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基础》课程标准
学时数: 76学时
课程性质: 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 会计事务
一、本课程的性质、地位、作用以及与其它相关课程内容的联系
本课程是会计专业基础课,是后续会计课程的入门课。本课程以基本原理和基础练习为主,不拘泥于一时的制度,从学生的学习规律出发,并按照教学的基本规律,课堂上讲述最基本的会计基本循环原理,同时进行模拟实训练习,讲练结合,从练习中让学生自己体会会计的原理、方法和技能。
二、本课程的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比较全面地了解、掌握会计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并使学生具备进行会计核算的初步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第一章绪论(4学时)
(一)教学内容:
任务一:认知会计基本知识 (1学时)
任务二:会计基本假设 (1学时)
任务三:会计基础及核算方法 (1学时)
任务四: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1学时)
(二)基本要求:
了解会计对象现目标;理解会计基本职能及会计假设;掌握企业会
计概念有会计核算方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会计概念;理解并掌握会计假设;理解运用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第二章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8学时)
(-)教学内容:
任务一:财务状况会计要素 (3学时)
任务二:经营成果会计要素 (3学时)
任务三:会计等式 (2学时)
(二)基本要求:
了解和掌握会计的六大要素和会计要素的计量属性;掌握会计等式及相关原理;深刻理解会计等式的平衡关系。
(三)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会计的六大要素;掌握会计等式;深刻理解会计等式的平衡关系。
第三章会计科目和账户(6学时)
(一)教学内容:
任务一:会计科目 (2学时)
任务二:账户 (2学时)
任务三:会计科目与账户的联系 (2学时)
(二)基本要求:
会计学专业课程了解会计科目及账户的概念,掌握会计科目与账户的关系,掌握账户结构。
(三)教学重点、难点:
会计科目设置的意义,会计科目名称,账户与科目的区别,账户的性质与其结构。
第四章复式记账(8学时)
(-)教学内容:
任务一:复式记账 (2学时)
任务二:借贷记账法 (2学时)
任务三:会计分录及试算平衡 (4学时)
(二)基本要求:
熟练掌握复式记账的原理和借贷记账法,熟练编制会计科目。
(三)教学重点、难点:
复式记账的原理与特点及其借贷记账法的记账步骤。
第五章企业主要业务的会计核算(18学时)
(一)教学内容:
任务一:企业筹资阶段业务 (2学时)
任务二:企业采购阶段业务 (4学时)
任务三:企业生产阶段业务 (4学时)
任务四:企业销售阶段业务 (4学时)
任务三:企业利润和利润分配阶段业务 (4学时)
(二)基本要求:
掌握主要经济业务事项的核算;熟练运用借贷记账法处理企业发生各项经济业务。
(三)教学重点、难点:
会计的资金运动过程,资金的筹集、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的购置、供、产、销及财务成本形成等过程发生的主工业务及其会计核算。
第六章会计凭证(6学时)
(一)教学内容:
任务一:原始凭证 (1
任务二:填制与审核原始凭证 (2
任务三:记账凭证 (1
任务四:编制与审核记账凭证 (2
(二)基本要求:
了解会计凭证的分类与作用;理解会计凭证、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含义;了解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分类、内容和编制要求;掌握填制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技术方法;了解会计凭证的传递和保管。
(三)教学重点、难点:
会计凭证的分类、作用,填制及其审核的会计操作。
第七章会计账簿(8学时)
(一)教学内容:
任务一:会计账簿 (2学时)
任务二:登记会计账簿 (2学时)
任务三:对账和结账 (2学时)
任务四:更正错账 (2学时)
(二)基本要求:
了解账簿的意义和种类;掌握各种账簿的设置和登记方法;掌握错账的更正方法、结账和对账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
各种账簿的账页格式及内容,过账、对账、结账及其改错的操作技巧。
第八章会计核算组织程序(6学时)
(一)教学内容:
∖7\)/\|7时时时时学学学学
任务一:账务处理程序 (1
任务二: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 (2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