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城市文化漫谈
天津城市文化漫谈
2012-9-18
谭汝为
城市风格第一印象就是地域环境和建筑,富有风格内涵的保留着历史文脉的建筑,是城市风格的外在表现和依托的载体。另外城市风格更内在地表现在市民的精神气质、文化作品乃至日常习俗的层面上。
北京作为千年古都,作为共和国的首都、政治文化中心,其城市风格就是一种“皇家气派”的大气,市民精神的张扬,以及精英文化。上海作为中国最早的沿海开放城市,其城市风格就是得风气之先得现代意识、商业化和与狭窄空间相关而产生的精明细腻的市民精神,以及商业文化。以京沪城市文化而言,前者更侧重厚重的历史感,后者更侧重现代感。
天津的城市风格是什么?可以说界乎京沪二者之间,京畿门户、河海相通、移民城市、九国租界等因素,造就了天津城市文化风格的包容性和多样化——南北文化的沟通、中外文化的包容、雅文化和俗文化的融合。
一、天津简史
天津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城市个性特征鲜明而显豁。约在4000多年前,现在的天津市区所在地才全部露出海底成陆。到了战国时期,已有先民在此劳作生息。西汉时,现在天津的地域隶属渔阳郡。金朝在海河岸边设立“直沽寨”,成为军事重镇。元代在直沽设“海津镇”。
明永乐二年在直沽设卫,兴工筑城,赐名“天津”,意为“天子渡河之处”;接着设立天津左卫和天津右卫。“卫”是明朝的军事建制,天津三卫共驻军16800人。清顺雍正年间改天津卫为天津州,不久升州为府,辖六县一州。可见,天津滥觞于临河滨海渔村,起家于军事卫所,初以京畿门户、辅卫京师为城市职能。
开掘于春秋,完成于隋朝,繁荣于唐宋,取直于元代,疏通于明清的大运河,成为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贯通南北的交通大动脉。随着大运河漕运之繁盛,直沽寨逐步发展成闻名天下的“天津卫”。九河下梢、东临渤海、漕运码头——三者集结而形成的河海文化,造就了天津文化流动开放、多元结构、兼收并蓄的城市性格。
天津从千年之前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渔村聚落,历经由“直沽寨”→“海津镇”→“天津卫”→“天津州”→“天津市”的逐步升格,终于发展成为千万人口的直辖市,成为中国三北地区的经贸中心都市,这取决于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天津北枕燕山,东临渤海,北运河、子牙河、南运河等在三叉河口汇聚为海河,横贯市区东流注入渤海。河海相衔并毗邻北京,使天津成为南北交通枢纽和京畿门户。
朱棣是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朱元璋为了巩固政权,把国土分封给子孙,这叫“分藩”。朱棣被封在北(今北京),称为燕王。朱元璋临死时,并没有把帝位传给儿子这一辈,而把帝位传给孙子朱充炆(建文帝)。朱允炆登基后,就设法削减藩王的兵力和权势,名为“削藩”。燕王朱棣带头反对建文帝,用武力造反,所打旗号为“靖难”。
朱棣从北京出兵,在直沽渡河攻下沧州(直沽是天津的老名字,传说渡河点在今北大关),统领大军攻下首都南京,当了皇帝,就是明成祖、永乐皇帝。定都北京时,朱棣想到:天津(当时还叫直沽)是东通渤海、西连内河的军事要地,为了保卫京畿安全,必须派军队戍守,于是就设立了“天津卫”。“卫”是警备小区的意思,每卫5600人。“津”是渡口的意思——天子的津梁,即皇帝的渡口。
天津筑城设卫之后,商贩船家云集,戍守军旅常驻,流动人口激增。通过来往于三叉河口的无数船舶,天津城接纳了漕运船民、移居商贾、垦戍军士、破产农户和外省务工人员,形成“五方杂处”的移民城市。1845年编写的《津门保甲图说》显示,城内和北部、东部沿河一带属于城区范围的居民中,“土著”居民为740户,仅占全城区总户数的2·28%。这表明在天津城市人口中移民占了绝大比重。
