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纲要电子书(上半篇1-5章)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讲述,使学生认识到,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才造成中国近现代的落后,从而能够正确认识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本质;同时使学生认识,正是由于中国各阶层民众的不屈不挠的反抗斗争和爱国主义的传统,才使帝国主义不能灭亡中国。
二、重点和难点
1.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造成的危害。
2.分析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
三、计划课时:2课时
这一章共有两条线索,三个基本问题。
这两条基本线索是:资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和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从1840年的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前后长达100多年的时间,本章所讲只是1840年到1919年这一段的情况。
三个基本问题是:资本-帝国主义侵略究竟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反侵略斗争的意义是什么?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第一节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帝国主义侵略究竟给中国带来了什么?这是学习中国近现代史首先必须解决的一个基本问题。
为什么要使用“资本-帝国主义”这个概念呢?因为这个概念更准确的界定了我们经常所说的外国侵略中外国一词的本质属性。本章所讲这一段时间,正是西方和日本的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及帝国资本主义这个阶段。本章所讲的反对外国的侵略的斗争,即包括自由资本主义阶段,中国人民反对资本-帝国主义的斗争,也包括帝国资本主义阶段,中国人民反对资本-帝国主义的斗争。
在学习本章的过程中间,更要注意一个基本问题,就是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究竟给中国带来了什么?这个问题是学习中国近代80年历史的一个首要的基本问题。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掌握了这个基本问题,我们就能够更好的分析和认识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很多事件,弄清这个问题,是研究这中国近代这80年发展的历史规律和历史特点的出发点和前提条件。弄清了这个问题,我们在中国近代这80年历史上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原因、进程和结果,就会有一个比较正确的认识。
一、军事侵略
(一)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
资本——帝国主义势力对中国的侵略和本国封建主义势力对人民的压迫,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使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
资本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进行军事侵略。它们依仗先进的武器和军事技术,或者进行武力威胁,或者发动侵略战争,或者武装干涉中国的内政,甚至直接出兵镇压中国革命。这种军事侵略是逐步升级的,从骚扰、蚕食中国沿海、边疆,到割占中国大片领土,甚至企图瓜分全中国。
从1840年到1919年的80年间,资本-帝国主义在中国发动了多次的侵略:
1.5次大规模侵华战争
1840年到1842年英国发动的侵略中国的第一次战争、1856年到1860年英国和法国发动的侵略中国的第二次战争、1883年到1885年法国发动的侵略中国和越南的中法战争、1894年到1895年日本发动的侵略朝鲜和中国的甲午战争、1900年到1901年英、法、德、意大利、俄、美、日、奥匈帝国等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三次武装入侵
1871年沙俄侵入新疆伊犁,1874年日本进攻台湾南部的军事侵略,1903年到1904年英军入侵西藏;
3.奇怪的战争:日俄战争
在1900年到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不久,1904年到1905年在中国的东北发生日本和俄国为争夺中国东北权益而进行的一场帝国主义之间的战争,奇怪的战争:日俄战争。
这场战争发生在中国,而中国的清政府却宣布中立,说到底,是近代中国长期极贫积弱,资本-帝国主义在中国横行霸道的结果,使资本-帝国主义在中国又一次赤裸裸的武装侵略。
