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广东省阳春市第一中学高考生物五模试卷含解析
2023年高考生物模拟试卷
考生请注意:
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关于酶和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酶使细胞代谢高效而有序的进行,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B.利用淀粉、蔗糖、淀粉酶和碘液可以验证酶的专一性
C.酶和ATP均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
D.将ATP分子末端的磷酸基团转移至腺嘌呤核糖核苷酸上产物是ADP
2.下列有关细胞内物质合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等部位,丙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为生长素
B.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免疫活性物质只能在免疫细胞中合成
C.生长素、促甲状腺激素、胰岛素的合成都发生在附着于内质网的核糖体上
D.真核细胞的rRNA主要是在细胞核内通过转录形成的,与核仁有关
3.在锥形瓶中加入葡萄糖溶液和活化的酵母菌,密闭瓶口,置于适宜条件下培养,用传感器分别测定溶解氧和二氧化碳含量,实验结果如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酵母菌属于自养兼性厌氧生物
B.100s时,O2的吸收量等于CO2的释放量
C.200s后,丙酮酸分解主要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
D.300s后,抽取培养液与重铬酸钾反应呈橙
4.人在正常情况下保持70次/min左右的心率,当看到恐怖画面时,产生害怕的感觉同时心率加快。图是心脏运动调节的部分示意图,图中A为大脑相应功能区,①一⑧代表相关神经纤维,箭头表示兴奋传导方向。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所在神经元的细胞体位于脑干
B.脑干中有控制心脏和血管运动的神经中枢
C.①—③过程与心脏节律运动有关
D.看到恐怖画面引起心率加快属于条件反射
5.真核细胞具有发达的膜结构,由于膜结构的存在,从而大大提高了细胞生理生化反应的效率。下列有关生物膜及跨膜运输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囊泡只能由内质网向高尔基体运输
B.膜蛋白的形成与核糖体有关,与内质网、高尔基体无关
C.低渗溶液中线粒体的内膜先于外膜破裂
D.载体蛋白具有选择运输功能是由其结构决定的
6.下列有关人体中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运动时肾上腺素水平升高,使心率加快,说明激素是一类高能化合物
B.饥饿时胰高血糖素水平升高,促进糖原分解,说明激素有催化的作用
C.进食后胰岛素水平升高,促进细胞摄取葡萄糖,说明教素有调节作用
D.青春期性激素水平升高,促进机体发育,说明激素是细胞的结构组分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
7.(9分)异丙草胺是一种除草剂,可被杂草幼芽吸收。为研究适合玉米田除草所需的异丙草胺最适浓度,取生理状况相同的玉米幼苗的种植地,随机分组,在适宜的条件下,分别喷施不同浓度的异丙草胺。一段时间后,测得玉米叶片中叶绿素 a、b含量及去除杂草百分率,如表所示。曲线图是在适宜条件下,使用不同浓度的异丙草胺培养24h后,测定的玉米氧气生成速率和氧气消耗速率。请分析回答问题:
异丙草胺浓度
/(mg•L-1
叶绿素 b
/(mg•L-1
叶绿素 a
/(mg•L-1
去除杂草百分率
(%)
0
1.56
7.55
0
5
1.63
7.50
30
15
1.66
7.45
90
25
0.35
1.78
92
35
0.34
1.75
95
(1)玉米叶绿素主要存在于叶肉细胞内的_____上;若要提取叶绿素,常用_____作为提取液。
(2)据表格数据分析可知,玉米田中适宜的异丙草胺使用浓度为_____mg•L-1。虽然过高浓度的异丙草胺具有更好的除草效果,但它会影响玉米光合作用的_________阶段而使其光合速率显著下降。
(3)曲线图中,氧气生成速率和氧气消耗速率这两个指标可直接通过实验测出的是_____。
(4)曲线图中,异丙草胺浓度为50mg•L-1时,玉米叶肉细胞中产生 ATP 的细胞器是_____。
8.(10分)研究发现,牛的瘤胃中含有多种纤维素分解菌,这些纤维素分解菌可用于分解秸秆等废弃物。某科研小组按以下实验流程分离获取了牛瘤胃中的纤维素酶高产菌株。
(1)纤维素酶是由多种酶组成的复合酶,其中能催化纤维二糖水解的是________。纤维素酶的测定方法,一般是采用对纤维素酶分解滤纸等纤维素后所产生的_______进行定量测定。
(2)步骤A是_____________,可以通过此步骤增加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科研小组的某个同学将瘤胃菌种提取液接种到适宜的培养液中,调节pH及温度至适宜条件,并持续通入无菌空气,结果一段时间后发现培养液中几乎没有菌种,原因是_________。
(4)按照修正后的实验方法,研究人员在刚果红培养基平板上,筛选到了几株有透明圈的菌落(如图)。图中透明圈的大小与纤维素酶的________有关;图中降解纤维素能力最强
的菌株是____________。
(5)现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该目的菌的数量,在同一稀释倍数下4个平板上均接种0.1ml样品溶液,菌落数分别为156、178、486、191,通过计算得知原样品溶液中每毫升含有目的菌1.75×108个,则稀释倍数是________________。
9.(10分)家蚕性染体组成为雌ZW,雄性ZZ。雄蚕吐丝多、丝质好,更受蚕农青睐,但幼蚕阶段雌雄不易区分。研究人员培育出了几乎只产雄蚕的家蚕品系,原理如图所示。(说明:a、b是只位于Z染体上的隐性基因,且纯合致死,+代表与a、b对应的显性基因。)
