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贸市场存在的问题及监管建议
浅谈农贸市场存在的问题及监管建议
农贸市场作为人民众的“菜篮子”“果篮子”“米袋子”,具有较强的社会性、公益性,是食品安全监管的重中之重。XX局按照市局要求,将规范化农贸市场建设与食品安全城市创建等工作有机结合,与商务主管部门对接沟通,联合制定奖励政策措施,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贸市场改造升级工作,已建成水口寺、民生、仁和、邦德共4个城区规范化农贸市场。
一、基本情况
为进一步提升城区菜市场管理水平,XX区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菜市场管理工作的通知》,打造城区规范化农贸市场4个,现有各类农贸市场28个,以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工为统筹,不断提升农贸市场管理者、市场内经营者主体责任意识,构建以批发市场、城区菜市场、生鲜超市(便利店)为主导的网络体系,切实保障市民“菜篮子”。
一是合理规划布局。按照“蔬菜批发市场+城区菜市场+生鲜超市(便利店)+自产自销点”多种模式相结合的方式,不断调整、完善城区蔬菜批发、零售、自产自销网点规划。成功打造永立百货、老百姓超市、永立生鲜、邦德市场等一批以生鲜蔬菜为主营业务的市场、超市和便利店。
二是强化政策扶持。符合规划的标准化菜市场、生鲜超市(便利店),由区财政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
近年来全区通过创卫生城市、文明城区等累计在农贸市场建设中投入1000余万元。菜市场的用电执行一般工商业及其他类别电价,用气与工业用气同价。积极开展“菜篮子”示范工程创建活动,定期评比城区内示范标准化菜市场、示范生鲜超市(便利店)和示范农副产品自产自销点。对每个改造提升的农贸市场,给予奖励补助,进一步提高农贸市场保障能力和管理服务水平,目前各镇街农贸市场基础设施均得到显著提升。
三是完善市场管理。进一步明确管理责任,强化日常管理,督促市场开办者认真履行管理第一责任人的责任,维护市场经营秩序。城区菜市场须规范配备快速检测设备和相应的工作人员,并按规定对市场内售卖的产品进行检测和公示,保障食品安全。建立收费、产地等信息公示制度,今年来区局制作农产品产地公示栏3000余块,进货台账模板5000余份。
二、存在问题
(一)主体责任意识较弱。未开展规范化建设的中小农贸市场问题较为突出,管理人员少,管理知识欠缺,特别是专业食品管理人员更是凤毛麟角。目前农贸市场管理人员以老年人居多,有的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和电脑。市场管理人员职责划分不清,“人少事多”矛盾突出。以仁义镇为例,该镇现有农贸市场两个,合计能容纳食品摊位130个左右,其中常摊75个,临时摊位约55个;摊贩经营者年龄以50岁以上居多,约占总经营人数的60%,35-50岁经营者约占35%,35岁以下的经营者数量最少,仅约占总经营人
数的5%;销售食品以食用农产品、预包装食品居多。中小农贸市场分布较广,生产者与消费者双方直接进行买卖活动,人数众多,同时又具有经营者专业性不强、货物流通期短、经营主体供货量相对较小等特点,存在食品安全风险。
(二)索证索票意识较差。中小农贸市场的传统交易方式、买卖双方需求均以便捷、快速为主,摊贩、顾客双方对索证索票的重视程度都较低,导致部分在农贸市场采购货物的乡镇餐饮经营主体无法提供农贸市场采购食用农产品相关票据,也无法联系供货方;而中小农贸市场部分销售批发食用农产品的摊贩,进货渠道通常为物流园或更大型的农贸市场,存在进货靠“脸熟”不开票据的情况,对全链条监管造成一定的困难。
