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关于初中地理教案合集七篇
2023关于初中地理教案合集七篇
初中地理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让学生知道地平面上的八个基本方向,并且学会在不同类型的地图中判断方向的不同方法。
  (2)了解图例和注记及其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能在地图上判断方向,能在野外辨别方向;会绘制教室平面图和校园图。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所学知识在生活实际中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在不同类型的地图中判断方向的不同方法
  教学难点
  在经纬网地图和有指向标的地图上判断方向。
  二、教学过程:
  三、教学时间:三课时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讲演法
  五、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1.学生打开绘图本,标注当天的日期,依惯例写出太阳直射在哪个半球、昼夜长短的情况。
  2.问上课的此时我们看太阳是往哪个方向看?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提问】养成记地理日记的习惯;复习旧知,从生活中引出今天的课题。
  过渡:
  在陌生的地方(野外)怎样判断方向?学生交流
  我们今天主要来研究地图上的方向。
  【学习目的】体验生活中的地理。
  新授:
  (一)一般地图的方向判断
  你会在地图上判断方向吗?你会判断不同地点的相对方向吗?教师板图。
  学生说明判断方向的步骤和关键点。
  【设计】1.由浅入深,逐步引导学生掌握判断方向的方法。2.一般地图方向的判读对学生来说最大的难点是“参照点”问题,所以,讲清楚参照点是关键。
  (二)有指向标地图的方向判断
  1.所有地图的方向都可以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判断吗?(展示学生中秋节搜集的门票地图,用箭头标注了北方。)
  2.为什么有的地图要标注指向标。
  3.怎样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判断方向?
  学生同桌交流、回答。
  4.通过学生总结。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判断指向标地图方向的方法。
  (三)经纬网地图的方向判断
  1.还记得经线和纬线指示的方向吗?(经纬仪教具展示不同角度看经线纬线的指示方向)
  2.怎样在画有经纬线的图上判断方向呢?板图展示。(复习旧知,期待做错的同学说出或画出自己的想法)
  4.学生练题
  学生回答。学生板图画方向。
  【设计目的】1.经纬线地图方向的判读是难点,尤其是两极地区的地图判读,毕竟,对于七年级的小孩子来说,空间想象力是很有限的,教具的适当运用,可以化难为易,直观、生动的展示难点内容。2.鼓励学生说出错误答案,对他和其他同学都有好处,老师能从中发现问题所在,使教学更有针对性。3.编题可锻炼学生从教师的角度思考问题,是知识和能力的提升。
  (四)小结
  生活中有这样一句话:“不到北了。”来说明不到方向、摸不清头绪、不知怎么做等等。这句话对你今天学习方向有没有启发呢?
初中地理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纬度变化及其成因。
  2、了解四季的形成及其划分。
  3、了解24节气划分及对农业的意义。
  4、理解地球上五带的形成。
  德育目标
里约是哪个国家的  通过理解地球公转及其产生的 地理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
  学习过程中,通过 教师引导思维的方式方法,使学生获取学习知识的进取精神。
  教学建议
  关于四季的划分的 教学建议
  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划分四季的依据,既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随季节的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季节变化的规律。这里需要强调季节的变化与日地距离无关。然后,引导学生读《二十四节气与四季》图,明确我国和西方国家不同的四季划分方法,出二者之间的差异。最后,指出我国以二十四节气划分四季对农业生产的指导意义。
  关于五带的划分的 教学建议
  这部分 教学内容,可以从读《五带的划分》示意图引入。要求学生明确五带划分的界限和依据,掌握地球上年太阳辐射总量从低纬地区向高纬地区减少的规律。最后, 教师指出五带划分的 地理意义。
  关于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的 教学建议
  正午太阳高度有在同一时刻随纬度的变化,也有在同一纬度随时间的变化。在 教学中,要紧紧抓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这是产生正午太阳高度随空间和时间变化的直接原因。在课堂 教学中,可以利用课本中的《二分二至正午太阳高度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然后出变化规律。需要指出的是,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区域,
一年内可获得两次太阳直射,其正午太阳高度的最大值的出现,要视太阳直射点的位置而定。 教师在 教学中要力求使学生明确这一点。
  关于昼夜长短的变化的 教学建议
  昼夜长短的变化,有在同一时刻随纬度的变化,也有在同一纬度随时间的变化。在 教学中,可利用课本中《二分二至昼夜长短变化示意图》,从晨昏线的位置变化入手,分析昼弧和夜弧的长短对比,出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需要强调的是,昼夜长短的变化是一个渐变过程,其中有量变也有质变。不论南半球还是北半球,夜长随纬度逐渐缩短为0时,就会出现极昼现象;昼长随纬度逐渐缩短为0时,就会出现极夜现象。从赤道到两极的任何地点,昼夜长短都会出现由极大值到极小值的周期性变化。只有赤道上无昼夜长短的变化,全年昼夜平分。
  教学设计方案
  〖导入新课〗复习地球公转运动中有关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移动的知识,引出不同季节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的 教学〗
  1. 读图:《二分二至全球的正午太阳高度角》
  2. 提问:分别出二分二至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说出南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3. 讲解: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小值;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小值;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4.板书: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冬至日 南回归线最大,向两极递减。
  夏至日 北回归线最大,向两极递减。
  春、秋分日 赤道最大,向两极递减。
  〖昼夜长短变化的 教学〗
  1. 读图:《二分二至全球的昼长》
  2. 提问:结合生活实践,说明北京冬、夏季昼夜长短的变化情况。分析说明在二分二至时北半球昼夜长短随纬度的变化情况。
  3. 讲解:每年由春分日到秋分日,是北半球的夏半年。此期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大于夜长,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其中,由春分到夏至,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由夏至到秋分,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夏至日时,晨昏线(圈)与经线圈的夹角最大(23°26ˊ),北半球各地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南半球反之。每年由秋分日到次年春分日,是北半球的冬半年。此期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夜长大于昼长,且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其中,由秋分到冬至,北半球夜渐长昼渐短;由冬至到春分,北半球夜渐短昼渐长;冬至日时,晨昏线(圈)与经线圈的夹角最大(23°26ˊ),北半球各地夜最长昼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南半球反之。在春、秋分时,太阳直射赤道,晨昏线(圈)经过南北极点,与某条经线圈重合,全球各地昼夜平分,各为12小时。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