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照耀中国》名著阅读精粹
埃德加· 斯诺 | 美国著名新闻记者、作家。从1928年起,他先后担任欧美多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1936年,斯诺突破重重困难,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下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苏维埃地区的西方记者。抗战爆发后,斯诺又担任英国《每日先驱报》和美国《星期六晚邮报》驻华战地记者。1942年,斯诺去中亚和苏联前线采访。新中国成立后,斯诺曾应邀三次来华访问。 斯诺为人正直,热爱和平、正义,具有浓厚的“中国情结”,十分关心中国命运。主要著作有《红星照耀中国》(原名《西行漫记》)、《红区内幕》(《续西行漫记》)等书。 |
创作 背景 | 作为中国人民的朋友,1928年,斯诺带着对中国革命的关心来华。当时,国民党统治区的社会舆论对中共极尽污蔑之词,国际舆论也对中共颇有微词。1936年6~10月,斯诺突破重重困难,对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考察和采访。在此期间,他不仅关注中共领导者的革命策略,而且留心观察普通红军战士的日常生活。随后,根据自己掌握的大量第一手材料,斯诺完成了《红星照耀中国》这部报告文学的写作。 |
主要 内容 | 本书描写的时间段是1927~1937年,恰值土地革命时期。作者以忠实的原则记述了中国革命的历程,全面地展现了中国革命者的风采,中国革命的艰苦历程。全书共12篇,分为四个部分:关于红军长征的介绍;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主要领导人的采访;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红军的军事策略以及作者的整个采访经历和感受等。 在斯诺看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主要原因有三条: (1)无论是在革命时期,还是在建设时期,始终依靠众是中共的基本原则,更是红军无往不胜的“法宝”。 (2)坚定的政治信仰、科学的革命理论,共同铸就了红军坚强的品格,使它成了中国革命的中坚力量。 (3)实事求是,既有坚定的信仰,更有灵活的处事风格。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中国共产党的基本原则。在长征途中,红军将领与彝族首领小叶丹“歃血为盟”、“结为兄弟”,便是这种原则的体现。尊重差异,尊重少数民族,更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作风。“君子和而不同”,是中国古代传统的儒家思想,作者用形象的描写揭示这个道理。在作者貌似惊讶的描写中,我们可以领悟到:在看似旧的形式下,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灵活的处事风格。 |
写作 特 | 《红星照耀中国》整本书内容丰富而生动,看似故事一般精彩,却给人以强烈的真实感。不仅在政治意义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而且在报告文学创作的艺术手法上也成为同类作品的典范。人物刻画、环境描写以及叙事的角度达到几近出神入化的程度。 在《红星照耀中国》中,斯诺探求了中国革命发生的背景、发展的原因。他判断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宣传和具体行动,使穷人和受压迫者对国家、社会和个人有了新的理念,有了必须行动起来的新信念。由于有了一种思想武装,有一批坚决的青年,能够对国民党的统治进行众性的斗争长达十年之久。他对长征表达了钦佩之情,断言长征实际上是一场战略撤退,称赞长征是一部英雄史诗,是现代史上的无与伦比的一次远征。斯诺用毋庸置疑的事实向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照耀全世界。 《红星照耀中国》的另一魅力,在于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韧不拔、英勇卓绝的伟大斗争,以及他们的领袖人物的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他面对面采访了、周恩来、彭德怀、贺龙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和红军将领,结下了或浅或深的交情。