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九层之台,起于垒⼟;千⾥之⾏,始于⾜下。备考的路上,哭过、累过、笑过,但只要坚持向前⾛,终将会拿到属于我们的证书。以下是⽆忧考整理的“2020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频考点”!祝⼤家备考顺利!
【篇⼀】2020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频考点教资考什么内容?
教学⽬标及其意义
教学⽬标是预期学⽣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负责指引学习者按预期的教学⽬标前进。怎样理解教学⽬标的含义呢?第⼀,教学⽬标要着眼于学⽣的⾏为,⽽⾮教师的⾏为。第⼆,教学⽬标要描述学⽣的学习结果,⽽⾮学习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标有如下具体的功能和作⽤。
(⼀)指导教学结果的测量和评价
教学⽬标是评价教学结果的最客观和可靠的标准,教学结果的测量必须针对教学⽬标。如果教师在教学结束后的⾃编测验没有针对教学⽬标,那么就没有测量到所想要测量的教学结果。⽐如某节语⽂课的教学⽬标是阅读理解,⽽测量重点是词汇和知识的记忆,这⾃然会造成⽬标和测量的不⼀致,这种测量是⽆效的。
(⼆)指导教学策略的选⽤
教学⽬标⼀旦确定后,教师就可以根据教学⽬标选择和使⽤适当的教学策略。例如,如果教学⽬标侧重知识或结果,则宜于选择接受学习,与之相应的教学策略是讲授教学;如果教学⽬标侧重于过程或探索知识的经验,则宜于选择发现学习,与之相应的教学策略是有指导的发现教学。
(三)指引学⽣学习
上课开始时,教师应该明确告知学⽣学习⽬标,这样将有助于引导学⽣集中注意课中的重要信息,并对所教内容产⽣预期。
教学⽬标的分类
布卢姆等⼈对教育⽬标分类进⾏了研究,并将教学⽬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领域。
(⼀)认知⽬标
认知领域的教学⽬标分为知识、领会、应⽤、分析、综合和评价等六个层次,后⼀级的认知教学⽬标必须以前⾯的等级为基础。
1.知识
指对所学材料的记忆,包括对具体事实、⽅法、过程、概念和原理的回忆。其所要求的⼼理过程是记忆。这是最低⽔平的认知学习。
2.领会
指把握所学材料的意义,这可以借助三种形式来表明对材料的领会。⼀是转换,即胃⾃⼰的话或⽤不同于原先表达⽅式的⽅式表达⾃⼰的思想;⼆是解释,即对⼀项信息加以说明或概述;三是推断,即能够估计预期的后果,领会超越了单纯的记忆,但仍代表最低⽔平的理解。
3.应⽤
指将所学材料应⽤于新的情境,包括概念、规则、⽅法、规律和理论的应⽤。这⼀层次以知识和领会为基础发展⽽来,应⽤代表较⾼⽔平的理解。
4.分析
指能将材料分解成其构成成分并理解组织结构,包括对要素的分析(如⼀篇论⽂由⼏个部分构成)、关系的分析(如因果关系分析)和组织原理的分析(如语法结构分折)。分析既要理解材料内容,⼜要理解材料的结构,是⼀种⽐应⽤更⾼的智能⽔平。
5.综合
指将先前所学的材料或所得的经验组合成新的整体,包括三个⽔平:⽤语⾔表达⾃⼰意见时表现的综合(如发表⼀篇内容独特的演说或⽂章);处理事物时表现的综合(如拟定⼀项操作计划);推演抽象关系时表现出的综合(如概括出⼀套抽象关系)。综合⽬标所强调的是创造能⼒,需要产⽣新的模式或结构。
6.评价
指对所学材料(如论点的陈述、⼩说、诗歌以及研究报告等)作价值判断的能⼒,包括按材料的内在标准(如材料内在组织的逻辑性)或外在标准(如材料对⽬标的适⽤性)。评价⽬标是⽔平的认知学习结果,因为它要求超越原先的学习内容,并需要基于明确标准的价值判断。
