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化工消防培训试题
一、选择题
1.以下对报警电话描述不正确的是( C )。
A.119报警电话是免费的
B.发生火灾时任何人都可以无偿拨打119
C.为了演练,平时可以拨打119
2.汽油、柴油刚刚起火,火势不大时,应首选( A )进行灭火。
A.ABC干粉灭火器 B.消火栓系统 C.用盆去附近水龙头接水
3.机器设备内部着火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切断电源,用二氧化碳灭火器进行灭火
B.切断电源,用干粉灭火器进行灭火
C.切断电源,用布料覆盖灭火
4.当身上衣服着火时,可立即( C )
A、奔跑离开火场,灭掉身上火苗
B、用手或物品扑打身上火苗
C、就地打滚,压灭身上火苗
5.火警电话、交通事故报警台、急救电话各是( A )
A、119 122 120 B、119 120 122 C、119 110 122
6.电源开关应安装在什么材料的基座上?( A )
A、不燃材料 B、可燃材料 C、易燃材料
7.以下防止烟气中毒的不正确的方法是( C )
A、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B、匍匐前进逃离火场 C、直起身子往外跑
8.用灭火器灭火时,灭火器的喷射口应该对准火焰的( C )。
A.上部
B.中部
C.根部
9.楼内失火应__A___。
A、从疏散通道逃离 B、乘坐电梯逃离
C、在现场等待救援 D、去看看是什么物质着火了
10.发生火灾时 A 。
A、不能随便开启门窗 B、只能开门
C、只能开窗 D、门窗都不能打开
11.据统计,在火灾事故死亡的人中,大多数是由于 B 。
A、被火直接烧死 B、烟气窒息致死
C、跳楼或惊吓致死 D、人员拥挤致死
12.遇到火灾时沉着、冷静,迅速正确逃生,___D__。
A、不贪恋财物 B、不乘坐电梯
C、不盲目跳楼 D、以上均正确
13.下列哪种灭火器不适用扑灭电器火灾( C )
A、二氧化碳灭火器 B、干粉剂灭火器 C、泡沫灭火器
14.干粉ABC类灭火器,压力表指针位于(B )时安全可用。
A、红区 B、绿区 C、黄区 D、以上都可以
15.正确使用电器设备,___D___,外出时要关闭电源开关。
A、不乱接电源线 B、不超负荷用电
C、及时更换老化电器设备和线路 D、以上均是
16.当遇到火灾时,要迅速向 C 逃生。
A、着火相反的方向 B、人员多的方向
C、安全出口的方向 D、着火方向
17.生火灾时,首先要保持冷静,并用 A 捂住口鼻,采取匍匐前进或低头弯
腰的方法迅速朝安全出口的方向逃离火灾现场。
A、湿毛巾 B、手 C、干毛巾 D、被子
18.烟气的危害性有(AD )
A、毒性 B、高温 C、遮光 D、窒息
二、判断题
1、通常公共场所的门的开启方向是朝外开的。(√ )
2、遇火灾不可乘坐普通电梯,要向安全出口方向逃生。(√ 泡沫灭火器能扑救什么火灾)
3、发生火灾穿过浓烟逃生时,应尽量贴近地面,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4、任何人发现火灾时,都应当立即报警。任何单位、个人都应当无偿为报警提供便利,不得阻拦报警。( √ )
5、公共场所发生火灾时,该公共场所的现场工作人员有组织、引导在场众疏散的义务。(√)
6、报完火警后派人到单位门口、街道交叉路口等候消防车,并带领消防车迅速赶到火场。(√)
7、发生火灾时,基本的正确应变措施是:发出警报,疏散,在安全情况下设法扑救。(√ )
8、“四懂”是指懂火灾的危险性、懂预防火灾的措施、懂扑救火灾的方法、懂逃生的方法。(√ )
9、“四会”是指会报警、会使用灭火器、会扑救初起火灾、会组织疏散逃生。(√)
10、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参加有组织的灭火工作的义务。(× )
11、为了预防火灾和减少火灾危害,加强应急救援工作,保护人身、财产安全,维护公共安全,这是制定消防法的目的。(√)
12、所有单位必须确保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畅通无阻,严禁将安全出口上锁、阻塞。(√)
13、因特殊情况需要进行电、气焊等明火作业的,动火部门和人员应当按照单位的用火管理制度办理审批手续,落实现场监护人,在确认无火灾、爆炸危险后方可动火施工。动火施工人员应当遵守消防安全规定,并落实相应的消防安全措施。( √)
14、进行电焊、气焊等具有火灾危险作业的人员和自动消防系统的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并遵守消防安全操作规程。( √)
15、对建筑消防设施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检测,确保完好有效,检测记录应当完整准确,存档备查。( √)
16、走廊、楼道等公用区域可以放置、堆放其他杂物。( × )
17、电器火灾主要原因有:短路、超负荷、接触电阻过大。( √ )
18、灭火器上的压力表用红、黄、绿三表示灭火器的压力情况,当指针指在绿区域表示偏低。(×)
19、高层楼发生火灾后,要乘电梯快速下楼。(×)
20、大火封门无法逃生时,可用浸湿的毛巾、衣物等堵塞门缝,发出求救信号等待救援。( √)