其中最重要的无疑是。斯诺准确地把握到同以农民为主体的中国民众的精神纽带。没有人比更了解他们,更擅长综合、表达和了解他们的意愿。这将深刻地制约着以后数十年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包括其成功和曲折。 《红星照耀中国》公正、客观的记录在革命战争时期从、周恩来、林彪、贺龙等掌权人物到诸多无名的红战士、农民、工人、知识分子吃穿住行等生活、心理状态,从侧面表现出红军以及领袖们的精神状态和思想觉悟,还原那段红革命历史,消除当时世人对红军、“赤匪”的误解。 |
主要 人物 | 1.:有着中国农民的质朴纯真的性格,颇有幽默感,喜欢憨笑。有着南方人“爱辣”的癖好。个人自尊心强,必要时候有当机立断的魄力。是个认真研究哲学的人。熟读世界历史,对世界政治了如指掌。他身上没有可以称为宗教感情的东西热爱工作且有强健的体魄,是位有深邃感情的人。他的话真诚老实。 2.周恩来: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谈吐缓慢安详,深思熟虑。背弃古代中国的基本哲学,不中庸,不讲面子哲学;有着无可比拟的吃苦耐劳的能力;无私地忠于一种思想和从不承认失败的不屈不挠精神。 3.彭德怀:乐观、豁达、勇敢的精神品质。大公无私。作为一名统率大军的指挥员却不失活泼、天真的个性。 4. 朱德:天性温和;对一切大小事情都十分负责;喜欢跟一般战士打成一片,经常和他们谈话。 5. 贺龙:强壮有力,不知疲倦。虽年过半百,但仍很健康。仇视有钱人。性格急躁,但很谦虚。 |
历史 意义 | 1937年,《红星照耀中国》在英国问世,立即轰动世界,畅销海内外,并多次翻译再版。从此,西方人才开始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在某种意义上,世界开始了解中国共产党人是从斯诺开始的。 本书被誉为“忠实描绘中国红区域的第一本著作”,对世界正确了解中国共产党、中国工农红军和中国革命的历程起到了巨大作用。作者向全世界介绍了中共及其领导的革命军队进行的艰苦卓越的革命历程,使世界人民开始关注中国革命:在这个古老的大地上,有这样一个红政党,它全心全意地代表着人民的利益,从一个弱小的党,最终发展成了中国的执政党。 |
阅读 感受 | 作为第一部向世界介绍和传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历程的图书,它在英语世界获得了轰动性影响,是一部文笔优美、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被誉为研究中国革命的“经典的百科全书”。它让世界第一次看到了中国共产党、中国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真实面貌。斯诺用毋庸置疑的事实向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照耀全世界。 |
【名著概略】
第一篇 探寻红中国
斯诺对东方政治和中国红军有这样一些感到兴趣未获解答的问题:中国的红军是不是一批自觉的马克思主义革命者,服从并遵守一个统一的纲领,受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指挥的呢?如果是的,那么那个纲领是什么?中国共产党人究竟是什么样的人?他们的领导人是谁?他们的来历如何?”带着这些疑惑和质疑,冲破重重阻挠,踏上“ 去西安的慢车”,最终进入红区。
斯诺首先到达的是西安府,从路上遇到的一些人的口中了解到了红军的一些情况。他后又马上去拜访了陕西省绥靖公署主任杨虎城将军。杨将军当过土匪,后来经由中国那条许多极有才能的领导人由此上台的途径而掌握了权势。另一位主张抗日的将军张学良,也受到了强烈的左倾影响,越来越把红军当作天然的盟友而不是敌人了。张学良同周恩来长时间的详细讨论以后,与共产党秘密达成了一个合理可行的统一战线。张学良作为年轻的独裁者,他的经历很独特,如拱手出让东北,染上毒瘾,后出国学习并成功戒毒等。
随后斯诺到达了延安,见到了当地的贫民会主席,并且第一次同他这个“赤匪”一道吃饭。通
过亲眼所见和身边人和事的了解,对红军有了初步认识,逐步改变对红军认识上的刻板印象。
第二篇 去红都的道路
到达安塞后,他见到了一个长着一脸黑大胡子清瘦的青年军官,他就是周恩来,那个“鼎鼎大名的”红军指挥员。周恩来出身于大官僚家庭,但为共产主义理想毅然投身于火热的学生运动,在法国组织中国共产党,任职于黄埔军校,组织上海大罢工,组织“八一起义”,在南方苏区坚持艰苦的游击战争。他是纯粹的知识分子,是书生出身的造反者。周恩来给斯诺留下的印象是,他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
