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轴线上最早的对称古建----太庙与社稷坛(下)
中轴线上最早的对称古建----太庙与社稷坛(下)
社稷坛与太庙是北京中轴线上最早的对称古建筑。太庙是皇家宗族和血脉的代表,社稷则是国家和江山的象征,社稷坛和太庙这两个因素在中国古代社会里是非常重要的社会因素。   工伤保险赔偿标准
社稷坛之制自古有之,《周礼》中明确规定,都城中必须要建造两大祭祀场所“左祖右社”,明、清两朝的“右社”位于中轴线核心部位的右侧,天安门城楼西边,就是今天的中山公园。社稷坛主要供奉着土神“社”神和谷神“稷”神两位神明。
二战经典影片>两会 思想汇报有关“社”的传说很多,其中之一是:在远古时期共工氏有子曰句龙,为后土,后土为社。由此,后人尊句龙为社神。句龙最大的特长就是能辨别各种土壤,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擅长地质土壤学。
稷的名字很有意思,叫“弃”。神是很尊贵的,名字为什么是抛弃的“弃”呢?传说是他生下来就被妈妈给扔了。
弃的妈妈叫姜源,有一次她去郊外游玩,看到地上有个巨大的脚印,好奇心很盛的她就踩了
上去,想比比和自己的脚印大多少。没想到这一踩就有了身孕,后来生了个男孩。
即便是在开放的现代,女子仅仅出去玩了一圈回来就怀孕生了个孩子也会遭人非议,何况是古代?姜源就把孩子扔到了野外,自己回去了。虽然是一生下来就成了弃婴,但这个婴儿的命很大,不但没有遭到野兽伤害,还有牛羊给他喂奶,有飞禽用羽毛温暖他。有大自然庇佑的“弃”从小就喜欢干农活,长大后还把耕种的本领教给他人,赢得了人们的普遍尊重,因此被尊为了农业之神----谷神。
如果没有土地,国家就不会存在;倘若没有粮食,人们会都饿死,国家也就亡了。既然这两种东西对国家如此重要,有了国家才有一切的皇帝当然要祈求这两位神明的保佑。
所以自古以来“社”“稷”二神都被供奉在都城中十分重要的位置上,“社之不存,稷将焉附”,相对而言,二者之中,土地更为重要一些。因此,每当两神并提时,社神的名字总是被排在前面,但他们两个都是中华民族尝试种植各种农作物的祖先。平安夜祝福短信
现在能见到的北京城中供奉社稷神的地方就是社稷坛。这片区域在金、元时期是寺庙,朱棣营建北京城时被改建成社稷坛(明代在南京和安徽凤阳朱元璋老家还建有两处社稷坛)。
在明朝之前“社”“稷”两神是分别建坛的,祭祀仪式也是分别进行的,朱元璋改变了这种做法。他认为二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祭祀的时候也应该合二为一,此后社稷坛及相应的祭祀就都合在一起了。
社稷坛五土(中山公园)
“坛”字的偏旁是“土”,说明这种祭祀神明的地方是用土垒成的台子。社稷坛由五种颜的土组成,俗称“五土”。
所谓的五土是指青、红、白、黑、黄五种颜的土。五土象征着广博的大中华,社稷坛的东边是青土,代表着东边的大海;西边是白土,代表西部白的沙;南边是红土,预示南方的红土地;北边是黑土,象征北部的黑土地;而中间的黄土,就是黄土高原的寓意。
关于社稷坛五土的分布,还有另外一种说法,有人认为,黄,象征居中的黄帝,他统治天下,由手拿绳子掌管四方的土神辅佐;青,象征东方太嗥,由手持圆规掌管春天的木神辅佐;红,象征南方炎帝,他由手持秤杆掌管夏天的火神辅佐;白,象征西方少昊,他由手持曲尺掌管秋天的金神辅佐;黑,象征北方颛顼,他由手持秤锤掌管冬天的水神辅佐。
黄土居中,因为最高统治者黄帝居于核心地位。东、西、南、北依次为青、白、红、黑,也即黄帝的四方又各有一个统治者辅佐。这种布置方式,是以道教阴阳五行学说来表明:坛上五土,象征全国的土地,即“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山楂片的功效与作用
“左祖”的享殿中供奉的是刻着名字的牌位,那么“右社”的祭台用的是哪种土?上面又摆放有哪种需要顶礼膜拜的对象呢?人们很容易误认为昔日帝王来此祭祀时顶礼膜拜的对象就是这些土,其实不然。
代表社神和稷神的曾是两根顶部磨得很圆的方柱,前者是石质的,后者是木质的。祭祀的时候,它们都会被放进“五土”中部的一个神龛内。后来,掌管此事的人认为一坛放两柱不合适,就精减掉了一根,每次都用一根石柱来代表两位神灵,这根柱子就叫做“社主石”或是“江山石”。据记载:“社主石”高三尺五寸,上锐处中高四寸二分,下方一尺五寸五分。由于辛亥革命后扔掉了那根石柱,所以现在就看不到了。