在资本-帝国主义在中国发生的多次武装侵略的过程中,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在中国社会的震动最大。因为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这个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最终形成,现在可以看到八国联军侵占紫禁城
时的真实历史照片,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犯下了许多滔天罪行,在这些累累的罪恶中,最为臭名昭著的有三大惨案:第一大惨案是:1894年日军制造的旅顺大屠杀惨案,这一次惨案,日军在四天之内,屠杀中国的居民两万人;
第二大惨案是: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后屠杀义和团民和平民的惨案,这一次惨案的数字目前没有准确的统计,估计也不可能有准确的数字,但据史料记载,仅在北京的张王府一处,就杀义和团民和居民1700多人;
第三大惨案:1900年沙皇俄国在中国东北制造的江东64人惨案,这一次惨案沙俄军烧光了中国的村庄,杀死和烧死了中国的居民,把中国的居民赶于黑龙江活活的淹死。
(二)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
资本一帝国主义列强通过侵略战争和进行武力威胁等,割占中国大片领土,强占中国租界,强租中国港湾,并且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
从1840年到1919年,资本帝国主义通过各种手段,迫使清政府和北洋军阀政府签下了很多不平等的军事条约,大概数量有数百个之多,在这些不平等条约中,最主要的有7个:
《南京条约》、《瑷珲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俄堪分西北界约记》、《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资本-帝国主义破坏中国领土完整,它的表现可以概括为4个方面:第一个是直接夺占中国领土;第二个是直接驻兵;第三个是设立租借地;第四个是划分实力范围。
1901年《辛丑条约》规定,外国军队有权在北京使馆区和北京至大沽、山海关一线包括天津、唐山等12处“留兵驻守”。日俄战争后,日本从俄国手中攫得租自中国的旅顺口和大连湾、长春至旅顺口的铁路及其他有关权益,在旅顺设置“关东总督府”,并派兵驻守上述地区及南满铁路沿线。这支军队后来被称作“
关东军”,成了日本侵略中国的突击队。
在外国侵略者的压迫和蹂躏下,中国几乎已经没有独立的领土主权可言。“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这是当时爱国志士发出的悲愤呐喊。
(三)赔款,抢掠财富
1.向中国巨额赔款
资本一帝国主义列强发动战争来侵略中国、屠杀中国人民,却要中国人民加倍地承担其战争费用。它们向中国巨额赔款,造成中国严重的财政危机,直接破坏和阻碍中国的经济发展。
例如,在第一次战争期间,英国侵略者就强迫清朝地方政府交纳广州赎城费600万元(银元)。其后,更通过《南京条约》攫取赔款2 100万元(银元)。
第二次战争,英法从清政府那里了1600万两白银的赔款,这1600万两白银的赔款,相当于当时中国中央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当时的财政收入是每年4000万两银子;
甲午中日战争,日本从中国了赔款2亿3千150万两的白银,这相当于当时中国中央财政3年收入的总和,当时中国中央财政的收入有8000万两白银;日本用中国的巨额赔款,继续扩充军备,海陆军扩充费
及军需工业费等费用占赔款总数的85%。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在甲午战争后迅速膨胀起来,很快地挤进了帝国主义列强的行列。
1901年《辛丑条约》,的赔款,历史上叫做“庚子赔款”,总额是4亿5000万两白银,相当于当时中国中央财政4-5年的总和。分39年还清,本息合计近10亿两之巨。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资本-帝国主义在中国了大量的赔款,造成了中国严重的财政危机,直接破坏和阻碍了中国的经济发展,拉大了中国与先进国家本已存在的差距。
2.公开抢劫中国的财富,肆意破坏中国的文物和古迹
晚清到民国初年,中国文物流失海外主要有三个途径:
一是战争掠夺,如以英法联军为主的帝国主义列强对圆明园的掠夺,再如“八国联军”对清宫珍宝的掠夺。这两次浩劫几乎把明代以来京城的文物精华扫荡一空,其声势之大,无法以数字去统计。
二是多年以来,外国的“探险队”、“考古队”大批盗取、骗取文物,在对文物集中地区进行“研究”、“考察”、“探险”过程中,大肆盗窃,非法挖掘。
三是来华的外国人,如外交官、商人、旅游者甚至学者,通过各种“合法”非法手段如骗买甚至直接盗窃等手段获取文物。
1860年10月,英法联军进入北京城前,首先抢劫和焚烧了清朝皇帝的离宫圆明园。他们进园后就大肆抢劫金银珠宝、瓷器绸缎、文物古籍,拿不了的就加以毁坏,最后还放火焚烧了圆明园和附近香山、万寿山、玉泉山的殿阁建筑。参加抢劫的英国军官戈登承认:“我们就这样以最野蛮的方式摧毁了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
1900年8月,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后,皇宫以及北海、中南海、颐和园等禁苑里的无数金银财宝、珍贵文物古籍遭到他们的肆意劫掠。日军还从户部银库掠去300万两库银。
八国联军总司令、德国元帅瓦德西供认:“所有中国此次所受毁坏之损失及抢劫之损失,其详数将永远不能查出,但为数必极重大无疑。”