(⼆)情感⽬标
情感领域的教学⽬标根据价值内化的程度分为五个等级。
1.接受
指学⽣愿意注意特殊的现象或刺激(如课堂活动、教科书、⽂体活动等)。这包括三个⽔平:⼀是知觉有关刺激的存在;⼆是有主动接受的意愿;三是有选择的注意。这是低级的价值内化⽔平。
2.反应
指学⽣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并从中获得满⾜。处于这⼀⽔平的学⽣,不仅注意某种现象,⽽且以某种⽅式对它作出反应(如⾃愿读规定范围外的材料),以及反应的满⾜(如以愉快的⼼情阅读)。这类⽬标与通常所说的“兴趣”类似,强调对特殊活动的选择与满⾜。
3.形成价值观念
指学⽣将特殊对象、现象或⾏为与⼀定的价值标准相联系,对所学内容在信念和态度上表⽰正⾯肯定。这包括三个⽔平:接受某种价值标准(如愿意改进与团体交往的技能);偏爱某种价值标准(如喜爱所学内容)为某种价值标准作奉献(如为发挥集体的有效作⽤⽽承担义务)。这⼀⽔平的学习结果是将对所学内容的价值肯定变成为⼀种稳定的追求,相当于通常所说得“态
度”和“欣赏”。
4.组织价值观念系统
指将许多不同的价值标准组合在⼀起。在消除他们之间的⽭盾和冲突的同时,开始建⽴内在⼀致的价值体系。这可以分为两个⽔平:⼀是价值概念化,即对所学内容的价值在含义上予以抽象化,形成个⼈对同类内容的⼀致看法;⼆是组成价值系统,即将所学的价值观汇集整合,加以系统化。与⼈⽣哲学有关的教学⽬标属于这⼀级⽔平。
5.价值体系个性化
指个体通过学习,经由前四个阶段的内化之后,所学得的知识观念已成为⾃⼰统⼀的价值观,并融⼈性格结构之中。这包括两个⽔平:⼀是概念化⼼向,即对同类情境表现出⼀般的⼼向;⼆是性格化,即指⼼理与⾏为内外⼀致,持久不变。因此,这种⾏为具有普遍性、⼀致性,并且是可以预期的。其学习结果包括⼴泛的活动范围,尤其是那些有代表性的⾏为或⾏为特征。
(三)动作技能⽬标
动作技能教学⽬标指预期教学后在学⽣动作技能⽅⾯所应达到的⽬标。⽬前,这⼀⽅⾯的⽬标总是容易被多数不直接从事体育教学的教师所忽视。
1.知觉
指学⽣通过感官,对动作、物体、性质或关系等的意识能⼒,以及进⾏⼼理、躯体和情绪等的预备调节能⼒。
2.模仿
指学⽣按提⽰的具体要求⾏动或重复被显⽰的动作的能⼒。但学⽣的模仿性⾏为经常是缺乏控制的,如演⽰动作是冲动的、不完善的。
3.操作
指学⽣按提⽰要求⾏动的能⼒,但不是模仿性的观察,如按照指⽰表演或练习动作等。这就是说,学⽣要能进⾏独⽴的操作。例如,教师讲解了显微镜的结构和操作步骤后,学⽣⼀步⼀步地跟着教师操作。
4.准确
指学⽣的练习能⼒或全⾯完成复杂作业的能⼒。具体表现为,学⽣通过练习,可以把错误减少到最低限度,如有控制地、正确地再现某些动作。例如,在进⾏⼀段实践之后,学⽣能⾃如地调节显微镜的粗准焦螺旋或能按正确的⽅向移动载玻⽚。
5.连贯
指学⽣按规定顺序和协调要求,去调整⾏为、动作等的能⼒。例如,能按操作步骤熟练地使⽤显微镜,能很快地调节照
明、焦点和到样品。
6.习惯化
指学⽣⾃发或⾃觉地⾏动的能⼒,如经常性、⾃然和稳定的⾏为就是习惯化的⾏为。也就是说,学⽣能下意识地、有效率地、各部分协调⼀致地操作。例如,在光照较暗的条件下,能很好地调节显微镜的各种装置以得到⾜够明亮的照明效果。
在实际⽣活中,这三个⽅⾯的⾏为⼏乎是同时发⽣的。例如,学⽣写字时(动作技能),也正在进⾏记忆和推理(认知),同时他们对这个任务会产⽣某种情绪反应(情感)。因此,在教学前和教学中,教师往往需要同时设置这三个⽅⾯的⽬标。
教学⽬标的表述
分析教学⽬标之后,如何予以表述就成了明确教学⽬标必不可少的⼀项⼯作。以下介绍两种不同的观点。
(⼀)⾏为⽬标