请回答:
(1)图中亲本分别用Z++W与Za+Z+b表示,则子代中存活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
蝇蛆养殖(2)a与b的遗传_______(填“遵循”或“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原因是___________。
(3)研究人员多次进行图中所示的杂交实验,发现后代雄蚕率为96%~98%,而不是理想的100%,推测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4)图中品系仅是从遗传的角度在实验室构建的,蚕丝性状不够理想。近期发现某优良性状由常染体上的E基因控制,现有EEZ++Z++、EEZ++W、eeZa+Z+b、eeZ++W家蚕,能否通过杂交育种培育出EEZa+Z+b家蚕?____________。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
_______。
(5)科学家通过辐射处理使常染体上的基因片段拼接到W染体上,最终培育出优良品种的家蚕,这种培育方法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
10.(10分)如图是江苏某农村因地制宜建设的生态农业园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该生态农业园建设主要依据的生态工程原理有____________(至少2个)。
(2)池塘养鱼时,通常采用多鱼种混合放养模式(上层为食浮游生物的鳙鱼,中层为食草的草鱼,下层为杂食性的鲫鱼等)。从落结构分析,这种养殖模式的优点是____________。
(3)防治果树虫害时,常利用性引诱剂来诱捕害虫或干扰其交配,从而降低害虫的种密度。这属于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信息类型)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4)流入该生态农业园的总能量有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能量。该生态农业园增加了“蝇蛆养殖、食用菌种植”等项目,其意义是____________。
(5)根据图示,用箭头表示生态系统的三种生物成分之间的能量流动关系 ___________ 。
11.(15分)某生态茶场依靠“以草养虫”“以草肥田”及生物防治等生产措施,多年来坚持不打农药、不施化肥和除草剂,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请回答下列问题:
(1)茶毛虫幼虫能以茶树芽和幼叶为食。调查茶毛虫幼虫的密度,一般采用的方法是____。
茶小绿叶蝉以吸食茶树幼嫩部位的汁液为生,茶毛虫与茶小绿叶蝉的种间关系是____。
(2)该茶厂生态系统的基石是____。茶场工人在每年4月、7月和10月各进行一次入工除草。从种间关系分析,人工除草的目的主要是____。从物质循环的角度分析,人工除草能加快物质循环利用,草秆为茶树提供____。
(3)茶场及周边优美的生态环境吸引了游人前来观光、休闲,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价值。茶园弃荒的过程中,茶树下首先出现一年生杂草,再逐步演替到灌木阶段。在灌木阶段,茶园内很少有一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原因是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D
【解析】酶在细胞代谢中起催化作用,从而使生命活动高效而有序的进行,对生命活动具有调节作用的物质是激素,A项错误;淀粉酶会使淀粉分解,加碘液后不变蓝,淀粉酶不能使
蔗糖分解,同样加碘液后不变蓝,因此不能利用淀粉、蔗糖、淀粉酶和碘液来验证酶的专一性,B项错误;酶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ATP是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不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C项错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基团、一分子腺嘌呤和一分子核糖组成,ADP由两分子磷酸基团、一分子腺嘌呤和一分子核糖组成,因此将ATP分子末端的磷酸基团转移至腺嘌呤核糖核苷酸上可产生ADP,D项正确。
2、D
【解析】
1、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2、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免疫细胞(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和溶菌酶等)。
【详解】
A、生长素是由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而来的,A错误;
B、免疫活性物质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如唾液腺细胞)合成、分泌,B错误;
C、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附着于内质网的核糖体上合成分泌蛋白,C错误;
D、真核细胞的rRNA是在细胞核内通过转录形成的,而核仁与核糖体RNA形成有关,D正确。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细胞核的功能、核糖体的功能、免疫细胞和生长素的合成过程,意在考查学生理解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了解生长素的化学本质,识记免疫系统的组成,理解生长素的合成,难度不大。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