他背弃古代中国的基本哲学——中庸和面子哲学;有无可比拟的吃苦耐劳的能力;无私地忠于一种思想和从不承认失败的不屈不挠精神。他身患重病,九死一生,却始终满怀信心,冷静谨慎,亲切温和,愉快乐观。
护送物资到保安去的路上,李长林向斯诺介绍了贺龙的情况。贺龙出身于贫苦的农民家庭,完全同情穷人,国民党军阀的屠杀激起他的愤怒,他一九二七年南昌八一起义后参加共
产党。传说贺龙用一把菜刀在湖南建立了一个苏区。那是早在一九二八年。贺龙躲在一个村子里,同哥老会的兄弟们策划起义,这是有几个国民党收税的来了。他就率领村里的几个人袭击收税的,用他自己的一把刀宰了他们,解除了他们的卫队的武装。从这一事件中,他缴获了足够的手和步来武装他的第一支农民军。”“他是个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他已年过半百,但仍很健康。他不知疲倦。他们说他在长征路上背着许多受伤的部下行军。即使他还在当国民党的将领时,他生活也跟他的部下一样简单。他不计较个人财物——除了马匹。他喜欢马。”
斯诺遇到一些红军士兵,看到了他们所表现出来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他说也许是他所看到过的第一批真正感到快活的中国无产者。比如,他们在路上几乎整天都唱歌,能唱的歌无穷无尽。他们唱歌没有人指挥,都是自发的,唱得很好。而且,他们有的那点纪律,似乎都是自觉遵守的。农民们对红军没有不满的流露。
第三篇 在保安
在陕西保安,斯诺见到了共产党领袖——,也就是当时“中华人民苏维埃共和国”的主席。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
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
是一个令人极感兴趣而复杂的人。他有着中国农民的质朴纯真的性格,颇有幽默感,喜欢憨笑。他说话平易,生活俭朴,有些人可能以为他有点粗俗。然而他把天真质朴的奇怪品质同锐利的机智和老练的世故结合了起来。
还是一个精通中国旧学的有成就的学者,他博览书,对哲学和历史有深入地研究,他有演讲和写作的才能,记忆力异乎常人,专心致志的能力不同寻常,个人习惯和外表落拓不羁,但是对于工作却事无巨细都一丝不苟。他精力过人,不知疲倦,是一个颇有天才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他似乎一点也没有自大狂的征象,但个人自尊心极强,他的态度使人感到他有着一种在必要时候当机立断的魄力。
他对于当时的世界政治惊人地熟悉,如对美国总统罗斯福有独到看法,读过许多关于印度的书,对印度也有一定的看法。他是个认真研究哲学的人。他读书的范围不仅限于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家,而且也读过一些古希腊哲学家、斯宾诺莎、康德、歌德、黑格尔、卢梭等人的著作。
每天工作十三、四个小时,常常到深夜二、三点钟才休息。他的身体仿佛是铁打的。是一个有相当深邃感情的人。他说话是真诚、老实的。他有农民的个人习惯,如他个人生活随便的习惯和他完全不在乎个人外表的作风。
《共产党的基本政策》一章中写到,共产党相信,1927年以来的十年的历史,充分证明了他们的论点,那就是:对外不实行反帝政策,对内不实行土地革命,中国的民族独立和民主政治(国民党也把这定做他们的目标)是无法实现的。对于抗日战争,认为中国与资本主义民主国家缔结反法西斯条约,是完全可能且有必要的。因此,共产党要求在国内必须实行反封建反军阀反法西斯的政策。
论及抗日战争,深度分析了能够保证打败日本军队的3个条件:中国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世界结成反日民族统一战线;目前在日本帝国主义势力下受苦的被压迫的各国人民采取革命行动。
红军大学和红军剧社是共产主义运动中有力的宣传武器,其中红军大学是抗日军队的后备人才储备库。红军大学为红军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既包含军队的,也有来自民间的,共产党的许多领导也要到红军大学训练4个月。红军大学每年会在全国各地招收16-28岁的健康人士
参与抗战。每个军都有自己的剧团,几乎每个县也都有。红军占领一个地方以后,往往是红军剧社消除了人民的疑虑,使他们对红军纲领有个基本的了解,大量传播革命思想,进行反宣传,争取人民的信任。剧社唤起中国农村中的亿万人民,使他们意识到自己在社会中的责任,唤起他们的人权意识,强迫他们起来为“人民当家作主”——这是中国农村中的新气象——而斗争,为共产党心目中的具有正义、平等、自由、人类尊严的生活而斗争。