是指⽤可观察和可测量的⾏为陈述的教学⽬标。⾏为⽬标的陈述包括三个要素:⼀是具体⽬标,即⽤⾏为动词描述学⽣通过教学形成的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为,如“写出”、“列出”、“解答”等,主要是说明“做什么”;⼆是产⽣条件,即规定学⽣⾏为产⽣的条件,如“根据参考书”、“按课⽂内容”、“不⽤笔算”等,主要是说明“在什么条件下做”;三是⾏为标准,即提出符合⾏为要求的⾏为标准,如“没有语法或拼写错误”、“90%正确”、“30分钟内完成”,主要是说明“做到什么程度”。
认知学习理论认为,教学活动中学习的实质是内在的⼼理变化。但内在的⼼理变化⽆法直接观察到。因此,有⼈提出了内部⼼理与外部⾏为相结合的⽬标陈述⽅法。⽤这种⽅法陈述的教学⽬标由两部分构成:第⼀部分为⼀般教学⽬标,要求⽤⼀个动词描述学⽣通过教学所产⽣的内部变化,如记忆、知觉、理解、创造、欣赏等;第⼆部分为具体教学⽬标,要求列出具体⾏为样例,也就是学⽣通过教学所产⽣的能反映内在⼼理变化的外显⾏为。
任务分析
所谓任务分析指将教学⽬标逐级细分成彼此相联的各种⼦⽬标的过程。在进⾏任务分析时,教师要从最终⽬标出发,⼀级⼦⽬标、⼀级⼦⽬标地揭⽰其先决条件,反复提出这样的问题:“学⽣要完成这⼀⽬标,必须先具备哪些能⼒?”⼀直追问到学⽣的起始状态为⽌,然后把学⽣需要掌握的学习⽬标逐级排列出来。通过任务分析,教师能够确定出学⽣的起始状态;能够分析出从起始状态到最终⽬标之间必须掌握的知识、技能或⾏为倾向;能够确定出为实现最终⽬标⽽需要逐级实现的各种⼦⽬标的逻辑顺序。这样做的好处在于,使教学过程微观化、具体化,更便于教师领会和执⾏。当然,最终的受益者是学⽣。
【篇⼆】2020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频考点
具有布局谋篇,安排⽂章结构的能⼒
⽂章结构指的是⽂章中组织材料和编排内容的具体形式。它就好⽐是⼀篇⽂章的⾻架,没有它,各种材料就犹如⼀团乱⿇,不能形成⼀篇⽂章,主题也⽆从揭⽰。⽂章的结构主要包括标题、开头、主体和结尾。
(⼀)拟写标题
“题好⽂⼀半。”好的标题往往是传达⽂章主旨、内容和意蕴的“眼睛”,它可以为⽂章画龙点睛,增添⾊彩,从⽽诱⼈阅读。标题的形式要求有:⽂题相符、简洁醒⽬、明确具体、新颖别致。拟写标题的基本⽅法有:
1.点事实。“事实”指事情的实际情况,实有的事情。点事实,就是把材料中反映的某⼀事件或问题简单概括出来做为标题,也可以直接引⽤材料中的原话做标题。需要注意的是,题⽬中所涉及的事件或问题,⼀般是材料中的⼀个点或⼀个⾯。这个点或⾯往往最能反映材料中⼼,有代表性,能够激起作者的强烈感情。如《我的⽼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2.点论题。论题往往是在材料中提炼概括出的材料的共同主题。点论题也就是说标题告诉读者该⽂的议论范围。其特点为标题中含有“说…‘谈…‘论…‘讲”“议”等词语。如《谈微博时代的络问政》《谈诚信》。
3.点论点。中⼼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最基本的看法,是作者在⽂章中所提出的最主要的思想观
点,是全部分论点的⾼度概括和集中。中⼼论点是议论⽂的灵魂。⽤中⼼论点做标题,可以鲜明的告诉读者作者的见解和观点,即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都可以⼀⽬了然。此种标题多⽤判断句或陈述句形式表达。点论点是写作题⽬拟定最常⽤、最推崇的⼀种拟题⽅法。
在准确拟定题⽬的基础上,通过引⽤名⾔、巧⽤修辞等⽅法对题⽬进⾏优化,尽量使题⽬新颖灵活,⽤个性化特点吸引读者眼球。优化题⽬的⽅法有:
(1)引⽤法