这些自称“西方文明传播者”的侵略者在中国的所作所为,充分地暴露了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势力践踏文明的野蛮本性。二、政治控制
为了统治中国,资本一帝国主义列强在政治上采取的主要方式,是控制中国政府,操纵中国的内政、外交,把中国当权者变成自己的代理人和驯服工具。
(一)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
资本一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政治的控制是逐步实现的。
1.逼迫中国允许外国公使常驻北京
在战争时期,外国侵略者还只是通过中国内部的妥协派贵族大臣如琦善、耆英、伊里布等人,来对清政府施加压力和影响。清王朝统治集团中不少权贵大臣仍对外国侵略者抱有疑虑、恐惧乃至敌对的态度。直到第二次战争期间,英法联军采取又打又拉的手法,在强迫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同时,表示愿意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终于使清政府基本屈服。
《天津条约》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允许外国公使常驻北京。当时西方列强的公使,是以战胜者的姿态进入北京的,他们不是普通的外交官,而是清政府的“太上皇”。美国公使田贝说过,他们经常教训清政府的大臣,什么事要做,什么事一定不许做。这就是说,外国公使可以在北京直接向中国政府发号施令。
2.北京后公开勾结
1861年,在外国公使驻京前后,中国发生了一场宫廷,即“北京”(又称“辛酉”),肃顺等顾命大臣被清除,恭亲王奕䜣和慈禧太后掌握政权。奕䜣等人由于在第二次战争期间与列强进行交涉并签订《北京条约》,而受到侵略者的赏识。英国公使普鲁斯向政府报告说:“其表现最可能和外国人维持友好关系的那些政治家掌握政权了。”“在北京建立了令人满意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已成为这个政府的顾问。”
3.在中国享有领事裁判权
1843年中英《五口通商章程》规定,在通商口岸,中国人如与英侨“遇有交涉诉讼”,英国领事有“查察”、“听诉”之权。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更扩大领事裁判权的范围,即所有美国人在华之一切民事、刑事诉讼,“均由本国领事等官询明办理”。从此,外国人可以在中国横行不法,中国政府却无权干预。
4.通过总税务司把持中国海关
把持中国海关,是外国侵略者控制中国政治的重要手段之一。近代中国海关的职权范围,除了征收进出口关税外,还管理港口,主办邮政,甚至涉及与外国人交涉的各种事务。中国海关的高级职员全部由外国人充任。海关总税务司俨然成了清朝中央政府的最高顾问,而各通商口岸的海关税务司则成了各地地方政府的高级顾问。由于他们的任期长、熟悉中国情况,因而往往比外交官所起的作用还要大。英国人赫德自1863年任总税务司开始,直到1908年回国,掌握中国海关大权达40余年之久。他曾向清政府提出所谓《局外旁观论》,教训中国政府必须遵守不平等条约。他还帮助英国诱迫李鸿章签订《烟台条约》。中法战争期间,他指使其亲信英籍海关税务司金登干充当中国政府专使,到巴黎与法国签订和约。其后,金登干又代表清政府到里斯本与葡萄牙当局签订《中葡会议草约》。在关于《辛丑条约》的谈判中,赫德也起过重要的作用。
(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资本一帝国主义列强还勾结清政府镇压中国人民的反侵略反封建斗争。为了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他们不但向清政府供应军火、船只,而且派外国军官组织并指挥“洋队”,甚至直接动用陆海军,对太平军作战。
当中国人民掀起反对外国教会侵略的斗争,即发生所谓“教案”时,外国侵略者便指使清政府屠杀中国人民,惩办对人民镇压不力的地方官员。如1870年发生天津教案后,法、英等国军舰聚集天津进行军事恫吓,迫使清政府判处20名民众死刑,流放天津地方官吏25人。
1899年,义和团运动在山东兴起后,美国公使康格公开要求清政府派所谓“强有力”的人物袁世凯去山东进行镇压。袁世凯升任山东巡抚后,立即采取血腥手段屠杀义和团团民。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中,帝国主义列强还强迫清政府作出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任何反对它们的组织的承诺,并规定清政府各级官员如对人民反抗斗争“弹压惩办”不力,“即行革职,永不叙用”。
(三)扶植、收买代理人
为了控制中国的政治,把中国政府变成驯服工具,资本一帝国主义列强特别注意在中国政府中扶植、收买自己的代理人。第二次战争之后,得到列强支持的奕欣、文祥等满族贵族掌握了负责对外交涉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在中外勾结共同镇压太平天国的过程中,列强又扶植曾国藩、李鸿章等湘系、淮系军阀,并帮助他们购买、制造洋、洋炮和练兵。曾、李后来分别担任总督及南洋大臣、北洋大臣,实
行对外妥协的方针。清王朝的最高统治者慈禧太后在《辛丑条约》签订前夕,甚至表示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清末,帝国主义列强看中握有军权的袁世凯,支持他篡夺辛亥革命果实,建立北洋军阀政府。袁世凯死后,又分别扶植皖系军阀段祺瑞、直系军阀冯国璋、奉系军阀张作霖等各派系军阀首领作为自己的代理人,支持他们割据地盘与进行混战。