元、明、清王朝定都北京,天津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京师的门户,河海漕运的枢纽和盐业产销中心,推动了天津商业和金融的发展,形成了天津城市经济的特有格局,使天津从一个单纯的军事要塞演变成繁华的商业中心和贸易港口。至1840年时,天津已成为拥有44万人口的大商埠。1860年,天津被迫开埠,成为典型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城市,九国列强在此设立了租界。
租界是资本主义列强国家侵占殖民地和经济掠夺的产物。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1129日,英领事划定上海英租界地,这是帝国主义在我国强划租界的开端。天津是在咸丰十年(1860911日签订《中英续增条约》时,规定“天津郡城海口作为通商之埠”,准许英国人“在此居住贸易”,比上海晚了十多年。
  第二天,法国与清廷也签订了“续增条约”:“直隶之天津府,克日通商,与别口(按指其它口岸)无异。”当年,在海河西岸紫竹林村(今承德道天津图书馆旧址附近)以南一带强占了英租界;紫竹林村以北一带,划为法租界。不久,美国又逼迫清廷在英租界之南划为美租界。在晚清时,英法租界都进行了大面积的扩张,美国则放弃了租界的管辖。中日甲午战争(1895)之后,德国、日本在津又强划了租界。
1900年八国联军占领天津后,奥地利、意大利、俄国、比利时等四国,在海河东岸分别设立租界。天津九国租界占地23000余亩,其面积是旧天津城的八倍。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收回徳租界和奥租界。1924年收回俄租界。1929夸夸其谈打一城市名字年收回比租界。抗战胜利后,收回英、法、日、意租界。
二、天津的城市风格
天津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城市个性特征鲜明而显豁。作为华北大都市,北方文化的粗犷质朴,燕赵文化的刚烈热情,都沉浸在津沽文化与天津人的气质之中,这是天津城市性格的主调。天津又是擅长吸纳的都市,多元包容的城市文化,加之民俗浓郁、民风淳朴,共同造就了天津人性格中的优秀品质:热情幽默、富有正义感、胸怀宽广。这些优秀品质灌注在
天津人的血脉中,让天津人的生活充实而有意义,也让这座都市拥有源源不断的温情和包容的胸怀。
和北京、上海相比,天津人性格确有可爱的一面。北京属于皇城文化,精骛八极,能说会侃,但略呈夸夸其谈;旧上海属于十里洋场的商埠文化,左右逢源,精明筹划,但不免斤斤计较。多元包容的天津文化,造就其城市性格四大特点:一热情开朗;二幽默能说;三富于正义感,乐于助人;四胸怀宽广,善于包容。
热情开朗是天津人的最大特点,尤其体现在有人问路时,天津人热情细致的指路方式,甚至顺路把你送到目的地,往往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天津人在社会交往时的风趣幽默,与热情好客性情互为表里,可迅速驱除冷漠,拉近心理距离。另外,天津人不势利,不排外,讲直理,也很值得称道。自古以来,天津就是五湖四海移民聚成的都市。在工作和生活中,对身边的外地同学或同事关爱有加,尽力照顾。尽管如此,天津城市性格也存有明显的缺陷,即小富即安,故土难迁和不思进取。例如相当多的天津考生不愿去外地上大学,过于恋土。再如一些人志大才疏,大事干不成,小事不愿意干,缺少冒险精神和开创打拼新事业的勇气。
天津人性格的优劣短长,皆与历史文化积淀息息相关。从建卫之初到商业都市的崛起,天津
城市性格最初得益于军旅文化与移民文化的相融,漕运文化与商埠文化之相生。五方杂厝,促成南北文化交融;众水凑集,造就雅俗文化共赏;九国租界,彼此相异的中西文化,却在天津奇迹般地交融相生。作为移民城市,四海聚集的天津人能友好相处,互相谅解;作为繁荣的经贸都市,南方的商业文化对天津文化和风俗等的形成发展,产生了直接影响。货真价值,童叟无欺和气生财的商风,对于造就天津人热情好客、乐善好施、乐观幽默的城市性格,产生了极大影响。