引⽤法,是指在拟定标题时,由于其论述的主题或范围与某些名⾔警句、成语典故、古诗⽂句、影视⽚名、歌曲名等意思相吻合,直接把他们引过来做标题的⼀种拟题⽅法。
①引⽤名⾔警句
【⽰例】《学⾼为师⾝正为范》
②引⽤成语典故
【⽰例】《赠⼈玫瑰⼿有余⾹》
③引⽤古诗⽂
【⽰例】《⾔必信⾏必果》
④引⽤影视⽚名
【⽰例】《阳光总在风⾬后》
(2)修辞法
修辞法是指采⽤⼀定的修辞格进⾏拟题的⼀种⽅法。在现代汉语中,⼤约有21种修辞格,⽐较常⽤的有:⽐喻、⽐拟、借代、对偶、排⽐、对⽐、夸张、反语、设问、反问、顶真、反复,共12种。题⽬拟定常⽤的辞格为以下⼏种:
①⽐喻,是⽤相似的事物打⽐⽅去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的⼀种辞格。⽐喻的作⽤有三:⼀是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帮⼈加深体会;⼆是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让⼈便于接受;三是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鲜明的印象。⽤⽐喻辞格拟题,可以使标题⽣动、形象、新颖。
【⽰例】《创新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基⽯》
②借代,指不直说某⼈或某事物的名称,借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如⽤“红领⼱”代替少先队员。借代与⽐喻不同,借代重在事物的相关性,也就是利⽤客观事物之间的种种关系巧妙地形成⼀种语⾔上的艺术换名,⽽⽐喻重在事物之间的相似性。采⽤借代辞格拟题,可以使题⽬形象突出、特点鲜明。
【⽰例】《对“五道杠”少年不妨多些宽容》《“范跑跑”跑掉了良⼼》等。
③双关,是利⽤语⾳或语义条件,有意使语句同时关顾表⾯和内⾥两种意思,⾔在此⽽意在彼的⼀种辞格。恰当地运⽤双关,⼀⽅⾯可使题⽬幽默,饶有风趣;另⼀⽅⾯也能适应某种特殊语境的需要,使表达含蓄曲折、⽣动活泼,以增强题⽬的表现⼒。
【⽰例】《填鸭添压》《因材施教还是因“财”施教》《教育部门合作有“形”更要有“⾏”》等。
④对偶,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意义上密切相连的两个短语或句⼦,对称地排列,这种辞格叫对偶。对偶从形式上看,⾳节整齐匀称,节律感强;从内容上看,凝练集中,概括⼒强。
【⽰例】《严中有爱爱中要严》《营造温情氛围呵护学⽣⾃尊》《夯实知识基础培养实践能⼒》《“抢”⼈才不易“聚”⼈才更难》等。
⑤其他,作⽂题⽬拟定有时也⽤反问、⽐拟、反语、夸张等辞格来拟定。
【⽰例】反问:《近朱者必⾚?》
反语:《教语⽂要学会“偷懒”》
(⼆)记叙⽂写作规范
1.开头
开头是⽂章结构的⼀个重要组成部分,古⼈把⽂章开头称为“凤头”,就是说⽂章的开头要⼩巧、亮丽、引⼈注⽬,给⼈以先声夺⼈之感。尤其是考场作⽂,倘若能别开⽣⾯地开头,给阅卷⽼师⽿⽬⼀新之感,就能调动⽼师的评阅积极性,往往也会因这个好开端使作⽂上升⼀个档次。记叙⽂开头⽅法有多种,易于操作及掌握的⽅法有直⼊主题式、设置悬念式、描写抒情式等。
(1)直⼊主题式。即⽂章开篇点题,或点明题⽬,或点及中⼼,使⽂章不拖泥带⽔,不转弯抹⾓,单⼑直⼊,是作⽂开头最常⽤的⼀种⽅法。如魏巍的《我的⽼师》是这样开头的:“最使我难忘的,是我⼩学时候的⼥⽼师蔡⽼师。现在回想起来,她那时只有⼗⼋九岁,是⼀个温柔美丽的⼈”。直接叙述最难忘的⽼师是蔡⽼师。如朱⾃清的《背影》是这样开头的:“我与⽗亲不相见已⼆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我”思念⽗亲,最难忘怀他的背影,它凝聚着⽗⼦间深厚、真挚的爱。