本篇提到了另一个著名军事将领——林彪,他是湖北省一个工厂主的儿子,他的父亲因苛捐杂税而破产,但是林彪还是设法读完了中学,进入黄埔军校学习。毕业后不久,被提拔为上尉。刚二十岁,就成了国民党张成为上校。后率领部队参与南昌起义。他在前线身经百战,几乎没打过败仗,而且神奇地没有受过伤,身体健康。
第四篇 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
斯诺同畅谈,也得知了的生平梗概。
他1893年出生在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的贫农家庭,父亲原是一个贫农,后经做小生意和别的营生,克勤克俭,拥有了‘富’农的地位。母亲是个心地善良的妇女,为人慷慨厚道,随时愿
意接济别人。但是他父亲并不同意母亲的乐善好施。为此,他从小就与父亲就此争执不休,支持母亲并坚决反对父亲,甚至因为不满父亲典进了别人家的地,以跳池塘威胁父亲来抗争。
他自小熟读经书,爱看的是中国旧小说,特别是关于造反的故事,比如《精忠传》《水浒传》《隋唐》《三国》《西游记》。还读了一些反映革新改良思想的著作,比如《盛世危言》。这些书对少年的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
后来,家乡韶山秘密会社哥老会因希望地主能救济忍受饥荒之苦的百姓,同本地地主爆发冲突。地主勾结政府致其败诉,哥老会起义后被镇压。“吃大户”运动和“激进派”老师的事件让逐渐形成了反抗意识,开始有了一定的政治觉悟。
怀着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大志向,随其表兄一起报名新式学堂学习自然科学和西学。在那里,他不仅了解到了改良派如康有为梁启超的思想,还阅读了古代帝王故事及外国历史和地理,如中国古代帝王尧、舜、秦皇、汉武的事迹,外国的诸如拿破仑、叶卡德琳娜女皇、彼得大帝、惠灵顿、格莱斯顿、卢梭、林肯等人的故事。
到达长沙后,听完一位革命党人的演讲后,思想收到了触动,决定参加革命军,前后共当了半年的兵。他把所得军饷用于订阅报纸,并从《湘江日报》第一次了解到了社会主义思想。
在长沙如饥似渴地求学问,辗转于几所学校间,除了学校课程外,还自修了亚当·斯密的《原富》,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和约翰·穆勒的伦理学著作,他阅读了卢梭、斯宾塞孟德斯鸠,还认真研读了俄、美、英、法等国历史地理,同时也阅读了大量诗歌、小说和古希腊的故事。
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就读的五年,对他影响最大的是杨昌济教员。在他的影响之下,受到蔡元培的译作的启发,写了一篇题为《心之力》的文章,受到老师激赏。由于受到新文化运动杂志《新青年》的影响,他和其他几位朋友成立了进步青年组织——新民学会。学会有七、八十名会员,其中许多人后来都成了中国共产主义和中国革命史上的有名人物。那时候,他的思想是自由主义、民主改良主义、空想社会主义等思想的大杂烩。
经杨昌济老师的介绍,到北京大学做图书馆助理员的工作。他积极投身政治运动,主笔《湘江评论》,创办文化书社,加入新民学会并前往北京组织反军阀运动。学会的示威
游行遭到警察镇压,这让他相信只有经过众行动取得众政治权力,才能保证有力的改革的实现。
红星照耀中国人物分析1920年冬天,他第一次在政治上把工人们组织起来了,在这项工作中他开始受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俄国革命历史的影响的指引。三本共产主义书籍坚定了他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党宣言》《阶级斗争》和《社会主义史》。一九二一年五月,到上海出席并参与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大会。五卅惨案后,他组织湖南农民运动遭到军队追捕,于是逃到了广州。在广州担任国民党宣传刊物《政治周报》的主编。在此期间,他研究湖南农民运动的经验,写了两本小册子,一本是《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另一本是《赵恒惕的阶级基础和我们当前的任务》。他特别重视团结农民阶级,主张在农民运动中采取新的路线,并建议广泛地重新分配土地。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