(三)管理制度执行力差。小型农贸市场还存在市场管理制度不完善,无配套的快检室,农贸市场部分摊贩销售货物为农民自家种植、养殖,总体种养殖规模较小、数量较少,难以满足监督抽检样品最低抽样重量要求,且种植者普遍缺乏主动完成抽检、快检意识。监督抽检报告出具周期较长,获取不合格报告时间相比销售速度较为滞后,市场内设置的快检室专业度稍有欠缺,农贸市场销售的大多数食用农产品无法出具该批次有可信度的产品检验报告。
(四)产品全链条追溯难。中小农贸市场摊贩和消费者双方的流动性都相对较大,消费者、摊贩往往来自多个周边地区,临时摆摊的摊贩较多。对于并非由于处于末端得销售环节添加或贮存原因造成不合格
的食品,如重金属、农残、兽残超标等,监管部门难以通过有效手段防范、消除同类产品类似风险,也往往不易追究具体人员责任,通常只能对摊贩采取相应处罚措施,产品质量追踪溯源闭环管理较难。
三、监管建议批发市场进货
(一)规范管理,实施智慧监管。一是大力推进智慧监管。分级分步实现市场监管部门与农贸市场食品安全管理平台的互联互通,推进智慧监管农贸市场建设。将食品安全规范化农贸市场建设的相关信息纳入市局食品安全智慧监管平台,根据监管情况实行动态管理。二是构建食用农产品“一票通”。标注摊贩营业执照、备案证号、身份证号、等信息,由各农贸市场统一编号、盖章,作为销货凭证提供给进货摊贩、餐饮、超市等经营主体或个人。三是搭建线上线下查验系统。开发并鼓励有能力的摊贩使用小程序等线上渠道,入场扫码登记摊位信息,线上记录名称、数量、进货日期以及供货者名称、地址、等信息,为推广并建设“智慧市场”奠定基础。引导年纪较长、使用智能手机不熟练的摊贩完善纸质进货记录和凭证,并由市场方登记相关摊位信息,确保有源可溯。
(二)质量控制,发挥快检效能。一是建设高标准快检中心。对农贸市场所销售的农产品实行集中检测。指导市场开办者按照《食品快速检测实验室技术规范》《食品快速检测实验室建设指南》两项地方标准的要求,规范开展日常检测和快检室建设,逐步实现全市农贸市场食品安全检测标准化、规范化。二是扎实推进规范化农贸市场建设。加强对农贸市场专、兼职快检人员,严把日常检测质量管控,优化
检测流程,提高检测的规范性,保障入场摊位商品快检结果有效性。分解细化快检任务,将快检与农贸市场“逢场”日相关联,同时通过基层所申请快检车或分局直接指派快检车目的地等方式流动抽选农贸市场组织现场快检,确保市场监管部门监督性快检覆盖尽量多的农贸市场摊贩,减轻“逢场”日农贸市场快检压力,提升快检结果可信度。三是落实产品质量公示制度。督促农贸市场落实每天公示当天快检结果与不合格食品处置结果,确保及时告知摊贩下架、召回检验不合格产品,设置多次不快检或快检不合格禁止入场机制,倒逼摊贩重视入场快检程序。
(三)强化培训,完善管理机制。一是加强人员培训。打造高水平监管人员和市场管理人员,定期举办培训班,重点提升素质能力。二是完善规章制度。严格落实《XX市农贸市
场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规范》,督促指导农贸市场开办者落实管理责任,并根据本地区消费者偏好、风俗民情等实际情况细化、量化相关细节要求。三是社会共治共享。支持行业协会建立行规行约和奖惩机制,健全巡查通报、业主约谈、动态监管等长效管理机制。
(四)监管靠前,推动规范建设。一是强化部门联动。积极探索食品安全规范化农贸市场建设工作的有效做法,加强与商务主管部门、农业农村委等相关部门的对接沟通,联合制定奖励、鼓励政策措施。二是借助社会力量。鼓励社会资本、大型企业参与农贸市场改造升级工作,充分调动市场开办者参与规范化建设的积极性。三是强化信息建设。加强全链条信息化平台建设,实现更多品种产品数据动态更新、
共通共享,确保上游部门源头监管、下游单位事中监督、事后处罚,加快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动态预警数字化、专业化进程,确保农贸市场食品安全监管更加科学、精细。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