(2)设置悬念式。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卖关⼦。“欲说还休”,巧妙地埋下伏笔,设下悬念,激发⼈们的兴趣和思考,吸引读者迫不及待地揭开谜底,引⼈⼈胜。⽐如何为的《第⼆次考试》:“的声乐苏林教授发现了⼀件奇怪的事情:在这次参加考试的⼆百多名合唱训练班学⽣中间,有⼀个⼆⼗岁的⼥⽣陈伊玲,初试时的成绩⼗分优异:声乐、视唱、练⽿和乐理等课⽬都
列⼊优等,尤其是她的⾳⾊美丽和⾳域宽⼴令⼈赞叹。⽽复试时却使⼈⼤失所望。苏林教授⼀⽣桃李满
天下,他的学⽣中间不少是有国际声誉的,但这样年轻⽽⼜有才华的学⽣却还是第⼀个,这样的事情也还是第⼀次碰到。”本⽂的开头⽤⼀个故事设置悬念,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考⽣在写作过程中可以⽤故事、案例、问题等设置悬念,进⾏开头写作。
(3)描写抒情式。⽤⼏句恰当的议论抒情做⽂章的开头,或感染读者,或点明主旨领起下⽂。这类开头多运⽤于讴歌、缅怀类主题的⽂章,好处是因情深意浓、感情真挚,引起读者思想感情的共鸣。如⽂章《⼼思系着两个故事》的开头:“近来,⼼头常莫名其妙地懊恼。恨不得离开爸爸妈妈,甩开同学,⼀个⼈跑到荒野外,光着⾜,躺在草地上,闻泥⼟的⽓息,看天边挂起第⼀颗星星,什么也不想,抒出积于⼼中的闷⽓、浊⽓,把城市⽓⼀股脑⼉吐个⼲⼲净净。或者,⼀任想象驰骋,让梦回故乡,与⾼⼭流⽔为伴,与鸟⼉们为伍。”此开头⽂笔委婉⽣动,引起读者在思想感情上的共鸣。考⽣在写作过程中可以挖掘⽣活经历、利⽤⽂学诗句作为开头,既能体现⽂采⼜具有感染⼒。
2.主体部分
记叙⽂的结构布局可以按照时序顺进式、平列展开式、对⽐映照式、穿插回放式排列。
(1)时序顺进式
即选取⽣活流程中的某⼀⽚断按时序进程进⾏描写,其内容层次依次相连,构成⼀个完整的故事或情节。其模式如下:
开头(引出话题)⼀作⽂主体(时间顺序叙述⼈或事物)⼀结尾(抒情、议论)
(2)平列展开式
选取不同主体、不同场景的⽚断或将同⼀内容的⼏个侧⾯在同⼀层⾯上平列展开,构成⼀个统⼀的整体。其基本模式是:
材料①
开头(引出话题)⼀作⽂主体⼀结尾(抒情、议论)
材料②
【⽰例】
我梦中的⼩屋(节选)
⼭上,飘逸的云朵,婆娑的树⽊,瑰丽的花朵,奇崛的岩⽯,每⼀处都是⼀幅美丽的风景。
屋前,⼏株梅,⼏枝兰幽幽地开花;屋后,挺直的松,苍翠的⽵在风中摇曳,地上的青苔也仿佛跟着摇曳了起来。
远处,苍翠的青⼭蒙着⼀层淡淡的薄纱,极⼒想掩饰住⾃⼰的那份绿,可是怎么遮挡得住呢?连空⽓中都似乎可以嗅到“绿⾊”的味道,苍翠欲滴是它的写照啊!
【点评】上⾯三段⽂字在写“我梦中的⼩屋”时就采⽤了“空间转移式”的结构:分别写了“⼭上…‘屋前”及“远处”的优美景⾊,⼤⼤拓展了“我梦中的⼩屋”的内涵,⽽观察思路由上(⼭上)⽽下(⼭下)、由近(屋前)⽽远(远处),⼜确实使⽂章脉络异常分明起来。
(3)对⽐映照式
选取有显著差异的两组内容(可以是相反或相对的两个事物,也可以是同⼀事物的两个⽅⾯)进⾏反衬式组合。其基本模式为:
正⾯材料
开头(引出话题)⼀作⽂主体⼀结尾(抒情、议论)
反⾯材料
(4)穿插回放式
即利⽤思维可以超越时空的特点,以某⼀物象为线索,将描写的内容通过插⼊、回忆、倒放等⽅式串联组合起来,形成⼀个整体。操作的关键是选好串联的物象,并围绕⼀个中⼼截取⽣活中的材料。
其模式为:
开头(提出话题,引出材料①)⼀发展(引出材料②)⼀结尾(抒情、议论)
3.结尾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