三、经济掠夺
资本一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的方式,除了强迫中国支付巨额的战争赔款外,主要是利用其与清政府与之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赋予的特权,进一步扩大对中国的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进行掠夺和榨取,逐步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
(一)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
战争前,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只允许外国商人在广州一地贸易,而且必须经过官方指定的公行即“十三行”进行。1842年《南京条约》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5个港口城市为通商口岸。1858年《天津条约》又规定,开放牛庄(后改营口)、登州(后改烟台)、台湾(后定为台南)、淡水、潮州(后改汕头)、琼州、汉口、九江、南京、镇江等10个口岸。1860年《北京条约》又规定增加开放天津为通商口岸。陆路方面,清政府还向俄国开放伊犁、喀什噶尔等商埠。在这些通商口岸里,外国人依仗不平等条约享有种种特权,控制当地的工商、金融事业,甚至设立租界,实行殖民统治。这些通商口
岸大多成了资本一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进行经济侵略的基地。
(二)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关税自主权是国家重要的经济主权。《南京条约》却规定,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的税率,要由中英两国“秉公议定则例”,这就开了所谓协定关税的恶例,使中国丧失了海关自主权。1843年制定的协定税则,竟把进口税率压低到“值百抽五”,即5%左右。1858年的《天津条约》还规定,外国商船可以自由在各通商口岸转口,而不需要重新课税。洋货只需在海关交纳2.5%的子口税,就可以在中国内地通行无阻,不必像中国商品那样“逢关抽税,过卡抽厘”了。外国廉价商品依仗特权和低税,在中国市场上大量倾销,排挤中国工业品和手工业产品,并获取高额利润。从19世纪50年代起,外国人逐步控制了中国海关的行政权。中国海关不仅不能起抵制外国商品倾销、保护民族经济的作用,反而成为外国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的一个重要工具。
(三)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
1.基本情况分析
外国资产阶级凭借不平等条约所赋予的种种特权,把中国变成了它们倾销商品的市场和取得廉价原料的基地。这些都是在中国丧失了独立主权因而处于与外国不平等地位情况下进行的。中国的对外贸易,从
1865年开始出现入超。在这以后,除1872年至1876年这5年曾一度小量出超外,一直是入超,而且逆差数额越来越大。
资本-帝国在中国的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以《马关条约》为界,可以分为两个阶段:《马关条约》签订以前,帝国主义在中国投资的最主要部分是商业掠夺性资本,即投入进出口业以及与高品倾销相关的运输、保险、银行等事业的资本,而非工业资本。19世纪80年代之前,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商品倾销最主要的部分是进行的运输。《马关条约》签订以后,资本-帝国主义开始在中国大量的投资办厂,修铁路,开矿山,但是这些资本主要的不是由外国出资,而是从中国直接掠取的。
2.与今日中国的引进外资、开发市场的区别
这里我们要注意一个问题,就是近代帝国主义的商品倾销、资本输出与今日中国的引进外资、开发市场有什么不同?(可以讨论发言)
(1)根本不同点是独立自主还是受制于人,是平等还是不平等
在近代的资本输出、商品倾销中,是没有主权约束的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而今天中国的开放市场、引进外资,是有主权约束的,这个主权约束有根本的不同,外资进来后,必须要服从中国的法律,必须要接受中国政府的管理,如果说遇到重大的情况需要进行政策调整的时候,涉及到中国的国家利益需要调整的时候,可以与贸易对手进行谈判,但是这个主权是第一的,这是它的根本不同之点。
(2)背景不同:今日中国民族工业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而近代中国的民族工业无法与外国资本抗衡,双方实力相差悬殊;(3)结果不同:当今的引进外资,开放市场促使经济发展,国力增强,但在近代中国,资本-帝国主义对商品的倾销、资本输出,造成中国经济极端落后,人民生活极端贫困。
(四)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件下,中国不可能在独立的基础上与外国发生经济往来。帝国主义列强同中国发生经济关系,不是为了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而是为了控制中国的经济,为自身获取最大限度的利润。
