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蛙瞰综合种养技术规范》地方标准
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1.任务来源
2022年4月22日,由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江西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等单位申请地方标准的立项,根据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下达的2022年度江西省地方标准制定项目计划,批准《稻蛙纵综合种养技术规范》地方标准的制定。
江西省特种水产产业技术体系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蓝粮仓科技创新重点专项《井冈山绿生态立体养殖综合技术集成与示范》课题、江西省2022年农业主推技术。
2.起草单位
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江西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江西省龙泰水产养殖有限公司、九江星祥水产养殖有限公司。
3.主要起草人(以表格形式将内容明确)
姓名 | 性别 | 职务/职称 | 工作单位 | 任务分工 |
马本贺 | 男 | 助理研究员 | 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 | 组织编写 |
王海华 | 男 | 研究员 | 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 | 技术研发 |
李小勇 | 男 | 高级工程师 | 江西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 标准制定 |
段明 | 男 | 副研究员 |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 技术研发 |
李燕华 | 女 | 高级水产师 | 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 | 标准制定 |
康升云 | 男 | 教授级高工 | 江西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 标准制定 |
罗楠 | 女 | 水产师 | 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 | 技术研发 |
万锦涛 | 男 | 助理水产师 | 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 | 标准制定 |
李涵 | 女 | 水产师 | 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 | 意见收集 |
李艳芳 | 女 | 水产师 | 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 | 意见收集 |
梁星 | 男 | 经理 | 江西龙泰水产养殖有限公司 | 试验示范 |
段元星 | 男 | 经理 | 九江星祥水产养殖有限公司 | 试验示范 |
二、制定(修订)标准的必要性和意义
稻蛙批综合种养是利用稻田的浅水空间,遵循生态循环农业和生态经济学原理对稻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进行改造,将水稻种植与青蛙、泥蛇养殖有机结构而构建的稻-渔共生互促系统,既能合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降低养殖成本,又能维护生态平衡、实现一田多收,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和稻田的综合利用率,是促进乡村振兴和产业致富的可持续农业生产模式。
本规范根据江西省稻田耕作特点,通过对实际生产经验的总结和试验数据的分析,并吸收融合我国稻渔综合种养最新科研成果,规定了稻蛙纵综合种养的术语和定义、环境条件、田间工程、水稻栽培、青蛙和泥纵放养、日常管理及收获等技术,实用性强、指导性佳,适于江西省稻蛙纵种养基地推广应用。
江西省开展稻蛙纵综合种养时间早、规模大、影响广,已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种养殖基地。湖北、福建、浙江等地陆续出现稻蛙批综合种养模式,但主要核心技术不尽相同。在江西省特种水产产业技术体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蓝粮仓科技创新重点专项《井冈山绿生态立体养殖综合技术集成与示范》和江西省2022年农业主推技术项目的支持下,江西省水产科学研
究所、江西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等单位,近年来联合开展了项目研究,同时通过系列生产试验,优化了稻蛙批综合种养技术规范。经检索,国内仅有稻瞅、稻蟹、稻虾等单一种养模式的标准,并无稻蛙嫌综合种养技术规范的国家、行业或地方标准。因此,编制《稻蛙纵综合种养技术规范》江西省地方标准意义重大,本标准的制定将对我省青蛙、泥纵和水稻的共作生产提供有效技术支撑。
三、主要起草过程
1.开展前期研究
在江西省特种水产产业技术体系项目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蓝粮仓科技创新重点专项《井冈山绿生态立体养殖综合技术集成与示范》课题的支持下,针对我省稻蛙批综合种养的产地环境、田间工程、水稻栽培、青蛙放养、泥纵放养、日常管理及收获等方面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集成,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
2.成立标准编写小组
成立《稻蛙嫌综合种养技术规范》标准编写小组,由马本贺为组长,王海华、李小勇、段明
、李燕华、康升云、罗楠、万锦涛、李涵、李艳芳、梁星、段元星为组员,共同编制该技术规范。
对稻蛙纵综合种养技术的相关情况进行详细了解,确定了标准研制的总体思路和框架,对标准的起草、现场调研及试验示范工作做出详细部署,在此基础上编写标准草稿。
四、制定(修订)标准的原则和依据,与现行法律、法规、标准的关系
本标准遵循“针对性、先进性、实用性、统一性、规范性”的原则,尽可能与国内外领先标准接轨,注重了标准的可操作性,严格按GB“1.1-2020的最新版本的要求进行编写。
本标准编写过程中根据需要引用了《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15618)、《饲料卫生标准》(GB13078)、《水稻产地环境技术条件》(NY/T755)、《蛙类配合饲料》(SC/T1056)、《水产养殖质量完全管理规范》(SC/T0004).《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范第1部分:通则》(SC/T1135.1)等。
五、主要条款的说明
1、范围
本标准根据江西稻田耕作特点,通过对实际生产经验的总结和试验数据的分析,并吸收融合我国稻渔综合种养最新科研成果,规定了稻蛙瞅综合种养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田间工程、水稻栽培、青蛙放养、泥纵放养、日常管理及收获等技术,指导性强,适于江西省稻蛙纵综合种养基地推广应用。
蝇蛆养殖2、术语
本标准规定了以下术语:
稻蛙嫌综合种养(intergratedfarmingofrice-frog-loach),在种植水稻的田块中同时养殖青蛙和泥姑的一种种养结合模式。
环沟(annularditch),用于青蛙和泥纵在稻田中生活、活动而开挖的沟道。
3、关键技术创新点
(1)产地环境
产地土壤符合GB15618的规定,水源充足,水质条件符合GB1607的规定。
(2)田间工程
单个稻田种养单元面积以3x667n?~5×667n?大小为宜,稻田宜集中连片。沿稻田田填内侧设置青蛙摄食活动区,宽50〜80cm,动区内放置饵料框。青蛙摄食活动区内侧开挖环沟,沟宽宜50〜80cm,深50cm。在靠近道路的一侧预留300~500cm的过车通道,便于机械作业,人工插秧、收割的稻田可不留过车通道。青蛙活动区和环沟的面积总和宜占稻田总面积的8%〜10%。开挖环形沟的土用来加宽加高田度,田度宜宽40,高50Cm以上,要求土质夯实,保水性好。
依据田块的地形地势,在对角处设置PVC材质的进排水管,并在管口用细密铁丝网做成栅栏。田块四周用细密铁丝网、尼龙网或光滑塑料板围成侧栏,围栏下端
(3)水稻栽培
选择生长整齐、株形紧凑、茎秆粗壮、分窠力中等、抗病抗虫、耐湿性强的中、晚熟品种。每年5月中旬6月初种植水稻,可采用机插或人工移栽方式进行,每6671112插0.8万丛〜L2万
丛,每丛2株〜3株。
(4)青蛙放养
青蛙品种选用捕虫量大的黑斑蛙,苗种应来自具有苗种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并经检验合格。投放青蛙前15~20天,天气晴朗时,用生石灰80〜IOOkg/667m2全块泼洒消毒,尤其是注意对环沟内进行消毒。4月中旬或水温20。C以上时,投放青蛙受精卵,每667012宜投放6.0~7.0万粒受精卵;或是投放15~20日龄的蝌蚪3.5〜4.5万尾/667m2,要求规格整齐,健康无伤。幼蛙需进行驯食,前期以蝇蛆、黄粉虫、蚯蚓等小型动物为饵料,中后期逐渐减少小型动物的投喂比例,增加非活体饵料和膨化饲料的投喂量,直至幼蛙主动摄食配合饲料。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