项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围绕“母爱”这一主题把目光投注到各类文学艺术的题材和体裁中去,通过活动的开展,使学生获得“母爱”情感的浸润,同时培养概括、交际、表达等语文能力。
我们学生现在升学竞争压力大,学习任务繁重,虽然大部分学生与父母同在一个屋檐下,但很少有机会与母亲倾心交流,又正值青春叛逆期,母子(女)之间难免产生隔阂。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是消除两代人之间的隔阂、增加母子(女)感情的最好契机。
本次活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由学生自主策划,希望通过本次活动,让他们进一步了解母爱,体会母爱,进一步对母爱作理性的思考。
教学目标:
1、 多侧面认识母亲,培养孝敬母亲的情感;进行情感熏陶与爱心培育.
2、学会用恰当的方式向母亲表达情感;学会理性地思考母爱及其内涵;
3、培养用多种表达方式表达真情实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实践能力。
三、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献给母亲的歌》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的综合活动课。结合本单元的五篇课文,在学习名人关于母爱等的文章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对母爱的认识和理解。本节课更有利于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和传统文化教育.通过活动感触亲情,进而写出优秀作品。
学生分析:
初二学生已经能领会课文中关于母爱等的文章,只要他们能按要求去认真搜集相关资料,并加以体会,在指导、感悟、交流中体会母爱及其内涵。
教学重点:
1、多侧面认识母亲,培养孝敬母亲的情感。
2、培养用多种表达方式表达真情实感的能力。
教学难点:
学会用恰当的方式向母亲表达情感;学会理性地思考母爱及其内涵。
四、教学方法
设计思路:
本节课,通过四个环节,让学生一步步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在作业以“母爱”为话题的写作中达到高潮。学生准备:
1 、第一大组的学生每人寻一首诗以表现母爱为主题的诗词或歌曲,并用毛笔写在八开的纸上。歌曲可以现场演唱。
2 、第二大组的学生搜集整理新闻媒体报道的或自己听说到的与母亲有关的感人事迹。
3 、第三大组寻描写动物世界母子之情的有关介绍或图片,搜集与母亲有关的成语、格言、俗语、谚语等。
教师准备
1 、恰当布置教室,把有关的表现母爱题材的图片,学生写的诗歌挑好的作品张贴在墙上,
1 、第一大组的学生每人寻一首诗以表现母爱为主题的诗词或歌曲,并用毛笔写在八开的纸上。歌曲可以现场演唱。
2 、第二大组的学生搜集整理新闻媒体报道的或自己听说到的与母亲有关的感人事迹。
3 、第三大组寻描写动物世界母子之情的有关介绍或图片,搜集与母亲有关的成语、格言、俗语、谚语等。
教师准备
1 、恰当布置教室,把有关的表现母爱题材的图片,学生写的诗歌挑好的作品张贴在墙上,
制造氛围。
2 、准备胶水,把第一组学生抄写的典型的诗贴在前面的黑板上一两首。
3 、准备几本练习本作为奖品。
4 、第三大组关于动物世界母子之情的资料比较难,教师要准备几则资料来补充。
2 、准备胶水,把第一组学生抄写的典型的诗贴在前面的黑板上一两首。
3 、准备几本练习本作为奖品。
4 、第三大组关于动物世界母子之情的资料比较难,教师要准备几则资料来补充。
活动要求
1、课前利用近一周的时间,观察并记录母亲为你所做的一切,在日常生活小事中,逐步走进母亲的生活,认识母亲平凡背后的伟大。
2、通过调查走访、查阅资料等途径,更深入地了解人类世界乃至动物世界中伟大母亲的壮举,逐步理解母亲,激发对母亲由衷的敬爱之情。
3、通过课堂展示进行成果交流,充分表达对母亲的理解感激之情,并在后续活动中以实际行动回报母亲。能写出成功的有关母爱的作品。
4、本课时以全体师生为主要人物(演员),以歌颂母亲为线索,通过多样的形式将课堂构建成一个展示母亲平凡、伟大形象的舞台。
控制条件
1、自愿结组,小组人数4人。
2、成果积累与展示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小组成员共同参与,营造良好、热烈的学习氛围。
3、各组对介绍的内容要精挑细选,避免重复累述,每组展示时间控制在5-8分钟,整个活动控制在35分钟以内。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