在中国的近代工业中,外国资本很快形成了垄断地位。1913年,外国资本占机械釆煤投资总额的79.6%,占新式采铁和冶铁企业投资总额的100%,并且控制了41.2%的纱锭和49.6%的布机,使中国民族工业难以独立发展。
据统计,近代80年,中国政府举借的外债总共有230笔,总共有18亿两白银左右,每年还债付息数量就相当可观,并最终导致中国财政的崩溃。中国政府举借外债,主要是以关税和盐税为担保的。这两项收入,是中国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清政府的这两项税收每年约4000万至5000万两,大部分用于偿付外债,自己只能得到一点“关余”、“盐余”。帝国主义列强直接控制了这两项税收,就等于扼住了中国财政的咽喉。
外国资本在中国设立的银行,是它们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的枢纽。外国在中国开设的第一家银行是1845年进人中国的英国丽如银行(又称英国东方银行)。以后陆续开办或在中国设立分行的重要外国银行,有英国麦加利银行、汇丰银行,德国德华银行,日本横滨正金银行,俄国华俄道胜银行,法国东方汇理银行,美国花旗银行等。这些银行不仅经营存款汇款业务,而且进行商业投机、工业铁路矿山投资、贷款、发行纸币、操纵汇价等。它们凭借各种特权及雄厚的金融实力,逐步地控制中国的财政金融,成为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中心。
有什么好看的电子书总之,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使中国在经济上也丧失了独立性,中国被纳入世界经济体系,成了西方大国的经济附庸。除了沿海、沿江少数城市的经济得到畸形繁荣以外,中国广大地区特别是农村的经济都濒临破产。外国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的联合统治,导致了近代中国经济的落后和人民的贫困。
四、文化渗透
帝国主义列强在对中国实行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的同时,还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其目的是宣扬殖民主义奴化思想,麻醉中国人民的精神,摧毁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一)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
帝国主义的文化渗透活动,有许多是披着宗教外衣、在传教的名义下进行的。一部分西方传教士积极参
与了对中国的侵略活动。比如,1832年德国基督教传教士郭士立曾受英国东印度公司派遣,以传教为掩护,在中国沿海进行过长达几个月的间谍侦察活动,还参与了中英《南京条约》的起草和谈判。
19世纪60年代后,外国传教士大批来到中国,并进入内地、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他们中的一些人,采用欺骗讹诈、强迫捐献、压价购买、强占垦地等手段霸占土地,建造教堂,剥削佃户,出租房产。有的还包揽词讼,包庇教徒中的不法分子,或者强迫中国教民抛弃中国传统礼俗,甚至公开干涉中国内政。这些传教士从事的不法活动,激起了中国人民的义愤和反抗。19世纪60至90年代,各地众反对外国教会侵略的斗争此起彼伏、连绵不断,并不是偶然的。
(二)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
外国教会中的某些势力还利用宣传宗教和西学的名义,为帝国主义侵略制造舆论。它们在中国办报纸、杂志,翻译、出版各种书刊。较早的外文期刊是《中国丛报》(1832—1851年)和《北华捷报》(1850—1864年,后改名《字林西报》)。这些报刊基本上反映了当时外国侵略者对中国的态度和要求。基督教在中国设立的最大的出版机构是广学会。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主持广学会的指导思想是“争取中国士大夫中有势力的集团,启开皇帝和政治家们的思想”,也就是说,要影响中国的政治方向。广学会发行的刊物《万国公报》,在介绍西方史地、政治、文化的同时,也宣扬殖民主义奴化思想。如该刊主编、美国传教士林乐知发表《印度隶英十二益说》,竟然鼓吹英国统治印度有12条好处,主张把英国的殖民统治搬到中国来,即“本昔之治印者,一一移而治华”。
帝国主义者为了制造侵略有理的舆论,还大肆宣扬“种族优劣论”。他们攻击诬蔑中华民族是愚昧落后的“劣等民族”,应该接受“优等民族”白种人的开导和奴役。19世纪末,欧美帝国主义者还炮制了所谓“黄祸论”,即中国威胁论。1895年,德国皇帝威廉二世甚至亲自构思了一幅《黄祸图》,让画家克纳克福斯画成油画送给俄国沙皇。西方还出现了一批关于“黄祸论”的文章和专著。有的“黄祸论”鼓吹者竟说,“一旦千百万中国人意识到自己的力量时,将给西方文明带来灾难和毁灭”。他们宣扬中国等黄人种对西方白人种构成威胁,企图以此论证西方列强侵略、压迫中国有理。但是,与他们的主观愿望相反,帝国主义的侵略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反抗,刺激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促使他们投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
第二节抵御外国武装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一、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