随着历史的进步和变迁,天津城市性格和市民素质也与时俱进,不断进步。从建卫初期的军旅文化和移民文化,到清代中叶后,商业都市功能逐渐显现。天津卫在全国的知名度也越来越大,已显示出称雄华北,辐射东北和西北地区之气势,几与京华比肩齐名。在这几百年的历史进程中,天津人由最初的军人、农民、盐工、漕运等职业体,逐渐扩展到商贸、金融、工业、文教、服务和演艺等行业,民众素质不断得到提升。
俗语云:百年历史看天津。1860年之后,在不断遭受外强入侵的背景下,九国租界内的教堂、洋行、商家、现代的城市管理、西方的生活方式,直接影响着近代天津的文化走向。由于中西文化在天津的撞击与融合,使得具有开放思维和现代意识的广大市民阶层得以涌现,
为天津现代都市文化奠定了根基。天津市民那种竞争意识、生活理念和价值追求、较为规范的社会交往和社会组织,都直接推进了都市文化水平的提升。
19世纪80年代前后,天津成为全国洋务运动中心,通过移植西方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现代军工厂、船坞、铁路、轮船、电报、电话、邮政、洋学堂、报纸、公交、自来水等相继首创,使天津得领现代风气之先。近百年来,天津张开双臂,敞亮胸怀,迎纳了大量的现代人才,天津人的优秀性格不断传承发展,人口素质不断提升。此外,天津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大量的知识分子、爱国人士、社会名流寓居津门,从事社会活动,故依河枕海的津门为近代海内外风云人物荟萃之地。
进入新世纪,随着滨海新区的崛起,天津又以高度文明、全面开放、富有文化品位的国际化现代大都市的新风貌呈现在世人面前。而天津人的热情幽默、富有正义感、胸怀宽广等优秀品质,必然在科学发展的新时代,得以进一步传承和不断发展。
三、多元包容的城市文化
    作为华北大都市,北方文化的粗犷质朴,燕赵文化的刚烈热情,都沉浸在津沽文化与天津
人的气质之中,这是天津城市性格的主调。从建卫之初到商业都市崛起的历史,天津城市性格又得益于军旅文化与移民文化的相融,漕运文化与商埠文化之相生。五方杂厝,促成南北文化交融;众水凑集,造就雅俗文化共赏。天津是擅长吸纳的都市,她汇九河精华,汲天地灵气,有容乃大,博采众长,兼赅南北,沟通中外,形成多元包容,遗存丰富,民俗浓郁,民风朴实的城市文化。
    明清以来,苏皖、粤闽、沪杭等南方省市商贾纷纷辐辏天津,经商定居,“数世之后,子孙孳息,而户口始繁如。”居住津门的外省商人为维护自身利益,以乡谊为纽带设立多家会馆。广帮、潮州帮、山西帮、宁波帮、河北冀州帮等在天津工商界都很有实力和影响。外省文化,特别是南方商业文化对天津都市文化和风气习俗等的形成发展,都有直接影响。“货真价值,童叟无欺”“和气生财”的商风,对于造就天津人热情好客、乐善好施、乐观幽默的城市性格,亦不无影响。自清代中叶后,天津商业贸易、手工业、制造业、餐饮业、文化艺术业等渐成规模,商业都市功能逐渐显现。天津卫在全国的知名度也越来越大,已显示出称雄华北地区辐射东北地区、西北地区之气势,几与京华比肩齐名。     
俗语云:“五千年历史看西安,千年历史看北京,百年历史看天津。”1860年之后,在不断遭
受外强侵入的背景上,九国租界,华洋杂处,中西碰撞,彼此相异的中西文化,却在天津这座都市奇迹般地交融相生。租界内的教堂、洋行、商家、现代的城市管理、西方的生活方式,直接影响着近代天津的文化走向。西方文化一方面和固有的中华传统文化发生撞击;另一方面在华洋杂处、中西交流之中,二者又有交融。在近代中国北方,天津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得领世界风气之先。由于中西文化在天津的撞击与融合,使得具有开放思维和现代意识的广大市民阶层得以涌现,为天津现代都市文化奠定了根基。天津市民那种竞争意识生活理念和价值追求、较为规范的社会交往和社会组织,都直接推进了都市文化水平的提升。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