21、消防车前往执行火灾扑救任务时,其他车辆行人应当让行(√)。
22、岗位消防安全“四懂四会”中的“四会”是指:会报警,会使用消防器材,会扑救初期火灾,会逃生自救。( √)
23、在特殊情况下,单位和个人可以挪用、拆除、埋压、圈占消火栓,临时占用消防通道。(×)
24、任何人发现火灾都应当立即报警。任何单位、个人都应当无偿为报警提供便利,不得阻
拦报警。严禁谎报火警。( √ )
25、扰乱火灾现场秩序,或者拒不执行现场指挥,影响灭火救援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 )
26、手提式灭火器的正确方法是:拔去保险插销,一手紧握灭火器喷嘴,一手提灭火器并下压压把,对准火焰猛烈部位喷射。(× )
27、单位应根据实际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明确灭火和应急疏散的组织机构、人员、处置程序和措施。(√ )
28、单位员工应当掌握灭火器、消火栓等消防设施、器材的使用方法。一旦发生火情,起火现场岗位人员和邻近岗位人员能迅速利用灭火器材灭火。(√)
29、员工要掌握火场逃生自救基本技能,熟悉逃生路线和引导人员疏散程序。建筑物的每个楼层、疏散通道、安全出口要明确疏散引导人员。( √)
30、泡沫灭火器可用于带电灭火。(×,泡沫灭火器是酸性剂(内剂)和碱性剂(外剂)共
同组成,酸性剂为酸式盐的水溶液,碱性剂为碱式盐的水溶液,这些物质都导电的,所以不适于带电灭火。)
31、物质的燃点越低、越不容易引起火灾。(×,因为燃点是可燃物开始持续不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所以可燃物的燃点越低,越容易着火,火灾危险性也就越大。)
32、企事业单位需用液化石油气,应该报公安消防部门审批。(√)
33、发生了燃烧就发生了火灾。(×,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才是火灾。)
34、凡是设有仓库或生产车间的建筑内,不得设职工集体宿舍。(√)
35、可燃气体与空气形成混合物遇到明火就会发生爆炸。(×,可燃气体与空气形成混合物遇到明火不一定会爆炸,因为混合物的燃点低于下限或高于上限时,既不能发生爆炸也不能发生燃烧,但是若浓度高于爆炸上限的混合物离开密闭的容器设备或空间,重新遇到空气仍有燃烧或爆炸的危险。)
36、火场上扑救原则是先人后物、先重点后一般、先控制后消灭。(√)
37、消防通道的宽度不应小于3.5米。(√)
38、当单位的安全出口上锁、遮挡,或者占用、堆放物品影响疏散通道畅通时,单位应当责令有关人员当场改正并督促落实。(√)
39、凡是能引起可燃物着火或爆炸的热源统称为点火源。(√)
40、生产、储存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大型企业应当建立专职消防队。(√)
41、使用过的油棉纱、油手套等沾油纤维物品以及可燃包装,应放在安全地点,且定期处理。(√)
42、发现火灾时,单位或个人应该先自救,如果自救无效,火越着越大时,再拨打火警电话119。( ×,发生火灾后应首先拨打“119”报警电话,同时单位及时组织人员进行扑救,对防止火势蔓延扩大,减少火灾损失争取时间,起到在消防队到场前控制火势的作用。)
43、岗位消防安全“四知四会”中的“四会”是指:会报警,会使用消防器材,会扑救初期火灾,会逃生自救。(√)
44、焊接管道和设备时,必须采取防火安全措施。(√)
45、灭火器材设置点附近不能堆放物品,以免影响灭火器的取用。(√)
46、二氧化碳灭火器可以扑救钾、钠、镁金属火灾。(×,CO2虽是惰性化合物,但在高温下能同强还原剂等轻金属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有毒气体,所以不能扑救钾、钠、镁金属火灾。)
47、装修房间时,把电气及线路敷设于装饰墙面和吊顶内,没有任何隔热防火措施,与可燃易燃材料直接接触,电气设备长时间工作很容易引发火灾事故。(√)
48、泡沫灭火器应放置在高温地方。(×,该灭火器使用温度范围为4~55℃,如放置在高温地方会使灭火剂提前失效,温度过高可能使罐体变形甚至爆裂。)
49、一氧化碳的爆炸极限是12.5%~74.5%,也就是说,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的浓度小于12.5%时,遇明火时,这种混合物也不会爆炸。(√)
50、在设有车间或者仓库的建筑物内,不得设置员工集体宿舍。对于暂时确有困难的,应当采取必要的消防安全措施,经公安消防机构批准后,可以继续使用。(√)
51、禁止在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使用明火;因特殊情况需要使用明火作业的,应当按照规定事先办理审批手续。(√)
52、从消防观点来说,液体闪点就是可能引起火灾的最低温度。(√)
53、安装在爆炸危险场所的灯具应是防爆型的。(√)
54、用水直接喷射燃烧物进行灭火,属于冷却法灭火。(√)
55、高层民用建筑内不能使用瓶装液化石油气。(√)
56、泡沫灭火机可以扑救贵重物品、仪表火灾.(×,因泡沫灭火剂的原理是化学反应生成泡沫,而泡沫析出的液体主要是水,会对贵重物品、仪表有所损害并有一定的腐蚀性。)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