社稷坛正北的中山堂,在1925年时曾停放过孙中山的灵柩,故名。在帝制时代,这里是祭祀的拜殿(祭殿、享殿)。祭祀的日子都是特定的,不能因天气变化而更改,如果遇到风雨大作,打伞或穿雨衣是大不敬,代表二位神灵的社主石一边被雨淋,一边接受人们的拜
祭也不合适。因此,晴天时的祭祀是在露天举行,这里是皇帝来祭祀的休息室;遇到天不好的时候,则在拜殿里摆上供桌,皇帝在这里进行祭拜,既照顾到了皇帝的身体,又不失祭祀仪式应有的体面。
社稷坛拜殿(中山公园中山堂)
拜殿之北就是社稷坛中轴线上的另一座建筑----三个门洞中各放有24支戟的戟门。
社稷坛大戟门
大戟门的铁戟,是一丈一尺长的“银镦红杆金龙戟”。将这种金碧辉煌的古代重要兵器,插在朱红木架上,排列于宫门左右,既壮丽,又威严,是封建帝王显示威严的一种陈设。1900年,八国联军的美国侵略者将这些铁戟劫掠一空。
银镦红杆金龙戟
现在与长安街相邻的中山公园的大门并不是社稷坛的正门,这座南大门是民国时期社稷坛改为公园时新开的,北边这座威严的戟门才是正门。
现在的中山公园正门(南门)
太庙的正门在中轴线的南部,社稷坛的正门的方向恰恰相反,在最北端。为什么呢?原来,在古代阴阳学说中,天属阳,朝南;地属阴,向北。因此,太庙等大多数建筑都是坐北朝南的,社稷坛这处祭祀土地神与谷神的建筑却是坐南朝北的。
尽管社稷坛的位置与太庙对称,整体面积也相仿,最外圈也都是阴翳蔽日的柏树林,但这两组建筑核心区域的构建风格却截然不同:太庙中有用多重围墙层层包裹着的许多高大的建筑,社稷坛内则仅有一座低矮的平台以及旁边为祭祀而配备的数量较少的建筑。
不过,由于设计合理,这种开阔的空间布局同样使得社稷坛有种十分肃穆的氛围。
社稷坛北部的古柏林
午门外的御路东侧有个通向太庙的阙左门,西侧与之对称的是阙右门。皇帝来社稷坛祭祀时都是从阙右门进入的,经过大戟门进入核心区。在祭拜的时候也是面朝南方,因为五土上所供奉的两神的牌位都是面朝北的。
午门西侧的阙右门刚包的粽子要煮多久皇帝拜祭社稷坛的必由之路
在皇家所举行的祭祀仪式中,有一部分并不一定非皇帝亲历亲为,他可以指定一些人作为他的全权代表(例如先农坛祭祀)。但由于社稷有着“非土不立,非谷不食”的重要性,为了表明“王者以土为重,为天下求福报功”,对于社稷坛的祭祀,皇帝是非来不可的。整个祭祀仪式也是隆重繁冗的,从头到尾长达五六个时辰(将近12小时)。
中央公园---第一个现代意义的民众公园
民国初年,刚刚脱离满清封建政府统治的北京还处在百废待兴的阶段,很多公共事业都需要年轻的民国政府去建设。民国三年(1914年),北京城区内第一个公共性质的近代公园成立了,这就是在社稷坛基础上改建的的中央公园,如今的北京中山公园。
有学者考证过,虽然中国自古就是园林艺术高度发达的国家,但是彼“园林”非此“园林”。封建时代,中国最著名的园林都是皇家园林和私家花园,而真正的公园概念其实是从西方传过来的。
中山公园的长廊
清末的1905年,有人就倡议在京城建立公园。1907年,出洋考察政治的大臣端方、戴鸿慈
奏请开设“京师万牲园”,也就是北京动物园的前身。尽管“万牲园”的开放历史更早,但是由于那里地处城外,不仅交通不便而且不具备近代公园的概念,民众根本就去不了那里。所以直到清朝灭亡后中央公园的成立,才拉开了北京公共近代公园的序幕。
1913年,时任交通总长的朱启钤视察社稷坛就打算把那里辟为公园。第二年,他改任内务总长兼京都市政公所督办,这个转变促成了这件事情。
1914年秋天,段祺瑞、朱启钤等60多人发起筹办公园的募捐,不到半年募得4万多元,其中徐世昌、张勋、黎元洪、朱启钤捐款最多,在1000元至1500元,而凡是北平市民捐款50元即可成为董事,朱启钤被推为董事长。
中央公园在当年的民国国庆日10月10日正式开园,直到1928年7月改名为中山公园。
民国时期建立的中央公园,皇家禁地改成公园是新鲜事,市民趋之若鹜。
为了有更多的景观,社稷坛园中陆续增添了许多新建筑,还移来了兰亭八柱、兰亭碑、习礼亭、格言亭、保卫和平坊(真理战胜坊)等一些具有文物价值的建筑物。这些建筑大多外观是亭台楼榭,为的是尽量使它们与古迹融为一体。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