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资源法复习自测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以环境形成要素的不同,可以把环境分为()
A.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
B.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
C.天然环境与人为环境
D.物理环境、化学环境和生物环境
2.环境资源法学中所称的环境是以( )中对环境的界定为基础的
A.自然科学
B.人文科学
C.环境科学
D.生态科学
3.每年的哪一天是“世界地球日”()
A.3月18日
B. 4月22日
C.6月5日
D. 3月23日
4.第一次正式提出“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文件是()
A.《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
B.《约翰内斯堡可持续发展宣言》
C.《我们共同的未来》
D.《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
5.在环境资源法的适人范围上,我国采用的是下列哪项原则()
A. 属人主义
B. 属地主义
C. 保护主义
D. 以属人主义为主,与属人主义、保护主义相结合
6.下列哪项原则是环境资源法的首要原则?()
A. 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资源保护相协调原则环境资源有偿使用原则
B.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
C. 政府、市场、社会混合调整原则
D. 环境资源利益平衡原则
7. 风险防范原则最早是由下列哪个国家提出的()
A.美国
B.法国
C.德国
D.澳大利亚
8. “谁污染谁治理原则”是由下列哪项法律或政策文件规定的()
A. 1979年《环境保护法(试行)》
B. 1989年《环境保护法》
C. 1996年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
D. 2014年修订的《环境保护法》
9.下列哪本书首先使用了“环境正义”一词来称呼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民权运动()
A. 《必由之路:为环境正义而战》
B. 《环境正义——参考手册》
C.《寂静的春天》
D.《增长的极限》
10. 下列哪一选项不属于社会调整的形式()
A.调查公众意见
B.咨询专家意见
C.论证会
D.征收自然资源使用税
11.根据自然资源能否自我再生的性质,自然资源可分为()
A.可更新资源和不可更新资源
B.恒定性资源、储存性资源和临界性资源
C.土地资源和矿产资源
D.有限资源和无限资源
12.环境科学主要研究()
A.第一类环境问题
B.第二类环境问题
C.环境与资源问题
D.科学技术问题
13.下列资源属于可更新资源的是()
A.煤
B.土壤
C.石油
D.非金属矿藏
14.关于环境资源法的性质,表述正确的是()
A.技术属性
B.公法属性
C.私法属性
D.社会法属性
15.1968年,国际学术性组织“罗马俱乐部”在其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中提出了著名的()
A.环境优先论
B.经济优先论
C.零增长理论
D.负增长理论
16.我国最早提出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战略方针是在()
A.1973年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
B.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C.1983年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
D.1992年党的第十次代表大会
17.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我国处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正确决策是()
A.经济发展优先
B.环境保护优先
C.经济与环境同步发展
D.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18.“三同时”制度最能体现环境法的()
A.风险预防原则
B.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原则
C.环境民主原则
D.环境责任原则
19.把环境权作为基本人权规定下来的国际性文件是()
A.《世界人权宣言》
B.《我们共同的未来》
C.《可持续发展实施计划》
D.《人类环境宣言》
20.根据《土地管理法》的规定,我国国有土地的所有权由()代表国家行使
A.国务院
B.省级人民政府
C.市级人民政府
D.县级人民政府
21.在单行法中明确规定了“三同时”制度的法律法规是()
里约是哪个国家的A.《水污染防治法》
B.《大气污染防治法》
C.《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D.《海洋环境保护法》
22.我国土地资源的权属制度是()
A.国家所有
B.集体所有
C.个人所有
D.国家所有与集体所有并存
23.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属于()
A.国家所有
B.农民集体所有
C.国家和农民集体共有
D.农民个人所有
24.我国矿产资源的探矿权、采矿权实行()
A.有偿取得制度
B.无偿取得制度
C.任意取得制度
D.倒卖牟利
25.在我国现行法律体制中,下列哪一主体无权追究行政主体的环境资源行政责任()
A.权力机关
B.环境保护团体
C.行政机关
D.人民法院
26.环境污染损害一般不包括下列哪一选项的内容()
A.财产损害
B.对身份权的损害
C.环境损害
D.人身损害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